条形基础钢筋构造要求
- 格式:ppt
- 大小:709.00 KB
- 文档页数:25
18g901条形基础底板钢筋构造要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8g901条形基础底板钢筋构造要点在建筑结构中,条形基础底板的钢筋构造是确保基础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的关键。
11G1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P58~P59墙、柱插筋构造(变)所有墙插筋,弯钩均不得小于6d;当hj≤lae(板厚不满足直锚长度)时,弯锚15d;所有柱插筋,弯钩均不得小于6d且150;当hj≤lae(板厚不满足直锚长度)时,弯锚15d。
当插筋部分保护层厚度小于5d(无外伸时,外部插筋),锚固区应设横向钢筋(或箍筋),间距不小于100mm。
增。
当设计指出墙外侧纵筋与底板纵筋搭接连接时,基础底板钢筋应伸至基础顶面。
变。
取消了原图集按插入长度的不同确定弯钩长度的做法。
新提出了锚固区加水平钢筋的做法。
当柱为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高度不小于1200mm时,或当柱为大偏心受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高度不小于1400mm时,可仅将柱四角插筋伸至底板钢筋网上(伸至底板钢筋网上的柱插筋之间间距不应大于1000mm),其它钢筋满足锚固长度lae即可。
P60独立基础DJJ、DJP、BJJ、BJP底板配筋构造1、独立基础底板双向交叉钢筋长向设置在下,短向设置在上。
2、基础底板钢筋距边缘≤75且≤S/2处起设。
3、坡形独立基础的上边缘每边超出柱边50mm。
2.2.1设计时应注意:当独立基础截面形状为坡形时,其坡面应采用能保证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的较缓坡度;当采用较陡坡度时,应要求施工采用在基础顶部坡面加模板等措施。
P61双柱普通独立基础(即“不设基础梁的”)底部与顶部配筋构造1、图集注:双柱普通独立基础底部双向交叉钢筋,根据基础两个方向从柱外缘至基础外缘的伸出长度ex和ex’的大小,较大者方向的钢筋设置在下,较小者方向的钢筋设置在上。
2、顶部纵筋设置在下,分布筋设置在上。
3、顶部纵筋的锚固长度统一从柱内边缘算起(不再分“柱内”和“柱外”)。
(变。
原06G101-6,P45:柱外顶部纵筋锚固长度从柱中心线算起)P62设置基础梁的双柱普通独立基础配筋构造1、图集注:双柱独立基础底部短向受力钢筋设置在基础梁纵筋之下,与基础梁箍筋的下水平段位于同一层面。
四、柱下条形基础的构造要求
除满足一般扩展基础构造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肋梁高度由纵向抗剪验算确定,宜取柱距的1/4~1/8(通常取柱距的1/6)。
(2)现浇柱下的条形基础沿纵向可取等截面,当柱截面边长较大时,应在柱位处将肋部加宽,使其与条形基础梁交接处的平面尺寸不小于下面图中的规定。
(3) 基础两端应向边柱外延伸,延伸长度一般为边跨跨距的0.25~0.30倍。
当荷载不对称时,两端伸出长度可不相等,使基底形心与荷载合力作用点尽量一致。
(4)基础梁顶面和底面的纵向受力钢筋由纵向抗弯验算确定,最小配筋率为0.2%,同时应有2~4根通长配筋,且面
积不得少于纵向钢筋总面积的1/3。
当梁高大于700mm时,应在肋梁的两侧加配纵向构造钢筋,直径不小于14mm并用 8@400的S形构造箍筋固定。
(5)翼板的横向受力钢筋由横向抗弯验算确定,其直径不
应小于10mm,间距不大于250mm。
条形基础钢筋布置
条形基础是一种常用的基础结构形式,其钢筋的布置应符合相关的规范和设计要求,以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以下是一些关于条形基础钢筋布置的一般性原则:
钢筋的直径和数量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一般应满足基础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要求。
钢筋的布置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一般应符合基础的受力特点和荷载分布情况,以确保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钢筋的距离应符合规范的要求,一般应满足基础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并避免出现钢筋交叉或重叠的情况。
钢筋的长度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应保证钢筋的贯穿深度和嵌入长度符合规范要求。
钢筋的连接应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一般应采用搭接或者焊接等方式,以确保钢筋的连接牢固可靠。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条形基础结构形式和设计要求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具体的钢筋布置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施工,并参考
相关的国家和地区规范。
柱下条形基础1)构造要求1、基础梁高2、翼板厚度通过计算确定,但一般不小于200mm,当介于200到250之间时,取等厚翼板;当大于2503、端部宜挑出4、现浇柱与条形基础梁交接处,梁二侧比柱至少宽出50mm;5、砼强度等级6、基础梁纵向受力钢筋、弯起筋应按M、V图配置,考虑整体弯曲,顶部纵向受力钢筋宜全部通长布置,底部通长钢筋不应小于底部受力钢筋总面积的1/3。
7、梁内箍筋:✓当梁腹板高度大于450mm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腰筋),每侧不少于0.1%A,间距不宜大于200mm;✓梁两侧纵向构造钢筋宜用拉筋连接(拉筋),直径同箍筋,间距500~700;✓梁内箍筋形式应采用封闭式,直径6~12,一般大于8mm⏹采用双肢箍;⏹⏹8、底板配筋要求⏹横向受力钢筋,由计算确定,但直径不能小于10mm,间距为100~200;⏹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为8~10,间距不超过300mm。
⏹纵横向交接处连接见规范。
2)内力计算:基础梁和底板1、计算方法:简化计算法和弹性地基梁法简化法:一般假定基底反力按直线分布。
实践中采用二种计算方法,静定梁法和倒梁法。
为满足基底反力按直线分布,一般要求基础梁有足够的相对刚度。
⏹静定梁法计算时先安直线分布假定,求出基底净反力,然后将柱荷载直接作用于基础梁上,分析受力(简图见教材),故可按静力平衡条件求出任意截面M、V。
当上部结构刚度很小时(如单层排架)宜采用静定分析法。
⏹倒梁法当上部结构刚度很大时,各柱之间没有沉降差异,因而可把柱脚视为条形基础铰支座,将基础梁按倒置普通连续梁计算。
其适用范围为:⏹上部刚度较好,荷载分布均匀;⏹基础本身刚度大;⏹地基土质均匀当不满足静定分析和倒梁法计算条件时,宜采用弹性地基梁理论。
2、计算步骤1.确定基础底板尺寸:一般为狭长矩形。
长度L 可按构造确定L=柱间距和两端伸出的悬臂长度;宽度B 轴心受力偏心受力2.翼板内力计算-同砼墙下条基✓求基底净反力;✓计算单位长度线荷载;✓按悬臂构件计算M、V;3. 基础梁内力计算✓基础梁尺寸初定;✓求基底净反力;✓计算倒梁承受线荷载;✓根据计算简图,计算不利截面内力;✓根据M、V进行配筋计算。
结构设计辅导知识:建筑柱下条形基础的构
造要求
柱下条形基础的构造,除满足《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2.2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下条形基础梁的高度宜为柱距的1/4~1/8。
翼板厚度不应小于200mm。
当翼板厚度大于250mm时,宜采用变厚度翼板,其坡度宜小于或等于1:3;
2.条形基础的端部宜向外伸出,其长度宜为第一跨距的0.25倍;
3.现浇柱与条形基础梁的交接处,其平面尺寸不应小于图8.3.1的规定;
4.条形基础梁顶部和底部的纵向受力钢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顶部钢筋按计算配筋全部贯通,底部通长钢筋不应少于底部受
力钢筋截面总面积的1/3;
柱下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8.3.2柱下条形基础的计算,除应符合《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2.7条第一款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比较均匀的地基上,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较均匀,且条形基础梁的高度不小于1/6柱距时,地基反力可按直线分布,条形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计算,此时边跨跨中弯矩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数;
2.当不满足本条第一款的要求时,宜按弹性地基梁计算;
3.对交叉条形基础,交点上的柱荷载,可按交叉梁的刚度或变形协调的要求,进行分配。
其内力可按本条上述规定,分别进行计算;
4.验算柱边缘处基础梁的受剪承载力;
5.当存在扭矩时,尚应作抗扭计算;
6.当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条形基础梁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条形基础的构造做法以条形基础的构造做法为标题,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构造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基础施工,可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条形基础是指将一定长度的钢筋排列成水平的条形,在地面上进行混凝土浇筑的一种基础构造方法。
这种构造方法的优点是施工简单、成本低廉,且可以适应不同地质条件。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条形基础的构造步骤。
进行场地勘测和设计。
在施工前,需要对场地进行勘测,了解地质条件和土壤承载能力。
根据勘测结果,进行基础设计,确定基础的尺寸和布置方式。
然后,进行基坑开挖。
根据设计要求,在场地上开挖坑洞,用于容纳条形基础的钢筋和混凝土。
基坑的尺寸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控制,同时要考虑到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接下来,进行钢筋的布置。
在基坑中,按照设计要求,将预先加工好的钢筋条逐层排列。
钢筋的布置要求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
然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在完成钢筋布置后,将混凝土运输到基坑中,进行浇筑。
混凝土的配比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调整,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同时,在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浇筑速度和浇筑厚度,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进行养护和验收。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
养护期间,要保持基础的湿润,防止混凝土的龟裂和开裂。
养护时间一般为28天左右,待混凝土养护完全后,进行基础的验收和检测。
条形基础的构造方法是一种简单且经济的基础施工方法。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可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进度。
同时,也要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基础构造方法,以确保建筑物的长期稳定和安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