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天气雷达功能规格需求书C波段
- 格式:doc
- 大小:998.83 KB
- 文档页数:16
气象行业标准《多普勒天气雷达标定方法S波段和C波段》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07)归口。
2019年4月22日由中国气象局下达《法规司关于下达2019年第二批气象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气法函〔2019〕25号),项目编号为QX/T-2019-73,标准中文名称为《多普勒天气雷达标定方法S波段和C波段》,英文名称为《Calibration method for C-band and S-band Doppler weather radar》。
2.牵头单位本标准的编制牵头单位是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3.协作单位本标准的编制协作单位包括:安徽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贵州省大气探测技术与保障中心。
4.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如表1所示。
表1 标准主要起草人5.主要工作过程(1)成立编制组,启动编制工作2019年4月接到标准编制任务后,成立标准编制组,编制组负责人为王箫鹏。
2019年4月25日,标准编制组召开标准制定专题会议,明确了编制组人员分工任务,确定了标准编制原则和总体思路,制定工作进度计划。
(2)组织学习、研讨、咨询,完成初稿编写2019年5月6日,标准编制组召开标准制定编制会议,研究学习国内外相关标准、指南、规范等文件,就标准具体技术参数、框架、主要内容的论据等进行讨论。
2019年10月20日,初步完成标准的初稿,并开始进行内部专家评审。
2019年4月至11月,先后召开四次编写会,对前期编制工作进行研讨,完成标准初稿和编制说明的编写。
(3)完成征求意见稿2019年10月至11月,邀请行业内专家,初步征询其对标准初稿的意见并就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讨。
并根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对标准初稿进行了修改,完成了征求意见稿,同时对编制说明进行了完善。
CINRADCA雷达简介CINRAD/CA雷达简介第一章技术性能CINRAD/CA型C波段全相参脉冲多普勒天气雷达(以下称CA雷达)是一套探测、处理、生成并显示雷达天气数据的应用系统;它应用多普勒雷达技术来获取距离、方位和反射率以及目标速度数据;通过软件来控制雷达工作,产生最佳探测范围图并使雷达回波最佳化,利用气象算法对获得的基本天气数据进行处理后生成天气产品,并通过图形算法对这些产品做进一步处理后生成气象数据,对常规和危险天气现象进行监测和预报。
CA雷达具有技术先进;整体设计成熟、合理;并具有良好的可升级和可扩展性。
雷达所用软件均为北京敏视达雷达有限公司(以下称敏视达公司)自行开发软件,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设备软件具有很高的成熟度。
敏视达公司的CA雷达具有有如下技术特点:1. 技术先进性1)系统具有自动、安全、连续、稳定可靠、无人值守的运行能力,每个分系统、模块均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生产、调试和检验,各系统间与频率无关的所有模块均可互换。
2)选用抗超强台风的高可靠性天线罩,已经国内外S波段和C波段上百台天气雷达系统的多年验证。
3)天线驱动使用免维护且长寿命的交流电机(传统天气雷达天线通常使用需一年两次维护且可靠性低的碳刷式直流电机)。
4)采集数据时天线转速控制系统使用自动跟踪及调整技术,有效保证了探测数据的空间定位精度。
5)采用目前国际上公认最新型的中频A/D芯片和数字下变频技术,开发研制具有大动态、高灵敏度、高IQ正交性的数字中频接收机。
6)选用长寿命、低噪声、高隔离度且响应快速的接收机保护器,有效地避免了保护器对发射脉冲的影响,保证了系统的实际相干性能。
7)采用高精度、大动态范围的射频数控衰减器,保证了在线标定支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8)具有实时在线自动标定、安全自保和多个故障监测点功能,有效的保证了探测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和设备的安全性。
2. 整体设计成熟性、合理性1)器件的选用等级为工业级以上,所有接插件、信号电缆、射频电缆、电源电缆均选用国际名牌厂家(如RS,Amp公司)或国内著名军工企业的产品。
C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降雨和部分地形遮挡衰减订正研究C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降雨和部分地形遮挡衰减订正研究摘要:天气雷达是一种关键的天气监测和预测工具。
然而,雷达回波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地形遮挡是影响雷达测量降雨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针对C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的降雨测量以及部分地形遮挡引起的衰减现象进行了研究。
通过分析地形对雷达回波的影响,开展了相应的订正方法研究,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1.引言天气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自然要素之一,而天气雷达则是监测和研究天气变化的重要工具之一。
C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由于较低的工作波长,在降雨测量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
然而,地形的存在会对雷达回波产生遮挡,从而影响降雨的测量结果。
2.地形遮挡的衰减效应地形的存在会导致雷达波束发射和接收信号的部分被山体所遮挡,从而降低雷达的探测能力。
这种遮挡效应不仅影响雷达回波的强度,还会改变回波的极化特性,进而影响对降雨的定量测量。
3.C波段双偏振雷达测雨原理C波段双偏振雷达通过测量雷达回波的强度和极化特性来对降雨进行测量。
强度反映了雨滴的体积和浓度,而极化特性则反映了雨滴的形状和组织结构。
在测量中考虑地形遮挡衰减后,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实际的降雨情况。
4.地形遮挡对C波段双偏振雷达测雨的影响通过实地观测和数值模拟分析,可以发现地形的存在对C波段双偏振雷达测雨造成了明显的影响。
在遮挡区域,雷达回波的强度较弱,同时极化特性也发生了变化。
这种影响会导致对降雨的测量产生误差。
5.地形遮挡衰减订正方法研究针对地形遮挡引起的衰减现象,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的订正方法来改进雷达测量。
例如,可以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来对地形进行准确建模,并引入雷达回波的修正因子来消除地形遮挡引起的影响。
6.实验验证通过在真实的地理环境中设置观测场景,利用C波段双偏振雷达进行实地观测,对比未进行地形遮挡衰减订正前后的测量结果,可以验证订正方法的有效性。
某型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频率源设计
金毅仁;陈锴;金山;李浩光
【期刊名称】《长江信息通信》
【年(卷),期】2023(36)1
【摘要】雷达接收机放大和处理目标反射回的回波信号,并且在有用的回波信号和无用的干扰之间进行处理。
通过预选、放大、变频、滤波等工作,使微弱的射频回
波信号变成足够幅度的视频信号或数字信号,从而满足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的需要。
雷达接收系统一般包括接收前端、射频通道、中频数字接收机、频率源、激励/标
定源、接收监控等。
频率源在接收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频率源的输出频率、输出功率、杂波抑制度、谐波抑制度、相位噪声等指标是雷达接收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
文章介绍了某型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接收系统中频率源的的相关设计。
并针对该频率源中所使用的直接频率合成技术、锁相频率合成技术、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总页数】4页(P12-15)
【作者】金毅仁;陈锴;金山;李浩光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57.51
【相关文献】
1.X波段车载型多普勒天气雷达天线座系统设计
2.X波段车载型多普勒天气雷达结构总体设计综述
3.移动X波段全相参多普勒天气雷达激励源故障分析及解决办法
4.一个相位噪声极低的X波段多普勒雷达频率捷变源
5.C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频率源模块级故障诊断方法及流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功能规格需求书(C波段)中国气象局二〇一〇年八月修订说明为指导和规范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和技术升级工作,统一组网新一代天气雷达技术状态,进一步提高雷达系统运行保障能力,更好地满足气象业务应用和发展需求,根据天气雷达技术发展状况,中国气象局组织对1997年发布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功能规格需求书》进行了修订完善。
主要修订了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部分性能参数,增加了雷达保障和培训方面的内容,同时对雷达的自动在线标定、易维护性、保障维护时效、故障定位诊断、随机文件和仪表、机内状态监控、厂家的保障培训职责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修订工作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牵头承担,高玉春、潘新民、黄晓、柴秀梅、陈大任、周红根、高克伟、陈玉宝、蒋小平、徐俊领、雷茂生等同志参加了修订,张培昌、葛润生、张沛源、王顺生、李柏、李建明、苏德斌、李建国、张建云、蒋斌、陈晓辉、陆建兵等专家进行了指导。
目录1.前言2.新一代天气雷达(C波段)系统总体性能规格需求3.雷达子系统功能规格需求4.雷达信号处理机功能规格需求5.数据处理与显示子系统功能规格需求6.雷达输出产品功能规格需求7.系统检测、标校功能规格需求8.系统与外部通信联接的性能规格需求9.保障性需求10.培训需求11.系统性能评估1前言1.1《气象事业发展纲要(1991-2020年)》明确指出,“2000年前将大力发展新一代天气雷达,加速多普勒天气雷达软硬件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建立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业务试验基地;2020年前将进一步加强新一代天气雷达、多参数天气雷达和激光雷达等的研制,发展具有通信功能的气象卫星、新一代天气雷达及其他地基遥测遥感手段,进一步发展、完善中尺度气象监测网和气候监测网”。
发展新一代天气雷达,并投入气象业务使用,是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
1.2《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发展规划(1994-2010)》明确指出,“新一代天气雷达应该是一个能够定量估算回波强度、径向速度、谱宽和降水物相态等信息的全相干系统。
探析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故障维修及维护管理摘要:随着我国对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的研究不断深入,现已成为我国天气预测的重要检测工作,再加上功能强大,在各级气象部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基于此,本文在简要概述多普勒天气雷达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故障常见维修办法,最后给出了几点多普勒天气雷达日常维护,以延长使用寿命,确保雷达持续稳定运行。
关键词: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故障维修日常维护引言多普勒天气雷达属于数字雷达,自身性能较强,主要包括接收/发射控制系统、监视器控制系统、天线罩和终端显示器等组成,可对短期天气预报进行监测,在气候监控、科学研究中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确保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持续稳定运行,增强其的可靠性和观察性能,需要每位工作人员对雷达系统工作原理进行全面掌握,自身还有一定的维修维护经验,以及时处理故障问题。
另外,因多普勒天气雷达需要连续不间断工作,且每个组件均位于持续运行状态,很容易出现故障问题。
因此,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做好多普勒天气雷达故障维修和维护管理工作,对于延缓雷达使用寿命,减少雷达故障问题的出现和增强雷达业务的可用性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多普勒天气雷达工作原理多普勒天气雷达是高性能的数字化雷达,自身的抗干扰能力较强,主要选用了全相干材质,其中S波段有3种型号,C波段有4种型号。
多普勒天气雷达包括发射机、接收机、伺服系统、信号处理器、天线等,空中扫描时主要通过雷达发射固定频率脉冲,一旦遇到活动目标就会有雷达回拨产生,根据回波频率与发射频率差,可以获取到目标相对雷达的径向运动速度,并根据接收和发射脉冲间的时间差将目标距离计算出现,在频率过滤检测的帮助下可将强杂波中的目标信号检测出来。
2、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故障维修2.1回波故障维修多普勒天气雷达开机正常,且运行时可以加强,强度场回波在终端实时处理程序中表现无异常,速度与谱宽场回波无显示,在对监控程序有关的测试点进行检查后,并未出现与之相关的故障报告。
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规定中国气象局二○○五年五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业务的管理,根据《气象法》及《全国气象事业发展规划》(2001-2015)、《全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发展规划》(1994-2010),并考虑到新一代天气雷达功能及特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新一代天气雷达是指中国气象局布网的CINRAD雷达系列的多普勒天气雷达,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有CINRAD/SA、CINRAD/SB、CINRAD/SC等;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有CINRAD/CB、CINRAD/CC、CINRAD/CD和CINRAD/CCJ 等。
第三条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是气象业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业务包括雷达开机、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传输、整编、归档,编制各种雷达观测报表,观测环境的保护,雷达参数测量和标校,雷达系统的维护和检修等内容,本规定是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业务的基本准则,适用于新一代天气雷达气象业务观测。
第四条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和预警灾害性天气。
探测重点是热带气旋、暴雨、冰雹、雷雨大风、龙卷、雪暴、沙尘暴以及其它天气系统中的中小尺度结构等。
第五条从事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第六条从事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包括:(一)严守工作岗位,严格按照本规定开展观测工作,认真分析雷达回波及其演变,做好重要天气的监测和预警,确保重大灾害性天气观测无遗漏和资料的可靠性、完整性及真实性;(二) 认真填写、妥善保管各种观测记录、统计表簿和各类技术档案;(三) 严格执行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雷达标校制度和其他有关规章制度,检查各种安全设施;(四)负责系统运行管理、工作模式选择、雷达系统适配参数设置、系统软件维护;(五)负责雷达系统和网络设备的维护、保养与检修,监视雷达工作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报告。
第二章观测环境第七条雷达站址环境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雷达站址周围无高大建筑物、高大树木、山脉等遮挡。
机场CTL—88C型天气雷达发射机故障案例分析与总结CTL-88C型天气雷达是由桂林长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C波段常规天气雷达,在机场主要用于天气监测服务。
可以为用户提供对流云的回波强度、位置、高度等重要信息。
该设备是本场雷雨季节航空管制气象服务的重要探测手段。
雷达发射机是常规天气雷达的核心单元,CTL-88C型雷达采用单极震荡型真空管发射制式,它提供的大功率射频脉冲信号直接由磁控管震荡器产生,由于发射机是雷达设备中能量消耗最大的组件,其工作环境为高电压(5千伏直流高压和26千伏脉冲高压)、大电流、负载变化范围宽。
因此,与雷达其他分系统相比,发射机故障率高,故障处理同样复杂。
本文根据雷达发射机工作原理和发射机信号流程,对雷达发射机故障处理进行分析和处理进行总结。
由于个人经验有限,有不当之处请读者给与指正。
1 CTL-88C型天气雷达发射机的组成结构及信号流程概述CTL-88C型雷达发射机由预调器、调制器、高压电源、磁控管振荡器及控制保护电路等五部分组成。
在雷达监控台中定时器产生的触发脉冲控制下,触发脉冲产生器产生正脉冲。
正脉冲到达预调器中的闸流管之前,闸流管不导通,此刻预调器中的人工线进行充电。
正脉冲到达闸流管后,闸流管导通,人工线开始向负载放电,经调制器内的脉冲变压器在磁控管阴极得到宽度为2μs,幅度约为26KV的负脉冲高压,使的磁控管产生高频震荡,从而生成雷达发射机向天馈系统传送的高频能量。
同时,为了有效提高系统安全性和靠可行,设计了多环节安全保护机制。
2 发射机检查方法CTL-88C雷达设计中各模块没有监控功能,发射机故障时,在用户软件中仅仅提示高压过载,即通过雷达控制保护电路,因雷达发射机不满足工作条件,切断高压。
在雷达收发机柜面板上,有高压表、磁控管电流表、放电管电流表。
通过高压表、磁控管电流表的指示,可以读取其值,或观察其变化情况。
因此,故障时维护人员或用户很难直接判定其原因。
为了定位故障,维护人员需要应用多种方法综合判断,以确定故障位置。
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故障维修及维护管理发布时间:2021-06-28T02:27:17.251Z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2021年第3期作者:李丽[导读] 随着我国对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的研究不断深入,新一代天气雷达作为大气监测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在对突发性、灾害性天气进行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习水县气象局 564600)摘要:由于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功能极其强大,其在气象部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确保多普勒天气雷达可以正常工作,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其工作原理、维修技术和日常维护,避免因故障问题的出现影响气象工作的正常开展。
本文在多普勒天气雷达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见故障及对应的维修对策,最后探讨了多普勒天气雷达日常维护管理,以增强雷达工作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气象工作可以顺利推进。
关键词: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故障维修;维护管理引言随着我国对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的研究不断深入,新一代天气雷达作为大气监测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在对突发性、灾害性天气进行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多普勒天气雷达需要连续不间断运行,因外界环境的影响和设备自身因素的作用,其故障问题也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为了降低故障问题出现,将气的故障维修和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做好显得十分重要。
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C 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故障维修和日常维护,以确保其可以正常运行。
1、多普勒天气雷达工作原理多普勒天气雷达是高性能的数字化雷达,自身的抗干扰能力较强,主要选用了全相干材质,其中S波段有3种型号,C波段有4种型号。
多普勒天气雷达包括发射机、接收机、伺服系统、信号处理器、天线等,通过发射固定频率脉冲可以开展空中扫描工作,一旦扫描到活动目标,将会有雷达回波产生,由于回波频率与发射频率之间有一定差异,在将目标相对于雷达的径向运动速度获取之后,根据接收脉冲和发射脉冲的时间差将目标距离计算出来,之后则通过频率过滤将强杂波中的目标信号检测出来。
常规天气雷达功能规格需求书C 波段目录1.前言 (1)2.功能要求 (1)2.1总体功能要求 (1)2.2天线/馈线/伺服系统功能 (2)2.3发射机功能 (2)2.4接收机功能 (3)2.5信号处理器功能 (3)2.6监控单元功能 (3)2.7显示终端功能 (3)3.技术指标 (4)3.1总体技术指标 (4)3.2天线/馈线/伺服系统技术指标 (6)3.3发射机技术指标 (7)3.4接收机技术指标 (7)3.5信号处理器技术指标 (8)3.6显示终端技术要求 (8)3.7气象产品显示 (8)3.8图形处理 (9)3.9雷达系统管理和控制软件 (9)4.结构设计 (9)4.1总体结构设计 (9)4.2天线/馈线结构设计 (10)4.3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器结构设计 (10)4.4显示终端结构设计 (10)4.5与信息传输分系统间的外部接口设计 (10)5.配套设备 (10)6.验收要求 (11)6.1出厂验收 (11)6.2现场验收 (11)6.3业务验收 (12)1.前言本功能规格需求书对C波段常规天气雷达的基本功能和性能指标提出需求,为其研制、生产和使用提供依据。
2.功能要求2.1总体功能要求C波段常规天气雷达对中小尺度风暴、冰雹暴雨、强对流天气等灾害性天气具有实时监测能力,生成的各种气象产品数据可通过网络实现数据传输。
C波段常规天气雷达基本由天线/伺服系统、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器、系统控制软件、气象产品软件及通讯部分6个部分组成,具有自检、标校以及故障显示的能力。
C波段常规天气雷达系统包括雷达主机和远程遥控终端两大部分。
雷达系统要具有高性能的探测、信号处理、图像显示及传输能力。
各分系统要求性能稳定、可靠,整体性能和功能除要满足雷达系统的配置要求外,还应满足如下要求:(1)雷达主机设备采用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组件。
各子系统相对独立,整机性能要稳定、可靠。
(2)天线反射体具有增益高,波束窄、旁瓣低的特性。
(3)发射机具有发射频率稳定、功率稳定、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的特性。
(4)天线罩具有防水、防风沙、防盐雾等性能,抗风能力不低于45m/s,。
(5)采用计算机控制的全自动和手动模式。
(6)具备故障显示功能,发射机、接收机预留检测接口,为雷达维护提供方便。
(7)数据处理与图像显示能满足准实时的需求,图像分辨率高。
PPI、RHI 及体积扫描达到同步跟随天线进行图像显示。
(8)雷达系统在100千米处的最小反射率因子不大于10dBZ。
2.2天线/馈线/伺服系统功能天线/馈线系统由天线和馈线两部分组成。
天线是旋转抛物面反射体,直径不大于 3.7m;馈线由方位铰链、俯仰铰链和波导组成,用于传输分配发射和接收信号。
天线伺服系统采用交流数字伺服系统,各种扫描方式均由软件控制完成。
2.3发射机功能发射机采用脉冲发射体制,主要由高压电源、调制器、磁控管组成,用于产生大功率的脉冲射频能量。
发射机采用固态调制器和发射管组合方式。
发射管输出的微波功率信号通过波导、环流器、波导铰链送入馈源,由圆抛物面天线向空间辐射,接收雷达监控单元的控制指令,完成对发射机的各种控制。
2.4接收机功能接收机分为高频和中频两部分。
高频模块将射频信号变成中频信号,中频模块完成中频信号的采样和中频处理,将强度信息传送至信号处理器。
2.5信号处理器功能信号处理器是基于DSP的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根据终端指令选择处理方式,将处理结果通过接口送给雷达终端。
信号处理器应是高度集成的智能型信号处理器,它将接收到的雷达子系统输出强度信号进行积分处理。
同时,信号处理器提供全机时钟信号,同步整个系统的运行;并向数据处理与显示子系统提供数字化的方位角、仰角、强度数据和时间信息。
雷达信号处理对信号强度的估算,在距离上采用按库累积平均,在方位角上采用累积平均,综合距离平均和方位角平均,其有效平均次数超过32次,对信号强度的估算精度优于1dB。
2.6监控单元功能监控单元主要负责全机工作状态的监视和控制,具有自保和故障显示的能力,同时具有回波强度定标功能。
发射机监控保护电路应保证发射机出现故障时,保护电路应立即切断高压,高压电源连锁,确保高频大功率器件安全。
2.7显示终端功能显示终端主要负责接收基本数据并产生各种气象产品,将原始数据和各种数据产品以数据文件的形式存档。
对雷达系统所产生的气象产品数据和状态信息,进行图象处理和显示处理,并用图形、图像方式提供给有关人员,作天气现象分析和预报使用。
显示终端应具备远程数据传输接口。
3.技术指标3.1总体技术指标C波段常规天气雷达总体技术指标包括:探测空间范围、气象要素测量范围、测量准确度(RMS)、工作环境、交流电网供电等。
具体技术指标见表1。
表1 总体技术指标3.2天线/馈线/伺服系统技术指标天线/馈线/伺服系统的技术指标包括:工作频率、天线直径、角度分辨率、承受功率、抗风能力等。
具体技术指标见表2。
表2 天馈/馈线/伺服系统技术指标3.3发射机技术指标发射机技术指标主要包括工作频率、脉冲峰值功率、脉冲宽度、脉冲重复频率等,具体技术指标见表3。
表3 发射机技术指标3.4接收机技术指标接收机技术指标主要包括动态范围、自动频率调整、数字中频技术、实时显控终端的数据通讯等。
具体技术指标见表4。
表4 接收机技术指标3.5信号处理器技术指标信号处理器技术指标见表5。
表5 信号处理器技术指标3.6显示终端技术要求显示终端应具有方便灵活的程序控制,最佳动态显示效果,系统网络化通讯和管理等。
通过雷达运行操控窗口、雷达信号参量设定窗口和实时回波图像显示窗口及窗口上的控键实现全机的显示和控制功能。
实时显示雷达工作状态,实时显示雷达回波图像等一次气象产品,显示二次气象产品和历史资料等。
软件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软件结构应便于修改升级与维护,各子程序之间、模块之间和程序单元之间的依赖关系应减少到最低限度。
3.7气象产品显示3.7.1基本数据产品显示平面位置显示(PPI)距离高度显示(RHI)等高PPI显示(CAPPI)任意垂直剖面显示(VCS)3.7.2物理量产品显示回波顶高分布显示(ETPPI)回波底高分布显示(EBPPI)3.8图形处理多层图形显示(同时显示多个CAPPI)回波演变显示多画面显示动画显示图形放大图形存贮游标引导(通过游标录取并显示游标所在点的方位、高度、距离、回波强度、经纬度等数据)3.9雷达系统管理和控制软件雷达系统控制软件雷达故障显示软件雷达标校软件网络通信软件数据管理软件定标曲线显示软件4.结构设计4.1总体结构设计C波段常规天气雷达结构由天线/馈线/转台、发射机、接收机、伺服控制、信号处理、雷达终端等6大部分组成。
C波段常规天气雷达系统主要由天馈分系统、发射分系统、接收分系统、信号处理分系统、伺服分系统、数据处理与显示分系统、监控分系统和电源分系统等组成。
整个雷达系统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为天馈转台,安装于建筑物顶部,以保证在雷达的主要观测方向上无阻挡,其它方向上水平或垂直遮蔽角不大于0.5°,主要设备包括安置天线、馈源、转台等;第二为工作室,主要包括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伺服分系统、电源分系统;第三为监控分系统、终端分系统。
为防止雷击,必须架设有效的避雷系统、防雷装置和防静电装置。
天线:由反射体、馈源支架和部分馈线元件组成。
天线座(转台):用于天线的支承、传动和定位,按照伺服控制分系统的指令驱动天线作方位-俯仰双自由度运动,搜索并精确确定目标的位置。
机柜:要求尽量紧凑,合理,电磁兼容性好。
4.2天线/馈线结构设计天线采用旋转抛物面、中心馈电方式设计。
采用旋转平台完成水平360度扫描,俯仰扫描基于底座基础的设计。
4.3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器结构设计采用标准机柜,抽屉式分机设计,便于维修和故障诊断,有利于最小可更换单元的更换。
采用风扇进行机柜排风,降低设备的工作温度。
磁控管采用风冷方式进行冷却。
接收机采用标准模块化设计,信号处理器由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信号处理芯片组成。
采用高速A/D完成中频信号从模拟到数字的转换。
4.4显示终端结构设计采用通用的计算机和显示器。
其结构设计符合通用的商业产品的设计标准。
4.5与信息传输分系统间的外部接口设计采用标准的网络协议与气象信息网络连接。
5.配套设备应提供天线罩、随机测量仪器、维修备件和工具、技术说明书、使用说明书、电原理图册等;提供系统每个组件及其内部最小可更换单元的信号输入/输出波形和参数,以及其它重要部件的参数;配置必要的随机测量仪器设备等,以适应雷达安装、调整,以及方位、仰角、距离、强度等标定需要。
6.验收要求C波段常规天气雷达是投入气象业务运行的主要天气雷达设备,为保证其满足气象业务的需求,必须严格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格执行系统出厂前测试、验收,现场安装测试、验收,以及业务试运行、验收等各项程序。
6.1出厂验收C波段常规天气雷达系统出厂前验收检验必须进行联机测试,测试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各项指标的测试检验和系统的考机试验。
出厂验收时所需进行的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天线系统测试检验审查天线波束波瓣特性、天线增益等天线伺服系统检测扫描方式、天线转速、定位精度等发射机测试发射频率、发射功率、脉冲重复频率、脉冲宽度等接收机测试最小可测灵敏度、线性动态范围等数字中频/信号处理器测试库长库数检验、强度精度测试数据处理显示检验系统操作功能检验、系统生成产品检验等考机试验是设备出厂前的重要试验,C波段常规天气雷达系统出厂前应进行12小时连续运行考机试验。
出厂验收时,应对系统配备的重要备份器件进行安装、通电检查。
在系统经过各项测试、检验合格后,生产厂家提供正式报告,经批准后雷达出厂。
6.2现场验收现场验收是C波段常规天气雷达系统进入气象业务使用的关键程序。
系统安装后,应使用系统的内置仪表和附属仪表对架设后的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标校、定标,合格后经过现场验收,系统投入业务试运行。
系统架设后对天线座的水平、仰角、方位角进行定标,并运用当地的地形地物对其进行检验。
对发射功率、发射频率、最小可测功率等主要参数进行测试。
对接收机动态范围进行检验,对回波强度测量进行定标。
系统测试检验合格后提供正式报告,经现场验收后投入业务试运行。
6.3业务验收系统经过一年以上的业务试运行后,经业务验收后正式投入业务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