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三)范围
• 现代医学的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属 于本病范畴。•一些结肠病变如非特异性溃 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等,出现本证 主症时也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
5
证候特征
• 痢疾为外感传染疾病,典型痢疾是以腹 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等为 主症。危重者常在泻痢未出现之前,即 有高热、神疲、面灰、肢冷以致昏迷抽 搐。部分可呈慢性迁延状态,病程可长 达数年反复不愈。
重症: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18
5、休息痢 • 症状:久痢,下痢时作时止,缠绵难愈, 腹胀食少,•倦怠嗜卧,每因饮食不当,或起 居不慎,•或受外邪,或过度劳累,或思虑郁 息而诱发,•发时大便次数增多,夹有赤白粘 冻,里急后重,舌质淡苔腻,脉虚数。
治法: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 方药:连理汤
19
6、噤口痢: 症状:•下痢不能进食或呕不能食,其证有虚有
• 痢下紫黑色,为瘀血;痢下深黄,秽臭为热;痢下浅
淡而不甚臭为寒。
12
2、辨邪正盛衰 ••下痢但见脓血不见粪质者病重,兼有粪质者较轻 ; •下痢次数逐渐减少,•而反见腹胀如鼓,呕吐少食 ,•烦躁口渴,气急息粗,甚或神昏谵语为邪毒内 炽上攻之象。 •下痢,噤口不食,到口即吐,勺水难饮,精神萎 顿,或见呃逆者,为胃气将败。 •下痢不止,•脓血阵阵下,神萎倦卧,手足厥冷, •身冷自汗,气急息微,脉微欲绝,为阳气将脱。
3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称本病为"滞下",立“热 痢”•、“冷痢”、“疳温痢”、“小儿痢”四论 ,立方一百零二首。 •宋严用和《严氏济生方》•正式启用“痢疾”•之 病名称。“今之所谓痢疾者,古之所谓滞下是也 ”,沿用至今。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痢篇》••指出:“时疫 作痢,•一方一家,上下相染相似”并论述痢疾的 病为“湿热为本”•。治疗方面提出:•“壮实病 宜下,虚弱老久病宜升之”。并首先提出“噤口 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