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心中的110》评课稿
- 格式:pdf
- 大小:79.86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心中的“110”》说课稿第九课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心中的“110”》。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程序”、“说板书”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研说,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心中的“110”》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第9课内容。
本课分为“有点警惕性”和“不要上当受骗”两个板块。
第一板块“有点警惕性”,围绕学生独自一人在家时,如何提高警惕性,遇到盗窃如何应对开展学习讨论。
分为两个话题:话题一“我该怎么办”以学生独自在家遇到各种情景为内容,思考如何面对外人来访。
话题二“智捉小偷”以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明白,独自一人在家遇到邻居被窃时,要在保护好个人安全的前提下帮助他人。
第二板块“不要上当受骗”,通过辨析几种情境,学习一人独自在外与陌生人交往时,面对绑架、拐骗、性侵等意外情况时如何寻找正确的应对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
本课时主要学习第一板块的教学内容。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但受限于生理和心理限制,对外界可能遇到的伤害缺少自我保护能力。
但同时,作为本地区学生,家庭对孩子的保护相对比较周全,根据调查,虽然有一半的学生曾有过独自一人在家经历,其中只有少数几个孩子经历过有人来敲门,孩子对于不给陌生人开门的意识比较强烈,有的家长直接告诉孩子:“当有人来敲门时,不要出声,当家里没人”。
基于此,本课不仅是要提高学生独自在家时的警惕性,同时也要提升学生人际交往时的生活智慧。
三、教学目标:1.提高独自一人在家时自我保护意识和警惕性,认识社会的复杂性。
2.掌握独自一人在家时应对陌生人的方法。
3.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学习会主动、智慧地关心他人的安全。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独自一人在家时,提高警惕性,运用生活智慧,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简单的自护自救,培养自信心,具备一些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的智慧。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心中的110”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心中的110》是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五单元第三课《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的一节。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110报警电话的用途,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正确拨打110报警电话,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安全意识,但是他们对于110报警电话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拨打110,以及如何正确拨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110报警电话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报警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110报警电话的用途,掌握在紧急情况下正确拨打110报警电话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110报警电话的用途,掌握在紧急情况下正确拨打110报警电话的方法。
2.难点: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判断是否需要拨打110,以及如何清晰、准确地传达信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景模拟:通过设置不同的紧急场景,让学生模拟拨打110报警电话,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应对的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使学生了解110报警电话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视频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视频,直观地展示110报警电话的使用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安全小故事,引出110报警电话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110报警电话的用途。
3.情景模拟:设置紧急场景,让学生模拟拨打110报警电话,教师巡回指导。
《心中的“110”》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心中的“110”》。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说明。
一、说教材《心中的“110”》是教育部统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部分内容,该单元以“安全护我成长”为主题展开。
本单元共分为三部分,本节课位于本单元的第三部分。
前两部分分别从生命和安全两个方面,讲述了生命的宝贵以及安全的重要性。
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这节课,综合了自我安全防护及明辨利害的相关知识,在对本单元知识综合学习和拓展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以生活中建立和提高人际安全防范意识为指导思想展开学习,通过生活实例学习和预防上当受骗,遇事随机应变,学会自我保护。
二、说学情1.有利因素:本节课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天真活泼,学习认真,爱动脑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初步熟悉和了解社会生活,在潜意识里对人际交往安全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2.局限因素:三年级的学生心理尚未成熟,还不能够准确的分辨利害,遇到危害不能机智的处理。
三、说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及课程标准对课程的要求以及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树立和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在生活中能够分辨是非,灵活应变,趋利避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展现、讨论分享等课堂活动,学会和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怎样保护自己,爱惜生命,安全成长。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难点确立为以下内容:教学重点:意识到社会的复杂性,能识破人为欺骗,初步建立人际安全防范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掌握和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安全意识。
四、说教学方法课程结合实际生活,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提升和丰富学生在本课内容方面的经验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和独立的学习、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自主讨论法、探究法、启发学习法以及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9课《心中的“110”》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情的发展随机应变,找机会向周围的人求救。
6.图片+文本学习:不要轻信陌生人7.文本学习:虎口脱险(1).保持冷静,不要让对方发现你的异样。
(2).寻找机会,借口上厕所等方式,找到合适的地点下车(不要在荒山野岭下车)。
(3)寻求可靠的大人的帮助,并及时报警。
8.文本学习:吴华的事情给我们一个启示:平时大人们总是叮嘱我们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而刚才画面中的骗子并不是用动听的语言来哄骗吴华,而是利用我们小孩子爱母心切的心理来骗取吴华的信任,进而把吴华骗走。
9.图片学习:被拐儿童悲惨现状10.图片学习:被拐儿童的父母11.素材:爸爸妈妈我要回家教学环节二:要有自我保护意识1.图片+文本学习:宝贝回家寻子网()是隶属于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的公益网站,是已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的民间志愿者组织,是独具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非营利社会公益团体!2.图片+文本学习:机智的小美一次周末,小美上完舞蹈课后,去路边的精品屋买自己想要的发卡......3. 文本学习: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如何正确对待陌生人,既不能把陌生人都当成坏人,也要有一定的警惕性,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4.文本学习: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图片学习图片学习观看视频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学习文本通过情景模拟和事例展示的形式,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当中,掌握脱险的方法。
尽管有脱险方法,但是不一定百分百成功,所以,重点提醒学生防患于未然,不要轻信陌生人,避免后面发生的危险。
被拐孩子的悲惨生活。
他们的父母,因为失去孩子生活变得痛苦不堪;他们不惜花重金寻找自己的孩子,虽然希望很渺茫,但他们依然不会放弃寻找......知道宝贝回家寻子网。
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如何正确对待陌生人,既不能把陌生人都当我该怎么办当陌生人来到我们身边,怎样的交往才更好,下面同学做得合适吗?说说你的理由。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9课心中的110》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心中的110》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9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遇到危险时如何向110报警,以及在生活中如何保护自己。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和正确处理突发事件。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他们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和接受新鲜事物。
但在面对危险时,他们往往缺乏判断和应对能力。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授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110报警的基本知识,掌握在遇到危险时如何向110报警,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遇到危险时向110报警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教育学生在遇到危险时冷静判断、正确处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危险的关注,导入新课《心中的110》。
2.案例分析:呈现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在遇到危险时如何向110报警,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突发事件。
3.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遇到危险时的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景模拟:设置一些模拟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遇到危险时报警的过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遇到危险时报警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统编版(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心中的“110”》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心中的“110”》是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家庭生活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学会关心家人,承担家庭责任。
而《心中的“110”》这篇课文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学生学会在面对陌生人时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
(一)教材内容结构课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有点警惕性”:通过两个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陌生人的欺骗,要保持警惕。
2.“不要上当受骗”: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学会辨别陌生人的好坏,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的主题是家庭生活,但家庭生活并不是完全安全的,学生在家庭之外也会面临各种安全风险。
《心中的“110”》这篇课文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起到了总结和拓展的作用,让学生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也认识到社会中存在的危险,学会自我保护,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陌生人欺骗的情况。
2.掌握辨别陌生人好坏的方法。
3.学会一些自我保护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故事、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不伤害他人。
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陌生人欺骗的情况,提高警惕性。
2.掌握辨别陌生人好坏的方法和自我保护的技巧。
四、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保持警惕,不轻易上当受骗。
2.如何引导学生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不伤害他人的感情。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故事视频、案例材料、角色扮演道具等。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9.心中的“110”》说课稿(共2课时)小学道德与法治《9.心中的“110”》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教材四年级上册《9.心中的“110”》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重难点、方法、设计和板书七个方面来进行详细说明。
一、教材分析《心中的110》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中的第三课。
教育主题是社会性安全,因为对儿童的伤害不单是指灾害或外事故,一些人为的社会因素对儿童身心的伤害同样值得注意。
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有点警惕性”,重在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警惕性,例如独自在家时如何提高防范意识,遇到盗窃时又该如何机智处理。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不要上当受骗”,通过辨析几种情境,寻找正确的应对策略,而提高学生意外发生时的自救自护能力。
教材力图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引领学生透过现象辩析与比较,让学生进行积极的德思考,并在学习过程中促成学生最真实、最有触动的内心体验,推进学生道德判断水平的提升。
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好奇心强,但因为年龄小,认识水平有限,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生活经验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弱,对外界的防范意识有限,很容易被不法分子迷惑、钻空子,从而出现一些被伤害的事情。
班里大多数同学都是长时间自己一人在家,上下学没有父母接送,发生危险的几率性较大。
因此很有必要给学生上好这一课,引导学生面对陌生人有安全防范意识,遇到事情多动脑筋,学会自救自护。
三、教学目标1、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遇到危险及时打“110”。
2、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简单的自救自护。
3、培养自信心,具备一些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的智慧。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简单的自救自护。
教学难点:培养自信心,具备一些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的智慧。
五、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明确值日职责,光靠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鲜活的班级生活中,依靠学生的切身体验、榜样示范、实际参与、及时评价来引导学生逐步形成。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心中的“110”》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心中的“110”》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110报警电话的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培养学生遇到危险时知道如何求助。
这一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和接受新知识。
但在面对危险时,他们往往因为缺乏判断力和处理能力而陷入困境。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110报警电话,提高他们在遇到危险时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110报警电话的用途、范围和正确拨打方法,知道在遇到危险时如何求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演示、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运用110报警电话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110报警电话的用途、范围和正确拨打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遇到危险时知道如何求助,并学会运用110报警电话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景模拟:设置不同危险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拨打110报警电话。
2.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遇到危险时如何求助的经历,互相学习。
3.PPT演示:利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110报警电话的用途和正确拨打方法。
4.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拨打110报警电话。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真实的案例,引发学生对110报警电话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110报警电话的用途、范围和正确拨打方法,让学生了解在遇到危险时如何求助。
3.情景模拟:设置不同危险的场景,让学生分组练习拨打110报警电话,教师巡回指导。
4.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遇到危险时如何求助的经历,互相学习。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安全护我成长:心中的“110”》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核心素养:1.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在面对陌生人或危险情境时,具备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判断力。
2.识别危险能力:学会识别日常生活中的潜在危险,特别是来自陌生人的不安全因素。
3.求助技能:掌握在紧急情况下向家人、老师或警方(如拨打“110”)求助的正确方法。
二、导入教师行为:•教师首先讲述一个简短而引人入胜的故事,内容是关于一个小朋友在放学后遇到陌生人搭讪,但机智应对并成功脱险的故事。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在遇到陌生人时应该怎么做吗?如果觉得自己可能遇到危险,我们可以向谁求助呢?”学生活动:•学生被故事吸引,认真倾听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部分学生举手回答,有的提到要告诉父母,有的则提到拨打“110”报警电话。
过程点评:•通过故事导入,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安全问题,为接下来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三、教学过程3.1 认识“110”教师行为:•解释“110”是全国公安报警电话,在遇到紧急情况或需要警察帮助时可以拨打。
•展示“110”报警电话的拨打流程和注意事项的图文资料。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观看图文资料,了解“110”报警电话的相关知识。
•部分学生尝试复述拨打“110”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过程点评:•通过详细解释和图文展示,学生对“110”报警电话有了清晰的认识,掌握了基本的求助技能。
3.2 识别危险情境教师行为:•列举几种常见的危险情境,如陌生人搭讪、跟踪、诱骗等,并讲解如何识别这些情境中的不安全因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或身边人遇到的类似经历,并讨论应对策略。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想法。
•小组代表发言,提出多种应对策略,如保持警惕、大声呼救、寻找大人帮助等。
过程点评:•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危险情境的认识,还学会了多种应对策略,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心中的110》评课稿
刘老师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来提高学生个体道德与法治意识。
本课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教师采用少年儿童所喜欢的I央视《大风车》栏目的活动形式,提炼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情况和产生的困惑,创设系列情境,精心设计新颖的教学活动。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体会“心中的110",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恰当地应对所遇到的情况。
这样切实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提高学生分辨能力,不上当受骗,遇事多动脑筋,学会自护自救。
2、不迷恋游戏厅、网吧,不进入对儿童有危险、有伤害的场所,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提高学生分辨能力,不上当受骗,遇事多动脑筋,学会自护自救。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活动的乐趣。
拥有的幸福就是你们的幸福。
综合运用资源,演绎课堂精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当善于开发和综合运用课程资源。
刘老师创造性地开发和综合运用有关课程资源。
一是善于运用来源于学生生活的课程资源。
如教师运用时事导入新课,贴近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内心提高自己保护意识。
二是教师合理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体验,动情明理,学会运用“心中的110”保护自己。
三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来获得有关经验,内心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学以致用。
这样的教学,为学生搭建了实践活动的舞
台,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积极互动交流,教学流程自然运转,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充分演绎了课堂教学的精彩。
总之,这节课教学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