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预警监测系统建设方案及功能需求
- 格式:doc
- 大小:34.24 MB
- 文档页数:36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解决方案(内附配置清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解决方案(内附配置清单)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种子正常生长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
林业有害生物的属性:林业有害生物具有两重属性,一是自然属性,即林业有害生物通过直接取食林木的根、茎、叶、花、果、种子,或以一定方式从林木的上述器官、组织中吸取营养,致使林木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死亡,即对林木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这样的生物,应该说是非常多的,因为林木作为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制造有机物,是其他很多异养生物存在的基石,数量繁多的异养生物都要通过“危害”林木获取营养而繁衍生息,这是自然世界的一个生态现象,大家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态法则竞争生存。
如果没有人为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的话,通过亿万年的自然选择,林业有害生物虽然“危害”林木,但却不置其于死地,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保持着动态的平衡,林业有害生物因而也可认为实际是“无害”。
另一个属性是社会属性,这从两方面看,一是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是对人类利益相关的林木造成的危害。
森林里的物种是非常多的,其中只有少数是人类获得利益的目的物种,只有这些物种遭受的危害对于人类来说才是“有害”,而其他物种遭受的危害对于人类则无所谓“害”与“不害”。
二是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对人类造成了利益损失,比如,病原物、害虫给水果造成了病斑、虫斑,对于果木的生长和繁殖来说影响不大,可以忍受,但对于人类来说,则影响了美观、销售,不能忍受,是有害的。
如白蜡虫、紫胶虫刺吸寄主植物,对寄主植物是有害的,但它们的分泌物白蜡和紫胶对于人类是有用的资源,因此这两种昆虫被定为益虫。
而如白僵菌,被广泛用于林业害虫防治,从这个角度讲,是有益的生物。
但是,假如森林旁有种桑养蚕,则会导致家蚕僵死,这时白僵菌对于蚕桑业是有害生物。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原因:我国森林资源林业产业,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林业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方案一、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国际贸易往来的增多,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和传播成为近年来林业生产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有害生物的入侵和传播不仅会对林木生长发育、生产效益等方面造成损失,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为此,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十分必要。
二、目标:大力推进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及时发现预警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和传播的情况,防范有害生物给林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三、主要内容:1. 设立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站和专家团队,组织开展常规和专项监测和调查工作。
2. 着重加强对各类进出口产品、包装材料、木材,以及林权证等的检疫和审查。
3. 推广应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防治手段,提高林业从业人员有害生物检测和防治意识。
4. 加强有害生物信息收集和管理,建立相关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及时发布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信息。
5. 组织开展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培训和宣传,加强对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不断提升监测预报和防治水平。
6. 加强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的开展。
四、实施步骤:1.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确定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计划和目标。
2. 设立专门的监测预报机构和专家团队,制定比较完善的工作流程和监测预报方案。
3. 加强有害生物检测技术和防治手段的研究和推广,并以此为基础,具体开展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
4. 建立有害生物数据信息采集、整理、管理和发布机制,加强数据应用和信息共享。
5. 加强人员培训和宣传工作,扩大监测预报和防治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效果。
6. 加强合作与协调,构建起政府和企业合作的工作模式,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
五、配套措施:1. 加强团队建设,增加专项经费和设备投入,确保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的顺利实施。
2. 加强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的认识和重视。
3. 完善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相关法律法规,提升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的法律效力。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工作方案1. 背景和目的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及其资源产生危害的昆虫、病原体、杂草和其他生物种类。
这些有害生物可能会引发森林病虫害,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对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损失。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有害生物的传播和繁殖,保护森林资源,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监测调查工作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制定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工作方案,旨在提供一套操作规范,以帮助保护森林资源和保障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
2. 工作内容及步骤2.1 确定监测调查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和林业有害生物的分布特点,选择监测调查区域。
区域可以根据森林分布、有害生物种类、损害程度等因素划分,确保各个区域的监测调查工作能够全面覆盖。
2.2 制定监测调查时间表根据有害生物的生命周期、活动规律和盛发期,制定监测调查时间表。
确保在关键的时段进行监测调查工作,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3 确定监测调查方法根据不同的有害生物种类和监测要求,确定监测调查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法:通过对植物叶片、根系、树皮等进行直接观察,发现有害生物的存在。
•捕捉法:使用捕捉器具、诱虫剂等工具,吸引和捕获有害生物,进行鉴定和统计。
•样本检测法:采集植物样本、土壤样本等,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认有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2.4 建立监测调查数据采集系统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表、数据录入和存储方法等。
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便于后续数据分析和研究。
2.5 分析和报告监测调查结果根据采集到的监测调查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
制作监测调查结果报告,包括有害生物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等信息。
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和建议,为后续的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3. 质量控制措施3.1 培训和培养监测调查人员对参与监测调查工作的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包括有害生物的认识、样本采集和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确保监测调查工作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2023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历和实施方案2023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历和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科学管理林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防控有害生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3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的历程和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目标2023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旨在全面了解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和趋势,并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其具体目标如下:1. 全面监测林业有害生物的分布和数量,并及时预警和预报潜在的有害生物灾害;2. 建立健全的有害生物数据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3. 提高林业从业人员对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4. 优化监测预报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二、工作计划和流程2023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分为以下几个重要环节:1. 监测点的确定根据先前调研和已知有害生物分布情况,确定监测点位,并确保点位的代表性和充分性。
监测点位应覆盖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包括人工林、天然林和特定保护区域。
2. 采样和数据收集在指定的监测点位,采集有害生物样本,并详细记录样本的地理位置、生境特征和数量。
同时,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如无人机和遥感技术,收集和整理有关有害生物的相关数据。
3. 数据分析和预报通过对收集到的有害生物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有害生物的分布规律和趋势。
进一步结合气象因素、生态环境和林业经营措施等信息,利用数学模型和预测算法进行有害生物的预报工作。
4. 预警与应对措施根据预测结果和实际情况,及时发布有害生物的预警信息,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重点关注高风险区域和易受影响的森林生态系统,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避免有害生物造成较大的经济和生态损失。
三、实施方案为确保2023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的顺利实施,以下为具体的实施方案:1. 加强监测网络建设通过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加强与各级森林资源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共同推动监测网络的建设和完善。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及防治工作的开展对策张发明(聊城市东昌府区林业发展中心,山东聊城252000)摘要:林业的生态建设,对于整个生态系统及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
在林业生态建设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因素使得林业的自然环境受到了损害,其中最大的威胁之一便是林业有害生物。
为此,本文对林业生态建设中有害生物防治进行研究,提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及防治工作的开展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生物监测预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2)08-0175-030引言随着世界气候逐步回暖,影响林业生态环境的原因也变得更多。
林业有害生物对树木产生的影响很大,对林业能效标签的破坏力也不可小觑。
想要有效改善林业生态,就一定要重视开展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
在林业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把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管理工作贯穿始终,唯有如此方可更好地发挥林业经济效益,进而达到对生态环境治理的可持续性。
1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作用1.1维护生态稳定相较于其他的生态系统而言,由于林木中有着十分丰富的生态基因,因此有着和较大的区别,林业生态系统在养分结构、食物链方面都相对复杂,同时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效率和产量都相对较高。
在林业能效标签中进行对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预防工作,目的便是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影响区域大大减少。
而假如能够在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工作发生的前期遏制住肆虐的势头,非但没有使其更大面积地暴发,反而还可以更有效保持整个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进行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工作还有助于增加林木的存活率,对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1.2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对林业资源利用的科学合理利用力度,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因为,林业系统本来就具备了一定的功能性和效益,而唯有科学合理地运用已有的林业资源,才能使林木的经济价值更好地充分发挥出来。
经过科学研究表明,目前各地均已出现因环境不适造成生物消亡的迹象,其中灭绝的生物中有不少都是有益的生物[1]。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方案一、背景与意义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生长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昆虫、真菌、病毒等生物。
这些有害生物可以引发森林疾病、虫害等问题,导致森林资源的损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因此,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预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内容及方法(一)调查和监测1.确定有害生物的调查对象:根据森林类型和地域特点,确定调查和监测的有害生物种类。
2.建立监测样点和样地: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样点和样地进行监测。
3.监测指标和方法:根据有害生物的特点,确定监测指标和方法,包括物候期监测、种群密度监测、种群分布监测等。
4.数据收集和整理:开展监测工作,收集有害生物的数据信息,包括分布地点、数量、发展趋势等。
将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为后期分析和预报提供依据。
(二)分析和预测1.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有害生物的分布规律和生态特征,为后期预测和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2.预测模型的建立:根据历史数据和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包括种群动态模型、地理信息模型等,为有害生物的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3.预测结果的输出:根据预测模型计算出有害生物的分布、数量等预测结果,并将结果输出给相关单位和人员,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三)应对措施1.信息传递:及时将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预测结果传递给相关单位和人员,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应对有害生物的威胁。
2.防治措施的制定:根据有害生物的预测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等,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3.动态管理:根据有害生物的分布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防治策略和措施,保证防治效果。
4.宣传教育: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防治意识和能力,加强监测预报工作的社会参与度。
三、工作机制与保障措施(一)机制建设1.组织协调机制:建立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的领导机构和协调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
2.科研合作机制:加强与科研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有害生物的调查研究和预测模型的建立。
谈双鸭山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方案及意义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5年第7期陈德成(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哈尔滨 150001)1. 双鸭山林业局基本情况双鸭山林业局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完达山脉北坡,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30°56′27″-132°00′28″;北纬46°07′37″-46°35′02″,东与宝清县相连,南与勃利县、宝清县毗邻,西靠双鸭山市林业局,北接双鸭山市,施业区总面积155772公顷,行政区域隶属双鸭山市和宝清县管辖,局址设在双鸭山市尖山区,行政隶属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合江林业管理局。
到2014年末,林区总人口为23059人,7997户,企业职工总数4784人,其中:在岗职工3942人,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人员844人,离退休3660人。
林区职工人平均年收入9396元。
2. 双鸭山林业局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本林区造成严重危害的种类有10余种,主要的森林病害:五针松疱锈病、落叶松落叶病、落叶松枯梢病;主要森林害虫:落叶松八齿小蠹、松沫禅、松梢螟、舞毒蛾、落叶松毛虫、落叶松鞘蛾;主要的害鼠:棕背平、红背平。
3.项目建设的目的为了切实有效提高黑龙江省双鸭山国有林区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应急防控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紧密围绕新时期林业发展大局,将森林健康的理念和措施贯穿到预防林业有害生物的实践中来,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建立起布局合理、类型齐全、设施先进、方法科学、管理高效的林业有害生物预警控灾体系。
4项目建设方案4.1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建设1.建设目的林业有害生物地面数据采集系统建设是预防工程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地面数据采集系统的基础设施、技术规范的建设和完善,推广应用信息素、振频式诱虫测报灯等方法,增加生物和物理监测方法,为GIS林业有害生物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建立翔实基础数据库,形成完整、科学的地面监测运行体系。
林业有害生物预警监测系统建设方案及功能需求目录1.有害生物管护监控系统总体构成 (3)1.1病虫害目前现状 (3)1.2信息化管护原理 (3)2.有害生物超远程监控系统 (5)3.有害生物巡护管理 (13)4.有害生物平台功能需求 (17)4.1有害生物管理 (17)4.2有害生物预警 (19)4.3有害生物报警 (22)4.4专家识别 (23)4.5预警报警查询 (26)4.6有害生物调查 (31)4.7小班有害生物查询 (33)4.8有害生物分布 (35)4.9有害生物统计 (35)1.有害生物管护监控系统总体构成1.1病虫害目前现状森林病虫害是继人为破坏、森林火灾之后,又一个影响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而且近年来其造成的损失已经远远超过森林火灾,给我国的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带来巨大影响。
我国可引起森林灾害的生物种类超过8000种,其中有害昆虫5000种以上,真菌、细菌等病原物约3000种,鼠类160余种主要的有害生物,即影响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害生物有100余种;重大的有害生物,即严重制约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害生物种类约50种,大规模频繁发生的森林病虫害有200余种,这其中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直接破坏森林生态环境,毁坏造林绿化成果的有害生物约20余种;发生频率高、后果严重,经济损失大的有害生物超过100种。
20年来,森林病虫害年均发生面积667万亩,受灾林区损失木材蓄积量达1500万亩,经济损失达 2.5亿美元。
中国现在森林覆盖率只有12.7%,在世界上居第120位。
森林病虫害是影响林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信息化管护原理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和新的数学分析预测理论、技术、方法的产生,病虫害的计算机分析预测、系统分析预测、计算机模拟预测等在病虫害测报工作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系统解决方案及配置清单一、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系统概述: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信息平台(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GIS技术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管理业务相结合,建立全国统一规范的生物灾害监测防控体系,结合传感网络实现林业生物灾害防控信息的互联互通。
本项目数据的互联互通、信息的可视化为特点,建立统一的测报管理应用系统,完成满足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管理业务工作需要。
力求“更真实、更准确、更快速、更直观”地创建和获取信息,并且力图以最直观的方式和最简单的操作来掌握处理过程和呈现目标信息,实现了林业生物灾害防控信息的即时化、可视化、智能化,帮助各种森林病虫害灾害能够得到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从而体现更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有害生物监测信信息平台以“精准测报”作为一项管理上的技术措施,根据自然灾害的普遍性以及林业生物灾害的区域性、周期性、突发性、社会性等特点,利用各种现代化监测手段(手持设备、传感器、遥感等)和无线网络传输技术,以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防治减灾为主线,以专业基础数据库为支撑,集监测调查、动态显示、发生情况和调查方法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实现了监测信息的快速即时上报,网络的互联互通和应急决策的辅助支持,是集监测工作和业务管理并存的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
二、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系统主要功能:1、病虫害野外调查复查系统外业调查人员利用专业手持终端(手机)、移动视频可以采集现场的监测数据(文字、图像、视频)以及利用温度、湿度、空气负氧离子传感器自动将气象数据传回数据中心。
2、林业有害生物GIS管理平台进行外业数据采集时可以利用无线网络将采集的数据实时传回数据中心,也可以在回来后采用数据线连接电脑的方式将保存在手持设备中的数据传回数据中心,而部署在野外的传感器则通过短距离无线网络定时将数据传回汇聚节点,然后由汇聚节点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后通过无线网络传回数据中心。
(1)监测点管理监测点管理主要是对林区内的测报灯、引诱剂等野外固定监测设备不同时间所在的位置管理。
松材线虫等有害生物监测防治解决方案
一:方案简介
本次林业有害生物建设方案旨在构建一个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包括省市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中心、县区级有害生物监测站、改造县级检测化验室和标本陈列室,并采购监测预警设备、检疫御灾设备、防治减灾设备等。
该方案旨在提升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能力,保障林业生态安全。
二:建设内容
1.省/市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指挥中心:负责全省/市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2.县区级有害生物监测站:负责本县区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防
治工作。
3.改造县级检测化验室和标本陈列室:提高检测化验和标本保存的能力。
4.设备采购:包括监测预警设备、检疫御灾设备、防治减灾设备等。
三:建设亮点
1.构建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通过州级和县区级的有害生物监测站,实现全覆盖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预警。
2.提高防治能力:通过改造县级检测化验室和标本陈列室,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能力和水平。
3.设备升级:通过采购先进的监测预警设备、检疫御灾设备、防治减灾设备等,提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效率和效果。
林木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林木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给森林健康和生态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及时发现和防控林木病虫害,设计和实施一套高效的林木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林木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系统设计1. 数据采集林木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的第一步是实现数据采集。
可以利用传感器网络或人工巡查的方式对林木进行定期监测。
传感器网络可以实时采集林木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以及昆虫病原的生物特性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数据传送到数据中心。
人工巡查则通过专业人员对林木进行实地观察,收集相关信息并录入系统。
2. 数据存储与管理采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处理和存储,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决策。
建议使用高效可靠的数据库系统来存储数据,并根据需要进行分类和整理。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机制,包括数据权限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等,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 数据分析与建模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林木病虫害的规律和趋势。
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合适的模型来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同时,还可以结合专家经验和实地调查结果,提炼关键指标,辅助系统进行预警决策。
4. 预警与决策基于数据分析和建模结果,系统可以自动发出病虫害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可以通过手机短信、邮件、APP等多种方式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
同时,系统还应提供决策支持功能,将病虫害预警信息与林木管理人员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二、系统实现1. 技术支持林木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实现离不开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
建议采用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来实现数据采集和传输,以及数据存储和分析。
同时,还需要开发相应的软件平台和应用程序来支持数据管理、预警决策等功能。
2. 专业人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需要具备丰富的林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方案加强预测预报体系建设,加大测报工作力度,标准测报工作程序,科学监测,准确预报,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彻底扭转测报不到位,有害生物成灾后才发现,被迫仓促防治的被动局面。
使防治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将灾害消灭在萌芽时期,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降低防治费用。
全市监测预报准确率到达82%以上,对美国白蛾及其他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除治。
二、重点工作及主要措施〔一〕做好美国白蛾的监测工作20*年是我省美国白蛾防治的攻坚年,*市林地面积居全省第二,而且作为北京的近邻,周边疫情传入压力大,形势十分严峻。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监测,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除治。
我市与北京接壤的涿鹿、怀来、赤城三县,及宣化县和宣化区是五个重点监控区,要将美国白蛾列为主测对象。
在与北京交界的主要地段、交通要道两侧的街道树及村庄林带,苗圃、果园等地方设立监测点,悬挂诱虫灯,设立查防员,做到监测不留死角。
蔚县、崇礼、沽源、怀安、万全、阳原、尚义、张北、康保也要克服麻痹思想,在主要地段设立美国白蛾监测点,定期调查监测。
要在各乡镇、林场、及主要村庄安排虫情调查员,并在常规虫情监测工作中重点关注有无美国白蛾的发生。
〔二〕继续做好主要病虫害的监测工作1、对全年工作方案作出整体安排(1)编制全年测报工作月历为明确工作,防止遗漏,各县要编制全年测报调查月历,注明每月调查时期,调查的主要病虫害,调查方法。
杜绝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编制监测预报方案各县对辖区内主要病虫害编制监测预报方案,对监测地点的设置、调查时期、踏查路线、人员配置等问题进行明确阐述。
(3)制定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分布图、测报网点图、踏查路线图、固定标准地分布图;明确主测对象、监测对象、监测面积。
2、做好20*年预测。
各区、县对越冬后的虫情进行较系统的调查,注意积累数据,对我市20*年各种病虫害全年的发生趋势进行科学预测,使全市的监测预报准确率到达82%以上。
森林中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系统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生态服务。
然而,森林病虫害的蔓延给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森林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系统十分必要。
以下是关于该系统的详细介绍及其重要性。
一、监测系统1. 人工监测:通过人工巡视和观察,及时发现森林中可能存在的病虫害,如树木死亡、叶片损伤等。
2. 遥感监测:利用卫星图像和航空摄影技术,对大面积的森林进行监测,可以更准确地掌握病虫害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
3. 生物监测:通过引入特定的昆虫和动物作为监测指标,来评估森林病虫害的程度和种类。
二、预警系统1. 数据分析:将监测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利用专业软件和算法来识别病虫害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2. 预警信息发布:将预警信息传达给相关部门和森林管理者,以便他们采取及时的措施来应对病虫害的威胁。
3. 预警措施:基于病虫害的类型和分布情况,制定具体的防治策略,采取相应的药剂喷洒、剪枝、清除枯死树木等措施,以控制病虫害的蔓延。
三、重要性1. 早期发现:监测与预警系统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森林中的病虫害问题,并及早采取措施,避免病虫害的蔓延和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
2. 快速反应:通过预警系统,相关部门和森林管理者可以迅速响应,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效遏制病虫害的蔓延,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
3. 损失降低:及时有效的监测与预警系统可以帮助减少森林病虫害带来的经济和生态损失,保护和提高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四、挑战和解决方案1. 数据收集和处理:建立一个全面、准确的森林监测与预警系统需要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工作。
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来处理和分析数据。
2. 资金和人力:建立和维护一个完善的监测与预警系统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专业人员的支持。
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增加投入,培养专业人才,以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方案为巩固和保护我县绿色生态成果,全面推进我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明确工作目标任务,确保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质量,促进我县“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目标顺利实施。
根据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
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明确职责,加强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严密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提高科学防控能力,坚决遏制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高发势头,促进林业建设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全县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覆盖率达100﹪,监测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林业有害生物成灾不超过3‰,无公害防冶率达到90﹪以上。
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治早、治小、治了”的目标。
三、组织落实为确保我县2020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落到实处,决定成立2020年度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领导小组。
局长任组长,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同志组成,同志兼任技术负责人。
根据我县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及病虫害发生规律,全县各场站配备一名测报员负责本辖区的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工作(名单见《2020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点数量及责任人汇总表》)。
各单位测报责任人如有调整需在3月8日前将名单报局灾害防治股。
县局灾害防治股负责调查期间的技术指导与质量抽查以及全县资料的汇总上报等工作。
四、测报点设置及监测面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测报网络体系建设。
结合我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全县共设置各类测报点94个,其中:省级黄脊竹蝗专职测报点1个、市级萧氏松茎象专职测报点1个、县级测报点92个(具体为松材线虫病测报点18个,松针褐斑病测报点2个,杉木炭疽病测报点1个,油茶炭疽病测报点4个,油茶软腐病测报点4个,杨树病害测报点5个,萧氏松茎象测报点14个,松墨天牛测报点18个,松毛虫测报点12个,黄脊竹蝗测报点4个,杨树食叶害虫测报点5个,杨树蛀干害虫测报点5个)。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与措施【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各个体系的改革变化,林业相关方面也取得较为完善的发展,特别是针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方面,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的关注。
本文以新疆巴里坤县的林业特点,针对其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模式,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起到的作用与完善措施,展开了详细的讨论,为今后专业人士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作用;措施作为陆地生态环境的核心主体,森林系统对整体生态环境的建立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针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范与治理工作,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其中对有害生物的检测预警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不仅降低了后续维护的成本,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具体的做法有,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建设,不断扩大监测覆盖面,推进监测预警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进程,加强测报岗位培训工作,建立一支技术精湛、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测报队伍,强化信息质量管理,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监测预报数据的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和指导性,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意识,推行有奖举报,走专群组合之路等。
1、新疆巴里坤县环境特点我国新疆巴里坤县属于高寒区,一年中,有半年的时间为冬季,不仅气候干旱,而且雨水量较少。
林业主要种植的树木有榆树、杨树、柳树、杏树等,这其中以榆树、杨树为主要种植树木[1]。
在经历长时间的引种后,新疆巴里坤县农户庭院中已经栽种有苹果树、李子树、海棠树等,但是这些果树的种植到目前为止还无法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只能算是点缀。
最近几年,树木的种植方向主要是以大苗木带土球植树,并以榆树种植为主,病虫害防治手段的实施,也只能以这些树种为主。
2、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我国现如今的林业发展中,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比较严重,如果不将这种局面进行改善,会对我国林业的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
现如今,我国林业局正在努力的获取国家相关的发展资金,对林业有害生物工程进行全面防治[2]。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方案1. 简介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林木生长和林业经济效益产生危害的昆虫、病菌、杂草等。
为了及时掌握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必须进行监测预报工作。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可行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方案,以提高林业经济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2. 目标和任务2.1 目标•及时发现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预测林业有害生物的趋势,提前采取防控措施;•减少林业损失,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2.2 任务•建立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网络,包括传感器、数据收集系统和分析平台;•发布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信息,供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参考;•组织培训和宣传,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监测预报技能。
3. 工作流程3.1 数据收集•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在林木周围建立监测点;•定期收集和记录林木和土壤的生长状况、病虫害情况等数据;•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等手段获取林地的高分辨率图像。
3.2 数据分析•使用专门的软件和算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针对不同的有害生物种类,建立相应的模型和指标体系;•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评估有害生物的威胁程度和发生概率。
3.3 预警发布•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预警标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包括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范围、发生趋势等;•向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预警信息,协助他们采取防控措施。
3.4 防控措施•根据预警信息,制定相应的防控方案;•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防控能力;•组织防控工作的协调和指导,确保防控措施的有效实施。
4. 工作机制4.1 职责分工•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中心负责监测预报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负责在监测预报中发挥作用;•林业从业人员负责监测和防控工作的实施。
4.2 协作机制•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中心与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林业有害生物预警监测系统建设方案及功能需求目录1.有害生物管护监控系统总体构成 (3)1.1病虫害目前现状 (3)1.2信息化管护原理 (3)2.有害生物超远程监控系统 (5)3.有害生物巡护管理 (13)4.有害生物平台功能需求 (17)4.1有害生物管理 (17)4.2有害生物预警 (19)4.3有害生物报警 (22)4.4专家识别 (23)4.5预警报警查询 (26)4.6有害生物调查 (31)4.7小班有害生物查询 (33)4.8有害生物分布 (35)4.9有害生物统计 (35)1.有害生物管护监控系统总体构成1.1病虫害目前现状森林病虫害是继人为破坏、森林火灾之后,又一个影响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而且近年来其造成的损失已经远远超过森林火灾,给我国的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带来巨大影响。
我国可引起森林灾害的生物种类超过8000种,其中有害昆虫5000种以上,真菌、细菌等病原物约3000种,鼠类160余种主要的有害生物,即影响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害生物有100余种;重大的有害生物,即严重制约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害生物种类约50种,大规模频繁发生的森林病虫害有200余种,这其中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直接破坏森林生态环境,毁坏造林绿化成果的有害生物约20余种;发生频率高、后果严重,经济损失大的有害生物超过100种。
20年来,森林病虫害年均发生面积667万亩,受灾林区损失木材蓄积量达1500万亩,经济损失达 2.5亿美元。
中国现在森林覆盖率只有12.7%,在世界上居第120位。
森林病虫害是影响林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信息化管护原理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和新的数学分析预测理论、技术、方法的产生,病虫害的计算机分析预测、系统分析预测、计算机模拟预测等在病虫害测报工作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病虫害测报技术的飞跃发展带来了契机。
对缩短数据传输周期,为管理者及时提供决策依据,落实“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针。
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林业有害生物预警监测系统是专门针对病虫害的管护系统,平台集有害生物、防盗、防病害监测为一体的立体监控网,通过在森林保护区部署有害生物监控、防盗抓拍或监控、病虫害监测等前端监测设备,通过传输网络将前端有害生物视频监控、林预警信号及位置信息、进出林区车辆以及人员信息的图片或视频监控以及所在位置信息、病虫害现场视频或图片及位置信息等数据接入统一的后台GIS管理平台,实现同一平台的有害生物、防盗、防病虫害管理。
大幅简化后端管理平台复杂性,为用户提供简单易操作的统一管理界面,可根据不同的业务使用不同功能,也可以使用全部功能,只需较少的工作人员即可实现全部业务的监控管理。
系统结构如图所示:有害生物管护系统架构包含以下三个部分组成:➢超远程监控管理超远程监控室通过定点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完成远程病虫害监控,采用摄像机和长焦镜头对基站附近8-10公里范围林区进行视频监控图像采集,后端管理人员发现采集到的病虫害图片后,可以将受灾情况下发给护林人员在进行现场确认。
➢单兵护林巡护管理护林员配备专业的巡护设备,按照巡护路径在规定的行程上管理林区情况。
有巡护路劲管理,人员定位管理,视频上传,图片上传,数据上报,PTT对讲,具有多网段有信号没信号都可以使用,具备三防功能,➢后端预警综合管理平台后端监控中心由无线数字网桥系统、视频联网监测管理平台软件、GIS管理平台软件、森林有害生物应急指挥决策系统、病虫害管理系统、PC服务器、存储服务器、监控及报警计算机、指挥中心大屏幕构成,是实现工作人员日常在指挥中心对森林资源进行远程集中监测,通过传输网络实现森林资源管护智能监测的数据采集、分析、林火定位、自动报警、指挥调度等功能。
2.有害生物超远程监控系统有害生物监控系统主要针对高山站远距离监控和半山腰或位置较低的山顶中距离监控。
针对远距离监控系统前端智能监测系统是采用摄像机和长焦镜头对基站附近数公里范围林区进行视频监控图像采集,采用重型数字云台对摄像机和镜头实现方位角360°、俯仰角-45°到+45°全方位监控,一旦发现疑似有害生物图样,管护人员就可以直接上报,配置一台视频编码器将前端监控的视频图像经编码器压缩后,采用有限或无线数字微波系统将基站的监控视频图像和各种控制信号传回监控中心;由于基站所处位置在野外,需要考虑防水、防腐、保温等措施,所以对摄像机和长焦镜头采用全天候防护罩进行保护,对智能识别处理器以及其它控制设备采用一体化集成基站控制系统,确保系统长时间稳定可靠运行。
由于基站所处位置离监控中心较远,并且附近无电源可取,所以需要采用太阳能发电系统或者太阳能和风光互补的发电系统为基站设备提供电力保障,同时由于基站所处位置为野外林区,需要考虑基站设备自身的防盗和基站设备的防雷接地安全措施。
为了获得更好更广泛的监控视野范围,需要在基站所在位置修建铁塔,所需高度根据监控视野范围和四周植被的实际情况决定。
超远程有害生物视频监控前端基站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视频采集系统2)供电系统3)防盗系统4)防雷接地系统5)铁塔基建系统以上五个子系统是构成前端基站的组成部分,以下为对各个子系统做详细描述远距离前端基站系统构成如图所示:2.1.超远程有害生物视频监控系统森林资源有害生物视频采集根据远距离监控和中距离监控不同所采用的视频采集设备不同,其中远距离监控视频采集主要包括摄像机、长焦镜头、野外大型防护罩、重型数字云台、前端传输网络等;中距离监控视频则内置视频采集系统。
森林有害生物智能监控系统视频图像采集的要求是:➢全天候24小时实时监测;➢在夜间极低的光线照明度下获得监控图像;➢日夜24小时拍摄清晰的图像➢远距离有害生物监控半径8-10公里;中距离有害生物监控半径3-5公里⏹远距离有害生物监控视频采集系统1)摄像机摄像机如图所示:采用的摄像机具有:成像器1/2.8" PS Exmor 2.38M CMOS➢日夜模式:自动(ICR) / 彩色/ 黑白/ 外部/ 日程,满足森林有害生物智能监控全天候24小时实时监测需要;➢最低照度:彩色: 0.1 Lux (F1.2, 50IRE), 0.0017Lux (50IRE),黑白: 0.01 Lux (F1.2, 50IRE),满足森林有害生物智能监控在夜间较低光线照度下的监控需要;➢分辨率:1920x1080,输出1080p全高清画质(实时图像),保证了摄像机日夜24小时拍摄高清晰的图像需要;➢扫描方式:逐行扫描,让图像更为清晰,减少动态模糊,消除运动图像拖尾现象;➢宽动态120dB,满足在光线较强的环境能够拍摄清晰图像;➢透雾自动/手动/关➢数字降噪SSNRIII (2D+3D 噪点波滤器) (关/开);➢聚焦控制简易聚焦/ 手动,过网络远程操控,按钮控制(手动, 简易聚焦, 日夜转换)视频压缩格式H.264 (MPEG-4 Part 10/AVC), MJPEG;➢网络接口:10Base-T/100Base-TX,RJ-45端口;➢工作温度/湿度-10°C ~ +55°C(+14°F ~ +131°F) / 小于90% RH;2)长焦镜头根据森林有害生物监控范围的不同,选用不同焦距的长焦电动变倍镜头,以满足森林有害生物监控大范围大视野监控的需要,一般情况下,3公里的监控范围选用10-300mm的长焦镜头,5公里的监控范围选用16-500mm的长焦镜头,10公里的监控范围选用20-700mm的长焦镜头。
高清长焦镜头如图所示:高清长焦电动镜头采用的长焦电动变倍镜头具有:➢焦距:12.5-775mm,满足森林有害生物不低于8-10公里监控范围要求;➢光圈:F3.5,大光圈是实现较远距离清晰图像的重要前提;➢驱动:DC自动;规格:1/2″,与高清摄像机配套获取大范围清晰图像;➢带预置位:是实现森林有害生物智能监测系统自动定位的重要功能;➢分辨率:百万像素。
采用的高清晰镜头与高性能日夜两用高清摄像机配套使用,即使在雾气、灰尘、烟雾、小雨等可见光(彩色图像)环境中,也可拍摄到非常清晰、高对比度的影像,提升远距离观察效果。
3)野外大型防护罩由于森林有害生物智能监控系统前端基站在野外,需要采用野外大型防护罩用来保护摄像机和长焦镜头,将摄像机和长焦镜头安装在防护罩内是实现智能监控全天候24小时工作的重要保障,面对野外恶劣的气候条件,大型防护罩需要有害生物、防雨、防风、防潮、温控、防腐性能的要求。
采用的野外大型防护罩具有:➢材料主体:铝合金,满足野外森林有害生物监控的防腐、防雨、有害生物要求;➢视窗:采用高清晰纳米自洁透明玻璃,满足野外视频监控摄像机在获得到更好的图像效果的同时,长时间无需人工维护,即纳米自洁玻璃不易附着灰尘等杂物,在下雨的情况下,由于纳米材料的亲水性,可以让雨水均匀分布在玻璃上,将玻璃上附着的灰尘等通过雨水粘贴,在雨水重力的作用下带走达到自洁的目的,并且能够有效的防止雾气;➢智能温控系统:低于0℃±3℃自动加热至15℃±3℃,高于37℃±3℃自动开启风扇降温至25℃±2℃;确保护罩内电子设备全年全天候正常工作。
4)重型数字云台前端基站一般都位于林区较高的位置,风力较大,极易导致基站上的摄像机发生晃动从而引起监控图像抖动,为了满足野外林区监控的需要,采用重型数字云台安装摄像机和长焦镜头防止晃动,同时由于基于森林有害生物的智能监控范围较大,需要重型数字云台能够实现0-360°的全方位角以及-45°~+45°俯仰角度的大范围监控才能满足森林有害生物智能监控的要求。
森林有害生物智能监控系统配置的长焦镜头能够监控到数公里的范围,较远的监视距离对重型数字云台的运转精度要求也非常高,越小的运转精度在远距离监控时才能够实现监控画面的平滑过渡,不会造成远端林区监视范围画面不连续的情况。
作为智能化的森林有害生物监控系统,其重型数字云台必须具备自动巡检和手动巡检功能,日常运转的情况下,通过系统管理员设定重型数字云台预置位后,由系统控制云台进行全天候24小时自动巡检,当出现可疑情况时,可由管理员手动控制云台到达需要的监看位置,对于远距离大范围的森林有害生物监控,其重型数字云台的预置位越多越好,越多的预置位是实现对于森林有害生物所需的远距离大范围全面监控的重要保证。
采用的重型数字云台具有:➢旋转范围:水平0°-360°,实现全方位监控;➢俯仰角度:-45°~+45°(可调);➢运转精度:0.01°,保证远距离监控画面的连续性;➢旋转速度:0.1°~5°/s(可调);➢控制方式:自动(预置位)或手动均可;➢预置位:512个(可调);➢定位精度:0.05º,配合GIS系统实现高精度定位;➢针对北方:内置温感和加热系统,工作温度:-45℃-+60℃;针对南方:工作温度:-20℃-+60℃➢外形结构专门针对森林有害生物监控的野外环境专门设计;➢防护等级:IP66;➢自重:20kg以上,保证图像不抖动;➢载重:50kg以上;➢集成防雷:内置可插拔防雷电路板;➢参数回传功能:支持云台水平角、俯仰角以及长焦镜头焦距参数等回传;➢易维护性:云台所有控制电路集成在解码板上,解码板置于云台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