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秋福师《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在线作业一
- 格式:doc
- 大小:100.00 KB
- 文档页数:7
福师《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
1. 张载把人性视为(),既与“以生为性”的观点划清了界限,又克服了道德形上学的片面性。
A. 伦理与道德的统一
B. 生物性与道德属性的统一
C.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D. 静止与运动的统一
正确答案:B
2. 在先秦诸子中,()对生死的态度,是最为达观的。
A. 老子
B. 韩非子
C. 孔子
D. 庄子
正确答案:D
3. 古代人性学说讨论的中心问题是()。
A. 人性善恶问题
B. 普遍共同的人性问题
C. 从人性出发的心性修养问题
D.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正确答案:A
4. 儒家学派认为人道、天道的本质是()。
A. 仁
B. 义
C. 礼
D. 诚
正确答案:D
5. ()代表了中国传统道德中最高的理想人格,也是中国人的人生价值体系中的最高目标。
A. 圣人
B. 真人
C. 仙人
D. 至人
正确答案:A
6. ()认为,以欲利之心和聪明睿智为内涵的天性,集中地表现为人心。
A. 荀子。
福师《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在线作业二-0003
()代表了中国传统道德中最高的理想人格,也是中国人的人生价值体系中的最高目标。
A:圣人
B:真人
C:仙人
D:至人
答案:A
古代人性学说讨论的中心问题是()。
A:人性善恶问题
B:普遍共同的人性问题
C:从人性出发的心性修养问题
D: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答案:A
行是知功的思想是从()开始的。
A:孔子
C:朱熹
D:王夫之
答案:C
张载强调人当克服气质之偏,道德修养的关键就是要()。
A:注重学习
B:变化气质
C:维持平衡
D:人性本善
答案:B
传统道德认为,()是使人区别于动物的社会性标志之所在。
A:仁
B:义
C:礼
D:智
答案:C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体现了()无所畏惧的英勇气概。
福师《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在线作业一-0005
儒家的创始人是()。
A:孟子
B:老子
C:孔子
D:庄子
答案:C
儒家学派认为人道、天道的本质是()。
A:仁
B:义
C:礼
D:诚
答案:D
在先秦诸子中,()对生死的态度,是最为达观的。
A:老子
B:韩非子
C:孔子
D:庄子
答案:D
孔子认为,衡量一个领导者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志,在于他的( ). A:智商
B:年龄
C:才能
D:品德
答案:D
()是最早提出天命气质人性论的理学家。
A:张载
B:王安石
C:老子
D:荀子
答案:A
()代表了中国传统道德中最高的理想人格,也是中国人的人生价值体系中的最高目标。
A:圣人
B:真人
C:仙人
D:至人
答案:A
早在先秦时期,()学派就已经开创了崇义养利思想传统的先河。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儒家
答案:C
儒学的独尊,伦理体系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伦理精神的封建化和抽象性的统一。
A:孟子
B:董仲舒。
福师《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在线作业一-0002
()代表了中国传统道德中最高的理想人格,也是中国人的人生价值体系中的最高目标。
A:圣人
B:真人
C:仙人
D:至人
答案:A
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是第一个对荣辱这一道德问题进行理论论述的人。
A:老子
B:荀子
C:孔子
D:庄子
答案:B
性有善有恶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
A:世硕
B:老子
C:孔子
D:韩非子
答案:A
孝”产生于处理家庭人伦关系的需要,()是孝道的奠基者。
A:孟子
B:韩非子
C:孔子
D:王安石
答案:C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是()的著名观点。
A:管仲
B:韩非子
C:孔子
D:王安石
答案:A
古代人性学说讨论的中心问题是()。
A:人性善恶问题
B:普遍共同的人性问题
C:从人性出发的心性修养问题
D: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答案:A
传统道德认为,()是使人区别于动物的社会性标志之所在。
A:仁
B:义
C:礼
D:智
答案:C
秦汉之际,()成书,标志着作为日后中国伦理精神生长的元典和本体的《四书》伦理体系事实上已经形成。
A:《论语》
B:《礼记》。
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一、单选题(共35 道试题,共70 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 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D. 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选择:A2.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
A. 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 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 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选择:D3. 社会基本矛盾是()。
A.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B. 社会物质文明和社会精神文明的矛盾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选择:D4.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 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 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C. 感性知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选择:B5.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中的伟大变革,表现在()。
A. 提出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B. 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C. 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D. 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论断-----------------选择:B6. 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 劳动技能B. 科学技术C. 生产管理D. 生产工具-----------------选择:D。
【奥鹏】19秋福师《教育哲学》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0题,20分)
1、存在主义道德哲学的代表人物是()。
A密尔
B康德
C杜威
D萨特
[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作出选择]
正确答案是:D
2、美国斯金纳的(),是新行为主义思想在现代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A实验教学论体系
B最优化教学
C程序教学
D结构发现学习
[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作出选择]
正确答案是:C
3、美国当代最主要的道德教育理论是()。
A社会学习论
B价值澄清道德教育理论
C模仿学习理论
D道德发展阶段论
[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作出选择]
正确答案是:B
4、知识的原料,来自经验;知识的形式,来自理性,这就是学者()的二元论的观点。
A洛克
B康德
C莱布尼兹
D笛卡尔
[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作出选择]
正确答案是:B
5、学者()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编写了教材,提出了教学原则,形成了“传统教育”体制。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巴格莱
[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作出选择]。
福师2016秋季学期《德育论》100分答案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从理论角度对“传统品格教育”提出批评的主要理论家是()A. 顾明远B. 亚里士多德C. 杜威D. 皮亚杰`标准答案:C2. 品德是一种什么现象()。
A. 是一种社会现象B. 属于个人意识范畴,是一种个体现象C. 是一种生物现象D. 是人的偶然的表现标准答案:B3. 从学科课程到活动课程有一个综合发展过程()A. 学科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B. 学科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C. 学科课程—相关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D. 学科课程—核心课程—相关课程—活动课程标准答案:A4. 德育过程论的研究对象是()A. 客观的事物B. 德育的客观运动过程C. 静止的事物D. 社会规律标准答案:B5. 在西方个性发展理论中与品德发展关系最密切的理论是()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A. 柯尔伯格B. 皮亚杰C. 莱士特D. 艾里克森标准答案:D6. 中国古代社会提出“明人伦”的教育目的,这表明德育目标由什么所决定()。
A. 生产力水平B. 经济政治制度C. 科技发展水平D. 哲学思想标准答案:B7. 下列哪一个观点体现了我国古代德育中的人本主义()。
A.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 “人最为天下贵”“人定胜天”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标准答案:C8. ()是着重考察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变化的过程。
A. 社会学B. 心理学C. 哲学D. 德育心理学标准答案:D9. 在集体中显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就是()。
A. 班风B. 集体舆论C. 传统D. 集体纪律标准答案:B10. 下面不属于班集体德育工作基本要求的是()。
A. 全面负责、全面安排B. 面向全班,照顾个别C. 善始善终,循序渐进D. 评定学生操行标准答案:D11. 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A. 群众性活动B. 小组活动C. 个人活动D. 集体活动标准答案:B12. ()是要对学生进行无产阶级政治思想、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所持的立场,懂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道理。
1.孔子认为,衡量一个领导者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志,在于他的( ).A.智商B.年龄C.才能D.品德【参考答案】: D2.孝”产生于处理家庭人伦关系的需要,()是孝道的奠基者。
A.孟子B.韩非子C.孔子D.王安石【参考答案】: C3.()把改朝换代称为亡天下。
A.苏轼B.顾炎武C.王夫之D.颜元【参考答案】: B4.早在先秦时期,()学派就已经开创了崇义养利思想传统的先河。
A.道家B.法家C.墨家D.儒家【参考答案】: C5.在知行关系问题上,孙中山提出了()思想。
A.知行相资以为用B.知难行易C.知易行难D.知行合一【参考答案】: B6.传统道德认为,()是使人区别于动物的社会性标志之所在。
A.仁B.义C.礼D.智【参考答案】: C7.韩愈对性三品的贡献在于()。
A.提出了性三品的划分标准B.提出了性三品说C.否定了性三品说D.提出了性三品的前提条件【参考答案】: A8.“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是()的著名观点。
A.管仲B.韩非子C.孔子D.王安石【参考答案】: A9.儒家学派认为人道、天道的本质是()。
A.仁B.义C.礼D.诚【参考答案】: D10.()是区别君子与小人的标志。
A.善恶之分B.远近之分C.义利之分D.是非之分【参考答案】: C11.在先秦诸子中,()对生死的态度,是最为达观的。
A.老子B.韩非子C.孔子D.庄子【参考答案】: D12.秦汉之际,()成书,标志着作为日后中国伦理精神生长的元典和本体的《四书》伦理体系事实上已经形成。
A.《论语》B.《礼记》C.《大学》D.《孟子》【参考答案】: B13.苦了不入于心是()学派的人生态度。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14.()认为,以欲利之心和聪明睿智为内涵的天性,集中地表现为人心。
A.荀子B.老子C.孔子D.韩非子【参考答案】: D15.“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出自()语。
A.子贡B.子夏C.司马牛D.子思【参考答案】: B16.以下学者属于性有善有恶论代表的是()。
奥鹏17春16秋福师《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
1. ()是最早提出天命气质人性论的理学家。
A. 张载
B. 王安石
C. 老子
D. 荀子
正确答案:
2. ()认为,以欲利之心和聪明睿智为内涵的天性,集中地表现为人心。
A. 荀子
B. 老子
C. 孔子
D. 韩非子
正确答案:
3. 性有善有恶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
A. 世硕
B. 老子
C. 孔子
D. 韩非子
正确答案:
4. 在先秦诸子中,()对生死的态度,是最为达观的。
A. 老子
B. 韩非子
C. 孔子
D. 庄子
正确答案:
5.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出自()语。
A. 子贡
B. 子夏
C. 司马牛
D. 子思
正确答案:
6. ()把改朝换代称为亡天下。
A. 苏轼
B. 顾炎武
C. 王夫之
D. 颜元
正确答案:
7.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是()的著名观点。
A. 管仲
B. 韩非子
C. 孔子
D. 王安石
正确答案:
8. ()是区别君子与小人的标志。
A. 善恶之分
B. 远近之分
C. 义利之分
D. 是非之分
正确答案:
9. 在知行关系问题上,孙中山提出了()思想。
A. 知行相资以为用
B. 知难行易
C. 知易行难
D. 知行合一
正确答案:
10. ()把老子的道德说引向脱离人类社会生活的非伦理主义。
A. 孟子
B. 老子
C. 孔子
D. 庄子
正确答案:
11. 孝”产生于处理家庭人伦关系的需要,()是孝道的奠基者。
A. 孟子
B. 韩非子
C. 孔子
D. 王安石
正确答案:
12. 早在先秦时期,()学派就已经开创了崇义养利思想传统的先河。
A. 道家
B. 法家
C. 墨家
D. 儒家
正确答案:
13. 秦汉之际,()成书,标志着作为日后中国伦理精神生长的元典和本体的《四书》伦理体系事实上已经形成。
A. 《论语》
B. 《礼记》
C. 《大学》
D. 《孟子》
正确答案:
14. 张载把人性视为(),既与“以生为性”的观点划清了界限,又克服了道德形上学的片面性。
A. 伦理与道德的统一
B. 生物性与道德属性的统一
C.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D. 静止与运动的统一
正确答案:
15. 从时间上看,传统道德应从先秦至()为止。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新中国成立
D. 抗日战争爆发
正确答案:
福师《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在线作业一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
1. 诚信中包含着的唯心和封建成分有()。
A. 至诚如神
B. 一言九鼎
C. 一诺千金
D. 君臣有信
正确答案:
2. 关于安仁乐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安仁乐道是由孔子开创的
B. 这里的道在孔子看来有仁道和大道之分
C. 这里的道特指人道
D. 这里的乐道是指人达到与道为--的境界而享有的精神之乐
正确答案:
3. 孟子提出的“君子有三乐”是指()。
A. 天伦之乐
B.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C. 南面而乐
D.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正确答案:
4. 苟子的义利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荀子崇尚礼义但不排斥功利
B. 认为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
C. 合于礼者为义
D. 尧舜尚不能去掉人的利欲追求
正确答案:
5. 以下属于“人性三品说”代表人物的有:()
A. 孔子
B. 董仲舒
C. 荀悦
D. 韩愈
正确答案:
6. 《中庸》把()并称为天下之达德。
A. 智
B. 仁
C. 勇
D. 义
正确答案:
7. 儒家学派直接指明了“德治”是最根本的治国之道,其理由包括()。
A. 道德是国家的根本
B. 道德是获取民心的良方
C. 道德能成人之美
D. 道德不值一文
正确答案:
8. 儒家认为“德治”是限本的治国之道,理由有()。
A. 道德是国家的根本
B. 道德是获取民心的良方
C. 道德能成人之美
D. 道德可以避免战争
正确答案:
9. 以下关于风俗的说法,正确的有()
A. 风俗,从词义上说,是一种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和习俗
B. 风俗是由客观现实的、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所决定,但反过来对现实社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C. 风俗的好坏与否对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D. 世界上各个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带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中华民族也形成了许许多多具有自己特色的风俗习惯
正确答案:
10. 孟子有“四端”之说,所谓“四端”即四种心,以下选项属于“四端”的有()。
A. 恻隐之心
B. 辞让之心
C. 是非之心
D. 仁义之心
正确答案:
福师《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在线作业一
三、判断题(共25 道试题,共50 分。
)
1. 在治国问题上,传统道德思想史上有依靠刑政还是依靠德政两种主张的争论。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2. 中国古代儒家圣贤素来以力行为重,以空言虚浮为耻。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3. 荀子把仁义礼法作为人道的基本内容。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4. 君子所追求的人生价值不是物质、名位的高贵通达,而是德崇节高。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5. 苏轼把风俗比着国家的元气。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6. 公忠是儒家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家庭伦理范畴。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7. 孔子提出的“谦而善下”观点是执政者应该必备的品德。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8. 二程和朱熹把知分为见闻之知和德性之知。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9. 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其根本精神和出发点是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爱之道。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10. 人生哲学是以一定的哲学观点为指导来认识人生问题的,是哲学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
化。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11. 在认为法制必须有道德相配合这一点上,其实法家与儒家在认识上是有共同之处的。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12. “百忍成金,唾面白干”是奴性意识的表现。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13. 近代以来,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受西方理性主义影响,在知行关系问题上特别强调贵知。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14. “未知生,焉知死”表明了孔子不愿单纯、抽象地谈论生死,而是关注现实人生的态度。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15. 墨子最早提出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16. “和而不同”的观点最早由孟子提出的。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17. 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仁。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18. 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命题。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19. 据《孝经》记载,对于社会风气,孔子已经提出“移风易俗”这一命题,只是未作具体论述。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20. 人生哲学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思想关系,它所研究的是思想关系中的一种特殊的关系,
即人生普遍的根本的规律。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21. 儒家的忧患意识主要是源于儒家学者个人的人生坎坷不得志。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22. 哲学的真正功能,在于告诉人们世界是什么。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23. 公忠是一切德行的基础,是最根本的道德。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24. “治国推教而必有恒政”,这里的教指道德教育。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25. 荀子把能存心养性,即保养人的道德意识,作为君子的本质特征。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