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3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2.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第1页共9页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教学器材透镜一组、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激光演示器、手电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同学们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问题?看来同学们对透镜很有兴趣,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要想得出答案,我们就要通过探究和实验来获得.二、进行新课教学(一)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板书) 凸透镜和凹透镜生活中常用到,我们桌子上放着帮助人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是什么透镜?远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学生们判断的很对,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再看(课本板图5.12所示),这是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变化?现在,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换另一个凸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这说明了什么?演示:92页实验,用激光演示器将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到经过凸透镜的光相互靠拢,经过凹透镜的光相互远离.结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板书) (二)、焦点和焦距第3页共9页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字母表示.(课本图3.14所示)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三、课堂练习1.怎样可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方法(1):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让光通过凸透镜照到白纸上,移动凸透镜使光斑很小很亮,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方法(2):在光具座上,让光源的光正照到凸透镜,移动光源和光屏,找出光屏上有很小很亮的点,用刻度尺测出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2.93页1、2、3、4四、知识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而且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2.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3.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但是,凹透镜却能使平行光发散.五、布置作业练习册. 备注:板书设计:5.1 透镜一、凸透镜和凹透镜三、作图:三条光线1、凸透镜(1)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透镜的概念、分类和光学性质;(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了解透镜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2)运用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概念和分类(1)透镜的定义: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元件,能够使光线透过并发生折射;(2)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
2. 透镜的光学性质(1)焦距: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2)折射率:光线在透镜中传播速度与在空气中的速度之比;(3)透镜公式:1/f = 1/v 1/u。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2)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透镜?它们有什么作用?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透镜的分类和光学性质;(2)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3)分析透镜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3. 课堂互动:(1)提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有什么不同?(2)讨论:透镜公式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四、课后作业1. 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光学性质;2. 思考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及其作用;3. 练习运用透镜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访谈或小测验,了解学生对透镜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凸透镜和凹透镜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案例。
2.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问题解决: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如何利用透镜矫正视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七、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分析透镜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焦距以及眼睛的成像原理。
2、能正确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
3、能正确理解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4、知道视力的矫正方法;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二、构建知识网络,总结研究方法:阅读课本,回忆所学知识,形成本单元知识网络。
(学习要求:请自主完成,并提出你的疑问,请把这些内容记录在下面的空白处,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内交流。
)三、自我检测:2. 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①由图13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②如图14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__________点上,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__________上.③小明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按①的要求调整好三者中心的位置,但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像.原因可能是(写出一个原因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学案一、预习总结,提出问题:二、小组探究、重点突破:(学习要求:先独立自主学习,之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展示)三、小组展示:(学习要求:请小组内交流,再进行展示)问题一:给你一个透镜,怎样用简单可行的方法判断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问题二、有哪些办法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问题三:如何让投影仪投在屏上的字更大一些?(方法、器材不限)四、反馈提升:1、思考:(1).照相时,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比被拍摄的景物大还是小?(2).像是实像还是虚像?(3).正立的还是倒立的?(4).要想使底片上的像大些,怎么办?2、小丽看书总把书放得很近,而他的外公看报时却把报纸放得很远,小丽和外公分别戴什么样的眼镜矫正视力()A、都是凸透镜B、都是凹透镜C、凸透镜和凹透镜D、凹透镜和凸透镜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四个不同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蜡烛放在________处所得到的实像最小;放在_________处得到正立的虚像;在_______处的成像规律是幻灯机的原理五、达标检测:1、放映幻灯片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图像的()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2、李东从侧面透过球形玻璃鱼缸欣赏水中游动的金鱼,他所看到的“金鱼”是()A、放大了的金鱼实像B、放大了的金鱼虚像C、缩小了的金鱼实像D、缩小了的金鱼虚像3、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
物理人教新课标版第3章《透镜及应用》单元复习学案1.要求会较熟练画透镜光路图(会聚和发散)。
2.要求熟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会看凸透镜成像光路图,并能用其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
2f u <f照相机利用物距 ,成 、 的 像的原理制成的。
投影仪利用物距 ,成 、 的 像的原理制成的。
放大镜利用物距 ,成 、 的 像的原理制成的。
典 型 示 例 取 规 律考点一:凸透镜、凹透镜光路图 1. 完成下列光路图。
2. 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考点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FF3. 一次,小明在家写作业时在书桌的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下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面的动画图片上的文字变大了。
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图片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像(选填“实”或“虚”)。
4.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的实像.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5.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 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变大,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C.像变小,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考点三:凸透镜成像的应用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放大镜到地图的距离应大于焦距D.人眼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物体能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7.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大,像距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8.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应用了这种成像原理()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汽车后视镜9.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10.如图所示,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的实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凸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我的目标】1、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会应用成像规律解决简单问题、3、会画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教学过程:(一)透镜凸透镜:凹透镜:透镜焦距越短,对光的偏折能力越(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2、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序物距u像距v像的特点物像位置应用或用途1u20cm之间 D 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例4、五一期间,小明和同学到泰山去游玩,当他为全体同学拍了一张合影后,又想为一位同学拍一张单身照,则他应( )A 保持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不变,拉长镜头 B 减小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镜头不动C 增大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缩短镜头D 减小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拉长镜头方法总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所成的像越_____,像距越______、【针对练习二】1、测绘人员绘制地图,需要从空中的直升机向地面照相,在航空摄影中照相机内的感光胶片上所成的像是( )A 正立缩小的虚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C 倒立等大的实像D 倒立缩小的实像2、物体位于凸透镜前10cm处时,可以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缩小的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cm B7cm C9cmD11cm3、投影仪是教学时常用的仪器,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投影仪的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则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A 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并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 B 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并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C 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并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D 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并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当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2)经过调整后,光屏上已成一缩小清晰的像、要在光屏上成一放大清晰的像,则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应、(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要想成放大的虚像,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应,生活中的镜就是这一成像特点的应用。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学案【复习目标】1.透镜分类,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3.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等跟透镜有关的知识【重点难点】1、三条特殊光线作图2、凸透镜成像规律【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1.凸透镜:中间______,边缘______,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中间______,边缘______;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2.光心:用字母_____表示,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________。
焦点: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______,用字母_____表示。
焦距:焦点到______的距离,用字母______表示。
3.三条特殊光线作图4.实与虚像的区别:①实像是由________光线会聚而成。
虚像是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_____________会聚而成。
②实像_____用光屏承接;虚像______用光屏承接,只能用眼睛直接观察。
③实像在物的_____侧,虚像在物的_____侧;实像总是_____立的,虚像总是______立的。
5.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物距像的特点像距像物同侧还是异侧应用正倒大小虚实u>2fu=2ff<u<2fu=f 不成像探照灯u<f结论:①_______倍焦距分虚实,_______倍焦距分大小;②实像都是_______立的,虚像都是_______立的;③物距变小,像距变_____,像也变;物距变大,像距变____,像也变;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门眼是凹透镜)6.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胶卷相当于_______,照相时,被拍摄的景物必须在镜头的之外,在胶卷上成的是_____的______的____像。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放映投影时,投影胶片必须放在镜头的,屏幕上得到的是物体的_____的______的_____像,要看到物体正立的像,投影胶片必须放,投影仪上面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如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3)掌握透镜的应用,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教材和课堂讲解,梳理透镜的相关知识点;(2)利用实验和实例,巩固透镜的光学性质和应用;(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等;2. 透镜的光学性质: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光学性质和应用;2. 教学难点:透镜的光学性质计算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复习教材和课堂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梳理透镜的相关知识点;2. 利用实验和实例,巩固透镜的光学性质和应用;3. 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
五、教学过程1. 第一环节: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0分钟)(1)引导学生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如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等;(2)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各种透镜的特点和应用。
2. 第二环节:复习透镜的光学性质(15分钟)(1)讲解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概念;(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3)进行光学性质的计算练习。
3. 第三环节:复习透镜的应用(15分钟)(1)介绍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透镜应用实例;(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了解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和作用。
4. 第四环节:课堂讨论和问答(10分钟)(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讨论;(2)教师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知识点。
5.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2)提醒学生注意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教案: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一、教学内容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
2. 透镜的性质:焦距、焦点、放大率、缩小率。
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相机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透镜的分类和性质,理解透镜的应用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现象。
3. 学生能够通过复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分类、透镜的性质、透镜的应用。
难点:透镜放大率和缩小率的计算,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相机等。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各种透镜,如投影仪、放大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透镜的原理和作用。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透镜的分类、性质和应用,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关于透镜的例题,如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放大率和缩小率计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透镜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思考。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透镜的分类及其性质。
2. 请举例说明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释其原理。
3. 请计算一个凸透镜的放大率和缩小率,并解释其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透镜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透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个别例题讲解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光学仪器、医学等领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和详细补充说明。
一、透镜的分类和性质透镜的分类和性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如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3)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4)了解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和讨论,巩固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3)通过实验操作,验证透镜的光学性质和成像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透镜的定义和特点;(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3)透镜的分类及应用。
2. 透镜的光学性质(1)焦距的概念和计算;(2)焦点和焦平面的概念;(3)放大倍数的概念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回顾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引导学生回顾透镜的光学性质。
2. 知识讲解(1)讲解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2)讲解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3. 实例分析(1)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实例;(2)让学生举例说明透镜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1. 填空题:(1)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_____的透明物体。
(2)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凹透镜的焦距是_____。
(3)放大倍数是指物体在透镜中的像与物体实际大小之比,放大倍数为_____的透镜称为放大镜。
2. 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凸透镜的特点?A. 中间薄,边缘厚B. 中间厚,边缘薄C. 中间厚,边缘薄且弯曲向外D. 中间薄,边缘厚且弯曲向外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复习了透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光学性质,重点掌握了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加深了对透镜应用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应用透镜的原理。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享。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
一、复习要点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镜。
此类透镜对光有作用;中间、边缘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
这一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3.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通过;(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主光轴;(3)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请在空白处画出
4.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u> 2f)时,能成、的像。
这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u=2f)时,成、的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2倍焦距与焦距之间(f<u<2f)时,成、的像。
这是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焦距(u=f)时, (填成或不成);物体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u<f)时,成、的像。
这是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请完成下列表格)
5.凸透镜成实像时,放大与缩小的分界点是在处,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是在处。
6.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他的成因是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在前。
矫正的方法是在眼睛前配戴一个透镜眼镜。
7.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利用凸透镜能使光会聚的特点,可在眼睛前配戴一个透镜眼镜来矫正。
8.显微镜的原理是:先用物镜(凸透镜)使被观察的物体成一个像,再经目镜(凸透镜)使这个实像再成一个像,经过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可以看见微小物体。
9.望远镜的原理是: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缩小的像,再经目镜使这个像再成一个像。
我们就能看清楚较远处的物体,望远镜还起到增大“视角”的作用。
10、视角:物体的边缘与眼睛的夹角。
视角越大,成的像越,看物体越清楚。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近大远小”。
二、考点分析
考前重点和热点:(1)凹、凸透镜的判别。
凸透镜焦点的确定及焦距的测量。
(2)透镜的特殊光路图。
(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4)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5)近、远视眼判别及矫正。
三、练习及讲解
例1、小丽看书总把书放得很近,而他的外公看报时却把报纸放得很远,小丽和外公分别戴装什么样的眼镜矫正视力()
A、都是凸透镜
B、都是凹透镜
C、凸透镜和凹透镜
D、凹透镜和凸透镜
例2、如图所示,画出了光线经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则在虚线处的透镜应是()
A、凸透镜
B、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可以
C、凹透镜
D、凸透镜和凹透镜都不可以
例3、放映幻灯片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图像()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例4、李东从侧面透过球形玻璃鱼缸欣赏水中游动的金鱼,他所看到的“金鱼”是()
A、放大了的金鱼实像
B、放大了的金鱼虚像
C、缩小了的金鱼实像
D、缩小了的金鱼虚像
例5、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
在水平位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方向成45°角的平面
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
可在平幕上成一清晰的像,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
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A、减小投影仪与平幕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B、减小投影仪与平幕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C、增大投影仪与平幕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D、增大投影仪与平幕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例6、医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其正面呈圆
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汞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
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我们用它能看到
汞柱被放大后正立的_________像。
例7、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
称为航空摄影。
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
底片到镜头的距离为()
A、100mm以外
B、50mm以内
C、略大于50mm
D、恰为50mm
四、记忆技巧
不管凸透凹透镜,都有一定折射性;经过光心不变向,会聚发散要分清。
平行光束穿透镜,通过焦点是一定;折射光线可逆行,焦点出发必平行;显微镜来是组合,两个镜片无分别;只是大小不一样,焦距位置要适当;物镜实像且放大,目镜虚像再放大;望远镜来看得清,全靠两片凸透镜;物镜实像来缩小,目镜虚像又放大。
为啥感觉像变大,全靠视角来变化。
凸透镜成像:
一倍焦距不成像,内虚外实分界明;二倍焦距物像等,外小内大实像成;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倒立虚像正,照、投、放大对应明眼睛和眼镜
晶薄焦长看远物,晶厚焦短看近物。
晶厚近视薄远视,凹透矫近凸矫远。
近物光聚网膜前,已经成为近视眼。
远物光聚网膜后,已经成为老花眼。
显微镜和望远镜成像特点:
显微镜:实虚虚,放放放,倒正倒
望远镜:实虚虚,缩放放,倒正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