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工作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220.50 KB
- 文档页数:6
空调室内和室外的工作原理空调室内和室外的工作原理:室内空调工作原理:1. 冷凝压缩循环:空调室内机的主要组件是冷凝压缩循环系统。
该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
压缩机将低压和低温的制冷剂吸入,通过增加其压力和温度,使其变为高压和高温的气体。
2. 热交换:高压制冷剂通过冷凝器,室内的热量被散发到外部环境中。
冷凝器通常是由许多细小的管道组成,其表面积大,有利于传热。
3. 膨胀阀:高温高压制冷剂通过膨胀阀进入室内机器。
在通过膨胀阀的过程中,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急剧下降,变为低温和低压的状态。
4. 蒸发器:低温低压制冷剂通过蒸发器,吸收室内的热量,使室内变得凉爽。
蒸发器表面有大量的螺旋形或翅片形结构,以增加其表面积,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
室外空调工作原理:1. 排热循环:空调室外机主要完成排热的功能。
室外机包括一个风扇、冷凝器和压缩机。
高温高压制冷剂通过压缩机进行进一步压缩,然后进入冷凝器。
2. 风扇散热:冷凝器中的高温高压制冷剂通过散热器,并通过风扇的吹拂,使热量以空气的形式散发到室外环境中。
风扇的作用是增加空气对冷凝器的流动,以提高散热效果。
3. 冷凝器排热:冷凝器中的高温高压制冷剂通过散热的过程,发生相变,变为高压液态制冷剂。
4. 膨胀阀:高压液态制冷剂通过膨胀阀进入室内机器,其压力和温度骤降。
5. 进行循环:制冷剂从膨胀阀流入室内机器进行蒸发和降温。
然后,再次进入室外机,通过引入的压缩机重新循环。
这个过程会循环进行,直至达到设定的温度。
请注意,以上描述仅为简化的工作原理,实际的空调系统可能会涉及更多的细节和附件设备。
空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空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压缩机工作产生的高低压原理利用氟利昂的特性, 高压一般在15MPa左右产生热能通过风机降温使氟利昂在气化的过程中产生制冷效果。
低压侧压力为5MPa形成压差, 吸收室内的热量和水分子产生水通过水通道流向室外。
电控电路分两部分, 主控板, 从控板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控系统。
软件部分, 是人按使用的要求把软件编辑成罗辑关系通过遥控器控制空调设备的工作状态。
无论柜机、挂机通电后主板系统得电, 检测整机系统状态, 和环境。
按人所操控的方式进入工作模式主控板发岀工作指令。
內外机开始工作运行, 夏天处机冷凝器产热, 內机产生冷气。
冬天反知, 它的冬天室内产热, 夏天产生冷气的工控模式是靠一个叫四通阀工件实现的。
温度检测有室内温传感器, 室内外管温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高低压传感器, 压机温度保护器, 过载保护等系列感知元件完成一个整体的保护装置。
冬天外机冷凝器结霜通过外管温控制化霜功能, 自动停机有温度设定停和定时停机两种。
通过以上描述岀现各种故障按其工作原理去分析故障维修。
家用空调的工作原理
家用空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循环流动的制冷剂(一般为氟利昂气体)在压缩循环系统中完成的。
具体过程如下:
1. 压缩机工作:家用空调的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吸入,并通过机械压缩增加其温度和压力。
2. 冷凝器散热:压缩机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送入冷凝器,冷凝器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使制冷剂冷却、冷凝成液体,并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3. 膨胀阀控制:冷凝液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同时由于膨胀阀的作用,制冷剂的压力急剧下降,从而使制冷剂蒸发。
4. 蒸发器吸热:在蒸发器中,蒸发的制冷剂吸收室内的热量,将室内的热空气冷却,使室内温度降低。
5. 循环往复:制冷剂经过吸热和蒸发后,又再次被压缩机吸入,进入下一轮循环。
家用空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不断循环的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过程中,使制冷剂从一个状态转变到另一个状态,实现了空气的冷却和调节室内温度的功能。
空调结构及工作原理
空调的结构主要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
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冷凝管和风扇,室内机包括冷凝器、蒸发器、蒸发风扇和控制器。
空调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压缩机:压缩机将制冷剂从低压状态压缩成高压状态,使其温度升高。
2. 冷凝管: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经过冷凝管流过时,采取与环境空气进行热交换来冷却和凝结制冷剂,使其温度和压力降低。
3. 冷凝器:冷凝管将凝结的制冷剂导入冷凝器,冷却器内的风扇通过对流的方式将冷凝器内的热量排出,使制冷剂进一步降温并改变为液体。
4. 蒸发器:制冷剂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内部蒸发时吸热,减小温度,以达到降低空气温度的效果。
5. 蒸发风扇:蒸发器内的风扇会循环室内的空气流经蒸发器,通过与制冷剂的热交换,冷却空气并将冷空气送入室内。
6. 控制器:控制器可以调节制冷剂循环的速度,室内温度的设定以及其他空调功能的控制。
通过这样的循环工作,空调可以将室内的热量排出,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
空调工作原理一、概述空调是一种用来调节室内温度、湿度、气流和空气质量的设备。
它通过循环工作的方式,将室内的热量排出,从而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空调的工作原理。
二、空调的组成部分1. 压缩机:压缩机是空调的核心部件,它负责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体。
2. 冷凝器:冷凝器是将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散热并冷却成液体的部件。
它通常位于室外机中,通过散热片和风扇的协同作用,将热量散发到室外空气中。
3. 膨胀阀:膨胀阀是控制制冷剂流量的装置,它通过调节制冷剂的流量来控制室内的温度。
4. 蒸发器:蒸发器是将制冷剂从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部件。
它通常位于室内机中,通过吸收室内热量来实现制冷效果。
5. 风扇:风扇是用来循环空气的装置,它通过吹送空气来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三、空调的工作原理1. 制冷循环过程空调的工作原理主要依靠制冷循环过程来实现。
制冷循环过程包括四个主要的步骤: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
首先,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吸入,然后通过压缩作用将其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体。
这个过程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
接下来,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进入冷凝器,通过与室外空气的接触,散发热量并冷却成液体。
冷凝器中的风扇会帮助加速热量的散发。
然后,液体制冷剂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
在蒸发器中,制冷剂从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吸收室内的热量,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最后,气体制冷剂再次被压缩机吸入,循环往复,不断地实现制冷效果。
2. 温度调节过程空调的温度调节过程主要是通过控制制冷剂的流量来实现的。
膨胀阀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通过调节膨胀阀的开度,可以控制制冷剂的流量,从而控制室内的温度。
当室内温度过高时,控制系统会发出信号,使膨胀阀打开,增加制冷剂的流量,从而加强制冷效果,降低室内温度。
相反,当室内温度过低时,控制系统会发出信号,使膨胀阀关闭或减小开度,减少制冷剂的流量,从而减弱制冷效果,提高室内温度。
通过不断地调节膨胀阀的开度,空调系统可以实现精确的温度控制,使室内保持在一个舒适的温度范围内。
家用空调的工作原理关键信息项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家用空调的基本组成部分11 压缩机压缩机是空调系统的核心组件,其主要作用是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
压缩机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气泵,通过机械运动增加气体的压力和温度。
12 冷凝器冷凝器位于压缩机之后,其作用是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冷却并转化为液体。
冷凝器通常采用翅片管式换热器,通过空气或水来带走制冷剂释放的热量。
13 膨胀阀膨胀阀起到节流降压的作用,将高压的制冷剂液体转化为低压的雾状液体。
膨胀阀能够控制制冷剂的流量,从而影响空调的制冷效果。
14 蒸发器蒸发器是空调系统中实现制冷效果的关键部件。
低压的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中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蒸发为气体,从而降低室内温度。
2、制冷循环工作原理21 压缩过程压缩机启动,吸入来自蒸发器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并将其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
在此过程中,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均显著升高。
22 冷凝过程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
热量被散发出去,制冷剂逐渐冷却并凝结成高压液体。
23 膨胀过程高压制冷剂液体经过膨胀阀,压力急剧下降,同时温度也降低。
制冷剂变为低温低压的雾状液体,准备进入蒸发器。
24 蒸发过程低温低压的制冷剂雾状液体进入蒸发器,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
制冷剂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迅速蒸发为气体,从而降低室内温度。
蒸发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再次被压缩机吸入,开始新的循环。
3、制热循环工作原理31 制热模式下的系统调整家用空调在制热模式下,通过四通阀改变制冷剂的流向。
使原本作为蒸发器的部件变为冷凝器,原本的冷凝器变为蒸发器。
32 压缩过程压缩机工作,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体。
33 冷凝过程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室内的换热器(此时作为冷凝器),向室内释放热量,提高室内温度。
空调怎么工作原理
空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热量传递和空气循环的原理来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具体而言,空调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
1. 压缩机工作:空调中的压缩机将制冷剂(通常是一种特殊的气体)抽入,然后增加其压力和温度。
这使得制冷剂成为高压态的高温气体。
2. 散热器散热:高压的制冷剂进入散热器,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其温度下降,状态变为高压液体。
3. 膨胀阀膨胀:经过散热器的制冷剂高压液体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由于膨胀阀的阻塞作用,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急剧降低。
4. 蒸发器蒸发:冷却的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变成低压蒸汽,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并使其降温。
5. 冷凝器冷却:经过蒸发器的制冷剂低压蒸汽进入冷凝器,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其温度升高,再次变为高压态的高温液体。
6. 冷凝器排热:热高压液体通过冷凝器散热,将热量释放到外部环境中。
通过不断循环上述过程,空调可以不断吸热和散热,从而降低
室内温度。
同时,空调还可以通过控制制冷剂的循环速度和温度来控制室内湿度。
空调什么工作原理
空调工作原理是通过三个主要的过程来实现的:制冷循环、热交换和空气循环。
1. 制冷循环:空调中的制冷剂负责吸收热量并将其带走。
首先,制冷剂以气体形态进入蒸发器(室内机内部),当通过蒸发器时,制冷剂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将空气冷却,并转化为低温气体。
这个过程中,制冷剂从高压状态变为低压状态。
2. 热交换:此时的制冷剂以低温低压气体的形态进入压缩机。
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使其成为高温高压气体。
这个过程中,制冷剂释放出吸收的热量。
3. 空气循环:高温高压气体制冷剂进入冷凝器(室外机),通过冷凝器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
此时,制冷剂变成高温高压的液态,热量会传递给室外空气。
冷凝器的过程使制冷剂重新变成液态。
这个过程中,制冷剂再次通过膨胀阀来减压,变成低压液体再次进入蒸发器,从而循环往复。
通过这个过程,空调可以将室内热量带走并释放到室外,从而实现室内温度降低的效果。
普通空调的工作原理
普通空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循环往复地将室内空气吸入空调内部,经过制冷或制热处理后再送回室内,以达到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的目的。
具体来说,普通空调的工作原理可分为四个主要步骤:
1. 压缩:空调内部有一个压缩机,它通过压缩工作介质(一般为制冷剂)使其压力和温度升高。
2. 冷凝:高温高压的工作介质进入冷凝器,通过与室外的环境交换热量,使其冷却并变成高压液态。
3. 膨胀:高压液态的制冷剂进入膨胀阀,通过阀门的控制,使其压力和温度迅速下降,变成低压液态。
4. 蒸发:低压液态的制冷剂进入蒸发器,与室内空气交换热量,吸收室内热量使得空气温度下降,同时制冷剂自身蒸发成为低压气态。
这个过程不断循环进行,室内空气被循环吸入空调内部,经过制冷或制热处理后再送回室内,从而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空调通过控制压缩机和蒸发器的工作,以及制冷剂的循环和转化状态,实现温度和湿度的调节。
空调工作的原理
空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物理原理中的吸热和排热过程来调节室温的。
空调系统通常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等组件组成。
首先,通过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抽取并压缩,使其变为高温高压气体。
这个过程需要消耗电能。
随后,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冷凝器,与外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制冷剂气体散热并冷却下来。
冷却后的制冷剂变成高压液体。
接着,高压液体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
在蒸发器内,制冷剂液体迅速降压,变为低温低压的蒸发气体。
在这个过程中,制冷剂吸收了来自室内空气的热量,使室内空气降温。
同时,蒸发器外的循环风扇将室内空气吹过蒸发器,增加了制冷效果。
最后,低温低压的蒸发气体再次进入压缩机,循环再次开始,实现空调系统的持续工作。
通过这样的循环过程,空调系统能够将室内的热量带走并通过冷凝器排出,从而实现室温的调节。
先讲制冷,制冷的原理就是冷媒(氨气、氟利昂、、)蒸发带走热量的原理。
首先压缩机将冷媒压缩成液体,输送到蒸发器里,液体挥发成气体带走热量,蒸发器降温,将循环水冷却、该循环部分的水称为冷冻水,冷冻水经过各个房间通过风机实现快速的冷热交换,将室内温度降低。
液体挥发成气体带走的热量,也需要处理,也是经过另外一个循环水带到冷却塔散热,该循环水称作冷却水。
这样,压缩机不停的工作,冷热分别被两个循环水系统输送,就是中央空调的运行。
可见制冷的过程也就是制热的过程,只是人们对冷和热的利用不同而已。
总体来讲,通常的中央空调包含一个压缩部分,一个蒸发系统,两个循环系统。
|评论2011-8-23 10:43 捌陆123|二级分体机|评论2011-8-23 11:10 百家阀网|五级空调制冷系统,主要是由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膨胀阀四个基本部件组成。
它们之间用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制冷剂在系统中不断地循环流动,发生状态变化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
在制冷系统中蒸发器是输送冷量的设备;制冷剂在其中吸收水的热量,使其成为冷冻水,以实现制冷;压缩机是心脏,起着吸入、压缩、输送制冷剂蒸汽的作用;冷凝器是放出热量的设备,将制冷剂的热量一起传递给冷却水或空气带走;节流阀对制冷剂起节流降压作用、同时控制和调节流入蒸发器中制冷剂液体的数量,并将系统分为高压侧和低压侧两大部分。
|评论2011-8-23 19:35 aikogaga|二级这么沙逼的问题都敢问无语|评论2011-8-24 14:02 yuqiu56|一级百度百科中有:冷系统的分类空调用制冷技术属于普通制冷范围,主要是采用液体气化制冷法。
(主要是利用液体气化过程要吸收比潜热,而且液体压力不同,其沸点也不同,压力越低,沸点越低。
)根据热量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转移的不同方式,可分为:蒸气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
编辑本段蒸气压缩式制冷制冷原理气态制冷工质(如氟利昂)经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后进入冷凝器,与水(空气)进行等压热交换,变成高温高压液态。
液态工质经干燥过滤器去除水份、杂质,进入膨胀阀节流减压,成为低温低压液态工质,在蒸发器内气化。
液体气化过程要吸收气化潜热,而且液体压力不同,其饱和温度(沸点)也不同,压力越低,饱和温度越低。
例如,1kg的水,在绝对压力为0.00087MPa,饱和温度为5℃,气化时需要吸收2488.7KJ热量;1kg的氨,在1个标准大气压力(0.10133MPa)下,气化时需要吸收1369.59KJ热量,温度可抵达-33.33℃。
因此,只要创造一定的低压条件,就可以利用液体的气化获取所要求的低温。
依此原理,气化过程吸取冷冻水的热量,使冷冻水温度降低(一般降为7℃)。
制冷工质在蒸发器内吸取热量,温度升高变成过热蒸气,进入压缩机重复循环过程。
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主要分为水冷式和风冷式,如图2-1和图-2所示。
压缩机制冷压缩机是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的一个重要设备。
制冷压缩机的形式很多,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容积式制冷压缩机和离心式制冷压缩机。
目前常用的压缩机主要有活塞式压缩机、涡旋式、螺杆式以及离心式压缩机,如图2-3所示。
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是靠改变工作腔的容积,将周期性吸入的定量气体压缩。
常用的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有往复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和回转式制冷压缩机。
离心式制冷压缩机是靠离心力的作用,连续地将所吸入的气体压缩。
这种压缩机的转数高,制冷能力大。
目前,国外空调用氟利昂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的单机制冷量高达30000kw。
制冷剂制冷剂是制冷装置中进行制冷循环的工作物质,其工作原理是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被冷却物质的热量而蒸发,在冷凝器中将所吸收的热量传给周围的空气或者水,而被冷却为液体,往复循环,借助于状态的变化来达到制冷的作用。
常用制冷剂有氨(R717)、氟利昂(氟氯代烷)(R22、R134a、R410A等)。
载冷剂载冷剂是一种中间物质,如常用的空调冷冻水,其在蒸发器内被冷却降温,然后远距离输送,来冷却需要被冷却的物体。
目前常用的载冷剂有水,它只能用于高于0 ℃的条件,当要求低于0 ℃时。
一般采用盐水,如:氯化钠或者氯化钙水溶液或者采用乙二醇、丙二醇等有机化合物的水溶液。
编辑本段吸收式制冷吸收式制冷是液体气化的一种形式,它和蒸气压缩式制冷一样,是利用液态制冷剂在低温低压下气化以达到制冷的目的。
所不同的是:蒸气压缩式制冷是靠消耗机械功(或电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转移,而吸收式制冷则是靠消耗热能来完成这种非自发过程的。
制冷原理图2.4表示出吸收式制冷机主要由四个交换设备组成,即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吸收器,它们组成两个循环环路:制冷剂循环与吸收剂循环。
左半部是制冷剂循环,属逆循环,由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组成。
高压气态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向冷却介质放热被凝结为液态后,经节流装置减压降温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内,该液体被气化为低压气态,同时吸取被冷却介质的热量产生制冷效应。
这些过程与蒸气压缩式制冷完全相同。
右半部为吸收剂循环(图中的点画线部分),属正循环,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和溶液泵组成,相当于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压缩机。
在吸收器中,用液态吸收剂不断吸收蒸发器产生的低压气态制冷剂,以达到维持蒸发器内低压的目的;吸收剂吸收制冷剂蒸气而形成的制冷剂-吸收剂溶液,经溶液泵升压后进入发生器;在发生器中该溶液被加热、沸腾,其中沸点低的制冷剂气化形成高压气态制冷剂,进入冷凝器液化,而剩下的吸收剂溶液则返回吸收器再次吸收低压气态制冷剂。
吸收剂吸收式制冷机中的吸收剂通常并不是单一物质,而是以二元溶液的形式参与循环的,吸收剂溶液与制冷剂—吸收剂溶液的区别只在于前者所含沸点较低的制冷剂量比后者少,或者说前者所含制冷剂的浓度比后者低。
二元溶液通常有溴化锂水溶液、氨水溶液等。
中央空调制冷系统的选择,应根据负荷大小、能源提供方式、便利程度等多种客观条件决定。
其中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多为中型(标准制冷量60~600KW)和小型(小于60KW),但是由于其噪音大、效率低且容易发生故障,目前使用的已不多;涡旋式制冷压缩机目前主要用于小型制冷系统,在家用空调以及商用VRV等小型系统大量使用;而螺杆机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及操作维护方便,另外技术成熟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空调中;离心式压缩机结构简单紧凑,运动件少,工作可靠,经久耐用运行费用低,一般适用大于500RT的制冷系统中,并且可以实现无级调节,使机组的负荷在30%~100%范围内工作。
通常情况下,多采用电制冷,在燃气或燃煤资源丰富的地区,可采用吸收式制冷。
编辑本段冰蓄冷空调系统冰蓄冷空调系统原理冰蓄冷系统,是在电力负荷较低的用电低谷期,利用优惠电价,采用电制冷空调主机制冰,并贮存在蓄冰设备中;在电力负荷较高的白天,避开高峰电价,停止或间歇运行电制冷空调主机,把蓄冰设备储存的冷量释放出来,以满足建筑物空调负荷的需要。
发展蓄冰空调系统的背景为了均衡用电,削峰填谷,世界各国都全面实行了峰谷电价政策,我国政府和电力部门在建设节约型社会思想的指导下,大力推广需求侧管理(DSM),以缓解电力建设和新增用电矛盾。
各地区也出台了促进蓄冰空调发展的相关政策,推动了蓄冷空调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特别是近年来逐步拉大峰谷电价差,多数地区峰谷电价差已达三倍以上。
随着各地峰谷电价实施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和峰谷电价比的加大,为电力蓄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编辑本段中央空调常用术语1、舒适性空调: 使空调房间满足人们生活的要求,以人体的舒适要求来控制房间的空气参数.2、工艺性空调; 又称恒温恒湿空调,使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洁净度等参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3、制冷量: 空调器进行制冷运行时,单位时间内,低压侧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常用单位为W或KW。
4、热泵制热量;空调器进行热泵制热运行时(热泵辅助电加热器应同时运行)单位时间内送入密闭空间、房间或区域内的热量。
5、性能系数: 制冷(热)循环中产生的制冷(热)量与制冷(热)所耗电功率之比为性能系数.制冷时称为能效比,用EER表示:制热时称为性能系数,用COP 表示.6、制冷剂: 制冷剂即制冷工质,是制冷系统中完成制冷循环的工作介质.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取被冷却的对象的热量而蒸发,在冷凝器内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空气或水而被冷凝成液休体.制冷机借助于制冷剂的状态变化,达到制冷的目的.7、载冷剂: 载冷剂是指在间接制冷系统中用以传送冷量的中间介质.载冷剂在蒸发器中被制冷剂冷却后,送到冷却设备冷却,吸收被冷却物体或环境的热量,再返回蒸发器被制冷剂重新冷却,如此不断循环,以达到连续制冷的目的.8、风机盘管: 集中央空调系统中常用的换热设备,由肋片管和风机等组成,载冷剂流经风机盘管(管内)时与管处空气换热,使空气降温.风机盘管属于空气冷却设备.9、水冷冷水机组: 水冷冷水机组属于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制冷机组部分,其载冷剂为水,称为冷水机组,而冷凝器的冷却为利用常温水的换热降温来实现,故称为水冷机组.与水冷机相对的称为风冷机组,风冷机组的冷凝器由与室处空气的强制通风换热达到冷却目的. 10、冷却塔; 借助空气使水得到冷却的专用设备,一般安装在楼房的顶部.在制冷、电力、化工等许多行业中,.从冷凝器等设备中排出的热的冷却水,都是经过冷却塔冷却后循环使用的. 11、VRV系统: 是Variable Refrigerant Volume系统的简称,即制冷剂流量可变式系统。
其形式为一组室外机,由功能机和恒速机,变频机组成。
通过并联室外机系统,将制冷管通集中进入一个管道系统,可以方便地根据室内机的容量的匹配,对室内机的合适的容量从122.5以1.5KW的级差进行选择,即最多一组室外机可连接30台室内机。
室内机有天花板嵌入式、挂壁式、落地式等。
型式不同的室内单机可连接到一个制冷回路上,并可进行单独控制。
室内单机最小容量为0.6KW,最大为3.75KW,室内机的容量可在室外机容量的50%到130%内调节。
12.模块机:在VRV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1985年,由澳大利亚捷丰集团发明并申请专。
它将传统的氟利昂管路改变为水路系统,将室内外机合并为制冷机组,室内机改为风机盘管。
利用载冷剂水的换热来实现制冷过程,模块机由于能够根据冷负荷要求自动调节启动机组数量,实现灵活组合而得名。
13.活塞式冷水机组;活塞式冷水机组就是把实现制冷循环所需的活塞式制冷压缩机、辅助设备及附件紧凑地组装在一起的专供空调用冷目的使用的整体式制冷装置。
活塞式冷水机组单机制冷从60到900KW,适用于中,小工程。
14.螺杆式冷水机组;螺杆式冷水机组是提供冷冻水的大中型制冷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