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第七届教改教研成果获奖名录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4
常德市第七届教改教研成果获奖名录一等奖成果名称申报单位主要研究人员小学生学习方式研究津市二完小严钦生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与作文教学鼎城区江南实验中学徐国太基于“3+X”背景下化学总复习教学模式张家明研究石门二中、石门一中区域性推进校本课程构建区域课程文化武陵区教研室施跃龙农村高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成因及教育石门一中苏光对策研究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研究临澧一中鄢革新单亲中学生心态调查分析及良好心理桃源一中冯桂辉品格的形成与培养高中物理“感知—协作—构建”学习桃源八中黄永宏研究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桃源教研室等五单位向谷仙研究高中语文主体化自主学习研究桃源三中向启武加强科学研究,推动课改纵向深入发展汉寿教育局林光浩农村完中实施环境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汉寿县教育局、三中熊述银初中生上网的心理分析与对策研究安乡城北中学聂育安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评价澧县官垸中心小学郭晓宏的研究立足课堂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常德师范附小肖子义二等奖农村初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研究鼎城区白鹤山中学杨国权、谭国能、毛彩猛何永红、丁勇、王启桂谭刚媛、王劲、孙红艺龚金石、唐宏刚中学生思想道德规范要求鼎城区第一中学孙启玉、伍金泉、黄海春与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刘忠义、雷光银、陈惠文唐新湘、余立新、罗隆运江和清、尤先哲小学一年级数学新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澧县永丰乡中心小学周宇汉、樊霞明、刘天惠与研究覃道和、丰模恒、施大喜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澧县第一完全小学章业树、严钦明、吴业辉与实践黄继宏、周代俊、郭彦先张帆覃米青陈波调动小学生德育主体积极性的研究临澧县教研室田裕焕、朱宏志、陈林修梅中心小学江从喜、蒋祖荣、李琳林叔华、汪鼎平、夏顺清数学实验在平面几何概念、定理教学长怡实验中学张国平、熊跃利、黄祖达中的实践与研究李建军、曾军、高仁铁论中小学内部管理机制的创新常德芷兰实验学校朱金生、黄克勤中学语文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实验常德市一中郑正良、汤登仲在家校协同环境下实施高中生自信心常德市七中李中英、张富军、刘国军训练的实验研究方家亭、黄春芳、周彬陈正元、戴训、余树民宋淑琴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北正街小学施跃龙、廖秀华、褚丽华杨梅芳、胡美秀、徐绍妮骆秋珍、吴斌、舒金辉利用音像电子教学资源促进《语文》武陵区育英小学周友枝、樊永红、罗玲《音乐》《美术》教学整合研究全闳、曾平、王欣刘莹、李翔初中生物探究学习研究常德市生物学会谢云恒、沙孝泉、李鹤宁桃源县青林中学孙大清、杨爱彬、陈文勇翦志才、黄中文、杨定球许道祥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小学生探究学习桃源县漳江小学郑华皆、李人伟、罗尚华模式董伯顺、龙韦宏、胡泽琴文华松、钱志丽、赵海元唐黎娟中学英语“CEL g SLE”教学研究桃源马鬃岭镇中学江克军、李秀斌、徐婭王清华、毛文俊、罗红程晓、龙淑珍、王亚丽刘俊雅农村“留守”初中生教育对策研究汉寿县崔家桥中心学校邹远学、李道来、邓家祥曾广平、连云新、李跃峰李恒珍、曾爱明、李顺清黎炳安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校本教研石门新关镇中学杜建军、刘宗辉、王兴林刘祖安、覃华平、陈之国刘湘云、立湘君、●友全杨家新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研究石门皂市镇中心学校杜修金、蔡代圣、李育恒戴开艳、岳志泉、苏丽李宜红、周庆枚、杨德斌史艳红营造校园英氛围的研究津市市第二小学李梅、龚萍、彭德华周晓梅“中学德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安乡县黄山头中学周海云、彭锋、杨仁发课题王德斌、唐纯元、刘业庆宋锦辉、高光明、张克宁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研究与实践安乡一中刘浩、吴思平、王燕平钟义平、熊涌、周利平田银海、马兴发、朱传统三等奖小学语文研读式学习研究金丹实验学校左琴、王宁、欧阳辰柯全艳、罗定华、黄建平《小学美术欣赏中的人文精神教育研究》常德市卫门口小学甘琳、蒯奕池、伍云灵刘育林、铁爱萍、邹晓慧初中做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德山莲池中学肖彬、贵体健、吴跃平何亮、陈俊舞、王跃飞小学英语沉浸教学模式实验鼎城区雷公庙镇中心校彭伟、谭国熊、李三星陈志红、陈金华、邓云阶梅先桥、曹勇、葛德平颜玲实施星级班级管理鼎城区灌溪镇中心小学唐之国、周金华、周新华提高小学生思品素质熊少明、唐必君、黄美章高银桃、李艳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鼎城区常沅小学林开华、韩淑玉、陈永德的实践与研究刘开君、陈小方、郭学勇马立红、尹红霞、石竹青王艳初中生物学探究式教学研究鼎城区尧天坪中学戴君和、夏建红、陈宏喜莫玉乾、刘么妹、徐惠德谭建国、杨兴国、肖桂安高中物理课的“点网”教学模式研究安乡三中刘先强、胡荣华、向继章林平原、丁轻文、陈章春陈波高中历史问题教学法安乡二中周明祥、程世伟、陈士唐雪红《农村初中化学创新导学教学模式研究》安乡官当镇中学吴让贵、彭锋、雷立鼎曾庆国、李登标、江时斌魏兴隆、李华兰、杨仁发汪小平“坐标定位”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津市市灵泉乡中学周如松、宇绍斌、徐德勋傅祖金、胡蓉、辛梅万霞、姜守奎、张志平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应用与探究津市市棠华中心小学雷敬之、马美纯、石伯岩朱传焕、胡桂喜、齐先华陈梅珍、宗碧华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津市市白衣镇中学雷志生、夏惠林、宋星海创造能力实验语录研究梁德福、文红卫、●卫国徐前平立足实际创特色以人为本求发展石门一中分校袁黎明、陕家格、向鹏飞杨化荣、杨年军、魏勇刘祖忠、杨★、刘光明廖云挖掘本地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壶瓶山镇中心学校舒兆★、覃事岗、陈集富戴精华、米成云、卓德军唐汇青、夏代平、覃亚潜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临澧县烽火中心小学李连桥、尹绪南、田远国鲁礼忠、胡爱萍、吴腊梅毕玉兰、胡云杰、刘章平谢章玲、欧克华、胡家仁构建农村小学美育模式的研究桃源县剪市镇中心小学郭云安、刘成忠、冯茂盛高立平、罗继华、赵伯云胡小玲、伍淑君、彭旭辉农村小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形成的研究汉寿县朱家铺镇中心校高绍蕴、胡立志、李永红朱大荣、朱红辉、黄德贵何映辉、曹碧桃、胡俊熊斌利用FLASH动画突破教学难点汉寿县第一中学曾利之、潘建平、钟自力田友华、聂文、胡浩王艳春、蔡立英、曹微农村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与汉寿县聂家桥乡中心校童三元、罗慧、代庆元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罗九元、罗建强、何英华王志先、高小兰、罗爱玉黎淑兰影视文化、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澧县中武乡中学胡玉石、李祖富、张志思想道德影响的调查与研究唐小林、张儒林、蔡德银彭孝平、朱松林教学过程与学生心理同构研究澧县四中柳谊、吴业军、陈军许元旦、范道荣、陈章霞陈章梅、郭兴华开展校本研训促进学校发展澧县澧阳镇实验小学雷孝伍、皮★琴、金玲苏小倩、周永红、郭少秀。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学教育改革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中学教育的发展,我校积极开展教研教改工作。
以下是本学期教研教改的记录。
二、教研教改目标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研教改措施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开展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责任感。
2. 改进教学方法(1)推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3. 开展教育教学研究(1)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2)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研讨会,拓宽教育教学视野。
(3)加强学校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4. 优化课程设置(1)根据学生兴趣和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
(2)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开展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5. 加强学生管理(1)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规范学生行为。
(2)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四、教研教改成果1. 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本学期,我校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累计达100余人次,参加教育教学研讨会30余次,发表论文20余篇。
2. 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我校课堂教学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本学期,我校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30余人次,优秀率较去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
4. 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本学期,我校中考、高考成绩均取得优异成绩,位居全市前列。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初中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各地纷纷开展教研教改活动,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将结合我校初中教研教改的实践经验,总结取得的主要成果,为我国初中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教研教改的主要成果1. 教学理念的创新(1)以学生为中心。
我校初中教研教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我校初中教研教改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我校初中教研教改倡导教师参与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2. 教学方法的改革(1)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我校初中教研教改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互助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运用多媒体技术。
我校初中教研教改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开展翻转课堂。
我校初中教研教改尝试开展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提高课堂效率。
3. 课程设置的优化(1)增加实践性课程。
我校初中教研教改注重增加实践性课程,如实验课、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
(2)开发校本课程。
我校初中教研教改鼓励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丰富课程资源。
(3)加强学科整合。
我校初中教研教改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通过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 教师队伍的建设(1)加强教师培训。
我校初中教研教改注重教师培训,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2)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我校初中教研教改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计划,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建立教师评价体系。
我校初中教研教改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5. 教育评价的改革(1)实施多元化评价。
常教通[2008]73号关于表彰基础教育优秀教研教改成果的通报各县市区教育局,德山开发区宣教局,西湖、西洞庭管理区教科文卫局,市直学校,各县市区教育学会:根据《关于举办常德市第八届基础教育教研教改成果评奖活动的通知》(常教通[2007]99号)精神,经过各县市区教研室和各市直学校推荐、市教科院审核、专家评选、评审委员会审定,共评出优秀成果65项,其中一等奖17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24项。
市教育局决定,对本届评奖活动中评选出的优秀成果和2007年12月我市在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活动中的7项获奖成果(名单附后)一并予以表彰。
希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和中小学加大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已有成果的应用效益,为建设教育强市做出更大的贡献!常德市教育局常德市教育学会二○○八年六月二日常德市在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研究优秀成果评奖中的获奖成果名单省一等奖(1项)普通高中自能发展研究澧县第二中学周楠丁鲁礼坤杨传向郭祖生曹承明李韶庭徐如刚陈克双杜建国胡万平王可成彭作绪省二等奖(4项)新课程条件下推进师生合作澧县第六中学任泽贵柳谊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汤真平赵远林贺修鹏汪学林李学工陈延春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常德市第二中学李卫东刘忠义整合研究陈延军李红胜李勇肖焕之罗恒张效红朱年生颜家军陈程李红辉肖清林周磊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桃源师范学校康建纯刘钦林理论研究姜协武李银卿彭兴杭郭铁成张志华胡轶群张道才杨锋李文英龙熙银易新祥双立珍周国平杨兴学习策略指导与小学生学习桃源师范学校郭铁成李文英方式的转变刘文艳刘双林周咏波潘定戡李雪云余立云王卫黄泽忠袁小平陈业桃娄德华邓飞雁周瑞萍刘杰省三等奖(2项)社区环境对小学生心态影响的澧县小渡口镇中学周代湘龚德清研究苏运金梁育林王先春汪军吴家元李春梅彭德满尹云华喻元福刘淑平李春花沈冰香周敏农村中小学健康教育研究石门县教育局唐传宽覃佐盛覃道炳杨永生周泽树黄清高————摘自《关于表彰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研究优秀成果奖的通报》(湘教通[2007]360号)常德市第八届基础教育教研教改成果获奖名单一等奖(17项)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桃源县教研室黄恭福黄利华实施与管理研究杨军政吕立刚文公正李成杰余秀全张亚红方建军刘方勇郭辉杨晓琴城区小学营造书香校园的实践研究武陵区东升小学欧熊飞武湘群漆圆圆杨萍兰游碧莹曹阳春陈红林姚立平殷立明胡青赖明杰提高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常德师范附属小学刘雪君肖子义能力的研究朱党龄黄志泉盛平陈静谢爱友鲍红邵启平庹琼芳王丽玲李艳辉实施新课程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津市市第二小学严钦生谭晓明的研究刘忠义聂枫王淑英徐风肖威孟亚琳高辉蔡成菊精选本土音乐、丰富小学音乐课程武陵区工农小学杜媛梅吴修林资源的实践研究雷正和谢英文宁金明张儒菊罗建国刘扬东张冬芝曾湘春刘春秀王美华自我教育与农村小学生良好品德汉寿县聂家桥中心学校陈运喜夏孝祥形成的研究罗慧罗九元童三元代庆元罗建强高小兰孙丽娟何英华刘光精伍彬华快乐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澧县澧阳镇实验小学雷孝伍皮丕琴金玲陈明柳国庆任红梅赵文娟杨冬林黄丽大刘云芳戴淑君肖芳芳基于“Z+Z”智能教育平台的高中常德市第六中学颜春刘辉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卢杰陈磊白志辉王旭杨莉左立杨庆华姚文波雷建军中学生不规范行为矫正策略研究西洞庭管理区第一中学尹建初聂金菊曾荣光石桃珍刘箭辉杨建国龙方玉以“三台”为依托,提高学校石门县第三中学袁黎明周泽树科技创新教育水平覃道炳冯仁炅唐国平魏勇刘运荣李军蔡圣忠李智斌杨年军廖云研究型课程的实践建构常德市第一中学成程李永生刘忠义吴玉山杨智慧李井岗汤登仲舒友忠丁为勇胡宏保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临澧县第一完全小学李光才邵娟习惯的研究覃淑华刘焕溪刘桃珍马莲珍刘松柏丁桂林胡小元丁小云肖莉王小梅农村留守学生闲暇教育研究桃源县第九中学叶纯治向启武周华伯谢一彰王同爱陈良潘皓陈廷福潘文枫黄伟龙立君剪万年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师生自我桃源三阳港镇中心小学葛国清李成杰教育能力的研究金可兴李建惠王振芬朱辉王宏霞李少龙王小敏高继勇王楠蓝巨荣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津市市第一小学邱湘生薛开元马瑶芳朱亚明冯方超曾茜杨玲李悦王芙蓉中学校园文学社建设的理论与鼎城区第一中学林长福余平实践研究黄湘郭健谈发新熊经久胡红虞曾丽构建中学化学“实验—导学”安乡县第一中学易广庆罗承友教学模式的研究杨厚民杨金定谢承香刘国良刘振才唐平滕纯兵卜雨山江斌二等奖(24项)“三字经”与自我教育研究常德师范附属小学何春贞朱党龄肖子仪黄志泉张敏沈昌辽王丽玲林玲陶芳菊李艳辉周蓉蓉中学物理教学中发展性学生常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傅广生评价研究农村普通中学校本培训的研究汉寿第二中学张集中邹远学与实践刘朝晖赵良平柳会文刘进德欧道政高小潮谢新海胥尚荣连双刚唐柏春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桃源县第九中学谢一彰向启武培养研究周华伯叶纯治陈良王同爱林华徐爱芬姚良凤黄伟邓清华陈廷福建立城区小学学校领导与教师沟通武陵区紫桥小学李俊元徐卫平机制的研究李玉光蔡世平褚丽华印华刘育林杨锦华饶文萍左持纪李茂华城区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实践武陵区育才小学刘冬华刘亚宁研究吴梦华肖新丽范宇罗迎君徐艳芳黄菲曹颖黄小敏姚智慧杨芳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德山开发区桃花山完小史彩平徐学红周俊左劲松郑莲芳郑圣芳蔡隆元杨熠刘婷婷万琼新世纪中学校园文化与学生发展常德市第二中学唐洪波李卫东李红辉段家次杜舜卿谭福稳周香华朱年生郑刚唐明君许万宏构建“问题——探究——反馈”常德市芷兰实验学校朱金生黄克勤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谢云恒毛卫东肖耀海杨迅周贵兴肖流意丁仁生张蓉杨洪波黄祖胜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研究桃源县佘家坪中学刘云龙熊建立吴子祥万雄伟曹国泉胡光辉燕卫国李永清袁云清钟勇王建华傅伟中学文科教学整体教育功能开发的安乡县第一中学鄢忠诚谢立平研究与实践陈登玉蒋文清金五一张玲张天锡王原李巧莲周利平刘仁革网络环境下高中理科自主学习研究桃源县第八中学王用杰张朝晖刘一民向建平江玲龙新军刘继斌鄢如斌田明星雷泽华刘辉平何子国开放型教学模式研究武陵区北正街小学罗杰褚丽华杨梅芳张英管惠珍姜宪英郭轶萍胡建华李咏梅张丽娟姚红梅李昕霖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学科整合石门县第一中学苏光王中辉教学策略的研究宋善军魏海波刘宏友刘凡勇张岱帆杨年欣付坚强张静唐西军陈振华初中数学“主体建构”教学模式临澧县第三中学刘显辉唐汇勇研究张业清刘章铁杨小山全启中黄其宣唐艳筝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的思维策略桃源县第二中学杨智勇李宁与方法研究冯志伟姜胜云谢明华文汉庭龙飞章宋绪贵徐麟徐雪君胡兰文美云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桃源县陬市小学雷志坚莫碧仙黄金文罗桂华文雪枝李满珍罗丕群庄白兰沙英陈杰文红枝陈艺农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情趣培养的津市市保河堤镇中学沈松毛典华研究刘炀廖元锢龚峰雷立东王生平田兴明城镇小学指导家庭教育的实践临澧县实验小学周乃恒胡菊香研究刘军黎松李音马小菊梅华蒋小华邹宏艳印山红周兰英黄亚平农村高中学生心理调适研究石门县第六中学徐联勇晏友德王伯见易先喜覃道炳唐传宽唐生梅马世军程学党毛克宇邓真改蒋辉引导农村高中学生快乐阅读的西湖管理区第一中学夏姣桃洪华云方法研究廖彬文龚秀红马小兰李宁夏建华夏东文罗玉中符其书刘小锋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运用构建主义澧县第四中学王金海王四清学习理论构建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范道荣郭新华辛绪华陈卫军曾艳玲严黎明汪卫东腾从容胡文虎肖林城镇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研究安乡县城北小学唐云飞杨仁发雷元香刘一平王雁袁利波杨平红小学生元认知监控能力训练实验澧县大堰垱镇中学温启金曹传舫黄毕文黄泽忠周黎平黄志霞唐汇莲李友元周庆华游莲芳张作菊三等奖(24项)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监控学习桃源师范附属附小刘文艳李文英能力的培养郭铁成余立云李雪云王菊芬刘美琼王卫李勇义吴爱珍朱金红改变教师课堂教学观念的研究武陵区卫门口小学刘育林陈敬谢英车斌周君杨欣莲赵美云马阿妮高臻伍云灵朱力炜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探究活动的研究临澧县教研室朱宏志肖学云赵金柱叶明珍明兴平裴泽林陈家国唐直平肖楚州马才珍毕文琛钱柳红开展小专题研究,提高校本教研水平石门县新铺乡完小黄修禹周泽树覃道炳杨万庆侯红军唐天武王汝平冯兴德涂碧蓉卜平华鲁礼平李献春THS合作评价模式研究桃源县太平铺乡中学黄泽荣姚爱民罗腊珍蔡义新薛立功卢亚丽彭辉军伍姣梅符艳华陈代金蔡东锋谢桂林高中化学教案学案一体化模式的鼎城区第一中学丁时祥李祥英构建周宪芝王辉李恒斌石久香赵顺刚陈延标杜永和杨文菊于红宋伟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武陵区育英小学李翔周友枝樊永红席莉罗玲全闳陈学伟曾平喻小利张篱胡琼叶华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石门县澧斓中学贺全支覃道炳覃事锐袁敏辉梅杰易先文童瑛杜雪明彭国舫谌爱芳陈云霞傅建华小课题引领校本教研的实验研究武陵区高山街小学张国庆周娟王春燕王静胡爱武李俊姚立慧杨思清刘利温馨式评语在初中作文评价中的尝试汉寿月明潭中心学校刘克茂叶久瑞胡建军周应清杨益刘建春何立斌胡运娥杨元保周维保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临澧县第四完全小学黄生舫刘文锦朱宏志郭大平朱爱军江丽丽朱桃华洪爱华胡文芬鲁志林刘淑红徐永平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学校学习型安乡县黄山头中心小学刘必林杨仁发组织的实践研究唐纯元徐芳岚裴泽军刘人泽龙志连张静李传美徐忠金陈学银谭辉秀农村初中英语“任务型”型教学研究桃源漆河镇中学张亚红李永清胡光辉徐华东傅伟肖惠云卓金华舒丽沙和平刘协清王艳朱亚琼促进农村初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津市市白衣镇中学雷志生谭小明评价研究吕卫国郭祖丙宋星海唐慧卜中华石磊雷涛提高高一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研究津市市第二中学黄新荣邹润生方忠周华彭国民曾纯李国华中学课堂“师生共振”教学设计研究常德市第二中学唐洪波李卫东杜舜卿李红辉段家次朱年生王贵保黄志雄曾宪斌郑刚农村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桃源县沙坪镇中学姜洁成肖菊桃策略研究汤国凡彭兆坤谢碧荣胡辉唐月娥田国武彭久云胡万贵朱鼎成雏鹰活动与小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鼎城区许家桥中心小学廖玫芬苏君友培养林国旗培养农村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汉寿崔家桥中心学校李跃峰刘波曾爱明李顺清连云新王小兵曾志红邓生华李中春李晶曾广平李秀云农村初中学生自我管理的实践研究汉寿毛家滩中心学校陈德元周维平文辉向海燕彭朝辉黄朝花毛君秋朱炜肖丽萍滕君华低学习成就学生的问题索因及对策澧县澧澹乡中学曾繁平陈元璋陈丛志黄道清黄泽义田静戴志刚孙圣平羿仰贵刘后凤彭子凤秦小冰农村“留守孩子”教育对策研究安乡县安福乡一完小刘平蒋金平王德斌杨仁发陈章秋张先权罗君彭进军宋淑和薛继明徐照明初中语文教学“六步式”备课研究桃源三阳港镇中学袁桂林丁大永戴成松熊泽民黄文丽罗叙华燕为杰刘晒美刘建亚万龙朱辉李成杰初中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研究鼎城区许家桥中学王元清罗先玉邱兴国廖学杰马达庆肖明达赵纯黄玲黄德昌袁学武罗英。
教研教改、教育宣传奖励制度为了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教改、教育宣传的积极性,学校设立以下奖励制度:1、教研课题结题成果奖:奖励标准:国家级500元, 省级300元,市级200元,县级100元。
2、论文(教学案例)发表奖:(指在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管)的报刊上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
在发表刊物上注有学校名称的,学校予以奖励。
国家级200元,省级100元,市级50元,县级30元。
3、论文竞赛奖:全国级一等奖100元,省级一等奖为80元,市级一等奖50元,县级一等奖20元,其余等级递减20%。
4、科研成果奖:国家部委级奖每项200元,省级奖100元,市级奖80元,县级奖50元。
5、课件参赛奖:国家级奖200元,省级奖100元,市级奖80元,县级奖30元。
6、课堂实录、教学计划、教学随笔等非论文形式的文章发表、交流、获奖的奖励标准按论文发表奖的一半执行。
7、课堂教学、教师基本功等项竞赛:全国级一等奖200元,省级一等奖150元,市级一等奖100元、县级一等奖50元,其余等级递减20%。
8、金点子案例,燎原奖市级一等奖150元,二等奖100,三等奖80元。
县级分别为50元、30元、20元。
9、指导奖:1、小制作、小发明类国家级200元省级150元市级100元县级50元。
2、文章指导类:按小制作,小发明类奖励的二分之一计算。
10、公开课:国家级180、省级120、市级80、县级30优质课:国家级200、省级150、市级100、县级50教学能手:国家级300、省级200、市级150、县级80骨干教师:国家级350、省级250、市级200、县级90学科带头人:国家级400、省级300、市级250、县级100 名师:国家级500、省级400、市级300、县级200 11、凡在国家正规报纸发表的教育宣传,图片,教学随笔,杂谈等文章凡出现学校名称的学校予以奖励。
国家级120元,省级100元,市级50元,县级20元。
发表了但不符合教办加分要求的奖励的一半执行。
优秀教科研及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进一步鼓励我院教职工积极参与教科研、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提高我院教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保障和促进示范建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院教职工从事教科研、教学改革与建设、科技开发、技术服务等所取得的优秀教学成果和优秀教科研成果,包括精品(示范、教改试点等)专业、精品课程、优秀课件、优秀教材、技术发明、实用技术、论文、著作等奖励。
第三条 对教学成果采取“以奖代补”的原则,奖励的重点是学校受益、学生受益和社会直接受益大的项目成果;积极引导和激励教师以团队承担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教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应用项目。
第四条 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金)奖励为辅。
对优秀教学成果和优秀教科研成果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相应的奖金。
第二章 奖励项目与标准第一节 精品专业、示范专业和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第五条 国家级精品(示范、教改试点等,下同)专业奖励5000元,省级精品专业奖励3000元,校级精品专业奖励1000元;对经评选推荐但未被批准的按相应项目40%奖励。
(本项要求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基地与师资建设等材料齐全、上网) 第六条 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活动,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方案和主要课程大纲齐全的,每专业奖励性补助1000元,课程大纲不齐全的,每专业500元;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每门大纲奖励性补助100元。
第七条 申报新专业,形成整套专业申报材料,经学院推荐并通过省教育厅审查备案的,每专业奖励1500元;未予批准备案的,每专业补助500元。
第二节 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第八条 国家级精品、重点建设课程奖励5000元/门;省级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奖励3000元/门;校级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奖励1000元/门。
对经过初选推荐参评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但未获批准的按相应课程项目40%奖励(本项要求相应材料齐全、上网)。
第三节 精品教材、优秀教材和规划教材第九条 参加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每人2000元,主审每人奖励500元,副主编每人奖励1000元,参编4万字以上的每人奖励800元,4万字以下奖励400元。
学校关于教改教研、竞赛、科技创新等的奖励条例(暂行)为了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调动教职员工在教改教研、竞赛、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教改教研、竞赛、科技创新等奖励条例。
一、奖励范围奖励范围只限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各级教育和科研部门或学科学会组织的赛课活动和评奖活动,有关教育、教学、教研等方面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专著,以及在教研教改、奥林匹克竞赛、创造发明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者。
二、奖励细则(一)优秀课奖经层层选拔,在区级及区级以上举行的竞赛课中,学校对评估为优秀课的教师进行奖励。
1、获全国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励600、500、400元。
2、获省级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励400、300、150元。
3、获市级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励200、150、100元。
4、获区级优秀课一、二等奖的分别奖励150、100元。
以上四项中的获奖教师,如有固定指导教师的(限定1人),由学校再发给获奖金额的50%奖励指导教师。
由学校(含学科组等)直接推选或参加特定的比赛获奖的,奖励金额比照同一级别减半。
同一科目、同一参赛对象、同一竞赛重复得奖的,按最高层次给奖。
比赛中如设有特等奖的,按一等奖计算,并依次类推。
只评为优秀课无等第的,按相应级别的最后等第奖励。
(二)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研究奖1、教职工撰写的教育、教学、管理类等专题研究论文(必须冠有长沙市一中雨花新华都学校),教材教法经验总结文章公开发表,每篇理科类1000字以上,文科类及教育类论文1500字以上,学校给予奖励(少于以上字数,减半奖励)。
多人合作的,第一作者必须是本校教师,其中第一作者计50%,第二作者计30%,第三作者计20%。
(1)在全国性正式出版的杂志上发表奖500元。
(2)在省级正式出版的杂志上发表奖400元。
(3)在市级正式出版的杂志上发表奖200元。
(4)专刊(专版)组稿发表的,全国、省、市级分别奖150、120、100元。
常德市第七届教改教研成果获奖名录
一等奖
成果名称申报单位主要研究人员小学生学习方式研究津市二完小严钦生
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与作文教学鼎城区江南实验中学徐国太
基于“3+X”背景下化学总复习教学模式张家明
研究石门二中、石门一中
区域性推进校本课程构建区域课程文化武陵区教研室施跃龙
农村高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成因及教育石门一中苏光
对策研究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研究临澧一中鄢革新
单亲中学生心态调查分析及良好心理桃源一中冯桂辉
品格的形成与培养
高中物理“感知—协作—构建”学习桃源八中黄永宏
研究
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桃源教研室等五单位向谷仙
研究
高中语文主体化自主学习研究桃源三中向启武
加强科学研究,推动课改纵向深入发展汉寿教育局林光浩
农村完中实施环境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汉寿县教育局、三中熊述银
初中生上网的心理分析与对策研究安乡城北中学聂育安
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评价澧县官垸中心小学郭晓宏
的研究
立足课堂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常德师范附小肖子义
二等奖
农村初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研究鼎城区白鹤山中学杨国权、谭国能、毛彩猛
何永红、丁勇、王启桂
谭刚媛、王劲、孙红艺
龚金石、唐宏刚
中学生思想道德规范要求鼎城区第一中学孙启玉、伍金泉、黄海春与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刘忠义、雷光银、陈惠文
唐新湘、余立新、罗隆运
江和清、尤先哲
小学一年级数学新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澧县永丰乡中心小学周宇汉、樊霞明、刘天惠
与研究覃道和、丰模恒、施大喜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澧县第一完全小学章业树、严钦明、吴业辉
与实践黄继宏、周代俊、郭彦先
张帆覃米青陈波调动小学生德育主体积极性的研究临澧县教研室田裕焕、朱宏志、陈林
修梅中心小学江从喜、蒋祖荣、李琳
林叔华、汪鼎平、夏顺清数学实验在平面几何概念、定理教学长怡实验中学张国平、熊跃利、黄祖达中的实践与研究李建军、曾军、高仁铁论中小学内部管理机制的创新常德芷兰实验学校朱金生、黄克勤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实验常德市一中郑正良、汤登仲
在家校协同环境下实施高中生自信心常德市七中李中英、张富军、刘国军训练的实验研究方家亭、黄春芳、周彬
陈正元、戴训、余树民
宋淑琴
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北正街小学施跃龙、廖秀华、褚丽华
杨梅芳、胡美秀、徐绍妮
骆秋珍、吴斌、舒金辉利用音像电子教学资源促进《语文》武陵区育英小学周友枝、樊永红、罗玲《音乐》《美术》教学整合研究全闳、曾平、王欣
刘莹、李翔
初中生物探究学习研究常德市生物学会谢云恒、沙孝泉、李鹤宁
桃源县青林中学孙大清、杨爱彬、陈文勇
翦志才、黄中文、杨定球
许道祥
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小学生探究学习桃源县漳江小学郑华皆、李人伟、罗尚华
模式董伯顺、龙韦宏、胡泽琴
文华松、钱志丽、赵海元
唐黎娟
中学英语“CEL g SLE”教学研究桃源马鬃岭镇中学江克军、李秀斌、徐婭
王清华、毛文俊、罗红
程晓、龙淑珍、王亚丽
刘俊雅
农村“留守”初中生教育对策研究汉寿县崔家桥中心学校邹远学、李道来、邓家祥
曾广平、连云新、李跃峰
李恒珍、曾爱明、李顺清
黎炳安
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校本教研石门新关镇中学杜建军、刘宗辉、王兴林
刘祖安、覃华平、陈之国
刘湘云、立湘君、●友全
杨家新
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研究石门皂市镇中心学校杜修金、蔡代圣、李育恒
戴开艳、岳志泉、苏丽
李宜红、周庆枚、杨德斌
史艳红
营造校园英氛围的研究津市市第二小学李梅、龚萍、彭德华
周晓梅
“中学德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安乡县黄山头中学周海云、彭锋、杨仁发
课题王德斌、唐纯元、刘业庆
宋锦辉、高光明、张克宁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研究与实践安乡一中刘浩、吴思平、王燕平
钟义平、熊涌、周利平
田银海、马兴发、朱传统
三等奖
小学语文研读式学习研究金丹实验学校左琴、王宁、欧阳辰柯
全艳、罗定华、黄建平《小学美术欣赏中的人文精神教育研究》常德市卫门口小学甘琳、蒯奕池、伍云灵
刘育林、铁爱萍、邹晓慧初中做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德山莲池中学肖彬、贵体健、吴跃平
何亮、陈俊舞、王跃飞小学英语沉浸教学模式实验鼎城区雷公庙镇中心校彭伟、谭国熊、李三星
陈志红、陈金华、邓云阶
梅先桥、曹勇、葛德平
颜玲
实施星级班级管理鼎城区灌溪镇中心小学唐之国、周金华、周新华提高小学生思品素质熊少明、唐必君、黄美章
高银桃、李艳
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鼎城区常沅小学林开华、韩淑玉、陈永德的实践与研究刘开君、陈小方、郭学勇
马立红、尹红霞、石竹青
王艳
初中生物学探究式教学研究鼎城区尧天坪中学戴君和、夏建红、陈宏喜
莫玉乾、刘么妹、徐惠德
谭建国、杨兴国、肖桂安高中物理课的“点网”教学模式研究安乡三中刘先强、胡荣华、向继章
林平原、丁轻文、陈章春
陈波
高中历史问题教学法安乡二中周明祥、程世伟、陈士
唐雪红
《农村初中化学创新导学教学模式研究》安乡官当镇中学吴让贵、彭锋、雷立鼎
曾庆国、李登标、江时斌
魏兴隆、李华兰、杨仁发
汪小平
“坐标定位”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津市市灵泉乡中学周如松、宇绍斌、徐德勋
傅祖金、胡蓉、辛梅
万霞、姜守奎、张志平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应用与探究津市市棠华中心小学雷敬之、马美纯、石伯岩
朱传焕、胡桂喜、齐先华
陈梅珍、宗碧华
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津市市白衣镇中学雷志生、夏惠林、宋星海创造能力实验语录研究梁德福、文红卫、●卫国
徐前平
立足实际创特色以人为本求发展石门一中分校袁黎明、陕家格、向鹏飞
杨化荣、杨年军、魏勇
刘祖忠、杨★、刘光明
廖云
挖掘本地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壶瓶山镇中心学校舒兆★、覃事岗、陈集富
戴精华、米成云、卓德军
唐汇青、夏代平、覃亚潜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临澧县烽火中心小学李连桥、尹绪南、田远国
鲁礼忠、胡爱萍、吴腊梅
毕玉兰、胡云杰、刘章平
谢章玲、欧克华、胡家仁构建农村小学美育模式的研究桃源县剪市镇中心小学郭云安、刘成忠、冯茂盛
高立平、罗继华、赵伯云
胡小玲、伍淑君、彭旭辉农村小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形成的研究汉寿县朱家铺镇中心校高绍蕴、胡立志、李永红
朱大荣、朱红辉、黄德贵
何映辉、曹碧桃、胡俊
熊斌
利用FLASH动画突破教学难点汉寿县第一中学曾利之、潘建平、钟自力
田友华、聂文、胡浩
王艳春、蔡立英、曹微农村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与汉寿县聂家桥乡中心校童三元、罗慧、代庆元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罗九元、罗建强、何英华
王志先、高小兰、罗爱玉
黎淑兰
影视文化、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澧县中武乡中学胡玉石、李祖富、张志思想道德影响的调查与研究唐小林、张儒林、蔡德银
彭孝平、朱松林
教学过程与学生心理同构研究澧县四中柳谊、吴业军、陈军
许元旦、范道荣、陈章霞
陈章梅、郭兴华
开展校本研训促进学校发展澧县澧阳镇实验小学雷孝伍、皮★琴、金玲
苏小倩、周永红、郭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