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时政专题复习 专题一 远离校园暴力 健康快乐成长
- 格式:doc
- 大小:181.50 KB
- 文档页数:7
中招思想品德时政热点解读:校园欺凌礼让斑马线专题:校园欺凌一、是什么(列举、体现、说明、表明、启示、感悟类等)1.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为哪些?谩骂、嘲笑、戏弄、辱骂、起绰号、殴打、名誉诋毁、破坏物品、敲诈勒索、心理伤害、传播消极谣言和闲话、结识小帮派、小团体等行为。
二、为什么(原因、目的、意义、危害、作用、影响类等)1.校园欺凌的危害有哪些?侵害了被害人的生命健康权;侵害了被害人的人格尊严权;破坏了校园和谐、社会秩序;容易使欺凌者成为“问题少年”和“不良少年”;容易使欺凌者走向违法犯罪道路,最终危害社会。
2.造成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频发的原因有哪些?①受欺凌者缺乏必要的社交能力、内心自卑或性格不合群;②欺凌者受家庭、社会、网络等不良文化及环境的影响,缺少成就感、同情心;③家庭教育中的专制、放任等现象;④学校教育中的成绩最重要,其他无所谓的唯分思想;⑤社会上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等等。
为的打击力度;等等。
②社会:相关部门严格审查、监管图书、音像、网络中的“三俗”文化和暴力文化,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社会保障;等等。
③学校: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预防欺凌和暴力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强对中小学生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暴力”的系列活动;积极对问题学生实施科学有效的跟踪辅导、帮教活动;等等。
④家庭:家长要肩负起对孩子的教育和监护职责;掌握科学的家教理念,多与孩子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表现;自觉发挥榜样的作用,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等等。
⑤未成年人: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做到知礼仪、明是非、守规矩,珍爱生命,尊重他人,团结友善,不恃强凌弱;弘扬公序良俗,传承中华美德;与人发生矛盾时,懂得控制情绪,宽容他人;遇到欺凌和暴力时,及时请老师、家长等帮助解决,必要时,依法维权;等等。
校园欺凌是指在学校或校园环境中,一个人或一群人对另一个人进行长时间、频繁的精神或身体上的伤害、威胁或欺负的一种行为。
它给受害者带来严重的身心困扰,对其学业和生活都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了解一些相关的政治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是预防校园欺凌的第一步。
校园欺凌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各地政府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学生免受欺凌行为的伤害。
例如,在中国,教育部已经颁布了《中小学校园欺凌预防与处理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了学校和教育部门在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方面的职责和措施。
了解这些法律法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校园欺凌的定义、预防和处理措施。
其次,政治知识点中的公共政策也是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重要方面。
政府在校园欺凌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公共政策,以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成长。
例如,政府可以加强对学校的监管,确保学校建立健全的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机制;加大对校园欺凌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和家长的意识和防范能力;建立专门的热线和举报渠道,方便学生和家长举报校园欺凌行为等。
了解这些公共政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政府在校园欺凌问题上的作用和责任,同时也可以引导我们积极参与到校园欺凌预防和应对工作中来。
另外,政治知识点中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动员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组织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和培训,提高学生和家长对校园欺凌问题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例如,一些非政府组织可以开展校园欺凌预防讲座,向学生宣传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和预防方法;一些社会团体可以举办校园欺凌防治知识竞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防治校园欺凌的行动中来。
了解这些社会组织和社会动员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参与到校园欺凌预防和应对的工作中来,发挥我们的积极作用。
最后,政治知识点中的国际合作也是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校园欺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各国都面临着类似的挑战。
因此,各国政府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校园欺凌预防和应对的国际标准和机制。
青少年健康成长篇热点1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材料一:致命的欺凌青海15岁少年不堪同班同学的欺负选择喝农药自杀;因为没洗脸,在河南武僧团培训基地读书的13岁男孩小龙被寝室长用开水撒在脸上,导致严重烧伤;山西运城15岁男孩张超凡被同学殴打四小时丧命……校园欺凌事件愈演愈烈,亟待管理。
材料二:2016年11月23日,北京一中学初三女生小丽(化名)拍照时拍到了该校高一女生若若(化名)的身影,在删除照片并道歉之后,小丽被若若纠集来的30多人轮番扇耳光。
12月22日,海淀法院对此次打人事件公开宣判,打人者刘某、邬某、贾某3人,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6个月及7个月。
材料三:多部门联合发文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2016年11月11日,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1.《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的印发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除此之外,未成年人还享有哪些特殊的保护?(1)社会保护。
(2)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司法保护。
2.校园暴力(欺凌)行为侵害了受害人的哪些权利?并列举出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
(1)生命健康权和人格尊严权。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除校园暴力外,校园内及校园周边还存在哪些安全隐患?(1)教师:部分老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存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2)校内设施:校园公共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如:危房、漏电、楼梯狭窄且照明不好等。
(3)校园周边:校园附近游戏厅、网吧、营业性舞厅非法接纳未成年人;校园周边餐馆、流动商贩食品卫生无保障等。
4.如何看待我国的校园暴力(欺凌)事件?(1)校园暴力(欺凌),既是法治问题,也是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2)我国校园暴力(欺凌)的问题,是只关注知识教育,忽视学生除知识之外的生命教育、心理教育、法制和规则教育所产生的恶果。
中考时事政治热点专题精讲及训练:校园安全2010年中考时事政治热点专题精讲及训练:校园安全【时政背景】近期全国范围内发生的多起以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为侵害对象的暴力犯罪案件。
(略)(一)为什么要重视校园安全?(意义、必要性)青少年身心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在面对侵害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易受到伤害,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因素,不良诱惑和伤害还存在着;为了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增强校园安全意识,依法保护校园安全、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显得尤为重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校园安全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是公民进行一切活动的先决条件。
保障学生安全,体现了维护生命健康权的需要,也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下一代的关怀,有利于维护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二)列举学校及周边的安全隐患,并进行简要分析。
例:校园周边治安状况不良,如偷盗、社会青年在学校周围闲荡等;校园周边游戏厅、网吧、舞厅、录相厅违法接纳未成年人;校园食品卫生不安全;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如斗殴、打架等;校园公共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如危房、漏电、水池不设防、楼梯狭窄且照明不好等;学校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如: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偷看学生日记和信件等。
分析:上述案例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利,造成学生的生命健康、财产的安全受到侵害。
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侵犯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最容易受到侵害,应当引起党政府和学校的高度重视,让全社会共同关注、关心、关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如何创造安全的校园?(提出建议、做法)(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请你分别从国家、社会、家庭、自身等方面谈谈如何预防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答:(1)国家:加强校园安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加大对未成年的保护力度,加大对学校危房进行改造的教育投入;(2)政府、社会:社会应该创造条件保障校园安全,如确保校园设施的质量,整治校园周边的环境,严厉打击危及师生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等;(公安、社区在学校附近设治安值勤室或报警点,加强校园周边的巡逻、监控,筑起一道安全之墙。
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热点聚焦材料一:2021年11月2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的未成年人法庭,宣判了一起校园欺凌案。
5名犯罪时未满18岁的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
这一审讯结果受到广泛关注。
2021年2月28日下午3点到晚上10点之间,在北京市西城区某职业学院内,女学生朱某伙同另外4名女被告人在学校女生宿舍楼内,采取恶劣手段,无故殴打、辱骂两名女学生,并拍摄视频。
5名同学行使手段的恶劣程度,让她触目惊心,难以承受。
5名被告为何要对同学下“毒手〞呢?只是因为其中1名被告当天心情不爽。
最终,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朱某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被告人赵某、李某、霍某、高某犯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
材料二:2021年12月27 日,教育部等11个部门结合印发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强调,要按照教育为先、预防为主、保护为要、法治为基的原那么,健全预防、处置学生欺凌的工作体制和规章制度,形成防治中小学生欺凌长效机制,确保把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落到实处,把校园建立成最平安、最阳光的地方。
命题角度1、校园欺凌行为(校园暴力行为)进犯了受害者的生命安康权,人格尊严权。
2、校园暴力和校园欺凌事件有哪些危害?(1)使学生身心安康受到伤害,不利于其安康开展(2)破坏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3)危害家庭幸福,败坏社会风气,.破坏社会和谐。
3、校园暴力和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的原因有聊些?(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对校园暴力监管不力,惩罚力度不够。
(2)社会:电视、网络中国染的暴力文化,误导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3)学校:过度重视文化教育,无视思想道德教育快治教育:平安管理不到位。
(4)家庭:家庭教育缺失,父母管教不力等。
(5)青少年:道德修养较低,法律意识演薄。
身心开展不成熟,生活经历缺乏,自控才能不强。
4、谈谈请你对校园暴力的认识〔危害、影响〕。
(1)会给受害者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和心理阴影,进犯受害者的人格尊严权和生命安康权,也会让施基者产生心理扭曲等不安康的心理,甚至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校园欺凌复习1、校园欺凌的危害:答:危害有①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②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③严重破坏校园风气等2、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中小学校园欺凌和暴力的防治工作?(原因、重要性、意义、作用)答:因为①近年来,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频发。
②未成年人各方面都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③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④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⑤有利于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⑥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3、预防校园欺凌暴力的侵害,未成年自己该怎样做?(1)在生活中与同学相处时要懂得控制情绪,宽容他人,尽量不与其他同学发生冲突.(2)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提高警惕。
(3)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谨慎交友,远离不良诱惑。
(4)面对不法侵害时要机智应对,不忍气吞声,不纵容欺凌暴力行为,积极寻求家长学校社会的帮助。
(5)碰到他人受欺凌时要伸出援助之手,见义智为。
4、如果遭遇校园欺凌和暴力,我们应该怎样维权?(1)用法律武器维护我们合法权利(2)寻求老师、家长、有关部门的帮助(3)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5、为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标语答:(1)预防校园欺凌,构建和谐校园。
(2)杜绝校园暴力,关爱师生安全。
6、怎样预防违法犯罪?个人: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②凡是违法犯罪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所以要防微杜渐,谨慎交友,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③自觉遵纪守法,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
④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
社会:(1)净化社会环境,(2)加强娱乐场所网络的监管力度,严禁渲染、传播暴力文化。
(3)加强道德法治宣传,营造学法、遵法、守法的社会氛围。
家庭:①家长要肩负起对孩子的教育和监护职责。
②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学校:及时纠正未成年学生的不良品行。
学以致用(练习)材料一近年来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频发,2016年11月30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
专题一远离校园暴力,健康快乐成长——增强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意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时政背景】★2016年4月28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进行专项治理。
★2016年11月1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
该意见强调,必须加强预防教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2016年11月30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
该办法指出,将重点督查和治理中小学等相关教育职能部门对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等重点问题的预防与应对情况。
★2016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检察机关积极参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有关情况。
2016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嫌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的嫌疑人1 114人,起诉2 337人。
★2017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教育部等出台防治中小学生校园欺凌指导意见;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结涉及校园欺凌犯罪案件213件,积极开展以案说法等活动,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考点链接】K11.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K14.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学会自我保护。
K15.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强化程序思维,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K16.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K17.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的种类,增强对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K21.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
K26.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K27.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
K29.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强化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观念,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K30.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命题示例】1.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中小学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防治工作?【答案要点】①未成年人各方面都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②加强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防治工作,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其健康成长;有利于建设平安校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③这是党和政府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具体表现。
2.频繁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有什么危害?【答案要点】①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既会对受害者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和心理阴影,也会让施暴者因此受到法律的制裁。
②侵害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和人格尊严权,破坏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学生的学习。
③败坏社会风气,渲染暴力文化,不利于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3.如果遭遇校园欺凌,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答案要点】①沉着冷静,灵活应对,必要时应向路人等呼救求助。
②当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他人的侵害时,我们应依法自卫并寻求法律保护。
③当人格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预防和远离校园欺凌,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答案要点】学法、尊法、守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善于调控不良情绪,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学会换位思考、宽以待人、与人为善;明辨是非,拒绝不良诱惑,远离暴力行为;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遏制校园欺凌,家庭、学校、政府分别应该怎么做?【答案要点】(1)家庭:家长要肩负起对孩子的教育和监护职责,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用正确的方法引导、教育孩子。
(2)学校:①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育守法公民。
②重视学生的品德养成和人格发展,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政府:①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加强对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的治理,依法严打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
③加强法制宣传,营造学法、尊法、守法的社会氛围。
6.青少年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答案要点】①用智慧保护自己。
面对不法侵害,学会依靠自己的智慧,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保护自己;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时,要保持冷静,学会用最有效的方法求助,把损失降到最低。
②用法律保护自己。
知道我国法律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7.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之间有什么关系?未成年人应如何预防违法犯罪?【答案要点】(1)二者关系: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如果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地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2)未成年人应如何预防违法犯罪:①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②要从克服各种小缺点、小错误、坏习气、坏作风开始,防患于未然,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
③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律意识构筑起我们人生的防线,预防违法犯罪。
考前练兵一、单项选择题1.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对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
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需要()①未成年人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②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③家长肩负起对孩子的教育和监护职责④把治理校园欺凌现象作为现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若遭遇右下图漫画中的校园欺凌,我们青少年应该()A.沉着冷静,机智求助B.纠集朋友,伺机报复C.勇敢搏斗,反抗到底D.忍气吞声,免遭报复3.调查显示,遭遇欺凌后,有近五成的学生没有选择求助,而其中52.6%的学生是因为“怕丢面子,怕以后在同学中抬不起头”。
对此,你想对这些学生说()①理解尊严实质,克服虚荣②珍惜无价自尊,免生事端③了解维权途径,求助有路④善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权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4.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A.学校保护B.司法保护C.社会保护D.自我保护5.2016年11月1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有()①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关爱②能杜绝校园暴力犯罪的发生③体现了党和政府尊重生命、以人为本④有利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2016年3月28日,是全国第21个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烟台市各中小学围绕“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的主题,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宣讲和应急演练等活动。
关于上述举措说法错误的是()A..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B.有利于建设安全和谐校园C.有利于未成年人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D.能从根本上消除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安全隐患二、简答题7.“轮流扇耳光,强迫女生脱光上衣,拍摄裸体跳舞视频上传微信群。
”某职业高中5名女生,伙同3名社会无业人员,对看不顺眼的女生进行欺凌。
当地人民法院宣判了这起未成年人欺凌案件,参与作案的几名少女被判处有期徒刑,受到应有的惩罚。
(1)在这起未成年人欺凌案件中,受害人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犯?(2)参与作案的5名少女被判刑,给了我们什么警示?三、综合探究题8.某校准备组织有关“拒绝校园欺凌”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原因探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一项针对10个省市5 864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32.5%的人偶尔被欺负,6.1%的人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让众多花季少年蜕变为“校园小霸王”可能有哪些原因?【意义分析】在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之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又对校园暴力频发的现象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要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
(2)国家为什么要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倡议行动】校园暴力,害人害己。
某班级准备就“拒绝校园欺凌,从我做起”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
(3)请你写出倡议的主要观点(不少于三个方面)。
专题一远离校园暴力,健康快乐成长一、单项选择题1.A 2.A 3.C 4.C 5.C 6.D二、简答题7.(1)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
(2)要尊法、学法、守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法律具有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凡是法律禁止的,我们坚决不做;违法必受惩罚。
三、综合探究题8.(1)①青少年身心发展不成熟,自控能力差,法律意识淡薄。
②家庭教育缺失,父母监护不力。
③学校忽视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
④电视、网络中充斥着暴力文化,影响青少年的价值判断。
⑤法治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震慑力不强。
(2)①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②校园欺凌事件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破坏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败坏社会风气,不利于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③加强校园欺凌和暴力的防治工作,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其健康成长;有利于建设平安校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3)①学法、尊法、守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②学会换位思考、宽以待人、与人为善,尊重他人权利;③明辨是非,拒绝不良诱惑,远离暴力行为;④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