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类培养实施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71.50 KB
- 文档页数:9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计划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前沿的学科,涉及到微电子器件的设计、制造和应用等方面内容。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门学科,我制定了以下学习计划。
一、了解基础知识在学习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
我计划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和参加相关课程,学习电子学、半导体物理学、电路理论等基础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掌握专业核心课程在学习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过程中,我将重点掌握以下核心课程:1. 微电子器件学习微电子器件的原理、设计和制造技术,包括晶体管、集成电路等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的制造工艺和工艺流程。
2. 微电子集成电路设计学习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和工具,包括逻辑设计、模拟设计和物理设计等方面内容。
通过实践项目,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
3. 微电子材料与工艺学习微电子材料的性质和制备方法,了解不同材料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掌握微电子器件的制造工艺和工艺流程。
4. 微电子器件测试与可靠性学习微电子器件的测试方法和可靠性评估技术,包括电学测试、热学测试和可靠性测试等方面内容。
了解测试技术在器件品质和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
三、参与科研项目为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我计划积极参与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科研项目。
通过与导师和团队成员合作,深入研究某一领域的问题,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创新性的思考和解决方案。
四、实践和实习在学习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过程中,我将积极参与实践和实习活动。
通过实践项目和实习经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继续学习和深造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完成本科学业后,我计划继续深造,攻读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
通过深入研究某一领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
总结: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科,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门专业。
通过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核心课程、参与科研项目、实践和实习以及继续学习和深造,我们可以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成为优秀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
电子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源于1945年建立的原国立武汉大学游离层实验室。
2000年新武汉大学组建后,由原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原武汉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和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计算机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组成。
学院现设有空间物理系、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光电信息工程系、测控技术与仪器系5个系和1个教学实验中心(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光电系统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189名,其中在职教师132人,教授(研究员)47人、博士生导师46人,特聘研究员2人、特聘副研究员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54人,讲师28人;有工程实验技术人员20人,其中教授级高工1人、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8人;有管理人员20人,专职科研岗位人员17人。
学院学科优势明显,涉及7个一级学科,其中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在2016年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估中并列全国第一。
有5个本科专业,其中电波传播与天线为国防特色专业,通信工程为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为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专业,学院还设立了“质廷学术人才试点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逐光创新人才试点班”和“人工智能试点班”4个试点班。
有1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地球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无线电物理,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空间物理学,1个湖北省重点学科,5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国家还在学院空间物理学、无线电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设立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学院有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名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青年千人”,2人获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人入选首批“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5人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入选首批湖北省高端人才引领计划,7人获评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学学习计划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学是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学科,涉及到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门学科,我制定了以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学学习计划。
一、了解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学基础知识首先,我计划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和参加相关课程,全面了解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学的基础知识。
包括微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半导体物理学、电子器件制造工艺等内容。
通过系统学习,我将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学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习微电子器件的设计与模拟在掌握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学的基础知识后,我将专注于学习微电子器件的设计与模拟。
这包括学习和掌握常见微电子器件的设计方法和仿真软件的使用。
通过实践项目和案例分析,我将能够熟练地设计和模拟各种微电子器件,为日后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三、深入了解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学的重要应用领域,我计划通过深入学习集成电路设计相关的知识,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这包括学习数字电路设计、模拟电路设计、射频电路设计等内容。
通过实践项目和模拟练习,我将能够独立设计和优化各种类型的集成电路,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
四、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验室实践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我计划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验室实践。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我将有机会深入了解前沿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学研究领域,学习科研方法和技巧。
同时,在实验室实践中,我将亲自动手进行微电子器件的制备和测试,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五、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为了与其他同行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我计划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
通过与专家学者的接触和交流,我将更好地了解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动态,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提升自己的学术思维和表达能力。
六、总结和归纳学习成果学习计划的最后一步是总结和归纳学习成果。
通过整理学习笔记,撰写学习报告,我将对自己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学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704一、专业定位与特色本专业运用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理念,面向江苏及华东地区集成电路领域培养微电子方面设计与制造、智能化制造技术层次,具有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微电子制造、测试、智能化制造技术专长,能够胜任设计、制造、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集成电路产业和智能化技术发展的需求,掌握工程类大学基础、电子电路技术、电磁场、半导体等基础理论,具有智能化软件、微电子器件等方面知识,具备使用该领域的分析工具、分析相关工程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开展具体项目的研发与制造工作,具有解决多种工程技术问题的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合作精神和国际视野。
毕业后可在微电子等领域从事研发、制造、管理、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经过5年的实际工作,能够承担项目规划研究和组织管理工作。
三、培养规格与要求(一)培养层次本专业为国家和地方培养现代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具体要求本专业主要以电路、器件为基础,以微电子制造工艺与管理、测试工程与管理、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为方向,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扎实、宽广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较强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应该具备以下12项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微电子制造、测试与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掌握微电子制造、测试与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能够设计针对工程应用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应用单元、系统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2020年全国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
名_高考升学网
当前位置:正文
2020年全国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更新:2019-12-24 09:30:30
一、教育部全国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学校名称1北京大学2电子科技大学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4复旦大学5西安交通大学6上海交通大学7吉林大学8南京大学9西北工业大学10南开大学11中山大学12华中科技大学13南京理工大学14武汉大学15南京邮电大学16山东大学17华东师范大学18长春理工大学19西安理工大学20厦门大学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介绍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物理学、电子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学等多个学科和超净、超纯、超精细加工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微电子学是21世纪电子科学技术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先导和基础,是发展现代高新技术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主要研究半导体器件物理、功能电子材料、固体电子器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微机械电子系统以
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等。
三、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文章推荐
名单。
全国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全国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本二本大学名单2018年高考结束后考生就开始准备预测分数线然后开始了解填志愿的相关事情,讨论志愿,自必说到专业。
说专业,盯着的是职业及本专业未来的就业前景以及本专业的排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
那么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怎么样,开设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名单和开设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是怎么样的。
整理如下知识,希望可以对你有帮助和参考作用。
2018年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专业的大学排名,了解专业的大学排名有利于大家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能够同时选择一个好的大学,当然大学排名越靠前的专业以后的发展空间越大。
大学排名高校名称水平1北京大学5★+2上海交通大学5★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5★4复旦大学5★-5西安交通大学5★-6南京邮电大学5★-7电子科技大学5★-8西北工业大学4★9华中科技大学4★10南京大学4★11吉林大学4★12南京理工大学4★13中山大学4★14南开大学4★15浙江大学3★16华东师范大学3★17武汉大学3★18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19山东大学3★20厦门大学3★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微电子学专业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掌握微电子专业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掌握集成。
电路和集成系统以及其他新型半导体器件的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熟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
技术,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人才,可选择到中、高等职业院校从事专业教学和管理工作,或到集成电路制造厂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以及通信和计算机等信息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及管理等工作,也可选择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固体电子学、通信、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
北方工业大学微电子学专业本科生教育教学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微电子学二、专业代码:********三、学制:四年四、学位授予:工学学士五、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了解世界先进微电子学前沿发展,能结合市场需求实际从事本专业技术开发和项目研究,掌握芯片设计与制造领域内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全面设计(包括IC设计)和制造能力的应用型微电子学高级专门人才;六、专业特色及培养要求1.专业特色本专业在保证基础课的前提下,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以培养微电子专业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目标,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以满足微电子产业对人才的要求。
2.培养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学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培养学生成为既有为振兴中华奋斗的理想、良好的文化素养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又具有良好的微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工艺技术。
使学生受到微电子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微电子学方面的研究、设计、制造与应用的基本能力的四有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微电子学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集成电路的设计与测试方法,熟悉设计与测试步骤。
(3)掌握工艺技术的操作原理和基本的操作规程。
(4)具有设计、开发、应用、制造微电子集成电路和器件的基本能力。
(5)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阅读相关文献。
(6)了解微电子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七、主干学科微电子学八、主要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电路分析、电子电路、半导体物理、电子器件、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基础、集成电路测试技术基础、半导体工艺原理与技术等。
北工大微电子工程培养方案微电子工程是电子信息工程学科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及其应用的学科。
微电子工程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和支撑,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北工大微电子工程学科始创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已经成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拥有一支业内领先的师资队伍,完备的实验室和先进的研究平台,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较宽的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的微电子工程技术与应用人才。
2. 培养适应国家信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工程实践能力,能在工程技术与管理、器件制造与工艺技术、电路与系统设计、射频及微波电子技术等领域从事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和工程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3. 培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能够在国家的经济建设、技术创新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担负起微电子工程技术与应用领域的科研和工程应用任务。
三、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物理电磁学、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
(2)专业课程:包括微电子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波技术基础、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等。
(3)拓展课程:包括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MEMS制造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等。
2. 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微电子工程学科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
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北工大微电子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主要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实验、微波技术与射频电子技术实验等。
3. 实践环节(1)科技创新实践: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可以积极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科技创新实践,提高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武汉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类培养方案————————————————————————————————作者:————————————————————————————————日期:2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学院和专业简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前身是有50余年历史的半导体专业、数字技术专业及传感专业方向、光电子专业方向、电子线路专业方向等。
是一个涉及到微电子材料、器件和系统研究,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与分析,固体电子材料和器件设计、分析和研究等领域的学科。
这些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发展,构成了微电子学、固体电子学、光电子学、集成电路、光电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
学科大类归属于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拥有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下设有微电子学教研室、电路与系统教研室、数字技术教研室、生物医学技术教研室,涉及到微电子学、光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生物医学仪器工程、传感物理、光声器件、功能材料等等多个研究方向。
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辖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四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
现有教职员工26人,其中专任教师20人、专业技术人员5人。
专任教师中有教授6人、副教授12人,有18人拥有博士学位,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人。
系下属的实验室有:电子线路实验室、微机原理实验室、EDA实验室、DSP&ARM实验室、微电子实验室、数字技术(传感器)实验室、微电子硅平面器件制作实习室。
开设有电子线路、微机原理、EDA实验、单片机实验等单元实验,电子材料制备与性能表征、电子器件制备与性能表征、电路系统设计与验证、传感器信息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等综合型设计性实验。
二、培养方案主要内容(一)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业代码:080704、080702专业名称:微电子科学与工程Microelectronic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电子科学与技术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IT行业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全面的文化素质,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掌握微电子、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光电子、纳米电子领域的宽厚专业基础知识、熟练实验技能的创新性专业人才。
学生将受到相应的微电子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系统训练。
掌握电子材料、电子器件、微电子和光电子系统的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开发和设计技能,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熟练的实验技能,具有跟踪和掌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科技术领域内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够在该领域从事各种光电功能材料、光电子元器件、传感器、固体电子器件、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与电子系统、光电子系统相应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三)专业特色和专业培养要求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和电子技术基础理论。
2、掌握物理学基础实验、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微电子、光电子综合实验及计算机应用技术。
3、较系统地掌握微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光电子学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
4、掌握电子材料、电子器件、电路系统及集成电路的研究开发、设计与制造方法。
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具备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6、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了解、掌握、跟踪本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学制4年。
学分要求:150学分(五)学位授予根据学生自主选择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或“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英语CET-4,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双语课程、特色课程:除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的基础课程外,通识课和专业必修课程有:数学物理方法、电子科学与技术导论、电路分析、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等。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限选)课程有:近代电子材料、微电子工艺原理及实践、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干(限选)课程有:工程随机数学、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光电子技术;专业选修课程有:电子设计自动化、Matlab电子技术应用、数据结构、高频电子线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激光原理与技术、通信原理、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红外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等。
(七)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大学物理实验(一)、(二),模拟电子线路实验,数字逻辑电路实验,微机原理及接口实验,电子设计自动化实验、单片机实验、近代物理实验、课程设计或综合实验(含微电子综合实验、光电子综合实验、电路系统综合实验、信号处理与微系统综合实验),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等。
(八)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按本教学方案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并在德、智、体方面达到毕业要求,即可获得毕业证,另通过英语CET-4即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计划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数总学时学时类型各学期学时学分分配开课学院讲课习题课实验实践上机 1 2 3 4 5 6 7 8通识课程必修1800000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 54 3学生自由选择修习时间180000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 54 318000004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3 54 31800000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54 318000005 形势与政策 2 36学生自由选择修习时间,不计入学位学分18000006国情教育与社会实践2 3618100001 综合英语1起点12 216 A1+A2+A3+A4 外语18200001 综合英语2起点11 198 A2+A3+A4+Bn 外语18300001 综合英语3起点10 180 A3+A4+Bn+Bn 外语18400001 综合英语4起点9 162 A4+Bn+Bn+Bn 外语18000007 体育4144 按项目学生自由选择修习时间18000008 军事理论 1 18学生自由选择修习时间,18学时的实践内容归入军事训练通识课程选修交流与写作类(◎课程为推荐选修课)至少2学分◎物理科技论文 2 36 2数学与推理类(☆课程为必修课)至少22学分1700332517003326☆微积分10 216 180 36 5 5 数学17003327 ☆线性代数A 3 72 54 18 3 数学17043335 ☆C语言程序设计 3 54 54 3 计院0700346 ☆常微分方程 2 36 18 18 2 数学17003324 ☆数学物理方法 4 90 72 18 4 物理自然与工程类(☆课程为必修课,◎课程为推荐选修课)至少12学分17007652 ◎微电子导论 1 18 18 1 物理1700762917007936☆大学物理A(上)、(下)8 108 108 2 6物理17007634 17007938 ☆大学物理实验A (一) 、(二) 3 108 108 1.5 1.5物理人文与社会类 至少4学分 学生自由选择修习时间艺术与欣赏类 至少2学分 中国与全球类 至少2学分 研究与领导类 至少2学分专业课 程必 修0800056 电路分析 3 54 54 18 3 物理 0800102 模拟电子线路 3 54 36 18 3 物理 0700573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3 72 54 18 3物理 0700261 量子力学 3 72 54 18 3物理 0700769 固体物理 3 72 54 18 3 物理 0800059电磁场与电磁波 3 72 54 18 3 物理 0800058 数字逻辑电路 3 54 36 18 3 物理 0800061 信号与系统 472 54 184物理 0700568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 1.554 541.5物理 0800118 半导体物理 3 54 54 3 物理 0800119半导体器件物理 354 543物理 0700591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 1.554 541.5物理 0800117 综合实验 1 36 36 1 物理 选修微电子科学与工程0800120 近代电子材料 3 54 54 3 物理 1300722 微电子工艺原理及实践2 36 36 2 2物理 0700978 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2 36 36 2 物理 0800070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3 54 54 3 物理 0700559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3 54 0 3 物理 电子科学与技术0700137 工程随机数学 3 54 54 3 物理 080006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354 543物理 1300050 微机原理及接口实验1.554 541.5物理 0800067 数字信号处理 3 54 54 3 物理 0800116 光电子技术 3 54 54 3 物理 不分方0700772 Matlab 电子技术应用 2 18 36 2 物理 0800109 数据结构 3 54 54 3 物理 0800108高频电子线路354543物理向0700219 近代物理实验 1 36 36 1 物理0801762 电子设计自动化 2 36 36 2 物理0800122 电子设计自动化实验1 36 36 1 物理0800112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3 54 54 3 物理1300053 单片机实验 1 36 36 1 物理0700273 激光原理与技术 3 54 54 3 物理0800069 通信原理 3 54 54 3 物理0700979 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3 54 54 3 物理0800127 红外技术 2 36 36 2 物理0811124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3 54 3 物理实践教学2学分1300416 生产劳动2周0802267 科研训练 2 2 物理毕业论文或设计必修学分 6 6 物理任意选修课程任意选修课程是作为专业补充或个人兴趣爱好而由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鼓励学生跨院(系)、跨专业选修课程,学院(系)对学生的选课给予必要的指导。
具体学分数以满足各专业毕业最低总学分要求为准。
毕业应取得总学分150通识课程学分:≥ 72 ,占总学分48 %其中必修课程学分:≥59 ,占通识教育学分81.94%选修课程学分:≥13 ,占通识教育学分18.06%专业课程学分:≥75 ,占总学分50.00 %其中必修课程学分:41 ,占专业教育学分54.67 %选修课程学分:≥34 ,占专业教育学分45.33%实践教学学分:25.5 ,占专业教育学分34.00 %毕业论文或设计学分:6 ,占专业教育学分8.00%任意选修课程学分 3 ,占总学分 2 %四、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样表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课程名称学分辅修专业教学计划双学位教学计划数学物理方法 4 4电路分析 3 3模拟电子线路 3 3数字逻辑电路 3 3信号与系统 4 4电磁场与电磁波 3 3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3量子力学 3 3固体物理 3模拟电子线路实验/数字逻辑电路实验 3 3半导体物理 3半导体器件物理 3专业课(方向必选课中选修3门) 7毕业论文必作,不记学分总计学生必须修满25学分学生必须修满45学分辅修与双学位先修课程课程名称学分备注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