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钻孔信息的二维剖面图的三维实体重建
- 格式:pdf
- 大小:235.28 KB
- 文档页数:3
doi: 10.3969/j.issn.1007-1903.2023.03.008Vol. 18 No.03 September, 2023第 18 卷 第3期 2023 年 9 月重庆渝中半岛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模型构建与应用陈星1,温金梅1,郑志林1,王昕亚2(1. 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重庆 400700;2. 重庆市渝中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重庆 400013)摘要:为解决城市规划建设中突出的地质问题,重庆市开展了渝中半岛地质调查评价工作,提出了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模型建设总体思路,总结了模型在城市地上地下一体化数据管理轨道交通规划选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等方面的应用经验,提出了三维模型在服务城市安全监测预警、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渝中半岛;三维模型;地上地下一体化;辅助决策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3D modeling with ground and underground integration in Yuzhong District Peninsula, ChongqingCHEN Xing1, WEN Jinmei1, ZHENG Zhilin1, WANG Xinya2(1.Geological Exploration Team 208 of Hydrogeological & Engineering of Chongqing Bureau of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Chongqing exploration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Hazar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 , Chongqing 400700, China;2.Yuzhong District Planning and Natural Resources Bureau, Chongqing 400013,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minent geological problems in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Chongqing has carried out geological survey and evaluation of the Yuzhong Peninsula. A general plan has been made to create an integrated 3D model of above-ground and underground.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odel application experience in urban rail transit line selection,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planning and so on. Suggestions are also put forward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3D model in urban safety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and urban operation management service platform con-struction.Keywords: Yuzhong Peninsula; 3D modeling; integration of ground and underground; supporting decision-making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系统安全、城市安全运营、未来地下空间合理规划布局等一系列问题也逐渐凸显。
基于ArcGIS的钻孔和地质体的三维可视化研究与实现岳汉秋;綦春峰;王世界【摘要】钻孔数据能够记录大量的地质实体单元原始信息。
针对钻孔和地质体的基本特征及真三维建模要求,采用E-GTP模型、多层DEM-GTP模型,并结合真实的钻孔资料以及各种勘查资料,实现了基于ArcGIS的地下钻孔、三维地质体可视化建模。
重点解决了隐伏于地下透镜体的三维可视化,对于实现地质勘查工作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Drilling data can record a large number of the original information of geological entity unit. Considering of the basic features and demands for real three dimension(3D)spatial modeling of drilling and geologic body,we used E-GTP model and multi-layer DEM-GTP model that combined with the real drilling data and various kinds of exploration data to implement the 3D visual modeling of the underground drilling and 3D geologic body based on ArcGIS. The study focuses on addressing 3D visualization of the concealed underground lens,and i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realizing the digital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work.【期刊名称】《河南科学》【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5页(P435-439)【关键词】ArcGIS;E-GTP;钻孔;三维可视化【作者】岳汉秋;綦春峰;王世界【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南平顶山 467000;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山东青岛 266003;平顶山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种重要矿产资源的消耗量大幅增加,资源约束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传统的地质勘查成果多以二维的地形图、剖面图形式提供,钻孔资料数据多以Excel表格的形式存储,难以恢复出地表以下地质体的结构、形态特征以及空间分布,也难以对场区的地质构造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1].地质体三维建模和可视化运用现代空间信息理论研究地层及其环境的信息处理、数据组织、空间建模与数字表达,并对地层及其环境信息进行真三维再现和可视化交互[2].它为地质勘查提供了一个直观、多角度、可重复的成果展示平台,地质工作者可以随意地对观察目标进行旋转、虚拟漫游、切片分析等操作,动态地观察其内部细节,并为成果的进一步定量分析、探索与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利用OpenGL、DirectX等进行底层三维建模开发,涉及大量的三维图形学及其算法方面的知识,工作量大,专业针对性强[3].本文研究了在E-GTP 模型和多层DEM-GTP的模型基础之上,结合真实的地质钻孔资料及各种勘查资料,利用ArcGIS平台下的MultiPatch元素类型,实现地下钻孔和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重点解决了隐伏于地下透镜体的三维可视化.利用三维地质建模(3D Geological Modeling,3D GM),可以从大量的、多源的、离散的数据信息中提取出有用的地质信息,并基于空间建模,最大可能地恢复出地下地质体完整的空间几何形态、拓扑关系以及物性信息[4].建立一个客观准确的3D GM须满足三个条件:①足够多的原始地质采样数据;②能够真实反映复杂地下空间关系的地质解译分析;③合适的数据结构.经过国内外研究人员的不断探索,目前已经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提出了20余种三维空间建模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面模型、体模型、混合模型、其他模型四大类建模体系[5].由于地层的复杂性,单纯的面模型或体模型,要么不能精确表达三维地质体的边界,要么不能很好地表达内部属性的变化.而混合模型则能够充分利用单一模型在表示空间实体时的优点,实现对三维地质现象有效和完整地描述.针对地下工程开挖体的基本特征及其真三维几何无缝集成建模要求,吴立新等在广义三棱柱(Generalized Tri-Prism,GTP)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提出了采用(Engineering GTP,E-GTP)模型来构建钻孔的真三维模型[6].针对地质体大多都呈层状或大块状分布的复杂情况,沈爱俊等将体模型和多层DEM结合,采用DEM-GTP混合模型进行建模,多层DEM模型可以精确地表示出地质体的外表面来描述均质地质体及构造特征,三棱柱体元则能充分表达地质体的内部构造[7].1.1 基于E-GTP的三维钻孔模型钻孔更多地涉及到倾角和倾向,可以将其理解为倾斜的柱体,对其进行建模必须体现其空间、属性与拓扑特征. E-GTP模型将地下三维空间实体抽象为点、线、面、体四类几何对象,假设钻孔的横断面形状不变(尺寸可能改变),如图1所示.采用E-GTP建模过程如下:①每隔一段距离选取一个特征横断面;②根据横断面的形状确定控制中心线点O1、O2,并沿其周围选取若干形状的约束点A1、B1、A2、B2…An、Bn;③将这些形状约束点两两相连形成工程体横断面的外围轮廓多边形A1B1A2B2…;④多边形顶点与控制中心线点相连形成横断面的三角形簇O1A1B1、O2A2B2;⑤将两个横断面的三角形的对应点相连则形成了一个E-GTP 体.将两个断面上的n个三角形顶点分别对应相连,得到n个E-GTP体,其圆周上的侧平面相连即构成了工程体近似表面,n越大,构建的模型越逼近实际工程体. 1.2 基于多层DEM-GTP的三维地质体模型基于多层DEM-GTP混合模型的基本元素有:顶点、边、三角形、侧面四边形、广义三棱柱体元以及DEM,DEM的基本元素为三角形.模型的数据结构如图2所示,具体的思路为如下.①按照地层顺序整理出不同地层界面上的钻孔采样点数据;②选定插值方法,按照生成TIN的方法将采样点数据插值成各地层分界面,构建多层DEM;③每层DEM上由钻孔点构成的Delaunay三角网唯一确定.如图3所示.O1A1B1、O2A2B2、O3A3B3为三角网中的三角形,按照三角形OAB的三个顶点对应的钻孔,从上到下分别取相邻层对应的三角形连接成广义三棱柱体元,并将这三个钻孔生成的广义三棱柱体元从上到下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广义三棱柱.侧面四边形的侧棱边只能在同一条钻孔上,即使钻孔倾斜也能保证侧面四边形与广义三棱柱体的唯一性.Multipatch三维空间数据几何模型是ESRI公司1997年提出的一种GIS行业三维空间数据模型标准[8].Multipatch可以由一个或多个面组成,主要组成方式有三种:TriangleFan(三角扇)、TriangleStrip(三角带)和Ring(环),如图4所示.TriangleStrip是由连续的三角形组成的带状图形,通常用于产生棱柱;TriangleFan是由连续的三角形组成的扇形,通常用于产生棱锥;环是任意闭合的几何图形,通常以组的形式出现.Multipatch可以通过导入外部3D格式数据生成,如导入Sketchup、3DsMAX建立的三维模型[9];也可通过ArcObjects编程接口实现几何体的创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将平面图形拉伸(Extrude)创建形状较规则的柱状体;二是按照一定规则输入每个顶点坐标创建MultiPatch.3.1 数据采集本文采用钻孔数据作为数据源,钻孔记录了几何特征和属性特征,在钻孔数据的处理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以下4方面的内容[10].①地层划分:利用钻孔及剖面图等相关资料,根据钻孔相交的地层最大层数确定区域内地层总数.②虚拟钻孔设计:在局部、稀疏、零散的钻孔数据的背景下,引入虚拟钻孔辅助建模,有效实现对地质体的准确建模.③钻孔节点属性赋值:为钻孔节点提供钻孔节点编号(唯一识别)、地层层面编号、地层属性、点空间坐标等信息.④钻孔数据的存储组织:为方便组织管理和查询检索,将钻孔数据存放在关系数据库中,使用ADO技术连接读取.与钻孔数据密切相关的数据表主要包括钻孔信息表和钻孔节点表,如图5所示.3.2 算法实现利用ArcObjects中的SceneControl控件,通过调用关系数据库的钻孔数据信息,对于钻孔的建模,基于EGTP模型,按照一定规则输入每个顶点坐标创建三维模型,近似于十二边形的钻孔柱伪代码如下://计算顶面点坐标pPnt=New PointpX=pTopCenter.X+pRadius*Math.Cos(i*30*Math.PI/180)pY=pTopCenter.Y+pRadius*Math.Sin(i*30*Math.PI/180)//建立顶面点pPnt=New PointpPnt.PutCoords(pX,pY)pPnt.Z=pTopCenter.Z//把顶面点加入三角形带中pStrip.AddPoint(pPnt)//依次类推,把底面点加入三角形带中pStrip.AddPoint(pPnt)Next//把三角形带加入到元素集合中pGCol.AddGeometry(pStrip)CreateSimpleBoreHoleSurface=pPatchs对于地质体的建模,基于多层DEM-GTP模型,根据每层钻孔采样点,选定插值方法生成TIN,再采用平面图形拉伸(Extrude)的方法创建模型,部分伪代码如下:Dim pMultipatch As IMultipatchpMultipatch=new MultipatchpMultipatch.ConstructExtrudeTo(dZ,pPolygon)钻孔的生成和渲染结果如图6所示,其考虑了地层等因素,根据地层的实际分布情况分割为多个相互连接的柱体表面.图7为进行虚拟挖掘后的地质体三维模型,能处理地层缺失、尖灭等复杂地质情况,并且允许图层的叠加以及图名、图例的自动生成与显示.该模型直观地揭示了地质体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内部的细节信息,为地质工作者观察、理解挖掘处周围地质构造情况,分析解释复杂的地质现象提供了支撑,可以在矿产勘测、矿产资源设计与生产、资源估算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随着资源调查、地质勘探工作的蓬勃发展,地下空间信息的数字化、系统化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在E-GTP模型、多层DEM-GTP模型基础之上,结合钻探资料和真实的钻孔数据,采用ArcGIS的Multipatch元素,实现了钻孔、地质体的真三维显示,其可视化在模型显示窗口内的各种操作都是实时的,无须经过等待或确认,是一种真正“自由”模式的操作.但模型优化后数据量较大,如何在保证模型在细致、准确、平滑的前提下实现数据量的压缩是下一步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相关文献】[1]朱合华,郑国平,吴江斌,等.基于钻孔信息的地层数据模型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2003,31(5):5-9.[2]张渭军,王文科,翁晓鹏.基于三棱柱体的三维地质体可视化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6,14(5):715-720.[3]胡小彭,余学祥,刘星.基于Multipatch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J].城市勘测,2010(6):174-176.[4]朱良峰,吴信才,刘修国.城市三维地质信息系统初探[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5):36-40.[5]李青元,林宗坚,李成明.真三维GIS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发展[J].测绘科学,2000,25(2):47-52.[6]吴立新,陈学习,史文中.基于GTP的地下工程与围岩一体化真三维空间构模[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6):1-5.[7]程朋根,王承瑞,甘卫军,等.基于多层DEM与QTPV的混合数据模型及其在地质建模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2005,35(6):806-811.[8]邢永强,李金玲,李金荣,等.煤层体三维建模及可视化研究[J].河南科学,2008,26(9):1101-1104.[9]韦胜,叶兴平.基于ArcEngine的地下空间信息三维可视化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35(3):148-155.[10]罗智勇,杨武年.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研究[J].测绘科学,2008,33(2):130-132.。
生产技术与经验交流铸造技术 07/2011皮带张紧装置设计在机尾,采用螺旋张紧装置即可满足输送带要求。
此外,在机架上每个适当位置设置一对调偏立辊,机架下部设置下平行托辊,以防皮带过度下垂,机头处还设计有进料砂斗,机尾处有出料砂斗,出料斗直接连接斗式提升机,由提升机把造型工序所需要的砂子提升到储存砂斗上。
改造后整个砂处理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旧砂处理工艺流程5 结语(1)此改造设计方案简便可行,资金投入少,冷却效率高,为旧砂再生、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旧砂处理工序大大简化,可缩减操作人员,为企业实现减员提效、人员优化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1] 秦文强.消失模铸造新工艺新技术与生产应用实例[M ].北京:北方工业出版社,2007.[2] 张尊敬,汪鲠.DT (A )型带式输送机设计手册[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3]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收稿日期:2011 01 25; 修订日期:2011 02 20作者简介:梁玉星(1971 ),广西武鸣县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工作.Email:lian gyu xing001@利用二维工程图重建三维实体模型杨晓龙1,晁晓菲2(1.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工程系,陕西西安710077;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陕西杨凌712100)3D Solid Models Reconstruction with 2D Engineering DrawingsY ANG Xiao long 1,CHAO Xiao fei2(1.Facul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Xi an Aerotechnical College ,Xi an 710077,China;2.C ollege of Infor mation Engineering,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 712100,C hina)中图分类号:T P3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8365(2011)07 1034 03为了适应大规模的机械化生成,以平面图来表达三维实体为设计思想,二维工程图在指导生产、装配和技术交流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于二维轮廓三维表面重建地质建模方法实现张济麟(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7)摘要:在切开-缝合法基础上,实现了一种基于二维剖面重建的三维表面建模技术,并讨论了相关实现技术细节。
对原有轮廓匹配方式做出了一些改进,简化了程序编制过程,提高了建模效率。
关键词:切开—缝合法 三维建模 地质建模 轮廓匹配引言地质体三维建模是进行地球物理三维正反演计算的前提。
相比其他对象而言,三维地质模型具有地质结构复杂(如盐丘,断层,向斜,背斜等)、物性分布不均匀、内部信息不完全和信息量大等特点。
三维地质体模型的描述和建模实现都比较困难。
相比三维地质模型而言,二维地质建模从方法和软件实现上都比较容易,而且有成熟的软件可供借鉴。
文章在二维地质建模的基础上,采用基于二维剖面重建的三维表面建模技术,并讨论了相关实现技术及细节问题。
1 基于二维轮廓线重构的三维建模基于二维平行轮廓线重建三维表面是一种重要的三维重建方法,由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复杂性和三维空间分析和交互技术的实现难度较大,采用空间上多个二维轮廓来构建三维模型是一个较为可行的方法。
其基本实现思路是根据地质勘探资料构造出一系列二维地质截面,然后提取出每层截面上的地质目标体的轮廓线,在三维空间中对相临的轮廓线进行对应匹配和三角划分,从而实现三维物体表面的拼接缝合,完成三维地质体表面建模。
在基于平行轮廓线重建三维表面的研究中,一般只考虑两个相邻的平行面上的轮廓线重建问题。
因为多层轮廓线的重建问题可以简化为多个相邻平行轮廓线重构表面的叠加,所以相邻截面的轮廓线的连接是完成建模的关键。
轮廓线的连接主要包含三个问题:轮廓对应、轮廓拼接和分叉问题。
其中轮廓对应和分叉问题是难点问题。
现有的这类算法对相邻的轮廓线有诸多限制,如要求相邻切平面之间的间距小、对应轮廓线之间的覆盖程度高、形状相似等,而且有关分支问题的算法则侧重于解决一条轮廓线与多条轮廓线间的正确连接。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503589.2(22)申请日 2020.06.05(71)申请人 武汉正远岩土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465号中国光谷创意产业基地曙光广场一期培训楼(二号楼)第三层第312-A43号(72)发明人 张军强 胡勇 肖捷夫 (74)专利代理机构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代理人 裴金华(51)Int.Cl.G06T 17/05(2011.01)G06N 20/00(2019.01)G06F 40/289(2020.01)G06F 16/35(2019.01)(54)发明名称一种高效的基于纸质钻孔的三维地质建模智能处理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的基于纸质钻孔的三维地质建模智能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通过表格识别的方法将纸质钻孔柱状图进行扫描,统一归档为图像和文字数据,并分别对每个表格数据进行识别;步骤2、通过机器学习,归纳总结出地质的标准地层表,根据该表将钻孔数据统一导入钻孔标准数据库,从钻孔标准数据库中读取钻孔数据点云,按照一定规则连线生成地质面;步骤3、由模型所截取的剖面图中,可融入地质知识,对地层尖灭进行处理,对不恰当的地方进行修改和校正,钻孔数据和其连线的更改能实时同步到地质模型。
本发明的处理方法能减少人工处理所产生的失误,降低风险,提高整体流程的效率和准确性。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CN 111583407 A 2020.08.25C N 111583407A1.一种高效的基于纸质钻孔的三维地质建模智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通过表格识别的方法将纸质钻孔柱状图进行扫描,统一归档为图像和文字数据,并分别对每个表格数据进行识别;步骤2、通过机器学习,归纳总结出地质的标准地层表,根据该表将钻孔数据统一导入钻孔标准数据库,从钻孔标准数据库中读取钻孔数据点云,按照一定规则连线生成地质面;步骤3、由模型所截取的剖面图中,可融入地质知识,对地层尖灭进行处理,对不恰当的地方进行修改和校正,钻孔数据和其连线的更改能实时同步到地质模型。
基于二维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研究胡高芮,何毅斌*,陈宇晨,刘湘,戴乔森(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205)摘要:针对在拍摄过程中,三维图像转化为二维图像时容易丢失深度信息,使得通过该二维图像重建出所对应的三维图像比较困难的问题。
依据双目视觉技术,采用两个摄相机来完成研究对象的三维重建,既减小了整个系统的成本,又简化了三维重建的操作过程。
通过研究所搭建的双目平台相机拍摄图像以及进行相机标定,再根据改进的边缘提取算法结合Harris算法对图像的特征点进行检测,并利用SAD算法对图像的特征点进行立体匹配,最后利用三角测量原理提取到目标图像的深度信息,最终实现对矩形量块的图像的三维图像的重建。
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取得了满意的实验效果。
关键词:双目视觉;二维图像;三维重建;特征点提取;立体匹配中图分类号:TP75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6-0316.2019.08.005 文章编号:1006-0316 (2019) 08-0027-05Research on 3D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2D ImageHU Gaorui,HE Yibin,CHEN Yuchen,LIU Xiang,Dai Qiaosen(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han 430205, China )Abstract:When taking a 2D image of a 3D scene, it is difficult to reconstruct the corresponding 3D image from the 2D image because of the loss of depth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binocular vision technology, two cameras are used to complete the 3D reconstruction of the research object, which not only reduces the cost of the whole system, but also simplifies the operation process of the 3D re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the camera of the binocular vision platform is used to obtain the left and right camera images. After the camera calibration, the improved edge detection algorithm combined with the Harris algorithm is used to detect the feature points of the image. SAD algorithm is used for stereo matching of the feature points of the image. The depth information of the target image is extracted by using the triangulation principle. Finally, the 3D image reconstruction of the image of the rectangular measuring block is realized. This method has achieved satisfactory experimental results. Key words:binocular vision;two-dimensional image;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feature point extraction;stereo matching三维可视化技术日趋成熟,在数字城市、军事应用、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医学、测绘———————————————收稿日期:2019-03-05基金项目:湖北省科技厅重大专项(面向汽车和核工业机械结构健康非线性检测关键技术研究,2016AAA056):化工重点设备金属结构应力应变无线检测系统研究(2018KA01);武汉工程大学第十届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项目(CX2018189)作者简介:胡高芮(1995-),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陈宇晨(1995-),男,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刘湘(1995-),男,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戴乔森(1995-),男,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1423996.9(22)申请日 2020.12.08(71)申请人 西南石油大学地址 610500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72)发明人 陈雁 廖梦羽 向萱岭 王柯 代永芳 安玉钏 黄玉楠 易雨 苗波 李祉呈 常国彪 李平 钟学燕 钟原 郑津 方全堂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代理人 李林合(51)Int.Cl.G06T 15/00(2011.01)G06T 7/12(2017.01)G06T 3/40(2006.01)G06N 3/04(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利用二维薄片图像的数字岩心三维结构重建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二维薄片图像的数字岩心三维结构重建方法,本发明通过训练并行单一图像生成对抗网络模型,学习二维图像分布,结合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法,在三维空间重建岩心结构。
本方法可以体现岩石的各向异性,对于非均质性较强岩石,也能可靠有效的还原真实岩心结构,孔隙连通性好,计算速度更快,应用范围更宽。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CN 112381916 A 2021.02.19C N 112381916A1.一种利用二维薄片图像的数字岩心三维结构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并对水平方向岩心薄片图像和垂直方向岩心薄片图像打上标签,分别得到打上标签的水平方向岩心薄片图像和打上标签的垂直方向岩心薄片图像;标签包括孔隙和吼道;S2、将打上标签的水平方向岩心薄片图像和打上标签的垂直方向岩心薄片图像进行二值化,得到二值化后的水平方向图像和二值化后的垂直方向图像;S3、对二值化后的垂直方向图像进行遍历扫描,按从下往上的顺序获得其两点领域的条件概率;S4、将二值化后的水平方向图像输入并行单一图像生成对抗网络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后的网络;S5、向训练后的网络中输入一个设定大小的第一随机噪声向量,生成一张第一水平方向重建二值图像;S6、在当前水平方向重建二值图像的垂直方向上采用步骤S3得到的条件概率,按从下往上的顺序使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法采样生成一张概率采样二值图像;S7、将概率采样二值图像加上第二随机噪声向量输入训练后的网络,生成一张第二水平方向重建二值图像;S8、重复步骤S6和步骤S7共P次,得到一张校正后的第二水平方向重建二值图像;S9、将二值化后的水平方向图像、第一水平方向重建二值图像和校正后的第二水平方向重建二值图像按生成顺序依次映射到三维空间中,得到数字岩心的三维模型,完成数字岩心三维结构重建。
基于钻孔信息的三维地层数据的二维表达与制图
周飞;郑伟锋;郑先昌
【期刊名称】《矿产勘查》
【年(卷),期】2009(012)012
【摘要】地层信息作为基本的工程地质因子之一,被广泛用于各类工程地质综合评价.由于真三维工程地质综合评价过程中三维建模、三维空间分析的复杂性以及软件开发及运算成本高昂的问题,目前多数综合评价仍采用二维形式.因此,探讨将基于原始钻孔信息且具有三维特性的地层数据在二维平面上进行表达的方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合理设计工程地质数据库并利用GIS在平面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方面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GIS平台的地层综合平面图的编制方法,探索了地层数据在GIS上的二维表达方法和在二维空间上保留三维要素特性的处理技巧.
【总页数】4页(P9-12)
【作者】周飞;郑伟锋;郑先昌
【作者单位】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天津,100010;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518026;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广州,5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83.4
【相关文献】
1.基于钻孔信息的三维地层数据的二维表达与制图
2.基于钻孔数据地质信息的二维符号表达
3.基于钻孔数据地质信息的二维符号表达
4.基于GoCAD和钻孔数据的地下油库三维地层建模
5.基于地质雷达和钻孔数据的三维地层建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