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的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新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新理念新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新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新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新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落脚点”和主阵地。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应被赋予新理念、新特色。
因此,英语教师要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更新观念,创新教育理念,转变角色,改革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新理念下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兴趣能否产生,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1. 是否有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环境;2. 是否有比较强烈、带有新异性和刺激性的事物出现;3. 是否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有密切的联系;4. 学生对事物是否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能长时间地集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会被教师创设的形象的、直观的教学环境所吸引。
创设良好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愉快地、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活动中去。
课堂上,笔者常常创设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实物、幻灯片、卡片、简笔画、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积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例如,在教授“What’s this / that in English? It’s a...”句型中,课前笔者要求学生尽量多准备一些实物带到教室来。
上课时,同学们的桌子上放满了各式各样的实物,有苹果、梨、桔子、香蕉等水果,有蛋糕、汉堡等食物,也有橡皮、尺、铅笔、钢笔等学习用品。
在Pair work 时,大家争先恐后,都想用自己桌面上的东西进行问答。
同时,笔者通过多媒体制作了形象生动的课件进行同步教学。
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既减少繁杂的文字说明,又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谈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课是基础课程,语文教学所要培养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基础能力。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让语文课堂不再枯燥无味。
教学新理念语文课堂学习方法一、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是关键。
小学语文课是基础课程,语文教学所要培养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基础能力。
听话能力是重中之重,是说话能力、阅读能力、写作技能的第一步。
因而本人在小学一年级起,就十分重视听的先导功能。
在学拼音时,首先让学生辨音、听写音近字母、听录音、增强语感、矫正语调;其次,教给学生听的方不,同时让学生观察某一定的事物,快速形容说话思路,组织内部语言。
通过以上不间断的练习,很好的培养了学生注意力、观察力,使学生自觉地养成了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流畅性。
听与说具有读与写不可替代的交际功能,“会说”已成为现代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同时“文本手语”、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只有先做到“出口成章”才能做到下笔成文。
可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也不容忽视。
因此,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寻找学生的说话切入口,千方百计创设说话情境,营造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氛围。
从转述一句话开始,从看一幅图说起,不拘小节,教给学生看图方法,说话技能,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每学完一篇课文,我就让学生进行重点段的复述练习,再说出通过学习本文,懂得了什么道理,以及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促进学业生的智力发展。
如在教学《燕子飞回来了》一课时,最后一段写道:“……农村的变化可真大呀!”我紧紧抓住这一中心句,要求学生说自己家乡的变化,个个争先恐后,各抒己见,有说建筑方面的,有说通了公路方面的,还有的讲起了学校近两三年奇迹般的变化,“破烂不堪的校舍已被窗明几净的新房更换……”这样使学生有例可仿,有物可视,有话可说,既学得轻松愉快,又有效训练了思维,训练了语言,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锻炼了说话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关键词:新课程新理念新模式新评价一、新课程新课程,泛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我县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改从2003年秋季开始实施,高中新课改从2010年秋季开始实施。
本次课程改革,不光是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改革,还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
新课程改变了长期以来“一纲一本”为“一标多本”的格局,设置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科目设置有综合化趋势,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
高中还分选修课和必修课。
在习惯叫法上,初中一、二、三年级分别改为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
以往历次改革主要是靠科研部门探索和推进,本次新课程改革是一种政府行为,靠行政强力推进。
二、新理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主战场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新课改理念,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因此,我着重就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与大家作如下交流:1、和谐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至高无尚的地位。
师生之间地位是不平等的。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树立情感意识,课堂上应该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以“和谐、民主、平等”为主要特征,在课堂上尽力营造出一种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友善、关爱”的教学氛围。
因此,教师必须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交朋友,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评价,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关系、伙伴关系、朋友关系。
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就会愿意学习、快乐学习、主动学习。
2、关注学生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实现这个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和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差异性教育。
传说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人。
他提出的“因材施教”原则,就是差异性教育。
老师在教学中,如课堂回答问题、上台表演、作业批改、个别辅导等是否给予一视同仁的关照或者特别的关爱,即是否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的“误区”
最近在读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和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编撰的《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和学科教学评价》。
其中谈到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的“误区”。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逐步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
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展示了数学的本质以及数学的内涵,良好地改善了认知环境,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数学课堂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确实有它独特的优势,可是,一旦惟其不可、缺其不行,那也必将走入一个新的误区。
多媒体的程序化让数学课堂成为“放映厅”;上课前,教师已经设计好的一个完美的课件程序,上课时,教师只需要按部就班程序化地按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
这一堂课,教师变成“播映员”,学生变成“观看者”,师生一起“围着屏幕看”。
当然作为“博映员”的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而作为“观看者”学生们思路也必须循着屏幕展示思路,否则,会让上课教师十分为难。
教无定法!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教材、不同的课题,而且不同的上课时间,授课方式和知识的呈现方式都会有所不同,岂能用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一张统一的时间表或者某些量的指标,来衡量是否已做到以学生为本?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作为一门科学,就应该有一定的评价标准;而作为一门艺术,贵在创新,就不应该有唯一的评价标准。
无论如何,数学课堂教学也应该崇尚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流畅而非任何流于形式的“作秀”;还应该给予学生以广阔的自由纯真的空间而非人为的非自然的设置;更应该还给数学以其理性自然的真面目而非过于矫情的人文渗透。
从上面可以看出,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不能仅有一些形式上的表象,而应抓住数学的本质,体现数学的美。
反思:
确实在进行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在备课时更多的时间是花在上网搜索相关课题的课件,如果有的话,下载多个相关的课件,然后进行对比筛选。
上课时,按照课件的设计进行按部就班的教学,想方设法的让学生沿着课件的思路进行上课。
一旦学生的思维和课件设计不一样时,总是费劲了心机把学生往课件的设计上引。
(为了更好的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正因为这样很多时候就没有注意学生的思维过程的培养,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大多的时间是在看“影片”,而不是在上课。
近期我们在复习二次函数的内容,我们安排了6个内容进行综合。
(一)实际应用(数的方面)、(二)实际应用(形的方面)、(三)几何图形的函数关系、(四)确定字母系数的值、(五)函数与相似综合1、(六)函数与相似综合2所采用的形式是把例题和练习印在提纲上,上课的时候以提纲为载体进行教学,避免了用课件的弊端。
以往用课件上复习课,设置的问题是很精彩,但是上完一节课后学生需要进行整理时发现无从下手了,因为所有讲的问题就全部留在电脑了。
可以把例题和练习留给学生。
课下和几位老师进行交流,有着共同的感叹,课件的应用,不用过于注重形式,应该注重实效。
印象最深的是听温二中的张于炎老师的课,几次听他的课都没有用课件,但是却能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在课堂中有收获。
看来问题的关键是在于用课件是不是能比不用课件体现出更大的优越性来。
或者说是用课件应该是体现出他的辅助教学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