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砖混结构建筑抗震加固措施的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218.81 KB
- 文档页数:4
砖混结构抗震加固方法探讨彭永红1 刘备战21 保定维民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2 河北大学机械与建筑工程学院摘要: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原有建筑物接层后,不符合现行抗震设计规范,故需进行抗震加固,本文对补作圈梁及构造柱等抗震加固方法做了较详细阐述。
关键词:砖混结构抗震加固;圈梁;构造柱引言:随着学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学校的教室和宿舍情况紧张,建设新教室和宿舍不但投资大,而且建设用地难以解决,翻建原有建筑物,又影响教学,所以在原建筑物上接层加固,是一个较好的方法,既节省投资,又不影响教学。
但原有建筑物均是按当时的设计规范设计,不符合现行设计规范,加固后应符合现行设计规范。
下面就某学校综合楼加固接层,探讨加固方法,加深对抗震理论和措施的理解。
1、工程概况(1)现状:该工程建成于1986年,三层砖混结构,基础原设计按四层考虑。
(2)目标:扩大教学面积,增加一层,增加层为轻型门式钢架结构,加层后须符合现行设计规范。
(3)存在问题:该工程按78版抗震规范设计,隔层设置圈梁(一层、三层顶设,二层未设),内纵墙与山墙处未设构造柱。
2、加固措施(1)补做圈梁1)加固依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3.3条规定:外墙及内纵墙在每层楼盖处设置圈梁,内横墙在每层楼盖处设置圈梁,且圈梁间距不应大于15m。
2)加固方法:外墙圈梁有外作、内作和在墙体上做,内作外作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和使用,所以选择在墙体上作。
根据规范第7.3.4条规定纵筋不小于410,箍筋不小于6@250,截面高度不小于120mm。
;由于本工程板下皮距窗口上皮间距为300mm,也符合砖的模数,则圈梁高度取300mm,符合要求。
纵向筋取412,符合要求。
箍筋若按规定取6@250,箍筋穿透墙体则需每隔250mm在墙上打孔一个,这样既破坏了墙体的整体性,施工也困难。
采用加大箍筋直径和间距的方法,实配箍筋12@600,为保证上下皮纵筋位置,在墙两侧加6@300的附加钢筋(见图一中④号钢筋)。
工 程 技 术56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城市,住房问题依然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
砖混结构是指住宅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和柱采用砖或者砌块砌筑结构,承受竖向传来的荷载。
横向的楼板和梁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承受横向传来的荷载压力。
砖混结构施工简单,选材方便,建筑造价不高,因而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住宅很多都是砖混结构,据调查,我国大约有60%以上的住宅属于砖混结构。
然而,砖混结构住宅的连接方式和组成材料也决定了其抗震能力不高,我国大部分的砖混结构住宅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很多五六十年代建造的房屋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建筑技术比较落后,甚至很多住宅在设计时就没有考虑过抗震设防的问题。
在很多地震灾害中,砖混结构住宅的损害程度往往是最高的,例如发生于2008年的汶川地震,现场有大量的砖混结构建筑受到严重的破坏,很多村镇房屋在地震中瞬间倒塌,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同样,在2010年的青海玉树地震中,部分乡镇几乎全部的砖混结构建筑遭受毁灭性的破坏。
但是由于我国大部分的住宅建筑都是砖混结构,将其全部推倒重新建设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我们对原有的砖混结构住宅进行抗震鉴定和加固改造。
近年来,国内外在对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改造理论上发展的很快,建筑师们不断尝试各种抗震加固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经济简单,而且大大提高了住宅建筑的抗震级别,满足了住宅建筑物的使用标准。
1 砖混结构住宅抗震加固的原则砖混结构住宅具有取材方便、施工简单的特点,但其原材料主要是烧结砖,基本上都是用混合砂浆砌筑的,其整体性主要来自于砖与砖之间的咬合力,抗震性能比较差,因此在抗震加固时要因地制宜,遵循以下几条基本要求。
一是在对砖混结构抗震加固时所用的材料,其抗震强度要大于原来的建筑材料,否则起不到加固的作用。
砖混结构房屋抗震鉴定及加固措施的应用实例
应用实例:
某小区是一座砖混结构的多层住宅,已有多年历史。
为了保证安全,
业主委员会决定对该小区进行抗震鉴定和加固措施。
1.抗震鉴定:
首先,委员会联系了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对该小区进行了抗震鉴定。
通过检测和评估,工程师发现该小区的抗震能力较弱,需进行加固处理。
2.加固措施:
据此,委员会组织了一支专业施工队伍,制定了以下加固措施:
(1)开启挂脚加固:
该小区的某些房间存在楼板下陷问题,施工队伍使用了挂脚加固技术,即在房间内开辟出一定的空间,然后在墙体的上下部位安装挂钩,从而将
楼板与墙体连接起来,提高整体抗震能力。
(2)混凝土柱加固:
部分小区房间承重柱力学性能存在问题,施工队伍使用了混凝土柱加
固技术,即在原有柱子外包裹一层钢筋和混凝土,从而增强柱子的承载能力。
(3)外墙保温:。
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个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施工队伍在墙体表面进行了
外墙保温处理,增强了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
通过以上加固措施,该小区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业主们也放心了许多。
探究砖混结构抗震加固技术与方法摘要:本文将详细介绍砖混结构主要的抗震加固技术,通过专业的研究与调查,依照房屋的高度、承载力与性能,找出了对应的抗震加固方法,为探究该加固方式的实用性,以某项工程建筑为例,全面阐述了砖混结构的抗震过程,从而使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获得了优化。
关键词:砖混结构;抗震加固技术;房屋承载力引言:随着房屋建筑的增多,其内部结构的安全性引发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为改善砖混结构的整体性能和抗震承载力,技术人员需采用必要的抗震加固技术,通过各项加固技术的优化,有效转变了当前房屋建筑质量,保障其抗震效果。
一、砖混结构主要的抗震加固技术(一)加固钢筋砂浆面在抗震加固技术中在砖混结构中加固钢筋砂浆面极为重要,该方式主要通过砖墙来涂抹适当的水泥砂浆面层,以强化其抗震能力。
具体来说,在加固钢筋砂浆面期间其水泥砂浆层的整体厚度要在20-40mm间,砂浆强度会在M10左右,钢筋网内部直径最好在6或4mm,其整体的间距通常在300*300mm,各项钢筋网的连接需依赖墙体与锚筋的连接。
在完成加固以后,此方式不会让墙体增加额外的重量,其加固形式与方法可有多种变化,在进行加固期间,相关人员可依照抗震鉴定的实际结果,只加固坑震承载力不足的墙段或楼层。
在开展底层加固的过程中,无需设计加固基础,为强化底层楼板的耐久性,相关人员可适当加固地面以下部分,其深度尽量保持在500mm以上。
(二)加固钢筋混凝土墙在开展砖混结构加固期间,施工人员还可改善钢筋混凝土墙的整体质量,该方式的工作原理为借助喷射与浇筑被加固的砖墙,以此来改进其抗震承载力。
通常来讲,60-100mm为常见的钢筋混凝土墙厚度,其多用在单面墙体的加固。
若工作人员需加固双面板墙,砖混墙体则变成以钢筋混凝土为主的剪力墙,当其采用此类加固方法时墙体结构就会发生极大改变。
使用钢筋混凝土墙的过程中,其混凝土整体的等级强度要达到C20左右,其钢筋尽量使用HRB400或HPB300的热轧钢筋,双向单排钢筋网为板墙的主要设置,其钢筋间距要达到150-200mm。
砖混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方法研究本文通过分析砖混结构主要的承重墙体包括横墙、纵墙的破坏特征、破坏原因,及抗震加固机理,对现有砖混结构房屋增加構造柱、钢圈梁、钢拉杆的整体加固提出了改进方法,由此保证新加构造柱、钢圈梁及钢拉杆的整体工作性能和与原结构的可靠连接性能,提高砖混结构房屋抗震加固的效果。
标签:砖混结构;抗震1 引言由于砖混结构选材方便,施工简单,工期短,造价低,耐火耐久性能较好,因此,迄今为止,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是我国现存既有民用建筑中主要的结构形式之一,约占我国既有民用建筑总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然而,由于组成砖混结构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其脆性性质,变形能力小,导致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差,因此砖混房屋在历次地震中的震害比较严重。
为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充分利用原有旧房,对旧房分期分批进行抗震鉴定,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进行加固处理,以满足抗震设防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人口众多,地震灾害频繁,因此,多途径研究和探索既有建筑物的抗震加固方法,对保证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2 砖混结构房屋震害破坏的原因分析从许多有关震害破坏实例、破坏试验和有关资料分析研究中可以发现,多层砌体结构房屋震害破坏的主要情况有以下几方面:2.1 承重横墙的破坏特征及成因分析。
承重横墙破坏情况主要表现在由剪切变形引起的剪切破坏,一般呈斜向交叉的x型,也即通常所说的交叉裂缝。
当墙体高宽比不同时,裂缝的变形形式也有所不同。
多层砌体建筑的承重横墙破坏具有以下特点:2.1.1 一般表现为底层横墙比上层横墙破坏严重,且大部分发生在底层,特别是当上层结构无大开间时尤为严重;2.1.2 横墙破坏与圈梁设置有重要关系。
调查资料表明,遭受震害的砖混结构房屋,在上下圈梁间墙体往往会发现锯齿形塌落破坏,说明圈梁设置对墙体有显著地约束作用。
圈梁可增强纵横墙连接,增加建筑整体性及整体刚度,增加墙体稳定性,提高墙体抗剪能力,约束墙面裂缝开展,抵抗建筑不均匀沉降对建筑造成破坏等;2.1.3 与横墙门洞大小及布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