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宁夏银川回族婚俗文化现代化变迁
- 格式:pdf
- 大小:124.61 KB
- 文档页数:1
回族婚姻制度1. 引言回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广泛,拥有独特的文化和婚姻制度。
本文将深入探讨回族婚姻制度的特点、原则和演变过程。
2. 婚姻制度的基本特点回族婚姻制度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2.1 宗教色彩浓厚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因此婚姻制度中融入了伊斯兰教的宗教要素。
婚姻在回族社会中被视为宗教仪式,通常会在清真寺内进行,由宗教人士主持。
相对于其他民族的婚姻仪式,回族的婚礼更加庄重和神圣。
2.2 重视血缘关系回族婚姻制度强调血缘关系的重要性。
婚姻一般是在血缘关系比较远的亲属之间进行,近亲结婚相当罕见。
这种制度有助于维持族群间的血缘纯洁度。
2.3 男尊女卑思想回族传统文化中存在一定的男尊女卑思想。
在婚姻制度中,男性地位相对较高,拥有更大的决策权和家族财产继承权。
女性在婚姻中起到服从和依附的角色。
3. 婚姻制度的原则回族婚姻制度遵循以下几个原则:3.1 异姓通婚原则回族传统上禁止近亲通婚,所以异姓通婚是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
除非亲属关系十分遥远,否则不允许近亲结婚。
3.2 男方提出婚姻申请在回族婚姻制度中,男方通常要先提出婚姻申请。
男方家庭需要经济上承担起一定责任,并向女方家庭提供一定的聘礼和彩礼。
3.3 婚前财产规定回族婚姻制度中存在婚前财产规定。
夫妻双方在结婚前需明确婚后财产的归属,一般是男方承担家庭财产的责任。
3.4 丧偶再婚制度回族婚姻制度允许丧偶后再婚。
丧偶者可以再婚,但女性再婚时需由亲属提供转移货币。
4. 婚姻制度的演变过程回族婚姻制度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4.1 传统制度阶段在传统制度阶段,回族婚姻制度基本符合宗教教义和社会习俗。
男方提出婚姻申请,婚姻仪式在清真寺内进行,婚后财产归属以男方为主。
4.2 现代化影响阶段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回族婚姻制度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近亲通婚的禁忌逐渐淡化,性别平等意识也逐渐增强。
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和权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4.3 法律规范阶段近年来,中国法律对婚姻制度进行了规范。
回族婚俗变迁的人类学研究——以云南纳古为个案
桂榕
【期刊名称】《学术探索》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婚俗作为回族社区维护族群边界的重要文化机制,其文化意义在于拥有不变的伊斯兰教文化内核.本文以云南纳古这一著名回族社区为田野个案,试图建构和解读在纳古历史变迁中,宗教信仰与地方历史文化传统、人际关系如何共同编织回族婚俗文化之网的,就纳古回族婚俗的历史变迁进行人类学阐释.
【总页数】6页(P51-56)
【作者】桂榕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5/K892.3
【相关文献】
1.宁夏同心县回族婚俗在变迁与适应中传承 [J], 杨娜
2.双重文化构建的回族婚姻--云南通海县纳家营村回族婚姻考察 [J], 肖芒
3.社会流动对回族婚俗变迁的影响--以兰州城市地区回族婚俗为例 [J], 马倩
4.回族农村的"权力文化网络"——云南沙甸和谐社会的政治人类学研究 [J], 桂榕
5.浅谈宁夏银川回族婚俗文化现代化变迁 [J], 张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回族婚育文化变迁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变化。
尤其是在近十多年来,城市化进程和社会流动的加快,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在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下,人们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民族,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由于经济行为及现代文化的冲击,回族的传统文化、民族意识、宗教认同等各领域都受到极大的挑战。
其中表现尤为突出的是回族的婚育文化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为了进一步了解回族婚育文化的现状,笔者将自己的家乡化隆县西上村作为研究对象,以民族学的视角,运用民族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的方法,结合地方的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以改革开放前、后的西上村回族社会为着眼点,通过对不同时期婚育观念的比较研究,分析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引起回族婚育观念变迁的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宗教因素以及文化的传播。
而这种婚育观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回族的传统家庭结构和功能,对回族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
阐述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并对研究现状做了评述,同时对相关概念及研究方法、调查区域基本概况予以介绍。
第二章,西上村回族传统的婚育观念。
主要包括回族传统的婚礼仪式、改革开放前西上村回族的择偶观和生育观。
回族生产生活方式的落后和交通的封闭,是造成婚育观念落后的原因。
第三章,西上村回族婚育观的变迁。
通过与传统婚育观的比较,探讨了不同年龄、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婚育观的不同看法,指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回族受城市化的熏陶,婚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四章,西上村回族婚育文化变迁的影响因素。
文化的变迁打破了以往的静态的、封闭的乡土社会。
导致回族婚育文化变迁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宗教因素及文化传播的作用。
第五章,回族婚育观变迁对回族社会的影响。
婚育观改变了回族家庭结构和功能的同时,也影响了回族的生活方式、消费心理以及宗教信仰等,给回族社会发展带来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跨文化背景下回族婚俗文化的现代发展
回族婚俗文化是指回族群体的婚姻、婚礼及婚后相关习俗活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这些习俗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
在跨文化背景下,回族婚俗文化的现代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结婚对象的多元化
传统上,回族婚姻主要以族内婚姻为主,但现在随着交通和信息的便利,结婚对象变得更加多元化,不仅可以选择回族群体内的伴侣,还可以选择其他民族的伴侣。
这也使得婚姻变得更加自由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婚姻观念。
2. 结婚形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回族婚礼通常采取举行宴席、办喜娶大典等形式,但现在新人们可以选择更加自由、个性化的婚礼方式,如户外婚礼、主题婚礼等。
同时,一些新婚夫妇也会在结婚前一起旅游或外出,这种形式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对方,增进感情。
3. 婚礼花销的增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新人们为了达到更好的婚礼效果,愿意花费更多的金钱。
婚礼的花费越来越高,新人们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婚礼形式,而是倾向于体现个性化的特点,更注重婚礼的创意、设计和品质。
4. 传统元素的保留和创新
虽然现代婚礼方式多种多样,但是传统的回族婚姻习俗依然受到重视。
许多新人仍然会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如穿上传统的婚纱、戴上传统婚饰,这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能体现新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同时,一些新活动也在不断地创新,比如现在的结婚公益活动,促进着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的来说,回族婚俗文化的现代发展在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基础上,也在与时俱进的不断创新,这样可以更好的发扬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智库时代·144·智库观察宁夏生态移民民俗文化的变化及应对陈建丽(宁夏大学,宁夏银川 750021)摘要:宁夏在实施大规模生态移民工作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提高移民的物质、精神文化水平。
随着扶贫攻坚工作进入到后期,怎样实现移民稳得住、留得下、过得好,持续稳定地过上好生活已经引起重视。
笔者认为,也需要对民俗文化等深层次内容予以重视并着力建设。
本文以两个移民村为调查点,通过填写调查问卷和入户深度访谈形式,对移民民俗文化的变化予以考察,发现民俗文化变化,提出移民工作民俗文化工作建议。
关键词:生态移民;民俗;文化变迁;文化认同中图分类号:K8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07-0144-002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宁夏实施了大规模的生态移民工程。
移民从山区迁到川区之后,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沿袭的民俗文化包括生产生活、衣食住行乃至民俗心理都会发生一定甚至是巨大的嬗变。
本文以新华村、同阳新村两个分别于1996、2012年搬迁至新居的、汉民村为调查点,对两个村年满18周岁、在现居地居住半年以上的移民进行调查。
由于部分被调查者文化程度比较低,笔者采取由调查人员入户发放调查问卷和协助被调查者填写问卷、入户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
共发放29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64份。
264名被调查者中,男、女性分别占45.8%、54.2%;年龄18-20岁的16名,占6.1%,21-30岁的37名,占14%,31-40岁的55名,占20.8%,41-50岁的57名,占21.6%,51-60岁的51名,占19.3%,60岁以上的48名,占18.2%;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的56名,占21.2%,初中及以下208名,为78.8%。
二、移民民俗文化变迁的形式及内容移民民俗文化的变化,需要从吃穿住行、婚丧嫁娶、社会交际等方面进行考察、分析。
(一)物质生产生活民俗变化的形式及其内容1.居住环境同阳新村的移民们居住在政府统一规划、修建的单门独院的院落中,两户一排,成排连片,每家正房为灰顶白墙的四间砖房,改变了以往在山区的居住方式。
宁夏传统文化调研报告总结宁夏传统文化调研报告总结宁夏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
经过对宁夏传统文化的调研,我深切体会到了这里独特而美丽的文化魅力。
首先,宁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回族文化。
回族是宁夏的主要民族,他们的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完整的传承和发展。
回族的礼仪文化非常丰富,婚礼、葬礼等各种仪式都有独特的形式和规定,体现了他们对家庭、亲情和传统习俗的重视。
在宁夏的农村地区,我还参观了一些回族的民俗村落,亲身体验了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住房等方面,让我更加了解了回族文化的魅力。
其次,宁夏还有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撒拉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在宁夏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经过与他们的交流和了解,我发现他们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撒拉族的音乐和舞蹈独具特色,蒙古族则以其牧民生活和民族骑射文化著称。
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充分展示了宁夏地区的多元文化。
此外,宁夏还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
例如,宁夏的皮影戏、黄河龙船、马文化等,都是宁夏独有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我在调研中参观了宁夏的皮影戏展览,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和鲜活。
黄河龙船活动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参与者,展示了宁夏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
马文化则是宁夏民族骑射文化的象征,不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宁夏地区的一大特色。
在调研过程中,我还了解到宁夏地区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例如,宁夏各地举办了许多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和观众。
此外,一些传统文化项目也在学校和社区等基层单位开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其中。
这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仅有助于宁夏的文化自信和地方形象的塑造,也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总的来说,宁夏传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族、蒙古族、撒拉族等多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交相辉映,展示出宁夏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文化底蕴。
宁夏自治区的相关部门和民间组织也在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并焕发新的生机。
宁夏回族的婚俗
赵永祥;韩志刚
【期刊名称】《阿拉伯世界研究》
【年(卷),期】1992(000)001
【摘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宗教信仰、文化习惯等历史原因,回族人民的婚礼仍保留着浓厚的伊斯兰色彩。
回族居住地域不同,各地的婚姻习俗虽有细微差别,但也是大同小异。
这些特点较集中地反映在宁夏山川广大回族群众的婚姻习俗中。
相亲
【总页数】3页(P70-72)
【作者】赵永祥;韩志刚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
【相关文献】
1.从"非遗"视角考察布依族婚俗的变迁r——基于贵州省罗甸县布依族婚俗的田野考察 [J], 马勇;周毓华
2.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储备商品管理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储备肉管理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救灾应急商业代储商品管理办法》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应急商品数据库管理办法》的通知 [J], ;
3.婚俗收藏品向博物馆的转化利用——以汴梁婚俗文证博物馆为例 [J], 王志标; 冉东凡
4.闽西客家传统婚俗特点与现代婚俗改革 [J], 林清书
5.全方位审视中国婚俗的历史沿革——《婚俗文化:中国婚俗的轨迹》评介 [J], 晨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歌谣、谚语、俗语中的宁夏回族婚姻文化
马伟华
【期刊名称】《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06)002
【摘要】在宁夏一些回族聚居区,流传着许多包含婚姻内容的歌谣、谚语、俗语.它们是当地回族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集体创造并传承的口头艺术文化,也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与经验总结.因而,直接表达了回族群众在婚恋过程中的思想感情与价值取向,也揭示了深受伊斯兰教影响的回族群众的心理素质与审美情趣.
【总页数】4页(P132-135)
【作者】马伟华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30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92.3\"213\"
【相关文献】
1.潮汕俗语、歌谣中折射的近代"过番"史 [J], 陈婉玲
2.从歌谣俗语中透析中国农村旧家庭成员之关系--以京津冀地区主干家庭为例 [J], 张永
3.宁夏回族歌谣中的婚嫁习俗 [J], 李亮;
4.宁夏回族歌谣中的婚嫁习俗 [J], 李亮
5.宁夏回族歌谣中的婚嫁习俗 [J], 李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代经济背景下回族婚俗变迁----以宁夏西海固农村地区为例西海固是宁夏回族比较聚居的地形式,是构成家庭、产生宗族的基础。
回民的婚姻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的习俗,也是我国回族风格最为浓郁的地区,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村落文化、音乐舞蹈艺术、剪纸、刺绣、雕刻等民间工艺和宗教建筑构成了这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长廊。
一、回族的婚姻观回族认为,婚姻是构成家族、产生亲族的基础。
成年男女因需要而结婚是“瓦直卜”(意为当然),为繁衍子孙而结婚是“逊奈”(即圣行)。
因此,主张回族穆斯林男女都要结婚,反对终身不娶、不嫁的独身主义。
回族对婚姻的这一态度,主要是受到了伊斯兰教的影响。
回族从形成至现在,始终反对禁欲,反对绝欲,反对终生独身。
无论是阿訇,还是一般穆斯林,一般都结婚成家。
但也不是绝对的,也有不求婚配的现象。
回族对婚姻条件看得很重,要求男女双方必须都是穆斯林。
尤其是在回民聚居区,这种择偶的基本条件至今仍在坚持,一般不与非穆斯林婚配。
即使在穆斯林内部婚配,也有许多传统的条件,一是看教门,即是否真正的信奉伊斯兰教,是否言行一致;二是看根基,主要看所选择配偶的家庭的家风,是否是正派人家;三是看贫富是否过于悬殊。
对于个别或极少数与非穆斯林婚配的,一般都要先商议条件,要求汉族或其他非穆斯林一方“进教”,即皈依伊斯兰教,或愿意接受并遵守回族的风俗习惯,才能正式确定婚姻关系,在结婚时,还要由阿訇主持举行“进教”仪式。
回族还严禁血亲、近亲之间结婚。
特别是严格禁止同母、女、伯母、婶母、姨母、乳母、岳母等长辈结婚,也不许同亲妹妹、乳妹、侄女、甥女、儿媳以及有夫之妇结婚。
回族这种文明进步的婚姻习俗受到了伊斯兰教的影响。
回族由于受伊斯兰教的影响,注意社会道德风尚,注意人类进步,现在基本上没有伊斯兰教提出的那些血亲和近亲的婚姻关系。
但在偏僻落后的山区,由于贫困原因所致,仍有个别兄亡弟纳其嫂的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回族与其他民族一样,按照宪法规定,一律实行一夫一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