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瓦当的美学内涵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4
屋檐上的精灵——形神皆备的汉代瓦当先秦的孔子和儒家强调礼乐文章,强调艺术的政治教化作用。
汉代官方宗教神学体系则把儒家的这种美学发展成为神秘主义的美学。
到魏晋南北朝,则出现了一种新的倾向,强调观赏自然本身的美,强调艺术要通向自然之道。
而汉代是从先秦发展到魏晋南北朝的过渡环节。
刘安的《淮南子》与王充的《论衡》是两汉时期重要哲学著作,包含有丰富的美学思想,发挥了老子的哲学思想,以对抗和批判汉代官方的宗教神学体系。
故王充自己也认为,他的天道自然的思想“虽违儒家之说,合黄老之义也”。
《淮南子》中“元气论”强调:“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论衡》中“形神论”则强调:“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
”“元气论”和“形神论”皆认为物质是气息、精神的载体;精神、意境是物质面貌的反映。
“元气论”和“形神论”思想对后世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对当时的文化艺术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汉瓦当是充满着非凡活力和旺盛生命力的异常热闹世界。
古人以艺术特有的敏感触觉,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容纳社会生活中政治的、经济的、艺术的、文化思想的、宗教的各种内容。
从现已出土的汉瓦当资料来看,其中体现了汉“形神皆备”的美学思想。
汉代与西周、先秦的审美不同,西周、先秦是图腾和氏族符号崇拜,崇尚神秘的与狰狞的美。
西周、先秦瓦当呈现的是饕餮纹、夔龙纹、蟠螭纹、鹿纹、虎纹等。
如鹿纹,秦国先民蜚廉因在狩猎捕鹿中善奔跑而成为秦族首领,鹿就成为秦族部落的图腾。
秦人对动物观察十分细心,在瓦当表现手法上高超奇绝。
瓦当上有矫健的奔鹿、机警的卧鹿、温情的子母鹿等,全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秦人对先祖的崇敬与鹿的怀念。
汉代主张“论贵是而不务实”“养实者不育华”。
王充论艺术时有“真”“善”“美”3层境界,强调“真美”。
汉代瓦当正是洗尽铅华,还原朴素、自然的真美。
汉代瓦当中植物纹、动物纹、人纹、卷云纹和水纹等活生生的形象,这是古人心仪自然,怀抱自然的体现。
汉代瓦当的美学分析作者:陈美彤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07期摘要:汉代瓦当的题材丰富,形式多变,造型简约大方,独特优美,结构简单自然,形神皆备。
它浓缩了古代劳动人民在设计中的美学原理。
文章主要从论述汉代瓦当的题材、造型、结构等层面的特点,从而探讨其美学原理。
关键词:汉代;瓦当;纹饰;美学中图分类号:J527;K8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0-0150-01瓦当作为我国古代建筑顶上用的建筑构件,它在庇护屋檐、延长建筑寿命的同时,还具备装饰和美化建筑的功能。
瓦当将生产与设计相结合,将“用”与“美”联系在一起,一砖一瓦无不闪耀着古人智慧的光芒与艺术的想象。
瓦当,最早源于西周时期,伴随中国社会发展而沿用,汉代达到顶峰时期。
一、丰富的题材汉代瓦当选择的题材丰富多彩。
汉瓦当取材几乎囊括了天上、地下、神话世界、人间生活的各个部分。
汉瓦当题材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图案纹瓦当、图像纹瓦当和文字纹瓦当。
1.图案纹主要有卷云纹、水纹、植物纹等,这类纹饰是对现实生活中具体形象的高度提炼和概括。
图案已经脱离其具体直观形象,是对自然中的树木花草、行云流水程式化的写意,既是生活的图案,又是纯粹的图案。
它运用简单的几何线条描写勾勒,线条本身不断地产生新的生命力,具有抽象的美。
2.图像纹主要有四神纹、鹿纹、龙凤图腾纹、人物纹等。
这类纹饰继承了周秦的风格,但不同于周秦豪放的美,它显得更为自由、开放、活泼。
如“鹿纹”瓦当就有鸣鹿、奔鹿、双鹿等不同的题材,形式自然。
而1956年西安汉长城遗址出土“四神纹”瓦当气韵生动,形式大胆,想象力丰富,堪为精品。
这类题材的瓦当,既是对动物形体的崇拜,又是对生命活力的向往,具有自然的美和浪漫的美,体现出了一种自由之美。
3.在汉代最具时代特色的是文字纹,它在当时占有重要的地位,内容十分丰富,词藻极为朴实。
其内容有吉祥颂祷之辞、纪实记录之词、趋利避害之语等。
72撰文/马茉莉,史 鹏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装饰审美瓦当是中国古代极具艺术价值的一种装饰物,具有十分杰出的艺术成就。
随着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相关资料的丰富,人们不断挖掘其历史价值,秦汉动物纹瓦当已然成为一种十分独特的装饰,其自身所具备的精神魅力与审美内涵值得细细品鉴。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纹饰元素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同时很多现代艺术设计也更加愿意融入秦汉动物纹瓦当的相关元素。
新时代背景下,秦汉动物纹瓦当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件“宝贵的艺术品”,也是实用主义的“践行者”,对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审美内涵及审美特征进行分析极具现实意义。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装饰的审美内涵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装饰既是新时代人们审美能力不断提升背景下的“新兴产物”,也是精神性审美文化的主要承载者。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外在是各式各样的动物纹饰,看似简单的动物纹饰背后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抑或者象征着某种十分典型的艺术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哲学的重要展现。
图腾崇拜是最早期的一种宗教形式,同时也是古老人类生活虚幻的主要体现。
对于古老人类来说,图腾并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是信仰者的重要精神支柱。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主要来源就是图腾文化。
在当时,以图腾为代表的动物被称为祖先的化身,人们通常给予其极高的崇拜之礼。
随着文化内容与文化形式的不断转变,秦汉动物纹瓦当的图案实现了升华,人们更多地将其作为一种精神象征。
其中,包含青龙在内的“四神”是十分经典的代表。
在汉代,人们将四神瓦当置于宗庙祠堂中,以此特殊的方式表达古代人的天人观念。
不仅如此,部分动物瓦当还承载着王权政治的思想。
例如,秦汉时期的龙纹瓦当,相较于西汉时期的青龙纹瓦当(图1),秦汉时期的瓦当更具神话色彩,西汉时期的青龙纹绘画特点更加强烈,艺术性十分明显,表面上看是神秘天国气质的展现,实际上是统治者炫耀自己权势的一种表现。
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来说,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图1 青龙纹瓦当且在表现形式上更倾向于浪漫主义与抽象表达。
浅析汉代瓦当的美学内涵内容摘要(冒号):文章主要从各个层面论述汉代瓦当的题材丰富、造型优美、结构多变,形神皆备的特点,从而探讨其美学内涵。
关键词(冒号):瓦当形神皆备美学内涵据文献记载,瓦的出现是在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以后的事。
瓦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材料,是中国建筑史划时代的进步。
瓦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早期遗址。
中国古代的瓦分为板瓦和筒瓦两种。
在房屋的顶部覆瓦时,相对宽大的板瓦先顺次仰置于屋顶,然后再以相对弧度较窄的筒瓦覆扣于板瓦与板瓦纵向相接的缝上。
在最接近屋檐的最下的1个筒瓦头部有1个下垂的半圆或圆形部分,即瓦当,俗称瓦头。
瓦当是瓦最出彩的部分。
瓦当解决了屋顶防雨水问题,它的主要功能是起防风雨浸蚀、蔽护屋檐、延长建筑物寿命,又起美化装饰屋檐的作用。
瓦当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中晚期陕西扶风召陈遗址。
从考古资料看,汉代瓦当出土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质量最高,是我国古代瓦当艺术中的独1无2的珍品,汉代瓦当主要出土于陕西、河南和山东3省,其中陕西西安1带尤多,来自于建筑遗址、烧窑、灰坑及墓葬中,其最珍贵之处是它的实用与美观,功能与装饰的完美统1。
西汉自“文景之治”后,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之说。
商业走向繁荣,经济得到极大的复苏,故建筑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西汉宫廷楼台秉承周、秦、楚遗风,气势宏伟雄壮,如长乐宫、未央宫、明光宫以及上林苑,各抱地势,连属成群,华丽豪奢,建筑规模宏大。
这些为瓦当艺术在汉代大放异彩奠定了广阔的发展基础。
而在这些建筑上必会配用造型精巧和意义深远的瓦当以显示皇家的气息与威严,从而构成了独具汉代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
瓦当1方面是建筑实用品,同时又是1种装饰工艺品,故其自身所包含的上层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又在不自觉中成为上层阶级弘扬社会伦理、政治抱负、政治功绩和艺术偏好的附属品。
汉代瓦当题材10分丰富,人文与自然并存,神话与现实并存,抽象与写实并存,其题材丰富、造型优美、结构多变,形神皆备的特点不仅体现了古人杰出的艺术技巧,同时也折射出高超的艺术成就和美学内涵。
汉代瓦当的美学研究姓名:高旖旎指导老师:侍锦专业:设计艺术学日期:2012-12-22汉代瓦当的美学研究【摘要】:文章主要从各个方面通过对汉代瓦当的题材、造型、结构,工艺美术特点的阐述,从而探讨其美学内涵。
【关键词】:瓦当,题材,造型,结构,工艺美术特点,美学内涵瓦,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材料,在中国建筑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瓦最早出现于西周早期遗址,在靠近屋檐最下面的一个筒瓦的头部有一个半圆或圆形的部分,即瓦当。
瓦当是瓦最出彩的部分,汉代的瓦当主要出土于河南、陕西、山东三省,其中陕西一带尤其多,其珍贵之处在于它结合了实用与美观,功能与装饰于一身。
一、题材丰富汉代瓦当的题材丰富多彩,取材几乎囊括了天文、地理、神话、人类生活的各个部分。
瓦当题材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图像纹瓦当、图案纹瓦当和文字纹瓦当。
1.图像纹主要有鱼纹、鹿纹、龙凤图腾纹、四神纹、人物纹等。
这类纹饰继承了周秦的风格,但比起周秦狰狞的美,它显得更为生动活泼。
2.图案纹主要有水纹、植物纹、卷云纹等,这类纹饰是对现实生活中那些具体形象的抽象提炼和高度概括,既有生活,又很纯粹,它运用简单的几何线条勾勒描摹,赋予线条本身新的生命力,具有抽象美。
3.文字纹在汉代最具时代特征,占有突出地位,内容丰富,词藻朴实。
其内容有吉祥赞颂之辞、记录纪实之词、趋利避害之语等。
文字纹瓦当是汉代的主流,大都采用缪篆来书写,是中国瓦当艺术的集大成者,它通过文字线条的伸缩,形成一种千变万化富有旋律之感,具有古典美。
二、造型优美西周早期的瓦当呈半圆形,而秦代的瓦当则由半圆发展为全圆形,到了汉代,开始流行用圆瓦当。
汉代瓦当的制作比起战国时期更加兴盛,有文字和花纹的瓦都是先刻出阳纹,然后再用木模压制出阴纹,因此汉代瓦当很少有生硬的刀痕,极富弹力,朴素之中蕴藏着沉稳而浑厚的艺术风格。
三、结构多变汉代瓦当纹饰特别讲究整体的造型,通常采用的结构有中轴对称结构、发射结构、自由结构等,这些都体现出汉代瓦当不同的美学内涵和文化价值。
一、瓦当文化瓦当也称瓦头,位于建筑屋顶檐头的筒瓦前端,是对屋檐起保护作用的重要建筑构件。
瓦当是中国古建筑屋檐上的重要构件,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不仅可以保护屋檐椽头免受雨水的侵蚀,而且也对建筑起到了美化的作用。
瓦当之所以具有美化屋檐的功能,主要原因在于瓦当当面的图案装饰具有一定的艺术效果。
各个朝代的历史文化不同,瓦当的图案和文字也有不同的美学内涵。
瓦当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当时的瓦当形状以圆形为主,形式单一,装饰功能不强。
瓦当在秦汉时期发展较为鼎盛,有“秦砖汉瓦”一说。
秦汉时期的瓦当以形式丰富多样著称,当面图案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如绳纹、动物纹、植物纹、葵纹、涡纹、云纹等。
汉朝瓦当制作的工艺达到了顶峰,纹饰的主题更加丰富多样,“四神”瓦当、文字瓦当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崇尚自然,这一时期的瓦当纹样以卷云纹为主,富有时代特征[1]。
隋唐时期出现了琉璃瓦当,当面纹样主要有饕餮纹和莲花纹。
宋代瓦当式样以兽面纹为主,对建筑屋顶进行保护和装饰。
明清时期,建筑屋顶随着官品序列分成了“大式”和“小式”两种工艺类型,不同的官职阶级有不同的要求,瓦当当面的色彩和纹样成了区分阶级的一个重要特征(图1)。
秦汉时期是瓦当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笔者以秦汉瓦当为例,根据瓦当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分析瓦当纹样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以期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二、瓦当的文化属性瓦当是集合了绘画、雕刻、工艺技术等的一种建筑物构件,综合了实用功能与美学价值,在保护屋檐的同时也美化了建筑物的屋顶。
不同的瓦当纹样更是不同时期文化传统的凝结。
瓦当的主题广泛,图案灵活多样,纹饰精美,往往体现出时代的文化内涵与审美追求。
瓦当纹样多以比喻、象征等多种形式反映出当时的民风民俗和审美情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的文化发展与社会变迁。
瓦当图案的形态与内容在秦代发生了转变。
秦王朝建立之后,国家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有了巨大发展。
大美瓦当蕴涵无穷美感——汉代“长生无极”瓦当
“长生无极”瓦当,年代:西汉。
秦汉瓦当,被历代书法金石学家所关注与喜爱,具有较高的收藏欣赏价值。
篆书“长生无极”书法刚劲有力,字形俊美。
四字吉语也表达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汉砖、瓦当等制作工序繁杂,泥料经过千百次的锤炼,所以质地非常坚实。
自唐宋开始的书法金石学家,发现用汉瓦、汉砖制作的砖砚,发墨性非常好,于是便竞相效仿,一直到清代民国历代都有众多砖砚收藏者。
近代的吴昌硕、鲁迅先生也是砖砚的使用和收藏者。
好的砖砚质地细腻,发墨性与石砚一样,甚至更加好用。
瓦当在古玩领域属于小众收藏,近些年汉砖瓦市场价偏低,所以很多金石爱好者都是从这里入手,经济压力相对低,一般人都可以承受。
一枚好的瓦当,可见刀锋般的字口,整器气韵悠然,同时承载了很多历史信息与艺术造诣,蕴涵着无穷美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欢迎大家随评,提出宝贵意见。
汉代瓦当的审美研究一、本文概述《汉代瓦当的审美研究》是一篇旨在深入探索汉代瓦当艺术美学价值的学术论文。
瓦当,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审美特征,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代表。
本文旨在通过对汉代瓦当的审美研究,揭示其艺术魅力,分析其所蕴含的美学思想,以及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汉代瓦当以其精美的图案、独特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汉代瓦当进行审美研究,包括其形式美、工艺美、文化美等方面。
通过对汉代瓦当的图案、色彩、线条等形式的分析,揭示其形式美的独特魅力;通过对汉代瓦当制作工艺的研究,探讨其工艺美的精湛技艺;通过对汉代瓦当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解读,深入挖掘其文化美的丰富底蕴。
本文还将对汉代瓦当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中的地位和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对比分析,揭示汉代瓦当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在整个中国古代艺术史中的独特地位。
同时,还将探讨汉代瓦当对后世艺术发展的影响,以及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价值和启示。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图像分析等多种方法。
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了解汉代瓦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通过实地考察和图像分析,对汉代瓦当的艺术形式和制作工艺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全面揭示其审美特征和艺术价值。
《汉代瓦当的审美研究》旨在通过对汉代瓦当的深入研究,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为中国古代艺术史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本文也希望通过对汉代瓦当的研究,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启示和借鉴,推动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二、汉代瓦当的概述瓦当,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构件,不仅具有保护屋檐、引导雨水的实用功能,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汉代瓦当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汉代瓦当的发展,离不开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
汉代瓦当纹样的特点
汉代瓦当纹样是指汉代建筑中瓦当上所雕刻的纹样。
汉代瓦当纹样是汉代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特的特点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汉代瓦当纹样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多样性:汉代瓦当纹样丰富多样,包括动物、植物、人物、几何图案等多种元素。
这些纹样形象生动,富有变化,展现了汉代人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和理解。
2. 神秘性:汉代瓦当纹样中常常出现一些神秘的图案,如神兽、神仙等。
这些神秘的纹样给人一种神秘而神圣的感觉,表达了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3. 寓意性:汉代瓦当纹样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寓意。
比如,龙纹代表着权力和吉祥,麒麟纹象征着幸福和好运。
这些寓意丰富的纹样使汉代建筑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4. 精细性:汉代瓦当纹样的雕刻工艺非常精细,纹样的线条流畅、清晰,形象栩栩如生。
这些精细的纹样展示了汉代人民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追求。
5. 融合性:汉代瓦当纹样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既有汉族的传统文化,也有外来文化的影响。
这种融合性使得汉代瓦当纹样更具有多
样性和包容性,反映了汉代社会的开放和进步。
汉代瓦当纹样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建筑艺术的一部分,更是汉代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通过研究和欣赏汉代瓦当纹样,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汉代的社会文化和艺术特点。
略谈汉代文字瓦当的美学价值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艺术学院陈惊【内容提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汉代文字瓦当的存在意义,书法趣味,构图之美,以及瓦当文字的处理体象结构等方面的概述,归纳出汉代文字瓦当的图案与文字的表现规律,进而上升到对瓦当美学价值的探讨。
【关键词】汉代文字瓦当美学一、汉代文字瓦当通识:瓦当作为一种建筑附着物,其使用不仅可以起到加固建筑构件、保护屋檐椽头免受风雨侵蚀,延长建筑物寿命的作用,它更以其图案、文字的美妙、生动,达到装饰和美化建筑物的艺术效果。
所谓“秦砖汉瓦”,汉代瓦当在秦代瓦当的基础之上突破呈新,与秦瓦当相比,到了汉代瓦当种类更加丰富,制作也更加的完善,纹饰图案井然有序。
最重要的是瓦当中的大量文字的出现,在完善瓦当艺术的同时,在艺术领域和研究范围开辟了新的领域,不仅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而且还体现了当时的思想意识形态。
文字瓦当的大量出现,不仅完善了瓦当艺术,也更加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思想意识形态。
在汉代,出现了许多华丽的词藻对楼阁等建筑进行赞美。
瓦当在文字内容方面可分为很多类,涉及的范围很广,分为纪事类的“汉并天下”,“惟汉三年大并天下”;宫殿类的“蕲年宫当”“益延寿宫”;官署类的“都司空瓦”“上林农官”;仓庾类的“京师仓当”“百万石当”;私宅类的“吴尹舍当”“杨氏”;冢墓类的“长久乐哉冢”、“巨杨冢当”;吉语类的“长乐未央”、“常生无极”、“富贵毋央”。
另还有专用于关隘、祠堂以及反映汉赋方面等的文字瓦当。
其精美在书法艺苑中独树一帜。
朴茂、华滋的汉代瓦当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精灵,以其悠远古朴的美学气质且为数颇少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旧时多局限于少数文人士大夫之间而今已成为众多国内外收藏爱好者的炙手之物。
故此我们更应了解珍视这一宝贵遗产!二、汉代文字瓦当的美学形态:(一)文字瓦当的书法趣味:汉代的文字瓦当与书法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汉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自觉期,它逐渐超越了实用并走向纯美的艺术境界。
汉代瓦当的美学内涵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1-23 16:04:00 ] 作者:傅凯倪勇编辑:studa0714内容摘要:文章主要从各个层面论述汉代瓦当的题材丰富、造型优美、结构多变,形神皆备的特点,从而探讨其美学内涵。
关键词:瓦当形神皆备美学内涵据文献记载,瓦的出现是在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以后的事。
瓦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材料,是中国建筑史划时代的进步。
瓦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早期遗址。
中国古代的瓦分为板瓦和筒瓦两种。
在房屋的顶部覆瓦时,相对宽大的板瓦先顺次仰置于屋顶,然后再以相对弧度较窄的筒瓦覆扣于板瓦与板瓦纵向相接的缝上。
在最接近屋檐的最下的一个筒瓦头部有一个下垂的半圆或圆形部分,即瓦当,俗称瓦头。
瓦当是瓦最出彩的部分。
瓦当解决了屋顶防雨水问题,它的主要功能是起防风雨浸蚀、蔽护屋檐、延长建筑物寿命,又起美化装饰屋檐的作用。
瓦当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中晚期陕西扶风召陈遗址。
从考古资料看,汉代瓦当出土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质量最高,是我国古代瓦当艺术中的独一无二的珍品,汉代瓦当主要出土于陕西、河南和山东三省,其中陕西西安一带尤多,来自于建筑遗址、烧窑、灰坑及墓葬中,其最珍贵之处是它的实用与美观,功能与装饰的完美统一。
西汉自“文景之治”后,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之说。
商业走向繁荣,经济得到极大的复苏,故建筑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西汉宫廷楼台秉承周、秦、楚遗风,气势宏伟雄壮,如长乐宫、未央宫、明光宫以及上林苑,各抱地势,连属成群,华丽豪奢,建筑规模宏大。
这些为瓦当艺术在汉代大放异彩奠定了广阔的发展基础。
而在这些建筑上必会配用造型精巧和意义深远的瓦当以显示皇家的气息与威严,从而构成了独具汉代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
瓦当一方面是建筑实用品,同时又是一种装饰工艺品,故其自身所包含的上层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又在不自觉中成为上层阶级弘扬社会伦理、政治抱负、政治功绩和艺术偏好的附属品。
汉代瓦当题材十分丰富,人文与自然并存,神话与现实并存,抽象与写实并存,其题材丰富、造型优美、结构多变,形神皆备的特点不仅体现了古人杰出的艺术技巧,同时也折射出高超的艺术成就和美学内涵。
一、题材丰富虽然汉代盛行儒学和经学,且儒家遵从的“成教化、助人伦”的思想被规定为从文学到绘画和音乐等广大艺术领域的功利职责,但是汉代的艺术创作的特点恰恰没有被这一思想束缚。
汉代先贤的艺术嗅觉极其敏锐,艺术感悟极其深远。
汉代瓦当选择的题材丰富多彩,取材几乎囊括了天上、地下、神话世界、人间生活的各个部分。
瓦当题材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图案纹瓦当、图像纹瓦当和文字纹瓦当。
1.图案纹主要有卷云纹、水纹、植物纹等,这类纹饰是对现实生活中具体形象的高度概括、提炼和抽象。
图案已脱离其具体直观形象,是对自然中的行云流水、树木花草程式化的写意,既是生活的图案,又是纯粹的图案,它运用简略的几何线条描写勾勒,线条本身不断地产生新的生命力,具有抽象的美。
2.图像纹主要有四神纹、鹿纹、鱼纹、龙凤图腾纹、人物纹等。
这类纹饰继承了周秦的风格,但不同于周秦狰狞的美,它变得更为自由、活泼、开放。
如“鹿纹”瓦当就有鸣鹿、奔鹿、双鹿等不同的题材,形式自然。
而1956年西安汉长城遗址出土“四神纹”瓦当气韵生动,形式大胆,想象力丰富,堪为精品。
这类题材的瓦当,既是对动物形体的崇拜,又是对生命活力的向往,具有自然的美和浪漫的美。
3.文字纹在汉代最具时代特色,占有突出的地位,内容丰富,词藻极为朴实。
其内容有吉祥颂祷之辞、纪实记录之词、趋利避害之语等。
字数从一到数十不等,绝大多数为阳文。
如祝福和祈愿之用,有“长生无极”“延年益寿昌”“与天无极”“万岁未央”等;记录标示之用,有标明建筑物的名称,如“长乐”“未央”“上林”等,分别表示“长乐宫”“未央宫”“上林苑”等汉建筑;表明官职之用,有“上林农官”“都司空”等;表示墓葬名称的,有“高祖万世”“长陵西神”“殷氏冢当”等;表示歌功颂德的,有“汉并天下”“单于天降”等。
文字纹瓦当是汉代的主流,大都采用缪篆进行书写,气息高古,其高超的书法价值被历代文人墨客推崇。
书画同源,瓦当书法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种类和审美现象,书法中美化的线条比彩陶纹饰的抽象几何纹还要更为自由,文字纹多样化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种种形体姿态、情感、意趣的气势力量。
汉代文字瓦当是中国文字瓦当艺术的集大成者,它运用文字线条的伸缩,形成一种变化无穷的美的旋律,具有印章和书法古典美。
二、造型优美西周早期的瓦当是素面的,呈半圆形,称半规瓦,秦代的瓦当由半圆发展为全圆形。
而汉代,流行用圆瓦当。
汉代瓦当的制作较战国时期更为兴盛。
瓦当,也是筒瓦的附件,瓦头一般呈圆形或半圆形。
汉瓦当在成熟期的制作是当面和筒瓦为整体结构,一次成型。
汉代瓦当实际上是指一种灰色或半灰色陶制品,人们常用“秦砖汉瓦”来形容那秦汉两代在建筑材料方面的成就。
所谓秦砖,是指秦代炉火纯青的空心砖技术及质检技术;所渭汉瓦,是汉代独特的瓦当制作技术和造型艺术。
通常瓦当的制作主要有几个步骤:制瓦当坯、续制筒瓦、切割晾干、焙烧。
有花纹和文字的瓦当的制作方法,都是先刻出木模(阳纹),然后用木模压制出泥制瓦当纹(阴纹)。
将瓦当范放入窑内烧好取出,便可使用。
故而汉代瓦当很少有生硬的刀痕,极富弹力,朴素之中蕴藏着浑厚而沉稳的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与汉代的制陶工艺有一定的联系。
汉著名的宫廷楼宇,大多有烧制砖瓦的陶窑,进行专门设计和生产。
圆弧造型既是建筑力学性能的考虑,又是一种富有动感和韵律美的造型,作为纹饰造型的背景和映衬,能更加突出整个画面方圆结合的呼应和统一,能够增强艺术形象的整体性的美感。
三、结构多变汉代瓦当纹饰很讲究整体的造型,通常采用中轴对称结构、螺旋结构、发射结构、自由结构等造型,这些都体现出不同的美学内涵和文化价值。
1.中轴对称结构中轴对称结构呈现对称之美,这里是指等量等形、等量不等形、等形不等量等美学范畴。
古今中外,许多古城、皇宫、民宅、陵墓,也多是左右相对。
这种空间位置的对称性设计,是对大自然的有机模仿,在这种模仿中人类得到感官的愉悦和情操的陶冶,进而产生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的审美感受。
汉代瓦当以中轴线或中心点为支撑,向上下左右配置相同或相近形状和大小的纹饰,使整个画面既统一对称、庄重大方,又富有节奏和韵律。
所出土的瓦当如“树木双兽”,是典型的中轴对称结构,以抽象的树木为明显的中轴对称线,也有无明显中轴线的对称结构,如中轴树木的一边为一兽,另一边为一人,这是等量不等形,属于对称中的不对称,不对称中的对称。
而大多数的卷云纹瓦当一般都是对称结构,以当心为中心点,上下左右分作对称界格,每一界格为一单元重复一个连续图案。
主次、疏密都独具匠心,其线条变幻莫测,又给这种对称结构增添一种飞扬流动的美感。
2.螺旋结构天道崇美,螺旋在大自然中到处存在,通常体现自然美。
这些美丽的形状具有一种神秘的规律性,与周围杂乱无章的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汉葵纹瓦当主要采用这种结构,葵纹花纹从运动状态向左右旋转,在几何轮廓内花瓣互相承接,强调追求内在的律动。
整个画面活泼洗练,朴实美观,具有强烈的韵律感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3.发射结构发射呈现一种扩散或收敛之美,指围绕着一个中心,形态均匀向四周扩展或向中心收缩。
发射也是自然界常见的形式,表示各个方向的力均衡作用。
有一些云纹瓦以当心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伸出辐射线,以简练的线条刻画出强辐射的图式。
其结构匀称稳定,又魅力四射,光芒普照,象征着圆满。
4.自由结构在汉代的瓦当艺术中,自由结构是一种重要的造型结构,造型舒展自由,不拘一格。
文字纹瓦当和动物图像纹瓦当主要采用此类结构。
自由结构脱离了对称、螺旋、发射、比例、和谐、层次、节奏等形式规律。
布局依形的大小或多少而变,有一种活泼生动的美。
如文字纹瓦当“万岁”,打破了静止的结构空间,点画调匀,线条上下均平,左右相顾,相互映带,气宇轩昂,精神洒脱。
其气势铺天盖地,占去画面绝大部分,以不对称的灵活构图烘托出形象的动感,以浓重、粗拙的笔法渲染出一种单纯、烂漫的情怀,它与后世的轻巧灵活之美完全不同,也不追求浮华、奇丽,整个画面显示出朴实庄重和古拙的美。
一大部分汉动物图像纹饰也是这种任意结构,有一个主体纹饰满幅而来。
特别是王莽时代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形式自由,堪称代表。
四神是古代传说中的四方神,其中青龙能呼风唤雨,象征东方、左方、春天,为四神之首。
朱雀是理想中的吉鸟,象征南方、下方、夏天。
白虎象征西方、右方、秋天。
玄武是龟和蛇的组合变化图案,象征着北方、上方、冬天。
四神同时被认为是四种颜色的象征,即蓝(青)、红(朱)、白、黑(玄)。
瓦当四神图案都有一个明显的中心,即乳钉,它与雄厚的边栏形成呼应,在体例上给人以庄重的美。
围绕瓦当四神图案这个中心,纹样稳定、丰满,富丽充盈,动静相生。
四、形神皆备先秦的孔子和儒家强调礼乐文章,强调艺术的政治教化作用。
汉代官方宗教神学体系则把儒家的这种美学发展成为神秘主义的美学。
到魏晋南北朝,则出现了一种新的倾向,强调观赏自然本身的美,强调艺术要通向自然之道。
而汉代是从先秦发展到魏晋南北朝的过渡环节。
刘安的《淮南子》与王充的《论衡》是两汉时期重要哲学著作,包含有丰富的美学思想,发挥了老子的哲学思想,以对抗和批判汉代官方的宗教神学体系。
故王充自己也认为,他的天道自然的思想“虽违儒家之说,合黄老之义也”。
《淮南子》中“元气论”强调:“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自然篇》)《论衡》中“形神论”则强调:“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
”(《原道训》)元气论”和“形神论”皆认为物质是气息、精神的载体;精神、意境是物质面貌的反映。
“元气论”和“形神论”思想对后世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对当时的文化艺术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汉瓦当是充满着非凡活力和旺盛生命力的异常热闹世界。
古人以艺术特有的敏感触觉,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容纳社会生活中政治的、经济的、艺术的、文化思想的、宗教的各种内容。
从现已出土的汉瓦当资料来看,其中体现了汉“形神皆备”的美学思想。
汉代与西周、先秦的审美不同,西周、先秦是图腾和氏族符号崇拜,崇尚神秘的与狰狞的美。
西周、先秦瓦当呈现的是饕餮纹、夔龙纹、蟠螭纹、鹿纹、虎纹等。
如鹿纹,秦国先民蜚廉因在狩猎捕鹿中善奔跑而成为秦族首领,鹿就成为秦族部落的图腾。
秦人对动物观察十分细心,在瓦当表现手法上高超奇绝。
瓦当上有矫健的奔鹿、机警的卧鹿、温情的子母鹿等,全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秦人对先祖的崇敬与鹿的怀念。
汉代主张“论贵是而不务实”“养实者不育华”。
王充论艺术时有“真”“善”“美”三层境界,强调“真美”。
汉代瓦当正是洗尽铅华,还原朴素、自然的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