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圆梦在今朝》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61.50 KB
- 文档页数:6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第1篇】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目标:1.认识“揽、焰”等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进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3.查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巨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五号”飞入太空。
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
下面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播放视频)2.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何感受3.今天我们来学习《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了解一下中国人飞天梦想实现的过程。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2.谁能说说课题中的“千年梦”指什么“千年梦圆在今朝”又是什么意思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请你在文中找出答案,并用简洁的语言按时间顺序加以概括。
2.学生交流。
(1)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古人的奇妙想象) (2)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四十七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叫人点火发射。
(万户尝试火箭飞行)(3)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4)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8《千年梦圆在今朝》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讲述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发明过程和它对世界的影响。
文章以中国古代科学家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故事为背景,展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篇课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也是对科学知识的初步认识。
教材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们勇于创新、坚持不懈的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简单的故事。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感兴趣的话题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但是,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他们集中精力学习。
此外,学生在科学知识方面基础薄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发明过程和它对世界的影响,学习科学家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精神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勇于创新、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指南针的发明过程和它对世界的影响,学习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精神品质。
2.难点:理解指南针的科学原理,以及它对世界航海事业的贡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学具:准备指南针模型、造纸术材料等,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3.教案:提前准备好教案,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读记“瑰丽、尝试、精细、魄力、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自主探究,交流体会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有关中国航天发展史的资料2、教师:制作cai课件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1、板书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通过预习,谁来说说“梦”指的是什么?“圆”呢?谁能来说一说课题又是什么意思?2、当千年的飞天梦在今天变成现实时,你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骄傲、自豪、兴奋)让我们带着激动、自豪的心情,齐读课题。
3、指生朗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⑴默读课文,想一想,数千年来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⑵在实现这个飞天梦的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画出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并在旁边简单写出自己的感想。
】二、自主探究,初学文本:、1、依据自学提示,自己默读文本,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并写出感受。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所提出的问题,并交流感受。
三、全班交流,深入理解文本:1、回答问题:“中华飞天梦”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指生说,教师总结板书:想象和尝试(古人)发射人造卫星探索和奋斗(新中国)研发载人飞船2、全班交流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重点领悟: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1)屏幕出示这段话,学生自由读。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通用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_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篇1[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着”。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我国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教学重难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引出课题1.昨天布置同学们收集有关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个人资料,现在请大家拿出来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2.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被称为中华民族的航天英雄,其实在中华民族的航天历史上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英雄。
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它的名字叫“万户”,万户做了什么呢?为什么月球上的环形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呢?(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提出不懂的问题1.学习生字词,掌握多音字。
(1)指导识字正音。
强调“载人航天”中的“载”读“zài”,“着陆”中的“着”读“zhuó”。
(2)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试着自己提几个问题。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提了哪些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3.师提问:同学们,通过刚刚的阅读,大家提了哪些问题呢?预设1:文章写我国的载人航天发展,为什么第1自然段要列举很多的神话传说?(这是根据文章的写法提问)预设2:通过对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的了解,你有什么启示?(对阅读启示进行提问)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一)整体把握,读懂文章主要内容1.默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描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写了千百年来流传的神话传说。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设计优秀5篇《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在快速默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体会炎黄子孙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明白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学新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题目中的“梦”指的是什么?“圆”是什么意思?那整个题目的意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圆了,它体现在哪些事件上?(神五、神六、神七成功飞天)当你知道我们的飞天梦圆了,你什么心情?好,就让我们自豪的告诉全世界-----(再次齐读课题)(二)自读自悟:教师:飞天梦想的实现并不是仅仅经历了十年、几十年,而是历经了数千年之久,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种激动、自豪的感情走进炎黄子孙千年缘梦的历程,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收获更多的情感。
教师:请同学们打开书105页,在读文之前,我们先看看文前的阅读提示,谁愿意为大家读一遍。
这个阅读提示比较繁杂,老师整理了一下,谁愿意读一遍。
(出示幻灯片)阅读提示:(1)默读课文,想一想,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2)在炎黄子孙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边读边思考,画出让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悟。
教师:阅读要求读懂了吗?好,开始自己学习,如果有拿不准的地方,可以小组内研究研究。
(三)交流、感悟。
1、教师:看大家学得非常投入,谁愿意第一个说一说i,我们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教师相机板书)2、飞天的梦想从古到今历经了千年之久,在这个过程当中,你梦感悟到了什么呢?学生汇报读书感悟,教师相机点拨,提升感悟,指导朗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讲述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万户的故事,他试图利用火箭飞上天空,实现人类飞天的梦想。
课文中充满了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对梦想的追求。
本课是一篇富有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课文,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周围的科学现象充满了好奇。
他们对梦想的追求也正处于一个热情的阶段。
但是,学生对于古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拓展视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中国古代科学家万户的探索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对梦想的追求,感受到探索精神的伟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中国古代科学家万户的探索精神,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探索精神的伟大,培养对梦想的追求。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多媒体教学设备3.课文相关图片4.学习卡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古代科学家万户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位科学家吗?他有什么样的探索精神?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对梦想的追求。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文中人物的语气和情感。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8《千年梦圆在今朝》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优质课教案1. 课程背景本节课是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材中的第八课,主题是《千年梦圆在今朝》。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故事,通过故事中发生的事情,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情感以及文化。
2. 教学目标•理解故事中涵义•培养学生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3.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主要围绕故事内容展开,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意义。
4. 教学活动安排•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展示:展示故事内容并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理解。
•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故事的见解,引导他们思考故事中传达的价值观。
•分组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相关问题的讨论和解答。
•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故事中的重要价值。
5.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情况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所欠缺,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表达不清楚。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故事情节的讲解,同时也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在导入和讲解部分需要更富有激情和生动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内容的接受度。
总的来说,本节课虽然有一些不足,但也取得了一些进步,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课程内容。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希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完善自己教学的方法和技巧,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感谢您阅读本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一、教材分析《千年梦圆在今朝》是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九篇课文,主题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通过讲述主人公小云对中国梦的认识和追求,展示了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课文主要内容包括小云看国庆阅兵、做梦、展示作品等,贯穿了对祖国历史与现实的感悟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通过深入理解课文,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背景与意义;2.理解千年梦圆在今朝的核心思想;3.掌握文章中的生词和词语,学习运用它们表达思想和情感;4.学习如何构思并撰写简短的作文。
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荣誉感;2.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强和自立意识;3.鼓励学生追求梦想,勇敢实践。
过程与方法1.通过独立阅读、小组讨论和作文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2.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3.注重文化积淀,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性情。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千年梦圆在今朝的哲理意义;2.掌握文中的新词和生词;3.学习如何用简短文言文抒发思想和情感。
难点1.理解国庆阅兵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发现、捕捉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感受新中国70年的飞速发展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历程,感悟祖国的强大与进步教学重点了解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教学难点如何解释新中国70年发展到今天的多重内涵和丰硕成果教具准备1.课件:70年巨变的世纪传奇;2.紫色草稿纸、铅笔:让每个学生写下自己对祖国的憧憬和祝福。
教学内容与步骤1.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前阅读教材及辅导资料,预备掌握新中国70年来的发展历程。
2.课堂探究:导入国庆节阅兵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于新中国成立70年飞速发展的探究意愿。
3.课件展示:教师通过课件,向同学展示新中国70年发展的历程与成就。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千年梦圆在今朝》带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千年梦圆在今朝》的内容和意境。
2.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
3.学习感悟诗歌中的情感和哲理。
4.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诗歌的诵读和理解。
2.体会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内容1. 诗歌《千年梦圆在今朝》的学习1.朗读诗歌。
2.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讨论诗歌中表达的哲理和思想。
2. 学习活动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音韵之美。
2.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3.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展示学生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
3. 联系生活1.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
2.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学习诗歌《千年梦圆在今朝》,不仅提高了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还增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1.启发学生思考:在介绍诗歌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诗歌朗诵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3.引导学生传承:在学习诗歌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怎样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传统文化的价值。
综合来看,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课堂管理不够严谨、学生表现参差不齐等问题。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第1篇】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尝试和追求。
教学时,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并用以往的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落实借助资料来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好“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视频、“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顺利进行互相拍摄的视频。
学生准备:搜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质疑问题,引入新课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说说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预设:课文写了什么梦?“千年梦”是指什么?“千年梦”是怎么圆的?为什么说“千年梦”在今朝圆了?)3.导学: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中“千年梦”指什么?“千年梦圆在今朝”又指什么?4.过渡: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
设计意图:由课题入手,鼓励学生质疑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
交流检测预习,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说说中华民族千年的梦是怎样逐步实现的。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查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2.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3.检测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九天揽月火焰先驱实践党中央实施不懈宛若里程碑4.理清课文线索: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借助课文提供的相关资料来解决问题。
8* 千年梦圆在今朝
▶教学目标
1.认识“揽、焰”等9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尝试运用所学方法,在阅读中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梦圆”的经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尝试运用所学方法,在阅读中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四字词语较多,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并主动积累。
“嫦娥奔月”的“奔”读“bèn”。
2.阅读教学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围绕“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这一问题展开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再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3.语言运用
本课按照“提出问题—默读思考—讨论交流”的思路展开教学。
首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然后出示阅读指导,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感受中国航天人勇于探索、坚持不懈、默默奉献、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情导入,初读课文
1.导入新课。
(1)师导入:这节课我们先来谈论一个话题——提到祖国的航天事业,你会想到什么?
(2)示例:“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等成功升空,并成功着陆。
(3)播放视频。
(“神舟五号”升空视频)
师配音解说: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这次载人航天飞船飞行实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实现的那一刻,你内心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4)生交流。
2.板题读题。
(1)师:现在让我们登上时空飞船,沿着时间隧道,一起去了解我国数千年的飞天梦的实现历程。
(2)师板书课题。
(板书:千年梦圆在今朝)
(3)师指导读课题:你认为还可以怎样读?
(4)师指名读,指导读出自豪、骄傲、激动等语气。
3.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四字词语。
(2)师指名读,相机正音:“奔”读“bèn”。
(3)生再读归类。
①师引导:你发现这些词语排列的规律了吗?(生交流)
②师指名回答。
示例:第一行的词语与传说、想象有关;第二行的词语与现代航天有关。
(4)词语运用。
结合课文内容,用其中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积累四字词语。
①全班齐读词语。
②师引导:文中像这样的四字词语还有很多,课后找一找,并摘抄下来。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2)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
(3)交流第一个问题,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答案)
(4)交流第二个问题,理清条理。
(出示答案)
【设计意图】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最现实、最积极的因素。
课前视频、图片及老师饱含激情的配音能让学生情绪高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饱满的学习热情为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基本保证。
积累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并进行归类,能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词概述文本的能力。
板块二梦圆成功,追根溯源
1.自读感悟,找寻梦圆原因。
(1)师引导:中华民族载人航天梦想为什么能在今朝实现呢?
(2)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
●阅读方法:找一找,画一画,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写批注。
(3)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批画。
(4)生汇报交流。
2.交流感悟,了解中国追寻飞天梦的历程。
(相机出示课件)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鲲鹏展翅、九
天揽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想象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他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
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勇于探索)
●数百年来,坚定而执着的炎黄子孙,在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
价,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坚持不懈)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
人造卫星。
”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
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默默奉献)
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
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团结合作)
【设计意图】本板块以教师引导为主,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学习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注,体现了教师引导者的角色。
板块三回顾“神五”,点燃激情
1.回顾“神舟五号”升空场面,点燃爱国激情。
(1)师导入:同学们,千年梦圆在今朝。
正因为中华民族有理想、有追求、勇于探索、坚持不懈、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更有着默默奉献、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神舟五号”终于顺利飞上了天。
让我们再次回顾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2)播放“神舟五号”升空视频,激发民族自豪感。
①师播放视频并配音朗读。
课件出示:
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火箭宛若一条蜿蜒的巨龙,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②师引导: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③示例:激动、自豪、喜悦……(师指名读,相机指导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3)读杨利伟下飞船后接受采访时说的三句话,读出敬意。
①师引导:让我们一起聆听来自太空的声音!
②音频出示杨利伟下飞船后接受采访时说的三句话。
③师指名读,并引导:你认为英雄的声音应该是怎样的?
预设:洪亮的、铿锵有力的、激动的、自豪的……
(要求生交流后读出自豪的感受)
④师指导朗读:让我们怀着对航天人的崇高敬意齐读这三句话。
2.学习第7自然段,感受辉煌。
(1)师引导: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继“神舟五号”之后,中国的航天事业又有哪些喜讯呢?请自由读第7自然段,找到答案。
(2)生自由读第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3)生汇报交流。
(4)根据生交流相机出示答案。
3.展示查找的航天新成就图片。
(1)师述:近年来,我国航天的新成就远远不止这些。
(2)师依次展示“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一号”的相关图片。
(3)师引导:你还知道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哪些最新成就?
(4)随机展示学生查找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4.再读课题,升华情感。
师:“千年梦圆在今朝”,这样美丽而又辉煌的成果,怎能不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中华民族高兴、自豪、欢欣鼓舞呢?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读课题。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生)千年梦圆在今朝。
(师)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生)千年梦圆在今朝。
(师)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生)千年梦圆在今朝。
5.课堂总结。
师:千年的飞天梦圆在今朝,但更高更远的飞天梦却缘起今朝。
同学们,就让我们满怀激情,满怀感恩,踏上圆梦之路吧!老师会为你们明天的精彩表现而喝彩!
【设计意图】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
学生再次朗读课题,会将自读后的感受以及课堂学习的感受融入其中,获得思想的启迪。
这样教学,不仅让学生感受飞船发射的壮观场面,而且给学生传达了两个信息:一是我国的航天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二是祖国未来的发展要靠年轻一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1.借助多样化多媒体手段教学。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授课时,我借用视频播放、图片展示、音频播放等多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朗读形式多样化。
譬如:为了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课堂上播放了“神舟五号”发射时的真实场景,资料袋在播放的同时,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诵了描写发射飞船的片段,那种抑制不住的澎湃的心情涌上学生的心头,让学生为祖国感到骄傲,为杨利伟感到骄傲;同时,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欲望,让他们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领会作者的意图,达到了精读理解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