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放松H-O模型假设的局部解释
理论的产生背景
H-O模型不能解释的国际贸易事实:
贸易商品生产要素的丰富 工业化国家经济结构的趋同 部门内贸易的比重不断扩大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大量出现
Leontief悖论的继续存在
5-1 规模报酬递增理论(Krugman Model)
拥有相同的技术水平和规模经济(所以PPF重叠为凸 向原点的曲线BB’)
拥有相同的消费偏好(所以CIC为重叠的) 不同的是规模经济偏向的产品分别为X和Y(因此两
种产品的独立均衡价格不同)
贸易后:
规模产品为Y的国家出口Y交换X 规模产品为X的国家出口X交换Y 因此两国达到更高的消费产品组合点E,实现贸易利
产品特征:资本(R&D)密集,无规模经济 贸易特征:创新国国内消费,无国际贸易
成熟产品阶段(t1-t4)
产品特征:技术完善,规模经济,标准出现 贸易特征:创新国出口,其它发达国家开始模仿,国际投资
伴随,其它发达国家在后期分享出口
标准化产品阶段(t4-t5及以后)
产品特征:标准化生产,要素密度发生变化 贸易特征:创新国沦为净进口国,其它发达国家出口下降,
发展中国家逐步成为国际市场供应者,投资与技术转让出现
产品生命周期下的动态比较优势 (图5-6)
5-5 偏好相似理论
Linder理论,需求相似理论,重叠产品理论 同样放松了H-O理论关于需求相同的假设 该理论的重要观点:
国内代表性需求(representative demand)决定国内 生产水平及国际竞争力
得
国家外部规模经济下的国际贸易模式 (图5-2)
对图5-2的说明
拥有国家规模经济,但成本偏高的SW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