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如何培养初中生物学习兴趣3篇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
作为生物课教师,就要根据生物课教学规律,依据学生的年龄状况和认知特点,培养学生兴趣。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如何培养初中生物学习兴趣,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何培养初中生物学习兴趣?一、初中生物怎么学学习初中生物的过程中觉得预习要养成习惯,习惯很重要,既然是习惯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预习的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以在学习曰挤时间,也可以在周末,还可以在节假曰。
初中生物预习要找难点,找难点的目的是就是要攻破它,这是预习的关键。
初中生物包括:结构(细胞结构、细菌)必考,分值大。
这部分主要靠背!功能(相适应),这部分注意比较、对比,理性记忆3。
生物术语(比如什么叫节肢动物)严格弄懂他的内含、外延,考试会考选择,问下列四种那种是\或不是。
实验,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依据的学科。
设置对照,无关变量即其他条件保持一样,这样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靠着对生物的热爱去探索!不是靠背!记得再多还是会忘掉!只有亲身体验了自然,那种感觉会伴随你一生。
二、学好初中生物树立正确的观念这是毋庸置疑的。
学好初中生物科目,要特别重视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一点,在老师授课时会体现出来。
生物老师都是理科出身,重视概念之间的联系,在课堂上会涉及相应的推理过程。
一些同学平时上课不好好听讲,导致对概念的理解一塌糊涂,还天真地认为,考前突击背一背就好了,当然是不行的。
生物学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也不要指望谁都能学好。
在学习初中生物的时候,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的成绩达到什么档次就可以了?虽然我们都想追求卓越,但一定要在自己能力允许的范围内。
无论是什么目标,一旦设定了,就要坚持不懈,为自己负责。
如果自己没有目标,可以与老师和家长讨论,也可以赢得支持和方法指导。
三、课堂认真听讲很多优秀学生的经验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点,即学生的主要功夫应下在课堂上。
浅谈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1. 引言1.1 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可以增强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动力,还可以促进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生物作为一门涉及广泛、内容丰富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兴趣才能持续保持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励他们探究生物学知识的欲望,从而提高他们在学习生物学科中的学习效果和学术成绩。
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重要使命,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关键所在。
2. 正文2.1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
不同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可能有所差异,有些学生可能喜欢动物,有些可能对植物感兴趣,还有些可能对生态环境或遗传基因等方面感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或课堂互动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教师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时,学生会更加投入学习,更容易产生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此外,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教学更加灵活和有效。
因此,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一环。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兴趣,并灵活运用这些信息来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物学习中探索、发现和成长。
2.2 创设生物学习情境创设生物学习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初中生物自学如何提升学习兴趣在一片充满新奇和挑战的学术海洋中,初中生物这门学科像一位神秘的引导者,带领学生探索生命的奥秘和自然界的奇观。
然而,面对生物学那一系列复杂的概念和繁琐的术语,有时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和乏味。
因此,如何激发学习兴趣,让这位引导者变得更具吸引力,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要提升对初中生物的兴趣,首先需要了解生物学的核心本质:它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的知识点,更是理解和探索生命现象的工具。
要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真正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生物学的学习需要打破传统的课堂限制,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学生们可以通过参观自然博物馆、动植物园等场所,亲身感受自然界的奇妙。
通过观察各种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学生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
同时,利用网络资源,观看生物纪录片或科普视频,也能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更深的兴趣。
这些实际的体验能够将抽象的生物学概念具体化,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其次,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是激发兴趣的重要途径。
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寻找答案。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比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数据并分析结果。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生物学原理的理解,还能培养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将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也是提升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
生物学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从食物的来源到身体的健康,生物学的知识都能发挥作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例如了解常见食材的营养成分,研究不同的饮食对健康的影响,或者探讨生物技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通过这些实际应用,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学的实际价值,增强学习的动力。
游戏化学习也是提升生物学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
通过设计与生物学相关的游戏,例如生物知识竞赛、角色扮演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和竞争意识。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中学生进行学习的直接动力,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
兴趣是人们探索客观事物使人对某些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产生热心向往的心理趋向。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旺盛。
根据中学生的特点,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主动学习。
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关键词初中生物生物教学学习兴趣兴趣培养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如果学生对学习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兴趣中进行学习,其学习效率将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但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是人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
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生物教学高效开展。
一、情感交融,唤起学习兴趣作为初中学生,对待学习,特别是像生物这样的副科,没有分数的压力,大多是凭自己的喜好进行学习,因此,要想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就充分说明了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学生常常是从喜欢上某位教师的课开始,而后才开始喜欢上一门课程的,学生喜欢教师,对教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到新的高度。
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心理素质等因素,爱护学生,关心其学习与生活,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并以朋友般的态度去关心、爱护、感化学生。
这对于心理发育还不成熟的初中学生,更能起到“爱屋及乌”之效。
长期坚持和学生进行情感沟通,才能做到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知根知底,随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才能及时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鼓励教育,调动学习兴趣“好受表扬”是每一个学生的共同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表扬可以是点头表示肯定、赞许,可以是说些鼓励的话。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只有让学生对生物产生兴趣,才能让他们主动去学习,并愿意深入了解这门学科。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途径:1. 创设情境:生物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它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实例或者给学生布置一些贴近生活的实践任务,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将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植物园等,或者观察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体验。
2. 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来进行生物教学。
通过展示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可以使学生对生物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增加他们的兴趣和对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使用一些教学软件或者在线教育平台,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生物知识的学习和探索。
3. 推行课外拓展活动:在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与生物学科相关的课外拓展活动,比如科学实验、科普讲座、生态考察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实践应用生物知识,增加他们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专业人士或者大学生物学系的教师来进行生物科普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学的前沿知识和应用。
4.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进行一些小组探究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共同合作完成任务,从而提高他们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一些小组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产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方法,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只有让学生真正喜欢学习生物,才能使他们能够主动去学习,并养成长期的学习习惯。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就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进行简要探讨。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生物是一个充满奇妙和未知的科学领域,学生们渴望了解和探索其中的奥秘。
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物故事、实验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产生探究的兴趣。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学生们可以亲身参与生物现象的揭示和证明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欲望,提高他们对生物的兴趣。
创设有趣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媒体、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来展示生物世界的多样性和美丽。
并且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和角色扮演等形式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在学习植物生长、繁殖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和研究植物的生长条件和生殖方式,并设计种植植物的实验,让学生们亲手种植、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又能够增加学生对植物生物的兴趣。
通过生物活动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研究,掌握生物知识和技能。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昆虫观察和鸟类观察,让他们亲眼看到昆虫和鸟类的形态特征和行为习惯,借此积累生物知识。
还可以组织学生设计和进行一些简单的生物实验,如观察水蚤的运动、观察蘑菇的生长过程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如制作稳定器、设计种子萌发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生物科学竞赛和科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生物科学竞赛和科学活动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类生物科学竞赛和科学活动,如校内生物科学竞赛、生态环保活动等。
通过比赛和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机会,还能够增强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浅谈初中学生生物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培养学生生物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
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分组合作学习、游戏化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还可以设计有趣的竞赛活动,例如生物知识竞赛、生物实验设计竞赛等,让学生在比拼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生物学的学习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生物学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
生物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学生通过参与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等活动,才能真正理解生物学原理和概念。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例如进行生物实验、观察生物标本、进行生物调查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学的实际应用和研究过程。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项目研究,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生物植物的观察和研究,或者设计小型生态系统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增强学生对生物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推动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
兴趣是学习和求知的最大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钻研精神,开发创造能力。
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谈几点体会:一、感情投资,激发兴趣若学生对教师感兴趣,对他所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感情投资,做到处处关心学生,爱生如子。
同时课余时间应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
讲讲生物领域中各种各样的趣闻;帮助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家里盐咸菜为什么汤比原来多了?为什么用醋盐蒜时蒜皮会变成绿色?为什么一次施肥过多,植物会出现烧苗现象?为何有的南瓜子房会发育良好,有的发育不好?这样,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会学到许多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选择能引起学生浓厚兴趣的导言,激发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
这样就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
例如:在讲解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时,我就利用“问题探讨”中的斯帕兰札尼的故事开头,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调动起来,然后再通过涉及连环问题来学习这一节内容。
这样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奥秘无穷的生物界中,学生自然会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直观的价值。
生物学是直观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通常的直观教具有实物、标本、模型和挂图等;直观手段包括幻灯、投影、录像和电影等。
通过直观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第一手材料,从而大大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快理性认识的飞跃。
浅谈初中生物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对于初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往往能够激发他们对学习某门功课的热情而成为今后漫长学习道路上的推动力。
若学习兴趣浓厚,就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积极的情绪能提高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使体内器官协调一致,有助于充分发挥整个机体的潜在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
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自从上第一节生物课起,就应该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把学生的兴趣转化成乐趣,把乐趣转化成志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而轻松地学习生物。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听课交流和调研,简单地谈一谈提高初中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方法,希望能够和更多的同行共同探讨和进步。
一、充分利用导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首环节,方法得当,能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既定的方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对重难点的理解。
导入的目的是使与学生无关的活动得到抑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指向特定的教学目标,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去。
因此,导入设计得好,就能集中学生注意力,酝酿情绪,渗透主题,自然、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要讲求导入的趣味性,努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学习新课的迫切愿望。
二、注意课堂语言,使语言生动风趣语言是教师劳动的特殊工具,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也是联系教师和学生情感的纽带。
教师是靠语言把书本知识、科学信息、教师自己的思想和教学要求传递给学生的。
优美的语言无疑是情感性与知识性的完美统一,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又可以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浅谈初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
【摘要】兴趣是动机产生的根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只有不断激发、提高学习的兴趣,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教学的直观性、实验性、趣味性、走出课堂、形象性、实用性和科技成果等几方面举例阐述,促进学习兴趣的产生。
【Abstract】The interest be a motive creation of source, only continuously stir up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living creature the teaching, the interest of exaltation study, then can valid promote student study of aggressive, active, thus exaltation teaching quality, this text is from the view, experiment, interest of the keep of teaching, come out several aspect of classroom, image, function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ult etc. give examples to elaborate, promote study interest of creation.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living creature;Interest;Development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的、最活跃的成分,它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种心理倾向鼓舞着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并表现出一种好学精神。
由于受考试制度的制约,生物课在初中往往成为“副科”,多数学生既不重视,又不感兴趣,严重地制约了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不能为高中生物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这一课题,突出的摆在每个生物教师面前,笔者近年来,在这一方面做了一点小小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里略谈几点体会。
1.直观教学,调动兴趣
生物教学是比较抽象的,为了提高其直观性,可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和实验模型,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
如在教学《花的结构》一节时,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桃花结构”图,认识了桃花中的雄蕊、雌蕊的结构,再利于“桃花模型”让学生分别将雄蕊的花药、花丝和雌蕊的柱头、花柱、子房等拆下来观察,使学生对花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抽象到具体,学生在“看、听、说、做”中轻松学到知识。
讲《心脏结构》一节时,则采用图文结合,动手与动脑结合,不仅让学生指着图说出心脏的结构以及结构的名称,而且还让学生拆装心脏模型,并说出各部分的功能,这样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
此外,“膝跳反射”和狗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实验,均可通过演示很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掌握。
2.实验操作,激发兴趣
学习对生物的兴趣,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挂图和模型上,还需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亲自实验的能力,以便更加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学
习第一册“观察和实验的用具”时,我就将学生带到实验室,分组学习显微镜的使用,在讲清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的同时,让学生亲自操作怎样取镜、安放,怎样对光、调光,怎样观察、绘图。
这堂课学生学得特别认真、仔细,而且学习兴趣高昂,轻松愉快。
此外,在“蚕豆发芽实验”中,学生发现伸长区长得最快;在“家鱼解剖实验”中,学生发现了鲫鱼浮沉的秘密。
在“二氧化碳检测实验”中学生发现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这些实验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趣味问题,引发兴趣
趣味问题,能为学生留下悬念,给学生留下发挥想象的空间,也能为学生创造兴趣。
比如在讲植物的“组织培养”时,提问:植物的“根、茎、叶、花”的任何一部分,经过组织培养均可以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这叫植物的全能性,那么,人体的任何一个细胞是否也能在营养条件下发育成完整的人体呢?那么孙吾空“拔毛成兵”是否也能实现?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此外象“鸭嘴兽”为什么是卵生?“鲸鱼和蝙蝠”为什么是哺乳动物?有机物从何而来?蜜蜂怎样采蜜?杂交水稻为何能增产等等。
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激发了学生钻研教材和认真思考的积极性,而且使“生物课”不断产生新意,觉得越学越有学头,越学越有劲。
4.走出课堂,强化兴趣
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是不断变化的,只有不断创设情境,不断创造激发兴趣的条件,才能使学生有持久的兴趣。
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我还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学习生物。
如在学习“被子植物”一节时,要制作植物标本,我就先在课堂上讲清采集植物标本的方法:草本和木本分别怎样采集,注意什么等,然后将学生带出课堂,指导他们按要求分别采集,这样,学生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在采集制作中,学生认真细致,制定的“蒲公英”和“槐树”标本规范,质量高,在“生态与环境”一节中,我将学生带出课堂,认识了什么是“生物因素”,什么是“非生物因素”以及二者的关系;认识了什么是生态系统,什么是食物链,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从大自然中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强化了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
5.形象教学,培养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有些内容往往要借助形象思维,借助想象,才能使学生弄懂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如在教学《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时,为了形象地说明光合作用的各个环节。
我就将整个光合作用的产生比作一个工厂生产的过程:即把绿叶比作“工厂”,把绿叶素比作“车间”,把叶经体比作“机器”,把阳光比作是“动力”,把二氧化碳和水比作“原料”,其“产物”是有机物加氧,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掌握起来就容易了。
在教学“血液循环”一节时,我将“肺部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毛细血管”比作是“车箱”,把氧气和二氧化碳比作是“货物”;在肺循环过程中,每一个细胞满载“二氧化碳”来到肺泡,把二氧化碳卸下,将氧气装上“火车”开始前进,将大量的氧气通过心脏这“中转站”,运到组织处的毛细血管,将组织细胞需要的氧气卸下,又将其产生的大量废物——二氧化碳装
上车,继续前进,再经过心脏这个“中转站”返回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这样分别完成了肺循环和体循环这两循环过程(这里强调这列“火车”是不能停的,即使到了车站也得缓缓前进)。
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并且很快说出两个循环中气体和血液的变化和两个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什么。
6.加强生物实用知识的教学,提高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知识的教学,如人工呼吸法对病人的施救,眼耳的卫生保健,传染病如SARS的预防,积极参加锻炼对促进骨骼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等,此外,生物科学在医学、农业、工业和现代军事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器官移植、克隆技术、转基因食品、水稻杂交、基因工程、生物卫生学等,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其它领域中的应用是多么的重要,要想成为一名健康合格的公民,必须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
7.科技成果,发展兴趣
利用生物方面的新成果,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的新知识,介绍生物学的新动态,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
如向学生介绍克隆羊、克隆牛技术及其意义;介绍试管婴儿的成功及其影响;介绍人造蛋、人造肉技术;介绍我国人体基因工程组研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即人体染色体密码的破译的意义。
这些科学成果不仅使学生欢欣鼓舞,而且认真到生物学是一门前途无量的科学,更加发展了学生的兴趣。
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我们大胆的探索,勇于改革,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大幅度提高生物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