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读书笔记 读书心得 摘要 全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天性》读书笔记之一

序一:轻松的学习是无效的

樊登:

我特别爱考试,没有测验的时候,我就和同学互相出题考着玩。每次大考之前,我不会一遍一遍地看书、看笔记,而是拿出一张大纸,靠自己的回忆把这学期学习的公式、重点、单词、生字、诗词都默写一遍。每门课用一张纸。遇到想不起来的,就使劲想一会儿。最后才查书,补充完善这学期的知识图谱。这样一来,上考场的时候就不会遇到特别意外的题目了。直到今天,我讲每一本书也只是看一遍,半个月后要准备讲的时候再拿出一张白纸……

学习好不是靠天赋,而是有正确的方法。为什么靠记笔记和画线不能取得好成绩?因为那些方法并没有给大脑带来挑战,没法起到巩固的作用,只会让人误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

人们都不喜欢挑战自己,也不喜欢挫败感。相比较而言,一遍一遍地画线要轻松得多。可惜,轻松的学习是无效的。

序二:学习不止技巧

叶富华:

认知心理学研究早就发现,人们在学习一个概念的时候,花费越多的心思,尝试用自己的话语去重新演绎它,或者是尝试理解这个概念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意义,就能越牢固地掌握这个概念。

你真正需要的是“生成性学习”(generative learning)。

前言:

坊间流传的学习方法一般都是错误的。有关如何学习与记忆的实证研究显示,被大众奉为圭臬的学习方法多是无用功。

第一章学习是挑战天性的必修课。

你要让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在脑子里随时待命,这样你才能在以后遇到问题时,思路清晰,并抓住解决问题的机会。

耗费心血的学习才是深层次的,效果也更持久。不花力气的学习就像在沙子上写字,今天写上,明天字就消失了。

到目前为止,不管在什么领域,人们在学习一项技能或一门知识的时候,都倾向于反复阅读课本,并进行集中练习,这其实是效率最低的一种方式。

进行集中练习意味着我们在机械地、快速地重复一些东西,想把它们烙在自己的记忆中,也就是“熟能生巧”。

重复阅读与集中练习会让人越做越熟练,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但实际上,这种方法达不到真正的精通,也不会产生持久的记忆,只是在浪费时间。

与反复阅读相比,回想事实、概念或事件会更有效。这种方法被称为检索式练习。抽认卡就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检索会强化记忆,并阻止遗忘。我们在阅读多一段文字或听过一堂课后,只需用一道简单的小问题考考自己,就可以巩固所学、强化记忆,而且效果要比重读课本或复习笔记好得多。虽

然大脑不像肌肉那样,可以通过锻炼来加强,但负责学习的神经回路确实是可以强化的——具体的方法就是检索记忆,并联系所学的东西。定期练习可以防止遗忘,强化检索路径,而且对于保存你想要掌握的知识来说至关重要。

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的中途有间隔时间,会让学习效果更持久,而且以后也可以更灵活地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在别人教给你答案前,先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效果会更好,哪怕在尝试中会犯下一些错误。

人类在学习时可以运动多种天分,而且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运用全部才能和智谋学习时,效果要超过只用最熟悉的风格学习。

一旦你能熟悉地从不同类型的问题中提炼出基本原理,也就是“规则”,你就更有希望在陌生的情境中找到正确的答案。与集中练习相比,穿插练习与多样化练习可以让你更好地掌握这种提炼技能。

在判断自己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时候,我们都会被各种错觉干扰。测验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自己学到了什么。

细化就是理解新知识的过程,细化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把新知识表达出来,把它和已知联系起来。越是能把新知识和已知关联起来,越是能诠释这两者之间的关联,就越能牢固地掌握新知识。新旧知识间的关联越多,就越有助于记忆。

把新知识放到更广泛的情景中有助于学习。

从新知识中提取关键概念,并把这些概念组织成一个心智模型,同时把这种模型和已知联系起来。能做到这些,就能更好地掌握复杂的知识。

许多人相信,他们的智力水平是生来注定的,学业无成是因为先天不足。但实际情况是,每当你学到新东西时,大脑就会发生改变——经验会被一点一滴地存储起来。不可否认,每个人的天资不同,但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通过开发心智模型,来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换言之,影响智力水平的因素再很大程度上是由你本人掌控的。了解这一点,你就可以用失败来证明自己确实努力过,从失败中获知更多的信息,指导自己是应该更努力,还是应该尝试其他方法。你需要意识到,如果感到学习非常吃力,那是说明你正在学习非常重要的东西。

犯错误并改正错误,其实是在搭建通往高层次学习的桥梁。

事实证明,在很多时候,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教和学的效果都不理想。

许多教师相信,只要让学生学起来更快、更轻松,学习效果就更好,而大量研究却证明事实恰恰相反:正是感到学习更吃力时,记忆才更为长久、牢固。

研究发现,反复阅读课本往往是白费力气。这么说肯定会让教师和学生大吃一惊——毕竟这是大多数人的头号学习方法。反复阅读有三大不足:浪费时间、无法产生持久记忆,而且往往会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随着对所阅读文本越发熟悉,我们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内容。花好几个小时反复阅读,看起来是很刻苦,但学习时间的长短并不能用来衡量掌握的程度。

精通一件事情,既需要掌握已知,又需要清楚如何运用已知。

想成功当然要靠努力,但同时也要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让自己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知识。

考试是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

主动检索——考试——可以强化记忆,而且检索花费的心思越多,受益就越多。

从记忆中检索知识有两大显着的好处:一是这能告诉你什么是你知道的,什么是你不知道的,然后你就可以判断以后要把精力放在哪个薄弱的环节上加以改进。二是回想已经学过的东西会让大脑重新巩固记忆,强化新知与已知之间的联系,方便你在今后进行回忆。检索,也就是考试,可以有效地中止遗忘。

第二章学习的本质:知识链和记忆结

反复回忆一件事可以增强记忆。

练习检索可以将知识学得更扎实,效果要远远好于重复接触最初的资料。这就是测验效应,也被称作“检索——练习效应。”

一个人对已知掌握得越好,他就越能用有创造力的方法解决新问题。不联系独创性与想象力,就没法积累知识。同样地,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创新也只是空中楼阁。

只需一次自测,一周后回忆率从28% 跃迁为39%

多次检索的效果一般都要好于只检索一次,尤其是有间隔地进行测验。

填字母完善单词就能让实验对象更好地记住这个词。

课前小测验+课后小测验

测验比重复阅读更能将知识迁移到新背景或新问题中。而且,对于那些相关但违背测验过的资料来说,测验能提高一个人记忆和检索这类资料的能力。

经常参加测验的学生在学期结束时对课程的评价都高于那些参加测验较少的学生。

接受测验会对后续的学习有何影响呢?在一次测验后,学生们会花更多的时间重新学习那些生疏的资料。与只重复学习但没有接受测验的同学相比,前者会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只要在一堂课上加入一次测验,就能极大地改善学生期末考试的分数。而且,课堂测验进行得越频繁,收效就越大。

在测验后向学生提供纠正反馈,可以避免他们记住错误的东西,让他们更好地学习正确的答案。

在课上引入无关紧要的小测验会让学生们接受这种练习。经常参加测验的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更高。

第三章“后刻意练习”的时代到来

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

集中练习可以快速收效,这一点往往表现得很明显,但随后而至的快速遗忘却不被人们注意。有间隔地练习,会让你把学到的东西掌握得更牢固,记忆得更长久,而且更为实用。

有间隔地安排练习,虽然感觉上成效没有那么显着,但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让你在这段时间里出现一些遗忘,让你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回忆学过的概念。这样做不是要让你产生领悟的感觉,你没意识到的是,正是花费了更多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