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8近五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双向细目表
- 格式:docx
- 大小:27.96 KB
- 文档页数:5
2019 年新课标全国文综地理卷I 双向详目表题题号 分 观察知识点型值 第 1 4观察工业区位因素,工业集聚和区一域经济发展组243 4选 第 44 观察人口金字塔的判读和人口迁移择 二 5 4 对迁入地的影响 题 组第 6 4 观察交通运输线路的区位因素和交三 7 4 通运输布局的变化组 8 4第 9 4 观察河流地貌的发育和河流的水文四 10 4 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组 11 4 36(1) 8 观察工业区位因素,影响市场规模36(2) 8 大小的因素和产业转移对转出地的 非 36(3) 4 影响选36(4) 4择37(1) 6 观察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影题37(2) 6响湖水盐度的因素,盐水湖的成因37(3) 6 和海洋和湖泊的关系 37(4) 4 选 43 10 观察了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议论 做 题4410 观察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观察能力点和学科涵养 观察目的主要观察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包括了综合思想、人地协调观的学科涵养观察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论证和商议地理问题的能力。
包括了地域认知和综合思想的学科涵养观察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包括了综合思想、 地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 养观察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论证和商议地理问题的能力 。
包括了地域认知、 综合思想的学科涵养。
观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论证和探探地理问题的能力。
包括了地域认知、 综合思想的学科涵养。
观察了四大能力。
包括了地域认知、 综合思想的学科涵养观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论证和商议地理问题的能力。
包括了综合思想、 地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涵养。
观察了四大能力, 包括了地域认知、 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
2019 年新课标全国文综地理卷III 双向详目表题题号分观察知识点型值第14观察了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和循环一经济的相关知识组243 4选第 44 观察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域特点择二54题组第64观察了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74(西伯利亚天气变化对人类活动的组84影响)第94观察了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和四104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组11436(1)6观察了城市等级与工业区位因素36(2)6非36(3)6选36(4) 6择37(1) 6 观察了河流地貌的成因(影响河流题37(2)8宽度和河流深度的原因)37(3) 8选4310观察了旅游活动的旅游价值和旅游做资源的保存与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题的关系观察能力点和学科涵养观察目的主要观察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XXXX高考地理知识点双向细目表)-XXXX年和试题编号14年第一卷8,3,二卷4 10 4 6 36-2 15年第一卷7,6,37-3 1,2,3,二卷81 4,59,10,1/518年第一卷10,37-2 7,二卷4,5 6 7 37-1 9 10 16年第一卷第二卷37-1 8 36-1 17 天气特征-温度和高水位的影响因素3-5,锋面天气系统低3-6,高低压系统3-7,气候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3-8,气候对其他人类地理要素的影响3-9,气候变化对其他因素的影响3-10,气候类型,气候特征4-1,水循环的联系和意义4-2,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4-3,河流水文为极低和中等4,地球上的水为高和高4-4,影响水文特性的因素4-5,水地貌4-6,流域综合开发、管理和评价4-7,河流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是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36-1 36-2 37-1 2/56 36-2 36-3,4 9 6 37-2 37-1 3,8,1,2,37-3,4,37-2 8,9,10 37-4 6,8,4 4 4 11 37-2,3 4-8,低海流及其影响5,表面形态5-1,外力和地形5-2,内外力联合作用和地形5-3,地形特征5-4,地形类型及其对其他因素的影响6,地理环境的安排和差异6 横向区域分异规律6-4,纵向区域分异规律6-5,非地带性规律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7-1,地形对聚落和交通分布的影响7-2,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8,人口和城市8-1,人口数量变化8-2,人口时间变化8-3,人口空间变化8-4,人口迁移和城市化:高、低、低、10、11-6、1-10、11-8-5,高城市区位因子8-6,城市功能和功能区划8-7 in,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9,低农业生产和区域经济发展37-2.3,39-1 36-3 36-1 2 3 6,36-1,2,1 36-1 36-3 36-2 6,11 9-1,高农业区位因子9-2,农业区域类型9-3,农业生产条件评价9-4,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9-5,某些农业生产条件的评价(9-5)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9-9,“三农”问题10,工业生产和区域经济发展10-1,工业区位因素10-2,工业集聚和分散10-3,工业区10-4,工业生产条件评价10-5,工业生产的主导和限制因素10-6,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0-7,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10-9,工业可持续发展10-10,区域工业和农业之间的联系11,人类活动的区域联系——交通运输11-1现代交通运输中高中高37-1,37-2 36-2 36-4 37-2 6 1,36-3 3,2 4 36-4 5,4,36-1 1 36-2 36-1 36-2 9-8,37-3 2 3 2,3在农业产业转移中,5 1,2,3 36-3 10-8,特征与选择3/5 20 交通对住区的影响,11-6,现代交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2,区域可持续发展,12-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与管理,保护,12-2,区域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12-3,区域森林资源生态环境效益,12-4,区域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12-5,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与解决方案,13,世界地理,13-1,13-2世界13个区域的区域认知能力,八个主要国家的自然与人文比较,13-3,世界避寒和未开发区域13-4,一带一路重要区域14,中国地理14-1,中国区域认知能力14-2,中国地理实践能力14-3,中国典型小尺度区域14-4,中国四大区域自然与人文比较14-5,中国自然灾害易发区环境特征高,中,低,中,低,低,低4,5,36,536-4,36-2,中高43,37-1 37-1 43 37-3 43 7 11,37-2,3 1,2 36-4 3,5,11,2,3,4/5 14-6,自然灾害应对方法和应急措施15,旅游地理15-1,旅游发展条件评价15-2,旅游规划和旅游活动设计15-3,旅游和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6,环境保护16-1,水污染及其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低、高、中、高42,42 42 42 42 43 43 43 43 43 43 37-4 43 37-4 4 4高1,2,44,36-1 7,44 44 44 37-3 44 44 36-2,4 44 37-1 37-3 44 16-4,湿地及其保护高度16-5,生物多样性保护16-6,生态环境破坏和恢复。
2014-2018近五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双向细目表2014-2018课标卷高考题分析表(全国I、II卷地理学科)知识体系与考点考频试题年份及考试题号14年15年16年17年18年I卷II卷I卷II卷I卷II卷I卷II卷I卷II卷1、地图基础知识1-1、等值线图类高7, 9, 4,51-2、统计图类高8, 37-19,1-3、统计表类1-4、变式图表类中372地球运动2-1、时间计算及日期变更高6, 8 6 2-2、日出中 5 10日落方位的应用,2-3、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应用低 42-4、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低3,3、地球上的大气3-1、大气的热力过程原理中37-313-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低73-3、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低103-4、天气特征---温、水的高6,7,10影响因素3-5、锋面天气系统低4,53-6、高、低气压系统低37-13-7、气候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3-8、气候对其他人文地理要素的影响3-9、气候变化对其他要素的影响中8 83-10、气候类型、气候特征中 4 44、地球上的水4-1、水循环的环节及意义高 6 1, 37-24-2、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高2,3,94-3、河流的水文特征高36-29,10,36-236-17, 104-4、影响水文特征的因素高11,10 114-5、流水地貌高10,8,9,4-6、流域的综合开发、治理及评价高11,36-237-44-7、河流高366,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3 ,44-8、洋流及其影响低95、地表形态5-1、外力作用与地貌高7, 8,9,105-2、内、外力共同作用与地貌中9 8,5-3、地形特征低37-15-4、地形类型及对其他要素的影响高37-16 37-137-2,36、地理环境的整理性与差异性6-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高7,9,8 36-137-237-23,8,6-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6-3、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中1,2,6-4、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10,37-3,4,6-5、非地带性规律高 5 11,37-2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7-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分布的影响7-2、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中36-38、人口与城市8-1、人口数量的变化高10,1148-2、人口时间的变化低 48-3、人口空间的变化低 48-4、人口迁移与城市化低 18-5、城市高6, 10区位因素,118-6、城市的功能及功能分区中4,5,8-7、城市化过程中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低6,9、农业生产与区域经济发展9-1、农业区位因素高 2 36-1,2,1 6,119-2、农业地域类型9-3、农业生产条件的评价中36-19-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高36-33 36-39-5、某种农(动)作物生产条件的评价高37-2.3,39-136-136-29-6、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中36-229-7、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高36-437-29-8、农业产业转移中36-49-9、“三农”问题10、工业生产与区域经济发展10-1、工业的区位因素高37-1,6 1, 4 5, 36-11 36-110-2、工业的集聚与分散高36-34, 36-236-210-3、工业地域10-4、工业生产条件的评价10-5、工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高37-23,10-6、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中37-310-7、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10-8、工业产业转移高 2 2, 3,51,2,310-9、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中 3 36-310-10、区域工业与农业的联系11、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交通运输11-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11-2、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高4, 5 4 36-1,23 36-311-3、交通运输点的区位中36-436-111-4、交通运输区位因素的评价高5, 36-237-29,11-5、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影响低36-311-6、现代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5, 36-412、区域可持续发展12-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保护低36,12-2、区域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低8,12-3、区域森林资源生态环境效益12-4、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低9,12-5、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低36-413、世界地理13-1、世界十三区的区域认知能力高 3 7 37-113-2、八个主要国家的自然和人文的比较13-3、世界冷避、人迹罕至的地区高37-337-2,313-4、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地区中36-414、中国地理14-1、中高37111,3,国区域的认知能力-1 , 2 5,11,14-2、中国地理的实践能力中7 2,3,14-3、中国典型的小尺度区域14-4、中国四大区的自然、人文比较中37-114-5、中国的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高43,43 43 4314-6、自然灾害的应对方法低43 37-4和应急措施15、旅游地理15-1、旅游开发条件的评价高42 42 42 42 43 4315-2、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中42 4415-3、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中42,4316、环境保护16-1、水污染及成因、危害及防治措中37-444施16-2、大气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高36-2,44416-3、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中1,2,16-4、湿地及其保护高36-137-14416-5、生物多样性保护37 -316-6、生态环境破坏与恢复和保护高44,7,4444 44 44 44 44 37-3。
2014-2018 课标卷高考题解析表 ( 全国 I 、II卷地理学科 )知识系统与考试题年份及考试题号考点频14 年15 年16 年17 年18 年I 卷II 卷I 卷II 卷I 卷II 卷I 卷II 卷I 卷II 卷1、地图基础知识1-1、等值线图类高7,9,4,5 1-2、统计图类高8,37-19,1-3、统计表类1-4、变式图表类中372地球运动2-1、时间计算及日高6,86期改正2-2、日出日落方向中510,的应用2-3、日夜长短变化低4规律应用2-4、中午太阳高度低3,变化规律3、地球上的大气3-1、大气的热力过中37-31程原理3-2、大气的水平运低7动----风3-3、气压带微风带低10分布规律3-4、天气特色 ---温、高6,7,1水的影响因素03-5、锋面天气系统低4,53-6、高、低气压系低37-1统3-7、天气对其余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3-8、天气对其余人文地理因素的影响3-9、天气变化对其中88他因素的影响3-10、天气种类、气中44候特色4、地球上的水4-1、水循环的环节高61,37-2及意义4-2、人类对水循环高2,3,9的影响4-3、河流的水文特高36-29,10,36-17,10征36-24-4、影响水文特色的因素4-5、流水地貌4-6、流域的综合开发、治理及议论4-7、河流对其余地理因素的影响4-8、洋流及其影响5、地表形态5-1、外力作用与地貌5-2、内、外力共同作用与地貌5-3、地形特色5-4、地形种类及对其余因素的影响6、地理环境的整理性与差异性6-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6-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6-3、水平川域分异规律6-4、垂直地域分异规律6-5、非地带性规律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7-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分布的影响7-2、资源对人类生计与发展的影响8、人口与城市8-1、人口数目的变化8-2、人口时间的变化8-3、人口空间的变化8-4、人口迁徙与城市化8-5、城市里位因素8-6、城市的功能及功能分区高11,1011高10,8,9,高11,37-436-2高36-3,6,4低9高7,8,9,10中98,低37-1高37-1 637-137-2,3高7,9,836-137-237-23,8,中1,2,高10,37-3,4,高511,37-2中36-3高10,114低4低4低1高6,10,11中4,5,8-7、城市化过程中对地理环境的影响9、农业生产与地域经济发展9-1、农业区位因素9-2、农业地域种类9-3、农业生产条件的议论9-4、地域农业的可连续发展9-5 、某种农 (动 ) 作物生产条件的议论9-6、农业生产条件的改进9-7、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9-8、农业家产转移9-9、“三农”问题10、工业生产与地域经济发展10-1、工业的区位因素10-2、工业的集聚与分别10-3、工业地域10-4、工业生产条件的议论10-5、工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10-6、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0-7、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10-8、工业家产转移10-9、工业的可连续发展10-10 、地域工业与农业的联系11、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交通运输11-1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色及选择低6,高236-1, 16,112,中36-1高36-3336-3高37-2. 36-136-23,39-1中36-22高36-437-2中36-4高37-1,61,45,36-1136-1高36-34,36-236-2高37-23,中37-3高22,3,51,2,3中336-311-2、交通运输线的区位11-3、交通运输点的区位11-4、交通运输区位因素的议论11-5、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影响11-6、现代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2、地域可连续发展12-1、地域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保护12-2、地域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12-3、地域丛林资源生态环境效益12-4、地域矿产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2-5、地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3、世界地理13-1、世界十三区的地域认知能力13-2、八个主要国家的自然和人文的比较13-3、世界冷避、人迹罕至的地域13-4、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地域14、中国地理14-1、中国地域的认知能力14-2、中国地理的实践能力14-3、中国典型的小尺度地域14-4、中国四大区的自然、人文比较14-5、中国的自然灾祸多发区的环境特点14-6、自然灾祸的应高4,5436-1,2336-3中36-436-1高5,36-237-29,低36-3中5,36-4低36,低8,低9,低36-4高3737-1高37-337-2,3中36-4高37-111,1,23,5,11,中72,3,中37-1高43,434343低4337-4对方法和应急措施15、旅行地理15-1、旅行开发条件高424242424343的议论15-2、旅行规划与旅中4244游活动设计15-3、旅行与景区建中42,43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6、环境保护16-1 、水污染及成中37-444因、危害及防治措施16-2、大气污染的危高36-2,44害及其防治416-3、可再生资源和中1,2,新能源的开发利用16-4、湿地及其保护高36-137-1 44 16-5、生物多样性保37-3护16-6、生态环境破坏高44,7,44 444444444437-3与恢复和保护。
近五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双向细目表以下是2014-2018年地理学科全国I、II卷的课标卷高考题分析表,包括知识体系和考点频率。
1、地图基础知识1-1、等值线图类1-2、统计图类1-3、统计表类1-4、变式图表类2、地球运动2-1、时间计算及日期变更2-2、日出日落方位的应用2-3、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应用2-4、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3、地球上的大气3-1、大气的热力过程原理3-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3-3、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3-4、天气特征——温、高水的影响因素3-5、锋面天气系统3-6、高、低气压系统3-7、气候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3-8、气候对其他人文地理要素的影响3-9、气候变化对其他要素的影响3-10、气候类型、气候特征4、地球上的水4-1、水循环的环节及意义4-2、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4-3、河流的水文特征4-4、影响水文特征的因素4-5、流水地貌4-6、流域的综合开发、治理及评价4-7、河流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5、地表形态5-1、外力作用与地貌5-2、内、外力共同作用与地貌5-3、地形特征5-4、地形类型及对其他要素的影响6、地理环境的整理性与差异性6-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6-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6-3、水平地域分异规律6-4、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以上是各年份的试题年份及考试题号。
请注意,文章中的格式错误已经被删除,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也被剔除了。
另外,每段话也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写,以使其更加流畅和易于理解。
问题与治理、保护12-4、区域水资源问题与治理、保护12-5、区域土地资源问题与治理、保护12-6、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12-7、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高高高高高高高地理学是一门关于地球表面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它研究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如何相互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如何影响地球的表面和人类社会。
以下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动物和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2014-2018课标卷高考题分析表(全国I、II卷地理学科)
知识体系和考点考
频
试题年份及考试题号
14年15年16年17年18年
I卷II卷I卷II卷I卷II卷I卷II卷I卷II卷
1、地图基础知识
1-1、等值线图类高7, 9, 4,5 1-2、统计图类高8, 37-1 9,
1-3、统计表类
1-4、变式图表类中37
2地球运动
2-1、时间计算及日
期变更
高6, 8 6
2-2、日出日落方位
的使用
中 5 10,
2-3、昼夜长短变化
规律使用
低 4
2-4、正午太阳高度
变化规律
低3,
3、地球上的大气
3-1、大气的热力过
程原理
中37-3 1
3-2、大气的水平运
动----风
低7
3-3、气压带和风带
分布规律
低10
3-4、天气特征---温、水的影响因素高6,7,1
3-5、锋面天气系统低4,5
3-6、高、低气压系
统
低37-1
3-7、气候对其他自
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3-8、气候对其他人
文地理要素的影响
3-9、气候变化对其
他要素的影响
中8 8
3-10、气候类型、气
候特征
中 4 4
4、地球上的水
4-1、水循环的环节
及意义
高 6 1, 37-2
4-2、人类对水循环
的影响
高2,3, 9
4-3、河流的水文特征高36-2 9,10,
36-2
36-1 7, 10
4-4、影响水文特征
的因素
高11, 10 11 4-5、流水地貌高10, 8,9,
4-6、流域的综合开发、治理及评价高11,
36-2
37-4
4-7、河流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高36-3,
4
6,
4-8、洋流及其影响低9
5、地表形态
5-1、外力作用和地貌高7, 8,9,
10
5-2、内、外力共同
作用和地貌
中9 8,
5-3、地形特征低37-1
5-4、地形类型及对
其他要素的影响
高37-1 6 37-1 37-2,3
6、地理环境的
整理性和差异性
6-1、自然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
高7,9, 8 36-1 37-2 37-2 3,8,
6-2、自然地理环境
的差异性
6-3、水平地域分异
规律
中1,2,
6-4、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10, 37-3,
4,
6-5、非地带性规律高 5 11, 37-2
7、自然环境对
人类活动的影响
7-1、地形对聚落及
交通线分布的影响
7-2、资源对人类生
存和发展的影响
中36-3
8、人口和城市
8-1、人口数量的变
化
高10,11 4
8-2、人口时间的变
化
低 4
8-3、人口空间的变
化
低 4
8-4、人口迁移和城
市化
低 1
8-5、城市区位因素高6, 10,1
1
8-6、城市的功能及
功能分区
中4,5,
8-7、城市化过程中低6,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9、农业生产和
区域经济发展
9-1、农业区位因素高 2 36-1,
2,
1 6,11 9-2、农业地域类型
9-3、农业生产条件
的评价
中36-1
9-4、区域农业的可
持续发展
高36-3 3 36-3
9-5、某种农(动)作物生产条件的评价高37-2.
3,
39-1
36-1 36-2
9-6、农业生产条件
的改善
中36-2 2
9-7、农业生产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
高36-4 37-2
9-8、农业产业转移中36-4
9-9、“三农”问题
10、工业生产和
区域经济发展
10-1、工业的区位因
素
高37-1, 6 1, 4 5, 36-1 1 36-1
10-2、工业的集聚和
分散
高36-3 4, 36-2 36-2 10-3、工业地域
10-4、工业生产条件
的评价
10-5、工业生产的主
导因素和限制性因
素
高37-2 3,
10-6、工业生产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
中37-3
10-7、工业化和城市
化发展
10-8、工业产业转移高 2 2, 3,5 1,2,3 10-9、工业的可持续
发展
中 3 36-3
10-10、区域工业和
农业的联系
11、人类活动
的地域联系----交通
运输
11-1现代交通运输
方式的特点及选择
11-2、交通运输线的
区位
高4, 5 4 36-1,2 3 36-3
11-3、交通运输点的
区位
中36-4 36-1
11-4、交通运输区位
因素的评价
高5, 36-2 37-2 9,
11-5、交通运输对聚
落的影响
低36-3
11-6、现代交通运输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5, 36-4
12、区域可持
续发展
12-1、区域生态环境
问题和治理、保护
低36,
12-2、区域资源开发
和经济发展
低8,
12-3、区域森林资源
生态环境效益
12-4、区域矿产资源
的开发和保护
低9,
12-5、区域经济发展
中的问题及解决措
施
低36-4
13、世界地理
13-1、世界十三区的
区域认知能力
高 3 7 37-1
13-2、八个主要国家
的自然和人文的比
较
13-3、世界冷避、人迹罕至的地区高37-3 37-2,
3
13-4、一带一路沿线
的重要地区
中36-4
14、中国地理
14-1、中国区域的认知能力高37-1 11, 1,2 3,5,
11,
14-2、中国地理的实
践能力
中7 2,3,
14-3、中国典型的小
尺度区域
14-4、中国四大区的
自然、人文比较
中37-1
14-5、中国的自然灾
害多发区的环境特
点
高43, 43 43 43
14-6、自然灾害的应
对方法和应急措施
低43 37-4
15、旅游地理
15-1、旅游开发条件高42 42 42 42 43 43
的评价
15-2、旅游规划和旅
游活动设计
中42 44
15-3、旅游和景区建
设对地理环境的影
响
中42, 43
16、环境保护
16-1、水污染及成
因、危害及防治措
施
中37-4 44
16-2、大气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高36-2,
4
44
16-3、可再生资源和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中1,2,
16-4、湿地及其保护高36-1 37-1 44 16-5、生物多样性保
护
37-3
16-6、生态环境破坏
和恢复和保护
高44, 7,44 44 44 44 44 44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