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项目二125KHz物联网射频卡应用门禁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3.00 MB
- 文档页数:37
物联网行业实训仿真门禁系统低频实训报告1.实训目的和背景:物联网行业是当前社会发展中最具前景和潜力的行业之一、门禁系统是物联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能够提供便利、安全的出入管理服务。
本次低频实训的目的是通过仿真门禁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掌握物联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应用。
2.实训过程和方法:本次实训首先通过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物联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门禁系统的工作原理。
然后,采用搭建仿真门禁系统的方式进行实际操作。
实训团队按照实际门禁系统的要求,选取适当的硬件设备进行连接和布线,并通过软件调试完成系统的搭建。
实训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并按照实训指导书中的步骤进行实验和调试。
3.实训内容和结果:本次实训的主要内容包括门禁系统的硬件搭建和软件调试。
首先,团队成员对门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了解和熟悉,包括读卡器、控制器、电磁锁等硬件设备。
然后,选定了适当的设备并进行了连接和布线。
接着,使用相应的软件进行系统的配置和调试,实现对门禁的控制和管理。
通过实训过程中的实验和调试,团队成员成功搭建了仿真门禁系统,并能够实现对门禁的控制和管理。
4.实训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在实训过程中,团队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硬件设备的选取和连接布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
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
其次,在软件调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配置问题和系统不稳定的情况。
团队成员通过再次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并与老师进行交流,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成功调试了系统。
5.实训心得和收获: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入了解了物联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门禁系统的工作原理。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物联网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方法,并在实训团队中学到了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还进一步了解了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应用场景,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总结起来,本次低频实训在物联网行业实践方面对我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物联网rfid技术与应用韩洁答案一、填空题(共7题,每题2分,共14分)(13选7)1.自动识别技术是一个涵盖(射频识别)、(条码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磁卡识别技术、接触IC卡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集计算机、光、机电、微电子、通信与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专业领域。
2.自动识别系统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与被识别物之间的(耦合),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数据采集系统,加载了信息的载体(标签)与对应的识别设备及其相关计算机软硬件的有机组合便形成了自动识别系统。
3.条码识别是一种基于条空组合的二进制光电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供应链管理之零售)系统,如大众熟悉的商品条码。
4.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即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5.国际标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1.4版(英文版),也简称(EPC)规范。
6.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给出包括(“标头”)和(“数字字段”)的标签通用数据结构,所有的RFID标签都应该具有这种数据结构。
7.ISO14443中将标签称为邻近卡,英语简称是(PICC),将读写器称为邻近耦合设备,英文简称是(PCD)。
8.ISO15693与ISO14443的工作频率都是(13.56)Mhz。
9.ISO15693标准规定标签具有(8)字节的唯一序列号(UID)。
10.对于物联网,网关就是工作在(网络)层的网络互联设备,通常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来实现网络协议和路由处理。
11.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读写器的接口来完成。
一般读写器的I/O接口形式主要有(RS-232串行接口)、(RS-485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USB接口)。
物联网AP 考试题目1.RFID 如果按工作频率分有哪几种?〔10分〕答案:低频〔LF, 30~300KHZ〕, 常用的是125KHZ高频〔HF,3~30MHZ〕, 工作频段13.56MHZ+_7KHZ超高频〔SHF, 频率范围3~30GHZ〕: 频率5.8GHZ 和24GHZ。
2.汉明物联AP 最大优势是什么? 〔20分〕答案: 1.集成2.4G WIFI 和RFID 网络,减少一次布网的工程。
2. 具有PoE功能,可直接使用网线供电。
3.可用于定位,应用范围很广。
4.具有防碰撞技术,可以同时读取100多个以上的标签。
3. 2.4G RFID 如何和其他2.4G 频段的技术如WIFI, Bluetooth, Zigbee, 防止干扰的?〔30分〕答案:1. 2.4G RFID 和WIFI W125 -2*22 =81MHZ 带宽不受影响。
RFID 只需在81 个信道〔每个信道占用1MHZ〕中一个来通讯就可以了。
2. 2.4G RFID 和Bluetooth, Zigbee.RFID 可采用设置重发包,重发包间隔大于256us可避开Bluettoth, Zigbee〔Bluetooth 和Zigbee 都是采用跳频技术〕的干扰。
4.RFID 有源标签电池需定时更换,你了解到用哪些方法可以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20〕答案:1. 增加电池容量,但这样卡片厚度会应电池厚度增加而增加。
2.收发频段采用不同频段。
可用一个射频芯片收,一个射频芯片发,频段设为不同,会增加设计本钱,但可以减少更换电池的本钱。
6. 为甚么2.4G RFID 芯片一般不用PA( 功放) 来增加传输距离,谈谈你的理解?〔20〕答案:2.4G RFID射频输出功率0dbm 时传输距离可以到10米以上,可以满足一般应用要求,如果加上天线的增益2.5dbm ,传输距离可以到30米,天线增益如果到5dbm, 传输距离可以到50米。
并且2.4G PA 芯片价格较贵。
物联网实训心得体会【篇一:物联网实验总结报告】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125khz物联网射频卡的相关概念以及制作过程和相关的工艺过程;rf卡公交收费系统设计过程和整体思路的掌握,rf卡在整个工作中的工作情况。
从而形成对整个rfid卡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大致的整体概念。
二、实验内容1、对我们平时生活中使用的rfid卡生产过程的了解和生产工艺及工作原理的了解。
2、了解125khz物联网射频卡的相关概念;掌握会使用仿真软件将程序拷贝进入实验箱中进行刷卡操作,和对源代码的理解和掌握。
3、了解rf卡公交收费系统设计过程以及对实验源代码的掌握和操作,rf卡在整个工作中的工作情况。
三、实验过程1、第一天主要听老师讲授射频卡在市场上的发展过程,技术优点,市场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应用,以及我们国家这方面的发展状况和前景。
然后参观了整个射频卡的生产过程,了解了其中对生产工艺的要求。
2、125khz物联网射频卡应用—门禁系统啊:③、设计目标:通过rfid技术,验证电子钥匙(射频门禁卡)的合法性,控制电子门锁的开启;对射频门禁卡信息进行管理;对用户信息进行管理。
同时记录出入信息作为考勤管理. 实现自动,安全的射频门禁管理目标。
该门禁系统的设计目的是实现人员出入控制、考勤数据采集、数据统计和信息查询过程的自动化;方便人员进出开锁与报到,方便管理人员统计、考核实验室人员出勤情况。
④、em4100射频卡介绍:em4100(原名h4100)是一款用于rf只读收发器的cmos集成电路。
这个芯片通过放置于电磁场中的外部线圈获得电源,同时从线圈的一端得到运行时使用的主时钟。
通过开启和关闭调制电流的方式,芯片可以把工厂预编程的64bit标签信息返回给阅读器。
通过激光熔断集成电路内部多晶硅连接的方式,可以为每一个芯片编程一个唯一的识别码。
em4100提供多种选项定义编码类型和数据速率。
编码数据bit的发送速率可以是64, 32或者 16个载波周期;数据编码方式可以是曼切斯特编码,双相编码或者相移键控。
物联网解决方案——RFID电子签封应用领域简介摘要:目前传统铅封在物流仓储、公用水电设施、计量发放设备等领域应用广泛,引入RFID技术,无疑是一种先进的管理办法,也是国内外先进经验技术的具体体现。
RFID电子签封应用领域简介一、铅(签)封使用及演变目前传统铅封在物流仓储、公用水电设施、计量发放设备等领域应用广泛,如运输箱体加封管理、水电表自动抄表巡检、计量地衡、加油机铅封管理等,事实管理上的诸多弊端不言而喻。
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运用高科技管理手段,使之必然。
引入RFID技术,无疑是一种先进的管理办法,也是国内外先进经验技术的具体体现。
二、RFID电子签封基本原理它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自动识别目标,获取相关数据,现场人为操作简单。
标签数码ID具有唯一性,并能智能读写和通信转换,实现电脑管理。
签封标签实现电子加封解封管理过程,数据下载及远程传输。
三、标签特点读写速度快、价格低廉、数据安全性高、使用方便。
四、主要硬件组成电子签封管理主要由电子签封标签、手持式识读器、管理软件等组成。
五、软件功能及模块简介1、权限管理2、入库管理3、分发管理4、施封管理5、解封管理6、信息查询7、一般常用功能8、-----------------六、电子签封产品简介一般使用:施封,使用钢丝(或塑料带)抽紧,且只可能抽紧不能拉出;解封,需用专用工具剪断,一次性使用。
封签内部封装有具有唯一暗码的ID号可非接触识别芯片,可以保证封签数码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封签外部印有企业自主定义的唯一明码,安全性高。
施封解封读取号码。
1、电子签封(1)IC数码签封技术参数如下:存储容量2KB识读距离:30-70MM存储容量:2KB存储寿命:10年频率:13.56MHz协议:ISO15693应用领域水电表抄表、地衡、加油机签封管理------(2)ID钢丝封条签封工作频率125KHzISO/IEC 18000-6C, EPC class 1 gen 2存储容量96Bits推荐操作距离方向:前方≤8cm尺寸主体: 45×26×18mm钢绳: Φ1.6mm, 长度180mm (自定义)材料主体: ABS+混合材料,钢绳: 散股钢丝绳破封强度F ≥4000N执行标准ISO PAS 17712应用领域货柜、集装箱、管道安全------(3)ID塑料封条签封符合EPC Class 1Gen 2/ISO 18000-6C,ISO PAS 17712 标准工作频率在125KHz 范围产品说明总长:330 mm封带尺寸/标记尺寸:200 x 5.5 mm/ 125 x 30 mm 材料:混合材料最大拉力:F≥800N标准:ISO Pas 17712应用领域货柜、集装箱、管道安全------2、手持识读机性能参数:数据线USB2.0充电器ARM 7中央处理器嵌入式高速CPU内存1MB(可扩充)显示屏128×128 ,单色EL背光外部接口Mini USB或串口按键26键数字功能键输入法支持中、英文,符号输入电池2000MAH锂电指示灯3个LED指示灯选配模块GPRS条码可识别大多数一维条码RFID/条码读写Mifare系列非接触卡环境要求-10℃~45℃工作温度-40℃~60℃储藏温度10%~90%重量200g3、管理软件单机版管理软件和大型网络版管理软件,适合不同用户需求七、企业简介及服务鞍山高德劳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RFID终端产品专业厂商。
物联网无线门禁系统设计方案一、引言物联网(IoT)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物理设备连接在一起,使其能够相互通信和交互。
门禁系统是一种管理和控制进出特定区域的系统,广泛应用于办公楼、住宅小区、学校和商业场所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物联网无线门禁系统的设计方案。
二、设计需求1. 远程访问:门禁系统需要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访问和控制。
2. 多种身份验证:系统需要支持多种身份验证方式,如密码、刷卡和指纹识别等。
3. 实时监控:系统需要能够实时监控门禁设备的状态和进出记录。
4. 安全性:系统需要有高度的安全性,能够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特定区域。
5. 易于管理:系统需要提供易于使用和管理的界面,方便管理员进行设置和维护。
三、系统设计1. 硬件设备为了实现物联网无线门禁系统,我们将使用以下硬件设备:- 门禁设备:包括门禁读卡器、指纹识别器、密码键盘等。
- 控制器:用于连接门禁设备和互联网,实现远程访问和控制功能。
- 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和交换机等,用于连接门禁设备和控制器。
2. 软件设计为了实现物联网无线门禁系统,我们将使用以下软件设计:- 门禁管理平台:用于管理员远程访问和管理门禁系统。
管理员可以通过该平台设置用户权限、查看进出记录等。
- 用户界面:提供用户注册、身份验证和进出记录查询等功能。
- 数据存储:系统需要将进出记录和用户信息等数据进行存储,以便后续查询和分析。
四、系统工作流程1. 用户身份验证用户需要通过一种或多种身份验证方式进行身份验证,如刷卡、指纹识别或密码输入等。
门禁设备将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并向控制器发送验证结果。
2. 远程访问和控制控制器将收到来自门禁设备的验证结果,并将其发送到门禁管理平台。
管理员可以通过门禁管理平台进行远程访问和控制,例如开门或查看进出记录等。
3. 实时监控和记录门禁设备将实时监控门禁区域的状态,并将进出记录发送到门禁管理平台。
管理员可以通过门禁管理平台查看实时进出记录和异常报警信息。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实验报告篇一:物联网实验报告物联网中的RFID技术实验实验题目:RFID技术实验姓名:学号:学院:专业:年级姜宇栋20XX00800098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20XX级20XX年12月6日1实验总体方案1.1实验目的1)掌握读卡器与网关的连接,熟悉无源标签(也称无源卡片、无源卡)的写操作。
2)掌握标签读取,理解网关通过Rs232串口与计算机连接,并在计算机上通过串口读取标签信息。
1.2实验设备1)感知RF2平台内的hF读卡器1台,Iso1443A标签1个,网关主板1块,电源1个,连接线1个。
2)感知RF2平台内的hF读卡器1台或uhF读卡器1台,Iso1443A或Iso15693或epcgen2标签若干个,网关主板1块,电源2个,连接线1个,uhF天线1个,RFID演示软件。
1.3实验原理RFID是射频识别技术,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
RFID较其他技术明显的优点是电子标签和阅读器无需接触便可完成识别。
射频识别技术改变了条形码依靠“有形”的一维或二维几何图案来提供信息的方式,通过芯片来提供存储在其中的数量巨大的无形信息。
1、RFID系统由五个组件构成,包括:传送器、接收器、微处理器、天线、标签。
(1)、传送器、接收器和微处理器通常都封装在一起,又称为阅读器,阅读器是RFID系统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一个组件。
因其工作模式一般是主动向标签询问标识信息,所以有时又被称为询问器(Interrogator)。
下图显示不同类型的阅读器。
阅读器可以通过标准网口、Rs232串口或usb接口同主机相连,通过天线同RFID标签通信。
有时为了方便,阅读器和(2)、天线以及智能终端设备会集成在一起形成可移动的手持式阅读器。
天线同阅读器相连,用于在标签和阅读器之间传递射频信号。
阅读器可以连接一个或多个天线,但每次使用时只能激活一个天线。
物联网实训心得体会【篇一:物联网实验总结报告】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125khz物联网射频卡的相关概念以及制作过程和相关的工艺过程;rf卡公交收费系统设计过程和整体思路的掌握,rf卡在整个工作中的工作情况。
从而形成对整个rfid卡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大致的整体概念。
二、实验内容1、对我们平时生活中使用的rfid卡生产过程的了解和生产工艺及工作原理的了解。
2、了解125khz物联网射频卡的相关概念;掌握会使用仿真软件将程序拷贝进入实验箱中进行刷卡操作,和对源代码的理解和掌握。
3、了解rf卡公交收费系统设计过程以及对实验源代码的掌握和操作,rf卡在整个工作中的工作情况。
三、实验过程1、第一天主要听老师讲授射频卡在市场上的发展过程,技术优点,市场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应用,以及我们国家这方面的发展状况和前景。
然后参观了整个射频卡的生产过程,了解了其中对生产工艺的要求。
2、125khz物联网射频卡应用—门禁系统啊:③、设计目标:通过rfid技术,验证电子钥匙(射频门禁卡)的合法性,控制电子门锁的开启;对射频门禁卡信息进行管理;对用户信息进行管理。
同时记录出入信息作为考勤管理. 实现自动,安全的射频门禁管理目标。
该门禁系统的设计目的是实现人员出入控制、考勤数据采集、数据统计和信息查询过程的自动化;方便人员进出开锁与报到,方便管理人员统计、考核实验室人员出勤情况。
④、em4100射频卡介绍:em4100(原名h4100)是一款用于rf只读收发器的cmos集成电路。
这个芯片通过放置于电磁场中的外部线圈获得电源,同时从线圈的一端得到运行时使用的主时钟。
通过开启和关闭调制电流的方式,芯片可以把工厂预编程的64bit标签信息返回给阅读器。
通过激光熔断集成电路内部多晶硅连接的方式,可以为每一个芯片编程一个唯一的识别码。
em4100提供多种选项定义编码类型和数据速率。
编码数据bit的发送速率可以是64, 32或者 16个载波周期;数据编码方式可以是曼切斯特编码,双相编码或者相移键控。
125K非接触IC卡读卡头125K读卡头的工作电压为12V/5v,电流为30——40MA 读卡距离最远15CM 。
如要低功耗最有效是读卡头工作时供电,不工作时断电。
读卡距离与卡和天线有关,可以读各种125K曼彻斯特编码的只读ID卡(4001,EM4100等等)和含E2PROM的RF卡。
如E5550。
读卡头(OUT)输出信号为原卡的曼彻斯特码,(用示波器接读卡头输出可以观测ID卡的输出波形)它和其它公司的125K读卡头(输出信号为原卡的曼彻斯特码)是兼容的,可以相互替换,不用修改程序。
读卡头也可以读可擦写的125k非接触IC卡,如当读E5550时,卡的用来控制是否启动AOR位应置0,(当置1时IC卡不主动发射数据,需读卡头先发送口令。
我的读卡头是只读,不能发数据,当AOR位置1时不能读IC卡的数据)。
天线的设计:天线电感值=345Uh线径φ0.29mm圆形(内径):直径6CM 58圈直径8CM 40圈直径3CM 83圈直径2CM 115圈长方形:9.5*7 CM 38圈4.7*6.3 CM 50圈非接触式IC卡简介:非接触式智能卡以其高度安全保密性,通信高速性,使用方便性,成本日渐低廉等而受到广泛使用,给我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提高。
非接触式IC卡简介又称射频卡,成功地解决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
主要用于智能门禁控制器,智能门锁,考勤机, 自动收费系统等.射频卡与接触式IC卡,TM卡相比有以下优点:1 可靠性高,无机械接触,从而避免了各种故障;2 操作方便,快捷,使用时没有方向性,个方向操作;3 安全和保密性能好,采用双向验证机制。
读写器验证IC卡的合法性,同时IC卡验证读写器的合法性。
每张卡均有唯一的序列号。
制造厂家在产品出长前已将此序列号固化,不可再更改,因此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两张相同的非接触IC卡;只读ID卡的资料非接触ID卡主要有台湾4001卡和瑞士H4001卡,EM4100。
第一章测试1.物联网的英文缩写是()。
A:Internet of ThingsB:IoT答案:B2.物联网系统的关键技术有()。
A:网络技术B:传感技术C:自动识别技术D:短距离传输技术答案:ABCD3.物联网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A:智能处理B:全面感知C:可靠传输答案:ABC4.自动识别技术主要有()等。
A:生物识别技术B:射频识别技术C:条形码技术D:卡识别技术答案:ABCD5.物联网的基本架构包括三层()。
A:感知层B:应用层C:网络层答案:ABC6.自动识别技术通常可依据()进行分类。
A:特征提取技术B:数据采集技术答案:AB7.常用的条形码技术主要有()。
A:一维条形码B:二维条形码答案:AB8.所有的卡识别都是应用射频识别技术。
()A:错B:对答案:A第二章测试1.RFID技术是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电磁耦合实现()传递信息进行物体识别。
A:有接触B:无接触答案:B2.电感耦合系统中电子标签向阅读器的信息传递采用()技术。
A:频率调制技术B:负载调制技术C:相位调制技术答案:B3.低频电子标签的典型工作频率是()。
A:13.56MHZB:433MHZC:2.4GHZD:125KHZ答案:D4.高频电子标签的典型工作频率是()。
A:433MHZB:13.56MHZC:2.4GHZD:125KHZ答案:B5.超高频电子标签的典型工作频率是()。
A:2.4GHZB:433/860-960MHZC:125KHZD:13.56MHZ答案:B6.微波电子标签的典型工作频率是()。
A:2.4GHZB:125KHZC:13.56MHZD:433MHZ答案:A7.射频识别的英文缩写是()。
A:RFIDB:RF答案:A8.射频识别系统中天线通常是由()谐振回路组成。
A:RLB:LCC:RC答案:B9.RFID技术的主要优点是()。
A:无需直接接触B:识别距离远C:操作快捷便利D:可高速识别移动物体答案:ABCD10.RFID基本组成系统是由()组成。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门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所采用,智能门禁管理系统也因此迅速发展起来。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门禁管理系统不仅扩大了门禁管理的应用范围,也提高了门禁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探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门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系统概述智能门禁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管理系统,它采用多种先进技术,如RFID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通过自动化的门禁控制方式实现对出入人员进行严格管理。
该系统由两部分组成:门禁管理终端和门禁控制器。
门禁管理终端负责采集门禁相关的数据信息,包括出入人员的身份信息、出入时间等信息,并将数据上传至云端服务器。
门禁控制器则负责控制门禁的开关、服务、操作等功能。
二、系统设计系统设计过程包括系统需求分析、技术选型、系统功能设计、界面设计和测试验证。
以下将对每个步骤进行详细介绍。
需求分析:1)门禁管理系统应支持多种门禁方式,包括刷卡、指纹、二维码、人脸等;2)门禁管理系统应支持多种用户验证方式,包括密码、OTP验证等;3)门禁管理系统应支持远程开门、门禁状态监测等功能;4)门禁管理系统应具备定时与手动门禁控制、远程开启关闭门禁等基本功能;5)门禁管理系统应具备本地存储和远程云存储两种存储方式,并提供备份和恢复功能。
技术选型:1)硬件选型:门禁终端、门禁控制器、RFID读卡器、扩展模块、网络设备、UPS电源等硬件设备;2)软件选型:使用C#语言开发;基于 MVC框架开发,搭建MVC 架构的开发框架;3)数据库选型:使用高性能的SQL数据库,采用MySQL数据库,并基于ORM技术使用EF进行开发。
系统功能设计:1)门禁控制功能:通过门禁控制器实现远程开门、门禁状态监测等;2)人员管理功能:实现对出入人员身份信息的采集和管理;3)刷卡/指纹/人脸识别功能:通过硬件设备实现对出入人员的认证;4)出入记录功能:记录出入人员的身份信息、出入时间等信息;5)数据管理功能:实现数据的备份、恢复、清理等功能。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名称:物联网综合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125KHz门禁考勤软件设计与实现院(系):计算机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报告目录第1章总体设计方案 (2)1.1设计原理 (2)1.2设计思路 (3)1.3设计环境 (3)第2章详细设计方案 (5)2.1顶层方案图的设计与实现 (5)2.2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2.2.1 信息管理的实现 (6)2.2.2 考勤记录的实现 (10)2.2.3 信息查询的实现 (13)第3章编程下载与硬件测试 (15)3.1编程下载 (15)3.2硬件测试及结果分析 (15)附录(课设程序源代码) (19)第1章总体设计方案1.1 设计原理RFID 技术,简单的说它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
该技术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的传输属性,从而能够对别识别的物体进行自动识别。
RFID 技术在门禁考勤方面发挥较大作用,这是因为RFID 系统可以将相关人员的信息、卡号这些资料全部存贮在一起,并且这些信息能够被系统快速识别,显示读卡时间。
而应用于RFID 技术的门禁考勤软件,只要将RFID 读写器替换掉传统的人工记录和管理方式,采用RFID 的系统,即可完成对人员考勤智能化管理的工作。
RFID 系统主要由电子标签、RFID 读写器和天线三部分构成。
每个相关人员的RFID 标签都是唯一的电子标签,其内部信息需要用EEPROM 进行存储相关人员的各项信息;而RFID读写器由RFID 控制器和RFID 天线构成,读写器主要用来读取和写入RFID 标签信息;而天线的作用就是用来传递RFID 读写器和RFID 标签之间的信息信号。
本课设题目名称为125KHz门禁考勤软件设计与实现,如今信息技术早已深入人们的生活的各个领域。
伴随人们对财务的安全与防盗意识的不断提高,于是对住宅区的安全性能和门禁的系统人性化要求越来越高。
射频卡资料射频卡(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Card),简称RFID卡,是一种使用无线通信技术进行身份认证和数据传输的智能卡。
通过射频卡,可以实现物品的追踪与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射频卡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相关的技术。
一、射频卡的工作原理射频卡采用无线射频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包括射频读卡器和射频标签两部分。
射频读卡器通过电磁场中的电能来为射频标签供电,同时读取射频标签中的信息。
射频标签内部包含有一个微芯片和一个天线,微芯片用于存储数据,天线则用于与射频读卡器进行通信。
当射频标签靠近射频读卡器时,射频读卡器发出无线信号,激活射频标签中的芯片,然后进行数据的传输。
射频卡的工作距离与电磁波的频率有关,一般分为低频、高频和超高频三种类型。
低频射频卡的工作频率为125KHz,工作距离一般为2-15厘米;高频射频卡的工作频率为13.56MHz,工作距离为2-10厘米;超高频射频卡的工作频率为860-960MHz,工作距离可达到数米甚至十几米。
二、射频卡的应用领域1.物流管理:射频卡可用于快递、物流等行业,实现货物的自动化追踪与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并减少人工操作。
2.门禁系统:射频卡可用于出入口、停车场等场所的门禁系统中,方便快捷地进行身份验证和门禁控制。
3.医疗卫生:射频卡在医疗行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实现病人的身份识别、病历管理以及医疗设备的追踪和管理等功能。
4.图书馆管理:射频卡可用于图书馆借阅系统中,方便读者自助借还书籍,提高借阅效率。
5.支付系统:射频卡可用于支付系统中,实现无现金支付,提高支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三、射频卡的技术特点1.安全性:射频卡内置的芯片可以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防伪性。
2.容量大:射频卡芯片的容量可从几KB到几十KB不等,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
3.长寿命:射频卡无机械可动部件,使用寿命长,抗磨损性能好。
4.快速读取:射频卡与读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快,几乎可以实现即时读取。
海南师范大学第六届“挑战杯”作品编号: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作品题目:125kHz频段下RFID读卡器设计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日目录摘要-------------------------------------------------31.引言-----------------------------------------------42.系统电路设计---------------------------------------52.1 125kHz方波发生电路设计------------------------52.2 功率放大与检波电路-----------------------------62.3 滤波放大电路-----------------------------------72.4 系统供电电源设计-------------------------------72.5 控制电路设计-----------------------------------83.系统软件设计----------------------------------------93.1 EM4100s数据存储格-----------------------------93.2 Manchester码编码方式-------------------------103.3 Manchester码解码算法-------------------------114.系统测试-------------------------------------------124.1 波形测试-------------------------------------124.2 卡片识别测试---------------------------------145.总结-----------------------------------------------16 附录1:参考文献--------------------------------------17附录2:元件清单--------------------------------------18附录3:系统PCB截图----------------------------------19附录4:系统代码--------------------------------------21摘要本系统使用Freescale半导体公司微控制芯片MC9S12XS128作为Manchester码解码和控制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