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文化自信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68
专题九践行核心价值观建设文化强国一、背景材料:1.【十九大新表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2.2017年9月4日晚,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文艺晚会在厦门闽南大戏院拉开帷幕。
晚会特别融入许多闽南特色元素,又将国际语言的表达和中国元素有机结合。
晚会凸显了国家品质、闽南特色、厦门风情,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3. 2017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4.2017年9月20日,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在山东曲阜隆重开幕。
专家学者们围绕“儒家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交流儒学新观点,探讨儒学研究的意义。
5. 2017 年 11 月 8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与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共同参观故宫前三殿。
习近平沿途向特朗普介绍故宫的历史、建筑和文化,特朗普频频赞叹。
习近平指出,人文交流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长期事业,事关中美关系长远发展的基础。
特朗普在故宫茶叙期间使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展示外孙女阿拉贝拉用中文演唱歌曲、背《三字经》和古诗的视频。
习近平夸奖阿拉贝拉中文水平进步,说可以打“A+”,表示她在中国已成为小明星,希望她也能有机会来中国。
提高文化竞争力1、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一次讲演中提出:“衡量我们国家强大不强大,不是有几颗核弹,不是GDP,不是最高大楼在不在中国、最大的广场在不在中国,而是最完备、最吸引人的文化是不是在中国”。
上述材料说明( )A.经济和政治的作用在不断下降 B.文化确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C.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文化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2、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须要强大的物质力气,也须要强大的精神力气。
没有先进文化的主动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气的不断增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行能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表明()①文化在肯定意义上确定经济、政治的发展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气,影响民族和国家发展③文化力气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因素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合力和创建力的重要源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危难的关头,中华文化的力气就会突显出来。
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样,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
在遭遇巨大洪涝灾难或地震灾难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与自然进行坚韧的斗争,并最终夺取成功。
这表明()A.文化是人所创建的B.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C.文化的力气确定综合国力D.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合力和创建力的重要源泉4、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支撑民族进步的脊梁。
文化不是经济的附庸,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日益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源,成为具有确定意义的生产要素。
这说明( )A.当今世界,文化的力气已成为综合国力的主要标记B.文化对综合国力的竞争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C.文化是现代社会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D.文化确定着国家经济、政治文明进步的水平5、某影片火热上映后,这句话刷爆挚友圈:不管你身在何方,只要带着一本中国护照,当有灾难或者战乱发生时,祖国总是能第一时间来到你身旁,把你平安接回家。
文化建设(九上第五课)一新课标要求新课标在第四学段的课程内容的学业要求中有如下内容:“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思想观念;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齐治平的理想追求,锻炼高尚人格培育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初步了解职业道德规范,理性维护社会公德;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践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
”二自学释疑表现:独具特色的_______,浩如烟海的________,名扬世界的_________,异彩缤纷的__________等领域中华文化特点:_______________;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_______海乃百川、有容乃大的_______;虽历尽沧桑仍_________________作用: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_________,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__________,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___________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____________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产生: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___________,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_______文化建设含义: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_______,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________,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____坚定文化自信原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力量。
2025年高考思想政治人教版配套课件 必修4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课标要求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体系构建问题导读1.理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之间的关系2.从产生、内涵和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角度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学会灵活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4.从五个方面掌握建设文化强国的措施5.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三个角度深度理解文化自信考点一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夯实必备知识1.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项目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具体内容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项目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同点二者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微点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脉相承、延续发展、不断升华的关系,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体与主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生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导思想),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立足点),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文化(性质),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目的)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标准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发展方向);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实践根源);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人民需求)必然性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人民);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党);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国家);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文化底蕴);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规律)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重要性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才能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才能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易错辨析1.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
初中道法专题《文化自信》考点知识汇总1传统文化1.中华文化(1)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作用: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一脉相承的原因: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5)如何传承与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2.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1)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2)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3)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4)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5)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
(6)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的发展。
3.青少年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热爱、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2)认同、展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3)积极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4)不断创新,汲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丰富和发展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5)爱护并保护好文物古迹,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
2文化自信1.文化自信介绍(1)原因: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2)来源: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
2.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专题限时集训(九)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一、判断题1.中华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发展。
()F[中华传统文化自身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推动社会发展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类文化生活具有支配作用。
()T[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3.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F[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4.“打包款”年夜饭,把年味打包带回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T[年夜饭和年味指向文化传承,“打包款”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创新。
]5.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志,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F[“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志”说法是正确的,但民族文化不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6.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求认同各种民族文化。
()F[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对其他民族文化,要尊重但不一定要认同。
]7.各民族文化之间要取长补短而不要相互排斥。
()T[各民族文化之间应该相互学习和借鉴,要取长补短而不要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
]8.当前,我们要坚持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多元化。
()F[我们要进行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指导思想只能是一元,而不能多元。
]9.文化创作生产首先要考虑社会效益。
()T[文化创作生产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但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10.徐悲鸿融西方艺术于中国画中,创造了独特的风格,这体现了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
()T[徐悲鸿融西方艺术于中国画中,创造了独特的风格,这体现了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
]二、选择题11.(2023,浙江温州期末)某移动支付平台推出的新春集福商业短片中以一个“福”字,串联起三代人的生存、梦想和寻根之旅。
“福到了,家就到了”“有你就是福”道出了每位中国人深埋已久的心声。
这意味着()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的功能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④文化能推动社会的发展A. B.®@C. D.®®C[新春集福商业短片中以一个“福”字,串联起三代人的生存、梦想和寻根之旅,道出了每位中国人深埋已久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