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经济讲义发展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18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讲义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已成为一个显著的趋势。
区域集团化是指同一地理区域的国家,为了实现共同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目标,通过签订协议、建立机构等方式加强合作,形成经济一体化的组织或集团。
这种趋势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各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历程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
20 世纪 50 年代,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标志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开端。
当时,为了实现欧洲的和平与繁荣,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六国决定将煤炭和钢铁这两个重要的工业部门置于共同管理之下,从而开启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20 世纪 60 年代,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相继成立,进一步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
这一时期,欧洲国家在贸易、农业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逐步降低内部贸易壁垒,提高了经济效率。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欧洲联盟的成立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欧盟通过建立统一的大市场,实现了人员、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除了欧洲,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集团也在这一时期相继成立。
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组成,通过降低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促进了三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
亚太经合组织则是一个涵盖亚太地区众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组织,通过开展经济合作和政策对话,推动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主要类型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一体化程度划分(1)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最低级的形式。
在自由贸易区内,成员国之间取消了关税和进口数量限制,但每个国家仍保持对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
例如,北美自由贸易区就是一个典型的自由贸易区。
(2)关税同盟关税同盟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成员国之间不仅取消了关税和进口数量限制,还统一了对外关税。
课时3区域性国际组织课程标准知能目标核心素养识别主要的区域性国际组织,评价区域性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1.了解欧盟的产生和发展、宗旨和机构2.正确认识欧盟在世界多极化中的地位和作用3.理解中国与欧盟关系4.知道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及组织方式5.理解东盟、非盟的组成、目标以及中国与它们的关系科学精神:结合时事政治分析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非洲联盟的地位、作用一、欧洲联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1.地位: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2.宗旨:实现各成员国的共同目标: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国际合作。
3.作用:欧盟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力争在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上有所作为。
近年来,欧盟经受了多重冲击,暴露了一些深层次问题。
4.中国与欧盟的关系:中欧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
四十多年来,中欧关系发展迅速。
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政治互信不断深化,经贸联系日益密切,人员交流持续频密。
二、亚太经合组织1.地位: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2.宗旨:支持亚太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繁荣,建设活力和谐的亚太大家庭,捍卫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鼓励经济技术合作,保障人民安全,促进建设良好和可持续的商业环境。
3.独特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方式: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
4.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中国在亚太地区举足轻重,是亚太经合组织的重要成员。
中国积极参与各层次各领域合作,为促进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东南亚国家联盟1.性质:亚洲最令人瞩目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2.作用:东盟成为推进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平台。
3.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中国倡议与东盟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第一讲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一、国民收入账户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账户:Yd=C+I+G(需求);Ys=C+Sp+T(供给)Yd=Ys,则:C+I+G=C+Sp+TI=Sp+T-G(因为T-G=政府储蓄)I=S (S=Sp+(T-G)Sp私人储蓄)开放经济条件下:Yd=C+I+G+XYd=C+Sp+T+MC++G+X= C+Sp+T+MX-M=Sp-I+T-G S=Sp+(T-G)X-M=S-I X-M=TBY=I+C+G+TB,TB=S-I S=TB+I国内生产总值GDP领土为标准,国民生产总值GNP居民为标准,GNP=GDP+NFP(净要素收入)净要素收入=工薪+利润+利息+债息+利润(各种投资收益)+单方转移CA=TB+NFP二、经常账户的宏观经济分析1、经常账户与进出口贸易如果不考虑净要素收入,则:CA=TB=X-M,即NFP=02、经常账户与国内吸收Y=I+C+G+X-M(NFP=0)A=I+C+G,即国内吸收Y=A+X-M CA+Y-A含义: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供求即收入与支出并不一定要相等,差额可通过进出口来调节,经常收支的顺差说明国内的收入大于国内的支出,逆差说明国内的支出大于国内收入。
3、经常账户与国际投资头寸国际间商品与服务流动对应着国际间资本流动,不同时期的经常账户余额累积起来就形成了一国在外的各种资产与负债,反映一国某一时点上对世界其他地方的资产与负债的概念就国际投资头寸(IIP)而一国对外资产与负债相抵后的净值就是净国际投资头寸(NIIP),一国某一时期内的经常账户余额,会形成新的净国外资产(或负债),国际投资头寸综合反映了一国在海外的资产负债状况,它可以通过影响一国财产总量等多种途径作用于一国经济。
一国的对外资产是有限的,而对外债务终归需要偿还,因此,国际头寸问题意味着经常账户可以在某一个或几个时期内出现逆差,但不能永远维持逆差,而是多个时期内受到约束时,这就要求宏观经济进行相应调整。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讲义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已成为一种显著的趋势。
区域集团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这种合作形式旨在加强区域内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提高经济竞争力,实现共同发展。
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历程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
早期的区域经济合作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50 年代。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是区域集团化的重要开端。
它由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六国组成,旨在整合成员国的煤炭和钢铁资源,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0 世纪 60 年代,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相继成立,与欧洲煤钢共同体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
这一阶段,区域集团化的重点在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商品、人员、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重要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相继成立。
进入 21 世纪,区域集团化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合作领域也不断拓展,涵盖了贸易、投资、金融、科技等多个方面。
二、世界主要的经济区域集团1、欧洲联盟(EU)欧洲联盟是目前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
它不仅实现了商品、服务、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还在货币、财政等政策方面进行了深度协调。
欧元的诞生是欧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成果,极大地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
欧盟的不断扩大和深化,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在国际贸易、气候变化等全球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2、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组成。
该区域集团的成立旨在促进三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得三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迅速增长。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产业转移导致的就业岗位流失等。
3、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涵盖了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众多经济体。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考研教育网考研人的网上家园考研政治辅导《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讲义06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四、区域经济一体化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政治发生剧烈动荡,两极格局瓦解,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空前突出,以经济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成为国际关系的焦点。
美、日、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激烈竞争,直接推动着北美、亚太、西欧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形成三大区域组织相互依赖,相互斗争的新格局。
1.欧洲联盟欧洲联盟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性集团,成立时仅有6个成员国,经过五次扩大,现有27个成员国。
自1958年1月《罗马条约》生效、欧共体成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西欧经济一体化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是建立了关税同盟,二是实行了共同的农业政策,三是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四是实施了谋求共同发展的“尤里卡计划”。
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
1993年一月建立了欧洲统一大市场。
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1999年1月1日欧元如期启动,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货币体系中最重大的变革。
2002年1月1日起,除英国、瑞典、丹麦外的欧盟的12个国家开始使用共同的货币欧元,实现了经济货币联盟计划。
同时,欧洲联盟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建立了欧洲经济区,在经济区内做到商品、资本、劳务、人员的自由流动。
欧洲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大大刺激了其他地区一体化的发展。
2.北美自由贸易区为了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对付日益增长的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加入到经济集团化行列。
1986年美国率先与加拿大政府谈判,1988年两国签署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
1992年8月12日,美国、加拿大又与墨西哥就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达成协议,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即简称NAFTA)。
1994年1月1日,该协定正式生效。
协定决定,自生效之日起15年内三国应逐步消除它们之间的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从而形成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集团。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讲义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兴起在探讨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兴起的背景和历程。
中世纪的欧洲,政治权力分散,封建领主各自为政,教会在精神和政治领域也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起以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思想运动的推动,欧洲社会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经济上,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他们对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诉求不断增加。
在贸易活动中,人们开始形成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商业规则,这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思想文化方面,文艺复兴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激发了人们对民族文化和语言的认同。
宗教改革打破了教会的权威,使人们对宗教和政治的观念发生了转变,更加关注世俗权力和国家的作用。
政治上,封建领主之间的纷争和战争频繁,中央集权的趋势逐渐显现。
一些强大的君主通过战争、联姻和政治手段,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土和权力,逐渐建立起了相对统一的国家。
例如,英国的都铎王朝、法国的波旁王朝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在 16 世纪至 18 世纪逐渐兴起。
民族国家具有明确的领土边界、统一的政府和法律体系、共同的语言和民族文化等特征。
二、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对国际法的需求随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它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也不断涌现。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法作为规范国家之间关系的规则体系应运而生。
首先,民族国家需要国际法来确定彼此的主权和领土范围。
主权是国家的核心属性,它意味着国家在其领土内拥有最高的权力。
国际法通过确立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保障了各国的独立和自主,防止他国的干涉和侵略。
同时,明确的领土边界划分有助于减少领土争端和冲突。
其次,国际贸易和经济交流的发展需要国际法来规范。
民族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需要有统一的规则和标准,以保障公平竞争和交易安全。
例如,关于贸易关税、航海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规定,都需要国际法来协调和约束。
金融学讲义课件•金融学概述•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货币与货币政策目录•国际金融•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金融学概述金融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金融学的定义研究对象近代金融学的产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近代金融学逐渐产生。
17世纪,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出现,为金融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古代金融活动早在古代,人们就有了货币交换、借贷等金融活动,但这些活动大多以简单的物物交换和信用借贷为主。
现代金融学的发展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形成了现代金融学的理论体系。
金融学的历史与发展金融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跨学科研究方法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定义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场所或领域,是实现货币借贷、资金融通、票据办理、证券买卖等金融交易的市场。
金融市场的分类根据交易对象的不同,金融市场可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
金融市场的作用金融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提供融资平台、优化资源配置、分散风险等。
1 2 3金融机构的定义金融机构的分类金融机构的作用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关系相互依存关系相互促进关系相互制约关系货币与货币政策货币概述货币定义01货币层次02货币制度0301020304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政策公开市场操作汇率政策国际金融国际金融的定义01国际金融的重要性02国际金融的发展历程03国际金融市场的定义国际金融市场的分类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国际金融机构的定义国际金融机构的类型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金融风险概述定义分类特点金融监管概述定义金融监管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如中央银行)对金融交易行为主体进行的某种限制或规定。
目标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
第27课新兴力量的崛起[课标要求]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自主学习夯基固本]一、“欧洲人的欧洲”1.背景(1)经济基础: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得到恢复。
(2)现实需要: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各国只有□1联合才能使欧洲得到稳定与发展。
(3)政治基础:法国和□2联邦德国的和解,奠定了欧洲统一的政治基础。
[巧点妙拨云开日出][规律总结] 欧共体建立的原因(1)西欧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太大差异,经济联系也比较密切。
(2)战后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与美苏抗衡并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起主导作用,唯一的出路在于“联合”。
2.主要进程(1)经济一体化①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建立了□3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以上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4欧洲共同体。
其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5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2)政治一体化①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主张奉行□6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
②1973年,欧共体提出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1975年,共同体的立法机构“□7欧洲议会”成立。
③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欧共体成员国间的防务合作也加快了步伐。
二、迅速兴起的日本1.主要原因(1)把□1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外交上坚持以□2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3)重视□3教育。
2.发展状况(1)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日本经济进入了□4高速发展时期。
(2)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5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3)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6美国。
《新航路的开辟》讲义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在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欧洲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经济方面,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对货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当时的欧洲流行着这样一种观念:谁占有更多的金银,谁就拥有更多的财富。
而传统的东西方贸易通道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他们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使得东方商品在欧洲市场上价格昂贵。
在思想文化方面,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人文主义思想传播开来,人们更加渴望探索未知世界,追求个人的发展和成就。
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支持。
当时,航海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罗盘针的使用、造船技术的改进等,使得远洋航行成为可能。
此外,欧洲各国的君主为了自身的利益,积极支持海外探险和殖民扩张。
二、新航路开辟的主要人物和航线1、迪亚士1487 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率领船队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试图寻找通往印度的新航线。
在航行中,他们遭遇了风暴,被吹到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虽然迪亚士没有到达印度,但他的航行证明了非洲大陆是可以绕过的,为后来的航海家开辟了新的思路。
2、达·伽马1497 年,达·伽马率领船队从葡萄牙出发,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线继续前行,终于绕过好望角,到达了印度。
这次航行开辟了从欧洲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新航线,使得欧洲与亚洲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直接和便捷。
3、哥伦布1492 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了美洲的巴哈马群岛。
哥伦布误以为自己到达了印度,将当地居民称为“印第安人”。
尽管哥伦布没有到达他原本想要去的亚洲,但他的发现却开启了欧洲对美洲的殖民和开发。
4、麦哲伦1519 年至1522 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了环球航行。
他们从西班牙出发,穿过大西洋,沿着南美洲东海岸南下,穿过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
最终,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初中历史中世纪欧洲的与经济中世纪欧洲的经济在中世纪欧洲,经济是封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封建制度的存在导致了欧洲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模式的形成。
本文将从土地所有权、农业生产、城市商业和货币铸造等方面探讨中世纪欧洲的经济情况。
一、土地所有权与农业生产在中世纪欧洲,土地是封建领主的基本财富和统治工具。
封建领主通过分封制度,将土地划归给诸侯、贵族和教会。
他们享有土地的使用权,并收取农民的租税和劳动。
农业是中世纪欧洲经济的主要支柱,农民是封建社会的基本劳动力。
封建领主依靠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以维持他们的经济和权力地位。
农民在封建制度下无法追求个人的自由和独立,他们必须服从封建领主的指挥和支配,履行农业劳动。
二、城市商业的兴起在中世纪欧洲,城市商业逐渐兴起并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城市作为政治和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迁居。
商人在城市中形成了独立的组织和行会,从事各种商业活动。
城市商业的兴起加速了商品交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商人通过采购、运输和销售商品,形成了城市商业网络。
城市商业的繁荣为各种手工业提供了发展机会,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增长。
三、货币铸造与贸易发展货币的流通对于中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封建社会的经济往往以物物交换为主,并以封建领主的权力和地位为基础。
然而,随着城市商业的兴起,货币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各地开始大规模铸造硬币,包括金币、银币和铜币等。
这些硬币成为了商品买卖和贸易交换的媒介,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货币的出现促进了商业活动的繁荣,也为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和社会结构的演变打下了基础。
综上所述,中世纪欧洲的经济在封建制度的框架下运行,土地所有权和农业生产是经济的基本支柱。
随着城市商业的兴起和货币铸造的发展,欧洲的经济开始逐渐多样化,农业和手工业之外的行业也逐渐兴起。
中世纪欧洲的经济情况不仅对欧洲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