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短文朗读练习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普通话考试朗读篇拼音版篇说话题目说话技巧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朗读作品1——60号作品1号那n à 是sh ì 力lì 争zhēnɡ 上shànɡ 游yóu 的de 一yī 种zhǒnɡ 树shù, 笔bǐ 直zhí 的de 干ɡàn , 笔bǐ 直zhí 的de 枝zhī。
它tā 的de 干ɡàn 呢ne , 通tōnɡ 常chánɡ 是shì 丈zhànɡ 把bǎ 高ɡāo , 像xiànɡ 是shì 加jiā 以yǐ 人rén 工ɡōnɡ 似shì 的de , 一yī 丈zhànɡ 以yǐ 内nèi , 绝jué 无wú 旁bànɡ 枝zhī; 它tā 所suǒ 有yǒu 的de 桠yā 枝zhī 呢ne , 一yī 律lǜ 向xiànɡ 上shànɡ, 而ér 且qiě 紧jǐn 紧jǐn 靠kào 拢lǒnɡ, 也yě 像xiànɡ 是shì 加jiā 以yǐ 人rén 工ɡōnɡ 似shì 的de , 成chénɡ 为wèi 一yī 束shù, 绝jué 无wú 横hénɡ 斜xié 逸yì 出chū; 它tā 的de 宽kuān 大dà 的de 叶yè 子zǐ 也yě 是shì片piàn 片piàn 向xiànɡ 上shànɡ, 几jǐ 乎hū 没méi 有yǒu 斜xié 生shēnɡ 的de, 更ɡènɡ 不bù 用yònɡ 说shuō 倒dào 垂chuí 了le ; 它tā 的de 皮pí, 光ɡuānɡ 滑huá而ér 有yǒu 银yín 色sè 的de 晕y ùn 圈quan , 微wēi 微wēi 泛fán 出chū 淡dàn 青qīnɡ 色sè。
《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课文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朗读课文环节是考察应试者普通话运用能力的重要部分。
在这一环节,应试者需要准确、流畅、富有感情地朗读给定的课文,展示自己在语音、语调、语速、停顿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朗读课文要求应试者具备清晰准确的发音。
这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的正确读法。
例如,“z、c、s”和“zh、ch、sh”的区分,“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准确发音,以及声调的高低升降要符合普通话的标准。
如果在发音上存在偏差,就会影响整个朗读的质量和得分。
语调的把握也至关重要。
语调的变化能够体现出语句的情感和重点。
一般来说,陈述句语调较为平稳,疑问句语调上扬,感叹句语调强烈。
比如,“你今天过得怎么样?”这句话是疑问句,语调应适当上扬,以表达疑问的语气。
而“多么美丽的景色啊!”这是一句感叹句,语调就要明显加重,突出强烈的情感。
语速的控制同样不容忽视。
语速过快可能导致字音模糊、连读不清,让人听不清楚;语速过慢则会显得拖沓、沉闷。
合适的语速应该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情感来调整。
例如,在叙述紧张的情节时,语速可以稍快;而在描绘优美的风景时,语速可以适当放慢,给人以舒缓、惬意的感觉。
停顿的运用也是朗读中的关键技巧之一。
恰当的停顿可以让语句更有节奏感,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内容。
比如,在逗号、句号处要有明显的停顿;在较长的句子中,根据语义和语法结构进行合理的停顿,能够避免一口气读下来的局促感。
在准备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朗读课文部分时,首先要熟悉课文内容。
了解课文的主题、情感基调以及结构,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可以多次朗读,对照标准的普通话音频,纠正自己的发音错误和语调问题。
同时,要注重培养语感。
多听优秀的朗读作品,如广播、朗诵节目等,感受标准普通话的韵律和节奏。
还可以通过模仿来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模仿优秀朗读者的语音、语调、语速和停顿。
在实际测试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不要因为紧张而出现语速过快、声音颤抖等问题。
朗读时要声音洪亮、自信大方,让评委能够清晰地听到自己的朗读。
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对个人普通话水平的衡量工具,在求职、升学、出国留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中,朗读作品是评定测试者发音、语调、语速等方面能力的重要参考依据。
本文将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品的解析进行详细讨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此类测试。
一、朗读作品的选择普通话水平测试一般会选择一些经典或者常见的文学作品或者新闻资讯作为朗读材料。
一般要求测试者在一定时间内按照要求朗读出来,对读者的发音、语调、语速等进行全面考察。
二、发音准确性在朗读作品中,发音的准确性是评定测试者普通话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测试者应该对标准普通话音节、声调进行准确把握,避免发生音素混淆或者读错的情况。
测试者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能力也需要得到考察。
三、语调抑扬顿挫语调是评价朗读者普通话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人是否能流利地把握普通话语言的语调,往往代表了他对语言韵律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在朗读作品中,语调的变化应该符合语境,并能体现出情感的起伏和变化。
四、语速自然流畅语速的掌握要求测试者既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
过快的语速会使得听者难以理解,过慢则会影响流畅度。
在朗读作品中,测试者应该对语速进行合理的控制,保持自然、流畅,让听者感到舒适、自然。
五、语气生动自然朗读作品中,测试者的语气生动自然也是测试的重点之一。
测试者应该根据朗读文本的内容和语境,适时地体现出文学作品的情感和意境,让听者能够感受到朗读者的情感表达,增强听者的共鸣和理解。
六、情感表达得当在评定朗读作品时,除了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要求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情感表达。
在朗读作品中,测试者应该能够准确地把握文本的情感走向,将情感真实、生动地表现出来,让听者感同身受。
七、总结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品解析中,朗读者应该尽量做到发音准确、语调自然、语速流畅、语气生动,并且要能够准确表达文本的情感。
朗读者在日常学习和实践中应该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以便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短文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短文普通话考试朗读作品题需要考生平时多读多练,以此来保持朗读的语感和掌握朗读的技巧。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短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朗读短文一】莲花和樱花十年,在历史上不过是一瞬间。
只要稍加注意,人们就会发现:在这一瞬间里,各种事物都悄悄经历了自己的千变万化。
这次重新访日,我处处感到亲切和熟悉,也在许多方面发觉了日本的变化。
就拿奈良的一个角落来说吧,我重游了为之感受很深的唐招提寺,在寺内各处匆匆走了一遍,庭院依旧,但意想不到还看到了一些新的东西。
其中之一,就是近几年从中国移植来的“友谊之莲”。
在存放鉴真遗像的那个院子里,几株中国莲昂然挺立,翠绿的宽大荷叶正迎风而舞,显得十分愉快。
开花的季节已过,荷花朵朵已变为莲蓬累累。
莲子的颜色正在由青转紫,看来已经成熟了。
我禁不住想:“因”已转化为“果”。
中国的莲花开在日本,日本的樱花开在中国,这不是偶然。
我希望这样一种盛况延续不衰。
可能有人不欣赏花,但决不会有人欣赏落在自己面前的炮弹。
在这些日子里,我看到了不少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又结识了一些新朋友。
大家喜欢涉及的话题之一,就是古长安和古奈良。
那还用得着问吗,朋友们缅怀过去,正是瞩望未来。
瞩目于未来的人们必将获得未来。
我不例外,也希望一个美好的未来。
为了中日人民之间的友谊,我将不浪费今后生命的每一瞬间。
节选自严文井《莲花和樱花》【朗读短文二】济南的冬天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有算不了出奇。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普通话考试说短文朗读练习【朗读作品一】语言的魅力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
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姗而去了。
这天中午,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也经过这里。
他看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盲老人叹息着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
”说着,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
让.彼浩勒听了,拿起笔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开了。
晚上,让.彼浩勒又经过这里,问那个盲老人下午的情况。
盲老人笑着回答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 让.彼浩勒听了,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
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
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中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节选自小学《语文》第六册中《语言的魅力》【朗读作品二】住的梦不管我的梦想能否成为事实,说出来总是好玩儿的:春天,我将要住在杭州。
二十年前,旧历的二月初,在西湖上我看见了嫩柳与菜花,碧浪与翠竹。
由我看到的那点儿春光,已经可以断定,杭州的春天必定会教人整天生活在诗与图画之中。
所以,春天我的家应当是在杭州。
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
在那里,我虽然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
在我所看见过的山水中,只有这里没有使我失望。
到处都是绿,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地颤动,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似的。
这个绿色会像音乐,涤清了心中的万虑。
秋天一定要住北平。
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
普通话考试范文朗读60(一)引言概述:普通话考试是一种评估个体普通话水平的方式,范文朗读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五个大的方面,详细介绍普通话考试范文朗读的要点和技巧,帮助考生提升朗读能力。
正文:一、正确发音要点1. 学习音标,熟悉各个音素的发音规则。
2. 注意舌位、口型和气息的协调,避免发音模糊或含糊。
3. 注意音节的分布,注意重音位置和轻重音的区别。
4. 学会正确地吐字,避免拖音或咬字不清。
二、合理运用语速和语调1. 注意语音的自然流畅,不要过于急促或过于缓慢。
2. 注意语调的起伏变化,适当运用停顿和语气变化来增强表达力。
3. 避免机械化的连读,注意词语之间的间隔和连贯性。
三、准确理解文段意思1. 在朗读前,先通读整篇文段,确保对文段的整体结构和内容有充分理解。
2. 注意把握文段的中心思想和重要细节,准确表达出来。
3. 在朗读过程中,注意语调的变化和停顿位置,以凸显重要信息。
四、注意情感表达的准确性1. 根据文段的情感色彩,适当调整自己的语音语调,表达出正确的情感。
2. 注意把握节奏感,在表达情感时,加强节奏的变化和力度的控制。
五、提高语音语调的实践方法1. 多听范文朗读的录音或者参加普通话培训班,通过模仿大师的语音语调来提升自己的朗读能力。
2. 多进行口语练习,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提高表达能力。
3. 记录自己的朗读并进行反复演练,不断听音调整,找出改进的地方。
总结:通过正确的发音、合理运用语速和语调、准确理解文段意思、准确表达情感以及提高语音语调的实践方法,可以帮助考生在普通话考试的范文朗读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持续的练习和不断的反思改进,将为考生带来更好的朗读表现。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朗读作品1——60号作品1号那n à 是sh ì 力lì 争zhēnɡ 上shànɡ 游yóu 的de一yī 种zhǒnɡ 树shù, 笔bǐ 直zhí 的de 干ɡàn , 笔bǐ 直zhí 的de 枝zhī。
它tā 的de 干ɡàn 呢ne , 通tōnɡ 常chánɡ 是shì 丈zhànɡ 把bǎ 高ɡāo , 像xiànɡ 是shì 加jiā 以yǐ人rén 工ɡōnɡ 似shì 的de, 一yī 丈zhànɡ 以yǐ 内nèi , 绝jué 无wú 旁bànɡ 枝zhī; 它tā 所suǒ 有yǒu 的de 桠yā 枝zhī 呢ne , 一yī 律lǜ 向xiànɡ 上shànɡ, 而ér 且qiě 紧jǐn 紧jǐn 靠kào 拢lǒnɡ, 也yě 像xiànɡ 是shì 加jiā 以yǐ 人rén 工ɡōnɡ 似shì 的de, 成chénɡ 为wèi 一yī 束shù, 绝jué 无wú 横hénɡ 斜xié 逸yì 出chū; 它tā 的de 宽ku ān 大dà的de 叶yè 子zǐ 也yě 是shì 片piàn 片piàn 向xiànɡ 上shànɡ, 几jǐ 乎hū 没méi 有yǒu 斜xié 生shēnɡ 的de, 更ɡènɡ 不bù 用yònɡ 说shuō 倒dào 垂chuí 了le ; 它tā 的de 皮pí, 光ɡuānɡ 滑huá 而ér 有yǒu 银yín 色sè 的de 晕y ùn 圈quan , 微wēi 微wēi 泛fán 出chū 淡dàn 青qīnɡ 色sè。
普通话水平考试朗读短文:谈谈社会公德
大家一定对见义勇为这个词都不陌生,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
这个词的意义呢?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谈论一下:见义勇为成为人们
注重的热点,人们呼吁实行立法以保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
见义
勇为立法属道德法律化范畴,有着可能性、必然性和现实性。
见义勇
为者救助的对象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利益,并且这些利益正在或将要遭受到不法侵害、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
主
观上,见义勇为者必须有使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免受
或少受损害的目的。
见义勇为者是在这些利益面临危险时,出于崇高
的精神而实施的救助行为,其受到社会的褒扬之处也在于此。
据此,
行为人虽然实施了危难救助,但主观目的却是为了获得报酬,不能构
成见义勇为。
客观上,见义勇为者面临较大的人身危险而积极实施救助。
见义勇为获得社会所褒扬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见义勇为者实施
救助时都冒着较大的人身危险,要实施救助很可能遭受巨大伤害,如
伤残,甚至献出生命。
不过就是这样,却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挺身
而出。
与一般的助人为乐相比,体现出见义勇为者崇高的思想境界,
应该将它们区别开来。
值得注意的是,救助应该是以积极的方式表现
出来,消极不作为不构成见义勇为。
见义勇为者面对危险,挺身而出,实属难能可贵。
二短文朗读练习
材料一: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
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
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的经验。
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
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中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
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
一个读书人,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节选自谢冕《读书人是幸福的人》
材料二:
一位访美中国女作家,在纽约遇到一位卖花的老太太。
老太太穿着破旧,身体虚弱,但脸上的神情却是那样祥和兴奋。
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说:“看起来,你很高兴。
”老太太面带微笑地说:“是的,一切都这么美好,我为什么不高兴呢?”“对烦恼,你倒真能看得开。
”女作家又说了一句。
没料到,老太太的回答更令女作家大吃一惊:“耶稣在星期五被钉上十字架时,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
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这样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
“等待三天”,多么富于哲理的话语,多么乐观的生活方式。
它把烦恼和痛苦抛下,全力去收获快乐。
沈从文在“文革”期间,陷入了非人的境地。
可他毫不在意,他在咸宁时给他的表侄、画家黄永玉写信说:“这里的荷花真好,你若来。
”身陷苦难却仍为荷花的盛开欣喜赞叹不已,这是一种趋于澄明的境界,一种旷达洒脱的胸襟,一种面临磨难坦荡从容的气度。
一种对生活童子般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无限向往的生命情感。
由此可见,影响一个人快乐的,有时并不是困境及磨难,而是一个人的心态。
如果把自己浸泡在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中,快乐必然会//占据你的每一天。
节选自《态度创造快乐》
材料三:
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提醒。
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感官的享乐,人却无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韵律。
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振颤。
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
简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
它出现的频率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少。
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
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
那时候我们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着什么。
世上有预报台风的,有预报蝗虫的,有预报瘟疫的,有预报地震的。
没有人预报幸福。
其实幸福和世界万物一样,有它的征兆。
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
你不要总希望轰轰烈烈的幸福,它多半只是悄悄地扑面而来。
你也不要企图把水龙头拧得更大,使幸福很快地流失。
你需要静静地以平和之心,体验它的真谛。
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
它不会像信号弹似的,在很高的天际闪烁红色的光芒。
它披着本色外衣,亲//切温暖地包裹起我们。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它常常在暗淡中降临。
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
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
节选自毕淑敏《提醒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