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心理学史脉络
- 格式:ppt
- 大小:464.00 KB
- 文档页数:53
格式塔心理学
1912年,《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标志着格式塔心理学的诞生。
代表人物为:苛勒,惠特海默。
精神分析
他们把这种方法称之为“谈疗法”,或宣泄法。
1895年出版了《关于歇斯底里之研究》,这本书标志着精神分析的开始。
1900年,弗洛伊德出版《梦的解析》以精神分析的方法分析梦的本质。
机能主义
杜威于1896年发表的论文《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标志着机能主义的正式开端。
构造主义
创始人铁钦纳(英国人)
构造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期的美国,但是却是欧洲的科学、文化和历史传统交互影响的产物。
格式塔心理学
1912年,《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标志着格式塔心理学的诞生。
代表人物为:苛勒,惠特海默。
行为主义
1913年华生发表文章《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
主新行为义
20世纪20年代的一系列论文和1923年托尔曼最著名的《动物和人
的目的性行为》标志着新行为主义的诞生。
7、
1937年,《人格:心理学的解释》奥尔波特,标志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8、人本主义心理学
1943年马斯洛《动机理论引言》和《人类动机理论》标志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最新资料推荐------------------------------------------------------西方心理学史总结(终稿)西方心理学史总结绪论与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 1、西方心理学史的编纂原则:时代精神说和伟人说精神说和伟人说最早由波林在 1950 年发表的《实验心理学史》作出区分,在波林看来,时代精神作用就是社会的文化条件阻止或者促进科学的发展。
伟人说则主张科学上的一切进步和变化都是直接由指引和改变了历史进程的独特的伟人的意志和力量决定的。
从根本上说,时代精神说和伟人说的统一原则就是处理好个人与其时代历史条件的辩证关系,而且这种时代条件不光是社会文化条件,还应包括政治、经济诸条件。
2、古希腊繁荣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1)普罗泰戈拉他主张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这句话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有重要意义。
他第一个明确提出,政治上、伦理上的美德可以由教育养成,他最早从自然研究转移到注意人事问题,引起人们关心人怎样思想、怎样欲望等问题,这对于心理学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回想,从而看出他支持先天论。
他认为知识是人的理性中固有的,教育只是设法把人所固有的知识引出来,这也是他产婆术的依据。
1/ 25他认为灵魂和肉体从根本上说是不同的东西。
3)柏拉图柏拉图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继承并发展了他的思想。
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由理念构成,世界万物都是理念派生出来的,只有理念才是唯一真实可靠的东西。
灵魂也来自理念,且可以在人死亡后离开人体回归理念世界,从而灵魂可以永生、轮回转世。
柏拉图把人分成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和他的灵魂或心理三分法对应,即理性、意气和情欲。
这是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
他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先天就有的,所谓学习就是在教学的帮助下对先天知识(理念形式)的回忆,这就是理念回忆说。
简述西方哲学心理学的发展脉络并予以评价——青简西方心理学发展有三个故乡:古希腊罗马是西方心理学思想产生的故乡,是现代科学心理学形成的远源;德国是实验心理学产生的故乡,是世界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发源地;而美国是机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及认知心理学产生的故乡,也是当代全世界心理学发展的中心。
一方面,整个西方心理学史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哲学心理学时期,大约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9世纪中叶,它是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之前心理学思想发展的历史,也是科学心理学形成的悠久渊源。
在这一时期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古代和中世纪主要为灵魂,17世纪至19世纪以前主要为心灵。
2、科学心理学的创建和发展时期即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历史,从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70、80年代,这是一个学派林立、取向多元,趋向综合、日益繁荣的时期。
在此时期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体上说,19世纪末至29世纪初主要为意识、潜意识(或无意识),20世纪20至50年代行为,直到60年代左右又改为心理(意识、潜意识)和行为。
另一方面,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分为三个时代:奴隶社会——古代封建社会——中世纪资本主义社会——近代(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等)在此,本文的以横向的心理学观正确与否为叙述点,纵向以历史进程为插入点来进行整理论述西方哲学心理学的发展脉络,即大约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9世纪中叶的哲学心理学发展。
首先,古代——奴隶社会。
古希腊罗马心理学思想发展的逻辑线索:以原始宗教神话万物有灵论观念为心理学思想的萌芽;以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两种心理学思想为主干;以亚里士多德的生机论心理学思想为总汇;以亚力山大城学派的生理心理学为补充;以官能心理学的形成为归宿。
具体地说,(1)原子论心理学思想,它经历了萌芽、奠基、形成和发展等四个时期,以德谟克利特为创始者,伊壁鸠鲁、卢克莱修为系统化者。
主要思想成就:提出决定论的原则,坚持灵魂的物质本原及其自动性,重视心身不可分的关系,否定灵魂的不死和转世观念,承认感觉的客观性及其同主体的联系,指出脑是思想的器官,看到心理与灵魂的区别。
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1.1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一、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一)古希腊早期哲学心理学思想泰勒士(约前624-前547)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其思想是古希腊最早唯物主义心理学的开始。
毕达哥拉斯(约前580-前500)区分了身体与灵魂。
把灵魂分为理性(reason)、智慧(wisdom)和情欲(lust)三部分。
只有人的灵魂三者齐备,动物只有后二者而没有理性。
其思想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开始。
赫拉克利特(约前540-前480)宣称始物是火,其哲学是古希腊哲学认识论的开始。
巴门尼德(前570-前480)承认理性的真实性,认为只有理性才能认识真理,是存在哲学的伟大代表。
恩培多克勒(约前490-前430)提出“四根说”(土、火、水、空气)。
德谟克利特(约前460-前370)他认为世界只是原子和虚空(二)古希腊繁荣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普罗泰哥拉(约前481-前411)主张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前469-前399)认为知识是人的理性中固有的,教育知识设法把人固有的知识引出来柏拉图(前427-前347)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又把灵魂分成三个部分(理性、意气和情欲)。
这是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
(后来康德明确提出)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论灵魂》。
认为灵魂和身体是合一的,可通过身体、行为间接了解灵魂。
最早提出演绎法。
(三)古希腊晚期和古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1、怀疑学派(皮浪)2、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3、斯多噶学派(芝诺)4、新柏拉图学派(普罗提诺)二、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一)中世纪哲学心理学思想奥古斯丁(354-430)提出内省法。
阿奎那(1225-1274)提出“二重真理论”(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达·芬奇(1452-1519)反对二重真理说,认为只有科学才是真理。
提出影响距离知觉的五种因素:①线条透视、②节目透视、③空气透视、④移动透视、⑤双眼视差。
约公元前510年孔子提出性习论、学知论、发展观和差异观等教育心理学思想。
约公元前600年泰勒斯是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心理学家,他把万物的始基或本源视为水,认为灵魂产生于水,又复归于水阿纳克西曼德认为世界的本源包括灵魂的始基是无限者约公元前500年阿纳克西米尼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气赫拉克利特被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认为一起均为火符合规律的燃烧和熄灭的结果约公元前450年古希腊的恩培多克勒认为人体由四根(土、水、火、空气)构成;人的心理特性依赖身体的特殊构造;身体上的四根的配合比例不同造成心理上的差异。
约公元前429年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是原子论心理学思想的主要创始人,他认为生活和心理活动都是灵魂的功能,也都是机械的作用。
认定心理是物质的派生的存在。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可以改变的,禀赋和教育同样重要,人格就是在生活和教育中培养起来的约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认为脑是心理的器官。
他将恩培多克勒的人体四根说发展为人体四液说。
在《论人的本性》一书中认为正是这四种体液形成了人的性质。
他将心理疾病分为狂躁、忧郁和痴呆三类。
约公元前380年古希腊的柏拉图承认物与观念两种现象,观念除生而具有者外,皆为感官观察的结果。
这是心物二元论的基础。
毕达哥拉斯把心理结构分为理性,智慧和情欲三部分,实质上是知情二分法,认识到脑是理性和智慧的器官.约公元前350年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5种感觉的理论和3条联想律。
误认为心脏是心理的器官。
著有《论灵魂》。
主要贡献有:1首次提出心理师生命体活动的形式和功能2坚持身心不可分割的统一性和心理活动的整体性3提出发生学的观点,进化的思想和比较心理学的研究方式4提出心理结构的知意二分法5发现联想的三定律6发现亚里士多德错觉7触及到视觉后象,感觉阈限,感觉相互作用的适应,对比等8对记忆,梦和欲动等心理现象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奥古斯丁是欧洲官能心理学的创始者,他把官能分为记忆.理智和意志三种,坚持身心二元论,首创内省法约公元前320年孟子主张“性善论”,重视环境和教育在人性发展中的作用。
流派的相互关系:
1.西方心理学三大势力:第一是行为主义,第二精神分析,第三是人本主义。
2.内容心理学与意动心理学存在明显的对立和冲突。
3.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心理学存在明显的对立和冲突。
4.构造主义心理学在基本理念和方法上深受冯特的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5.机能主义不仅为早期行为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研究对象、方法上的启示,又对行为主义的变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6.阿德勒的理论对霍妮、弗洛姆都有影响。
7.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虽然是反对行为主义的,但它的一些观点对新行为主义有较大的影响。
8.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的演变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是从精神分析内部进行的修正和发展,早期是荣格、阿德勒等人进行的。
后期是哈特曼等人的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
学和克莱因等人的精神分析对象关系理论;二是从精神分析外部进行的突破和发展,结合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和哲学等的成果,出现了像霍妮、弗洛姆等的神经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等。
9.对早期行为主义进行改造,因而出现了所谓的“新行为主义”。
10.铁钦纳的构造主义不光受到美国本土机能主义心理学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攻击,同时也受到来自实验心理学发源地----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流派的
攻击。
西方心理学史略任何科学都不是突然产生的,都有它发生发展的历史。
我们研究一门科学,既要了解它的现状,也要了解它的历史,才能掌握这门科学的完备知识。
从1879年到2005年,心理学的真正历史只有短暂的100余年。
但由于它又有着一个长久的过去,因此,人们往往倾向把心理学认为既是一个古老的科学,又是一个年轻的科学。
从公元前8~6世纪古希腊哲学诞生起,到1879年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之前,这一段漫长的时间便是心理学的孕育时期,或可称为哲学心理学史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因为这一段时间心理学还没有脱离哲学的母体,还不能称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可以说,古希腊哲学的起点也就是西方心理学思想的起点。
(一)古代西方哲学的心理学思想一、古希腊早期哲学的心理学思想出于对外自然万物的景仰以及社会生活的追求,西方古人很早就开始了关于自然本原和人类属性的思索。
㈠米利都学派米利都学派是古希腊哲学的第一个学派。
泰乐士(Thales,约前624—前547)、阿那可西曼德(Anaximander,约前610—前546)和阿那可西美尼(Anaximenes,约前588—前524)是这一学派的三个代表,也是西方最早的哲学家,这一学派因为其代表人物都出生于古希腊的米利都而得名。
米利都学派从泰勒士开始。
他以自然原因解释自然,认为水是万物的根源,万物由水生成,消灭后复归为水。
他认为灵魂是水造成的。
阿那可西曼德是泰勒士的学生,他将唯物主义思想向前推进一步。
他提出了更为抽象的“无限”轮,认为无限是一切存在物的始基,万物在无限的对立和分离中产生,而后又复归于无限的物质始基。
阿那可西美尼继承了物活论方法,认为“气”时万物的始基。
他认为灵魂也是气,因为生命个体呼吸的是气,呼吸停止了,生命也就终结了;当然,神灵也是气,无限的气就是神,它弥漫于整个宇宙之中。
㈡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Pythagorus,约前570—前490)出生于古希腊的萨摩斯岛,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
前科学时期:有系统的心理学思想,但无系统的心理学理论。
1879年:德国,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科学心理学时期:第一节西方心理学在哲学内的起源哲学心理学:抽象,思辨,纯理论的推测,是“扶手上的心理学”,缺乏实验基础。
科学心理学:离不开理论和思辨,哲学虽没有实验,但有经验的支持。
1.古希腊罗马时期;2.基督教与经验哲学时期;3.文艺复兴时期;一、公元前6世纪,古罗马时期:“灵魂”的构成和功能(古希腊神话)。
(1)灵魂和肉体是共存的:(2)灵魂独立于肉体:(一)哲学开始于惊异————柏拉图:两个世界;理念论(“理念回忆说”);灵魂三分1.两个世界:感性世界&理念世界(1)感性世界:我们所居住的环境和我们所能感受到的世界。
(2)理念世界:先于感性世界和独立预感性世界而存在的一个“概念”的世界,是一切事物的本源。
2.理念论:我们的感官所感知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流动变化之中,因而都是不真实的;所以我们的知觉不可能是真实可靠的。
真实的知识应该来源于理念世界,即:依靠理性得到知识。
(1)运用“灵魂不死”,“轮回转世”之学说,提出了“理念回忆说”:A灵魂与理念先于肉体存在,永垂不朽。
B灵魂在进入肉体之前就居住在理念的世界里,且早已认识了理念,只是在进入肉体之后受到肉体的玷污而把原有的理念知识忘掉了。
C学习只不过是回忆罢了。
3.灵魂三分:理性【知】(灵魂中最优秀的部分,代表“智慧”),意志【意】(灵魂中用以发起行动的部分,代表“勇敢”),欲望【情】(灵魂中最低劣的部分,代表“节制”)。
(二)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身心关系;心理分类;联想1.身心关系:灵魂与肉体不可分割,灵魂是生命的本质,身体是灵魂的工具。
《论灵魂》是西方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关于心理学专著。
2.心理的分类:反对柏拉图的灵魂三分,认为灵魂是一个整体,不能分为部分。
但灵魂有两种功能:理性功能&非理性功能(1)理性功能:核心是思维(2)非理性功能:感知、记忆和想像(3)理性功能是主动且严谨的;非理性功能更多是被动的,也不那么严谨。
西方心理学史一、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范围1、西方:欧美国家2、心理学的历史:心理学思想史和心理学史3、科学心理学诞生前的心理学思想4、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的心理学发展历史二、西方心理学史发展的阶段1879年冯特实验室的诞生为标志,把心理学历史分成两个阶段:前科学心理学时期和科学心理学时期(一)前科学心理学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但没有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官能心理学阶段(公元前6世纪-公元14世纪)——探讨灵魂的功能;“官能”意识经验心理学阶段(14世纪末-19世纪中叶)——主要探讨认识的起源、过程、方法等问题。
1、经验论:主张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一切知识均来源于经验。
(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来源于笛卡尔和洛克的哲学思想,以经验主义为主要理论特征,并以联想主义和感觉主义为两种表现形式,心理学思想以机械决定论为理论模式。
)1)感觉主义:依赖外部刺激的经验,知识来源于客观世界,唯物经验论。
(感觉主义只认同依赖外部刺激的经验,试图让心理学绝对客观从而认识心理本质,反对笛卡尔天赋观念说。
)2)联想主义:依赖于主体的认识体验,知识来源于内省体验,唯心经验论(联想主义认同主体自我体验到的经验,并且认为应该用联想解释心理现象形成的机制,把联想作为经验到心理现象之间的链接,实质上是把心理现象分解为一个个不同经验的联想,这与后来的行为主义有相似之处。
)(用一条或多条联想律来解释观念的起源,解释记忆现象,或解释简单观念如何形成复杂观念,这样的观点称为联想主义。
亚里士多德)2、唯理论:推崇理性判断,贬低感性经验,强调人的高级心理能力;强调心理活动的主动性、自因性和统一性(理性主义主要在荷兰和德国,与经验主义一样都集成了部分笛卡尔的思想,形成于莱布尼茨,主要代表人物是沃尔夫、黑格尔、康德等人。
1)理想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活动的主动性、自因性和统一性。
坚持人的心理是一种活动的、赋予理性的固有观念,把一切心理作用都归结为不同程度的理性。
全二十章,非网上一般的只有九章内容。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1.1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一、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一)古希腊早期哲学心理学思想泰勒士(约前624-前547)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其思想是古希腊最早唯物主义心理学的开始。
毕达哥拉斯(约前580-前500)区分了身体与灵魂。
把灵魂分为理性(reason)、智慧(wisdom)和情欲(lust)三部分。
只有人的灵魂三者齐备,动物只有后二者而没有理性。
其思想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开始。
恩培多克勒(约前490-前430)提出“四根说”(土、火、水、空气)。
(二)古希腊繁荣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柏拉图(前427-前347)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又把灵魂分成三个部分(理性、意气和情欲)。
这是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
(后来康德明确提出)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论灵魂》。
认为灵魂和身体是合一的,可通过身体、行为间接了解灵魂。
最早提出演绎法。
(三)古希腊晚期和古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1、怀疑学派(皮浪)2、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3、斯多噶学派(芝诺)4、新柏拉图学派(普罗提诺)二、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一)中世纪哲学心理学思想奥古斯丁(354-430)提出内省法。
(二)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1452-1519)提出影响距离知觉的五种因素:①线条透视、②节目透视、③空气透视、④移动透视、⑤双眼视差。
三、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一)概述培根(1561-1626)“知识就是力量”,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原则。
首创归纳法。
笛卡儿(1596-1650)虽未正式提出“反射”这一术语,但提出了反射论思想。
在心理学史上被称为反射动作学说的创始人。
描绘了反射活动的模式。
(二)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1、英国的联想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霍布士、洛克、贝克莱、休谟、哈特莱、布朗、詹姆斯•穆勒。
△洛克提出“第一性质”,指物体的体积、广延、形状、运动、静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