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
- 格式:docx
- 大小:9.42 KB
- 文档页数:3
一、指导思想
为了响应国家关于垃圾分类的号召,提高学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确保校园环境清洁卫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领导
1. 成立学校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学校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垃圾分类工作。
三、垃圾分类范围
1. 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布料等可回收物品。
2. 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过期药品、废油漆、废矿物油等有害物质。
3. 湿垃圾(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菜叶、果皮、茶叶等易腐烂的生物质废弃物。
4. 干垃圾(其他垃圾):包括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
四、垃圾分类实施办法
1. 学校在公共场所、教室、食堂等区域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箱,并做好标识。
2. 师生在产生垃圾时,按照垃圾分类标准,将垃圾投放到相应的回收箱。
3. 学校定期对垃圾分类回收箱进行清理、消毒,确保垃圾处理环境卫生。
4. 学校组织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提高师生环保意识,引导师生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五、垃圾分类监督与考核
1. 学校定期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
2. 学校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各部门、班级的考核内容,对表现优秀的部门、班级和个人给予表彰。
3. 对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师生,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相应处罚。
六、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学校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学校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学校垃圾管理制度是指学校为了保持环境干净、有序,实现垃圾分类和减少垃圾污染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1. 垃圾分类:学校建立垃圾分类体系,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四类,要求学生和教职工将垃圾按照相应分类投放。
2. 垃圾桶设置:学校在教学楼、宿舍区等各个区域设置不同颜色和标识的垃圾桶,以方便学生和教职工将垃圾投放到正确的垃圾桶中。
3. 宣传教育:学校组织宣传教育活动,增加学生和教职工对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 监督检查:学校设立专门的部门或委员会负责监督垃圾分类工作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对不符合规定的行为予以警告或处罚。
5. 回收利用:学校建立废品回收利用系统,对可回收物进行分类回收和再利用,例如纸张、塑料瓶和废旧电子设备等。
6. 垃圾处理:学校选择合适的垃圾处理方式,如焚烧、填埋或厌氧处理等,确保垃圾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通过制定和实施这些垃圾管理制度,学校能够有效地管理和处理垃圾,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习惯,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环保知识和实践环保的机会,加强了他们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重视。
学校垃圾管理制度(二)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垃圾问题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学校是培养青少年的地方,也是垃圾管理的重要阵地。
因此,学校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垃圾管理制度,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垃圾,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一、垃圾分类和投放垃圾分类是垃圾管理的基础,可以减少垃圾的数量并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
学校应该将垃圾分类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四类。
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等,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灯管、废荧光笔等,湿垃圾包括厨余垃圾、菜叶菜根等,干垃圾包括纸巾、尘土等。
学校在各个场所设置垃圾桶,并明确标示每个桶的分类。
同时,在每间教室、办公室和学生宿舍设置有害垃圾的专用桶,并定期将其送到指定的处理站点。
一、目的与意义为了提高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学校绿色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领导1. 成立学校垃圾分类回收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德育主任、后勤主任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监督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三、管理制度1. 分类标准(1)可回收物: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等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
(2)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过期药品、废油漆等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废弃物。
(3)厨余垃圾:包括食物残渣、瓜皮果壳、茶叶渣等易腐烂的生物质废弃物。
(4)其他垃圾: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以外的其他废弃物。
2. 分类投放(1)学校设置不同颜色、标识明显的分类垃圾桶,方便师生投放。
(2)师生需按照分类标准,将垃圾投入对应的垃圾桶。
3. 垃圾处理(1)可回收物:由学校后勤部门负责收集、整理,定期送往回收站进行资源化利用。
(2)有害垃圾:由学校后勤部门负责收集,定期送往专业机构进行处理。
(3)厨余垃圾:由学校后勤部门负责收集,送往生物处理厂进行资源化利用。
(4)其他垃圾:由学校后勤部门负责收集,送往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4. 宣传教育(1)学校通过班会、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等形式,加强对师生的垃圾分类回收宣传教育。
(2)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回收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活动,提高师生环保意识。
四、监督与考核1. 学校后勤部门负责对垃圾分类回收工作进行日常监督,定期检查各班级、办公室的垃圾分类投放情况。
2. 学校将对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对表现突出的班级、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对违反垃圾分类回收规定的班级、个人,将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改正。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后勤部门负责解释。
通过实施本制度,我校将努力打造一个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美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一、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积极响应我国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决策部署,提高学校师生环保意识,营造绿色、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成立学校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考核学校垃圾分类工作。
2. 各部门、班级设立垃圾分类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班级垃圾分类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垃圾分类制度1. 垃圾分类标准:将垃圾分为以下四类:(1)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等可回收物品。
(2)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菜叶、果皮等易腐烂有机物。
(3)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过期药品、废旧电器等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废弃物。
(4)其他垃圾:除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之外的生活垃圾。
2. 垃圾分类投放:各班级、宿舍、食堂等区域设置分类垃圾桶,明确标识,方便师生正确投放。
3. 垃圾分类收集:由学校保洁人员负责定时收集,并按照分类要求进行分类存放。
4. 垃圾分类运输:学校与有资质的回收企业合作,将分类后的垃圾运输至指定的回收点。
四、实施办法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主题班会等形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师生环保意识。
2. 建立考核机制: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班级、宿舍考核,对表现优秀的班级、宿舍给予表彰奖励。
3. 定期开展检查:学校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鼓励师生参与: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环保志愿者服务等。
5. 建立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师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
五、保障措施1. 学校投入必要的资金,用于购置垃圾分类设施和宣传材料。
2. 加强与回收企业的合作,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定期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总结评估,不断完善垃圾分类制度。
通过以上措施,力争实现学校垃圾分类工作的长期化、规范化、制度化,为创建绿色、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贡献力量。
校园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我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培养全校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处理活动,养成良好习惯,根据《***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指引》、《****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南》及《***市教育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正确开展垃圾分类,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师生员工,以及进入学校范围内的各类人员。
第三条垃圾分类工作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确保垃圾分类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第二章垃圾分类标准第四条根据广西地方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及作业规范(DB45T 1896-2021 )》,我校垃圾分类标准如下:1.可回收物: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等;2.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废油漆桶等;3.厨余垃圾:自包括剩菜剩饭、果皮果核、花卉绿植等;4.其他垃圾:包括砖瓦陶瓷、烟蒂、卫生纸等。
第三章垃圾分类管理第四条我校设立垃圾分类管理小组,负责全校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监督和实施。
组长:***(校长)副组长:*** ****成员:***、****、****、*********负责学校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的部署、协调等工作,****负责协调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垃圾清运、设施设备维护维修等工作的总体协调。
****负责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开展、及监督等工作的统筹安排。
****负责党员垃圾分类相关工作;****负责厨余垃圾的投放监督、清运的相关工作;****负责组织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实践活动、教育活动等具体工作;****负责垃圾分类容器布置,清运记录、分类材料上报等工作。
第六条各班级、办公室、实验室等指定专人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确保垃圾分类准确无误。
第七条学校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员工的垃圾分类意识和技能。
每个季度至少开展一次“五个一”志愿者服务活动。
由学生发展中心组织学生志愿者开展宣传服务活动,由党支部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或者其他实践活动。
学校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1.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垃圾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减少学校的垃圾污染,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各大学校纷纷制定了“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
本文主要介绍我校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
2. 管理制度2.1 设立相关机构学校应当设立相关的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垃圾分类工作,包括宣传教育、垃圾分类投放和清理等方面。
2.2 宣传教育学校在垃圾分类管理中,宣传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在日常教育中把环境保护的思想融入到教育中,提高全员的环保意识。
同时,学校应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为师生提供的更好的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平台。
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在实践中进行垃圾分类的过程中来进行宣传,或者将环保知识纳入到课本教育中。
2.3 垃圾分类投放实施学校应该根据当地政府相关规定,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分类垃圾箱,并制定相应的垃圾分类管理方案。
例如,学校可以制定垃圾分类标志,规定每一类垃圾应投放到哪一个垃圾箱。
学生应按照学校的分类要求投放垃圾,同时,学校应引导学生掌握投放技巧,降低投放错误的概率。
2.4 垃圾收集和处理学校应当制定健全垃圾收集和处理流程,保障垃圾分类的顺利实施。
同时,学校应根据当地政府相关规定,将垃圾进行妥善处理。
2.5 垃圾分类质量追踪学校应定期对垃圾分类实施效果进行检查,减少不合格垃圾的投放。
同时,学校应对不合格垃圾投放人员进行教育和批评。
3. 实施办法3.1 全员参与学校应当让师生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形成大家庭的环保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班级、礼堂、校园广播、橱窗等途径开展垃圾分类宣传,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
3.2 投放规范学校应当制定垃圾分类标准,并将标准宣传到每一位师生,以确保每一个人按照标准投放垃圾。
3.3 审查制度学校应当建立垃圾分类审查制度,每个班级应当选出1-2名垃圾分类小组长,负责学生垃圾分类的审查和监督。
3.4 奖惩措施学校应当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同时惩罚违反垃圾分类制度的行为。
学校废物分类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1. 引言废物分类管理是为了保护环境、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而实施的重要举措。
本文档旨在制定学校废物分类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确保学校废物分类工作顺利进行。
2. 废物分类管理制度2.1 废物分类定义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学校将废物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
2.2 废物分类责任2.2.1 学校废物分类管理由环保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
2.2.2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废物分类工作,并落实具体责任到相关部门和个人。
2.2.3 教职工和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废物分类行动,严格按照分类要求执行。
2.3 废物分类设施建设2.3.1 学校应当在各个场所建设垃圾分类投放设施,确保方便、合理的垃圾分类。
2.3.2 废物分类设施的设置应当明确分类标识,以便使用者判断正确分类。
2.4 废物收集和运输2.4.1 学校应当定期安排废物的收集和运输工作,确保及时清理垃圾,防止滋生细菌和异味。
2.4.2 废物收集和运输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要求,确保环境和人员安全。
3. 废物分类实施办法3.1 可回收物3.1.1 一律投放到可回收物桶内,包括废纸、塑料瓶、玻璃瓶等可回收材料。
3.1.2 废电池、废灯管等特殊可回收物需统一收集,不得随意丢弃。
3.2 有害垃圾3.2.1 废电池、废荧光灯等有害垃圾应单独配置有害垃圾桶,不得与其他垃圾混合投放。
3.2.2 有害垃圾暂时无法处理的,应当采取专门封存措施,确保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3.3 厨余垃圾3.3.1 厨余垃圾应投放到指定的厨余垃圾桶内,不得随意丢弃。
3.3.2 饭堂、食堂等食品加工和供应单位应当按照要求进行垃圾分类,确保厨余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3.4 其他垃圾3.4.1 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外的其他垃圾应投放到其他垃圾桶内。
3.4.2 学校应当定期对其他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和处理,确保环境清洁。
4. 废物分类宣传与教育4.1 学校应当定期开展废物分类宣传与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对废物分类的认识和意识。
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精选14篇)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1我校落实生活垃圾分类“一严禁、两分类、一鼓励”(严禁将有害垃圾混入其他各类生活垃圾,做好日常干、湿垃圾两分类,鼓励将可回收物通过售卖方式纳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或投至可回收物收集容器)。
校内教职工、学生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用符合要求的垃圾袋或者容器分类投放生活垃圾,不得随意倾倒、堆放生活垃圾。
一、分类投放标准校园生活内垃圾按照规定的四种类别进行分类。
校园内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绿化垃圾及实验室废弃物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置,严禁混入生活垃圾投放。
(一)可回收物,是指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制品、废金属、废织物等适宜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生活废弃物;(二)有害垃圾,是指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废油漆及其容器等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三)湿垃圾,即易腐垃圾,是指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药渣等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四)干垃圾,即其它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废弃物。
二、投放、收运工作(一)学生和教职工宿舍区宿舍内干湿分离,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单独放置。
师生定时带到集中垃圾箱房分类投放。
房间内产生的生活垃圾,不得随意丢弃到操场、卫生间等公共区域。
(二)教学、实验及办公楼宇生活垃圾分类小组指导师生分类投放,各室垃圾桶由各负责人及时收集,并定时放置到户外指定位置,干湿垃圾日产日清。
(三)食堂师生用餐完毕后,应将餐具和垃圾统一带至餐具回收处分类投放。
外带食物残余等湿垃圾也投至食堂厨余垃圾桶统一处理。
食堂厨余垃圾对接负责人日产日清,其余垃圾按规定投放。
(四)实验室实验室的垃圾自产自清,实验废物分类收集后单独妥善处理,无危险性垃圾放至垃圾站,不得将垃圾随意倾倒、堆放。
(五)校园道路和室外公共区域校园道路垃圾桶由负责人清运,并进行必要的二次分拣,对于垃圾易满溢时间及区域,增加清运频次。
学校垃圾管理制度为确保校园环境清洁卫生,培养全校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处理活动,养成良好习惯,建设文明绿色校园,特制定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一、学校垃圾的分类:1、可回收垃圾(指:纸类、塑料类、金属类、玻璃类等能变卖的垃圾)。
2、食堂垃圾(指:剩饭剩菜,菜根菜叶、废弃油指等)。
3、有毒有害垃圾(指:废旧电池、废日光灯管、实验室过期药品、废旧电器等电子垃圾)。
4、不可回收垃圾(指:塑料类、瓜皮果壳和其他清扫垃圾等)。
5、绿化带的落叶、杂草、草皮等垃圾。
二、垃圾分类处理的办法:1、学校在公共场所和主干道边同一位置设置垃圾箱,全校师生员工必须将垃圾放入相对应的垃圾箱内,各班各室设置垃圾袋(纸盒),按要求分类投放处理。
2、废纸及废纸品、塑料饮料瓶以及能变卖的其它塑料;易拉罐、玻璃瓶及能变卖的其它可利用的废弃物均必须投入到可回收垃圾箱。
3、各班各室清扫的不可回收的垃圾必须统一集中倒入学校指定的垃圾房内,统一由学校安排指定运送到制定的位置。
4、食堂垃圾:剩饭剩菜等废物由总务处指定专人集中处理,废弃油脂由相关人员集中回收。
菜根、菜叶等食品废弃物集中到花圃填埋处理变废为宝5、有毒有害垃圾和废旧电子垃圾交总务处集中统一处理。
6、落叶、杂草、草皮等清扫后集中到学校花圃统一填埋做堆肥处理。
7、建筑垃圾等由施工单位妥善处理。
三、垃圾分类处理措施:1、学校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会、板报、橱窗等形式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全校师生员工充分认真垃圾分类处理的优点,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责。
2、加强对分类垃圾的及时处理,后勤人员要按相关要求把好关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并提供垃圾分类设施设备的物质保障。
3、对本制度执行良好的集体或个人,学校每学期给予表彰和奖励。
学校垃圾管理制度(2)是指学校为了保持校园环境清洁、健康,提倡学生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和处理习惯,特别制定的相关规定和措施。
学校垃圾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垃圾分类要求:学校要明确规定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等分类的具体内容和分类标志。
一、指导思想为了响应国家关于垃圾分类处理的号召,提高师生环保意识,建设绿色校园,特制定本制度,以规范学校垃圾分类处理工作。
二、组织领导1. 成立学校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校垃圾分类处理工作。
2.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工作。
三、垃圾分类标准1. 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等可循环利用的物品。
2. 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过期药品、废油漆、废矿物油等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物品。
3. 厨余垃圾:主要包括食物残渣、瓜皮果壳、茶叶渣等。
4. 其他垃圾:主要包括烟蒂、尘土、尘土、破损的陶瓷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四、垃圾分类处理流程1. 分类投放:各班级、部门在垃圾产生源头进行垃圾分类,将垃圾分类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桶内。
2. 分类收集:学校设立专门的垃圾分类收集点,由专人负责分类收集。
3. 分类运输:学校与专业垃圾处理公司合作,将分类好的垃圾按照规定进行运输处理。
4. 分类处理:学校对有害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处理,其他垃圾进行焚烧或填埋处理。
五、宣传教育1. 利用升旗仪式、班会、校园广播等形式,加强对师生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
2. 组织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讲座等活动,提高师生环保意识。
3. 邀请专业人士来校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培训,提升师生垃圾分类处理能力。
六、监督考核1. 学校设立垃圾分类处理监督小组,负责对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定期对各部门、班级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考核。
3. 对违反垃圾分类处理规定的个人或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国家政策调整,按国家最新政策执行。
2. 本制度由学校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学校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
垃圾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废物,“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
源”、“垃圾是地球上惟一增长的资源”,它应该是可循环利用的自然资源。
如何对待、处理和利用垃圾可以反映出个人的环保意识和环境素质。
我校很早就开展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制定了分类的方
法,在全校设立了十几个多个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的垃圾箱,在每幢楼处设立了有害垃圾桶,并进行了大力宣传,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由于我校地方大、绿地多,产生的很多有机垃圾经过分类很多被当作不可回收垃圾清运处理,给垃圾的清运带来很大压力。
同时由于社会对部分可回收垃圾的处理和回收渠道不太畅通,如一些过光膜的纸、饮料软包装盒,我们虽然将它们分出来,但社会没有回收渠道。
因此垃圾分类不仅要抓源头,而且要抓好过程的管理,要有出路,这样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才能见到实效,群众才乐于接受,才能持之以恒。
为此,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在过去的基础上重新制定新的垃圾分类制度,加强管理,把资源的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洁做细做好,深入民心。
、垃圾分类和管理的原则:
人人有责,源头做起,加强管理,渠道畅通,重在实效,有奖有罚,持之以恒。
二、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办法
1、生产劳动和环境清洁产生的垃圾:
A、落叶和杂草、泥土:在现有垃圾池旁边和生物园水
稻田后靠近高速公路边各建一个落叶杂草池,教师上劳动课要要
求学生将落叶和杂草及泥土与其它垃圾区分开,并将上述垃圾运
送到这两个池内,学校定期将这些落叶、杂草和泥土运送到后山
做堆肥,循环利用。
B、树枝:运送到新工具房北侧空地,学校定期在消防
安全保证的前提下进行焚烧,草木灰可做肥料。
</P< p> C其它垃圾和少量的砖头石块,运送到垃圾池,压缩
到两个大垃圾桶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2、生活的垃圾:
A、剩饭剩菜:宿舍的由各人自己倒入宿舍楼前的鱼塘
内喂鱼。
食堂的倒入潲水桶,用来喂鱼。
B、可回收垃圾: 指可回收利用且社会接受(能变卖)
的垃圾,如废纸和纸制品、塑料、玻璃瓶、金属、塑料饮料瓶、易拉罐等,不含塑料袋、过塑或加光膜的纸、软包装饮料瓶。
这些垃圾单独放在宿舍内的垃圾桶或废纸篓内,学生宿舍的将它们倒入楼下的可回收垃圾车内,教职工宿舍的在晚上放到门口由专人收集。
其它地方的投入可回收垃圾桶内。
全校的可回收垃圾由总务处负责收集、统计数量、变卖处理。
C有害垃圾:指对环境产生严重危害垃圾。
如废手机
电池、废机动车电池、废荧光灯光管、废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过期药品等。
以上垃圾放入每座宿舍楼设置一个有害垃圾收集桶内,一定时间后由学校与有关部门联系进行处理。
D不可回收垃圾:瓜果皮、废纸巾、牙签、塑料袋、
塑料包装纸以及其它垃圾等。
学生宿舍的倒入楼下不可回收垃圾车,教职工宿舍的用塑料袋装好于晚上放在门口,由专人收集。
其它地方
的投入不可回收垃圾桶内。
最后运到垃圾池,再由清洁工压缩到两个大垃圾桶内,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三、垃圾分类的管理1、加大力度,进行广泛的宣传。
要把分类的具体方法标示在显眼处,要让每一位教职工和学生了解我校的垃圾分类和处理办法,并自觉遵守,分类首先要从源头上把好关。
尤其是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每周的学生都是不同的,都是新来的。
工人要养成垃圾分类和集中处理,保持环境卫生的习惯,不能四处乱丢垃圾。
教师要督促学生、检查落实跟进劳动课的垃圾处理,要清运到指定地点,不能乱丢乱放,也不能留手尾。
2、要加强过程管理,对已分类的垃圾要及时收集,清
洁工人要按要求进行处理,把好出口关。
学校对垃圾分类的设施设备提供物质保障。
3、奖罚结合,持之以恒。
对初次不按要求进行垃圾分
类的教职工给予提醒指正,造成不良影响或屡教不改者给予批评,批评后仍不改正者将按照过失给予处理。
对模范遵守本制度,表现良好者,学校每年集中给予表彰和奖励,奖励基金可从变卖可回收垃圾所得提取一定比例,学校再提供部分,两者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