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1
木结构连接的概述与分析费建波;王鹏【摘要】主要概括介绍了传统和现代木结构的几种连接形式,分析了这几种连接形式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情况,提出对于木结构建造时的连接形式,应全面考虑其强度,受力状况等因素,选择对结构最有利的连接形式.【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0(036)019【总页数】3页(P100-102)【关键词】木结构;连接;榫卯;钉连接【作者】费建波;王鹏【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207;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2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66.21 概述连接性能研究是结构受力性能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节点强度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准确地计算出结构的极限受力状态,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可靠度,另一方面节点强度的确定使得构件材料得以优化[1]。
木材构件要构成一个整体的受力构件需要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连接,如榫卯连接、钉连接、齿连接等,传统的木结构连接节点一般通过木工制作木连接方式来实现,典型的特点是不使用或极少使用金属连接构件,而在现代木结构设计中这种传统的连接方式已较少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标准化、规格化的各种金属连接件。
2 传统木结构连接2.1 榫卯古代木结构中大木作的连接节点大多数采用的是榫卯连接,榫卯连接的主要方法是在木构件上挖孔(卯)和制造凸起(榫),让几个构件互相咬合起来,通过限制单个构件在1个~2个方向的运动,使各个构件组合成一个整体。
从力学性能上考虑可将榫卯连接分为直榫和燕尾榫,燕尾榫一般在柱顶使用,直榫一般在柱子中间使用。
2.2 榫头的受力行为燕尾榫结构可以承受拉力和压力两个方向的力,直榫结构的梁能承受极限荷载的内力,它能承受的拉力是榫头之间的最大摩擦力。
当拉力超过最大摩擦力时,榫头将被拔出,拔出的结果是在结构构件之间出现相对的移动,这种移动一方面改变了结构的整体性,另一方面也调整了结构的内力分配。
这种结构另一个优点是在地震等动荷载的作用下,由此导致的结构松动和构件之间摩擦吸收了很多的能量,从而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2]。
院校名称参赛调研作品名称学生信息指导老师1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成都市春熙路公厕问题调查报告姚晓文、王懿娜、李果、吴睿马晓亮、成受明002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城市规划专业绿色标签——成都市部分街头绿地现状调查于儒海、季文宣、王怡文、刘军马晓亮、成受明003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谁在承受城市化的代价——关于M市“强制性”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名社区的调查与反思袁子轶、许航建、华科君、张中明姚萍、袁犁004 国立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刺桐城”之和谐色彩——历史文化名城色彩景观调查暨思考华俊、黄盛兰、吕丽、张宇潘华、彭晋媛、李泽云005 湖南中南大学土建学院城市规划与建筑系“老有所困”——长沙农村老龄化社会调查曾庆国、高媛、杨伟、王珊珊龙明东、郑伯红006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乡与区域规划系城市规划专业老人·广场——广州市海珠广场老人休闲活动现状与需求调查邓超群、石莹怡、黄秋平、黄雯黄代伟、林琳、魏清泉007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标”新“示”意——让城市回归民族特色,让城市空间回归人性化吴建荣、郭晓柯、李乐久、程婧炜荣丽华、刑建勋008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青岛旧城区小学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封宁、隋鑫毅、朱强、左琦孙旭光009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系城市规划专业象牙塔影下的繁华都市——大学生消费对周边商业网点建设的影响吴凯、陈雷、宋来、张华锦王勇、蒋灵德、曹恒德、金英红010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想方便不方便、行人入厕难黄翠翠、翟羽佳、杨光、才坤吕静、赵苇、修智英011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系城市规划专业广告“墙”与街——苏州观前历史街区户外广告调查报告陈锦芳、郑茵、臧慧怡、朱振旗王勇、蒋灵德、曹恒德、金英红012 郑州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郑州市室外公共健身器材及场地使用状况调研马丽、金鑫、李松、储强锋李建东013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包围”?“突破”王士营、毕冬冬、阜、芦美兰吕静、赵苇、修智英014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系城市规划专业水·古城·涸城——苏州古城水系利用开发调查报告吴秋颖、刘淑婷、陈琪、何洁蒋灵德、王勇、曹恒德、金英红015 郑州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关于立交桥下部空间利用状况与周边环境相互影响的调研郭玉杰、崔福军、李斌斌、侯亚杰李建东016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系城市规划专业“谁”?动了我的奶酪!——山塘历史街区改造对原住居民的影响调查报告李哲嵩、刘瑾、王苑、许维蒋灵德、王勇、曹恒德、金英红017 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城市规划专业南京市鼓楼区小学学区与社会分异调查报告周捷、杨梅、易芳馨、秦天黄春晓、芮富宏018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和谐中的呐喊、发展中的困惑杜帅、朱传宝、许景富、马东旭吕静、赵苇、修智英019 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城市规划专业城中村改造,流动人口何去何从?——城中村改造对流动人口居住状况的影响调查王丽晔、闫文晓、邱少俊、陆枭麟黄春晓、芮富宏020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特色文化在商业街区中的延续和发展秦世宇、孙迪、秦博、杜念远吕静、赵苇、修智英021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大学城“城中村”公共服务设施调查——以广州大学城南亭村为例方惠强、张鉴东、林杰勇、施国锋李志刚、黄代伟022 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城市规划专业大学生休闲行为调查傅幸之、石亚飞、李亚奇张敏023 郑州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郑州市中心城区人行道的使用情况调查和改进建议张含、王曦、苏明超、贾建东李建东024 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城市规划专业镇村布局规划农户搬迁意愿调查——以东台市安丰镇为例谢晖、顾晓燕、王洪流、黄祯茂芮富宏、葛幼松025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专业透视社会,聚焦“楼巴”——广州市郊区大型居住区楼巴调研,以丽江花园为例卢晓锋、许晓霞、赵靖、陈俊峰袁奇蜂、黄代伟026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忏悔的享受——内蒙古中部草原生态移民新村现状调查研究杨乐、杨天娇、黄延巧、其布日荣丽华027 青岛理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青岛市居住区道路交通系统调研报告安平、张玲玲、刘涛、贾鸿煜孙旭光、刘一光028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失地农民vs外来工——广州大学城贝岗村村民再就业情况调查陈霭雯、彭卓见、陈虹、李润秀李志刚、黄代伟029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新三牧”政策下内蒙古草原居住区的现状和未来——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草原移民新村调研报告许芸、张蕾、袁凤兰荣丽华030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规划专业一份来自高墙外的调研报告——欲金村农民生活状况的调查李晓平、金雪、毛京玉、尹国淘宿恩明、张力031 国立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科学发展观构建北峰和谐社区——农民工对公共服务设施需求调查暨改进新思路金鑫、徐文豪、曹晋、石跟有潘华、彭晋媛、李泽云032 国立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历史文化名城中的现代交通系统——泉州古城公交系统调研报告张帝、李亮、吴斌、周君华潘华、彭晋媛、李泽云、翁哲雄033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听,我们一直在努力——长沙市聋人休闲现状调研勒凤娟,李琳、廖丽萍、徐晶肖艳阳034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当城市干道穿越校园——某高校校园内交叉口调查报告李旭、马燕玲、周慧、刘振威肖艳阳035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专业上海市中原居住区菜市场调查张坤吉吉、辜元、田乃鲁张剑涛、孙施文036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校园垃圾分类,瓶颈在何处?田达睿、黄昊婷张剑涛037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专业与艺术共生——莫干山路50号产业建筑保护现状调研报告王婧瑶孙施文、张剑涛038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专业上海市人民广场铁路一号线二号线指示牌调查研究报告衣霄翔孙施文、张剑涛039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长安夜未央——关于西安老城区小吃夜室的调研段希莹、吕帅、罗洁、赵东宾井晓鹏、杨育军、侯全华040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敢问路在何方——公交站牌调研及改进建议贺旭丹、何光远、隋国华、常建鱼晓惠、朱瑜葱、郭其伟041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边缘场所边缘人——西安市同性恋调研韩静漪、刘晶、杨艳、王晟婕鱼晓惠、朱瑜葱、郭其伟042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狭缝生存诠释——西安市木塔寨农民工居住环境调研陈梦阳、吴凯、肖泳井晓鹏、杨育军、侯全华043 重庆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专业人行道的问题出在了那里——重庆沙坪坝街区人行道被侵占问题调查吴冬生、刘玮、罗建容、姚威丽赵万民、闫水玉044 重庆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清凉背后的城市公共安全隐患——重庆市某商业街空调外机安装使用状况调查侯人仁、黄凯、刘慧军韦小军045 重庆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商业开发对古镇磁器口传统文化的影响张曦、吴丁花、饶锡佳、江旸李和平、韦小军046 重庆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放学后我们去那里?——重庆市沙区“中小学生校外健康活动场所缺失”调研杨涛、朱占华、阮满杰赵万民、闫水玉047 中南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古镇——寻找失去的活力刘辉、杨果、王雅琳龙明东、宋盈048 北京北方工业大学建筑系首都东门地区城市设计调研报告刘晶、崔金泽、厉芸慧婧、李吉吉贾东、李婧049 北京北方工业大学建筑系从老城厢的旧城改造看上海传统里弄社区的外部空间形态卢承捷贾东、李婧050 济南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情系小黄帽——小学生上放学与交通拥堵调查报告王晓翠、孙雯、阎家骏、李宗耀喻洪、付佳051 济南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不能遗忘的历史——“济南惨案”遗址保护现状调研报告王灏、耿令香、赵彦、郭军敏喻洪、付佳052 济南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关于芙蓉街曲水亭街街区的空间特色的调查报告郭磊、杜鹏成、苗涛涛、李海良喻洪、付佳053 济南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为了大地的丰收——济南市住房问题调查季鑫灏、尤娟娟、杨光、毛楠喻洪、马明春054 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城市规划系宁波市月湖西区中营巷8#院调研报告金荣华、余笑霞、王侃、周鑫陈芳、张金荃055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漫漫求学路——中小学生通勤与课余锻炼调查秦岭、吕耿、裘振华、李昆程文、冷红056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书山有路何为径——哈尔滨市公共图书馆现状调研褚筠、王鹏、刘海静、包万隆程文、冷红057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昔日辉煌今何在?——城市电影院使用状况报告顾莉莉、韩伟婕、韩露、郭金星程文、冷红058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夜初上,几多流明——社区夜间照明调研报告顾雪、董文丽、关山程文、冷红059 浙江科技学院建工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杭州解放路西湖味精天桥及其路段的社会调查报告俞特科、余艳、吴慧芳、朱燕君黄杨飞060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转型时期城市广场功能扩展思考——绵阳市城市广场功能的调查刘敏、郭英子、陈元佩袁犁、姚萍061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城市规划专业灰色家园——成都市拆迁安置社区建设问题调查与分析徐子麟、季燕福、王鹏、岳婷马晓亮、成受明062 国立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构建“光明之城”的和谐公共交通——缝合鲤城与丰城市组团的公交现状调研康超、林燕丽、符丁文、彭晓竹潘华、彭晋媛、李泽云063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专业一条百年铁路,一道城市硬伤——京张铁路张家口市区段现状调查刘凤洋、孙华彬、吴召辉董仕君、崔英伟、李孟波064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专业走进文明生态村——张家口市文明生态村建设情况调查高佳雯、李承文、荆鹏董仕君、崔英伟、李孟波065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关注城市“白斑”关于张家口市墓地设置情况的调查报告赵战华、康建坡、张勇、张昌盛董仕君、崔英伟、李孟波066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明日黄花蝶也愁——历史文化名镇暖泉镇水环境调查赵伟董仕君、崔英伟、李孟波067 天津市城市建设学院规划与建筑系城市规划专业向左走,向右走——天津市友谊路银河广场公共服务设施指示牌调研何晓康、甄冉、贺剑、张森孙永青、兰旭068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借一缕投向角落的阳光——邱家祠历史建筑中的人调研报告杨颖超、冯文文、陈锋、乐韵婉毕凌岚、冯月、曹珂069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城市居住区占道调研报告盛爱华、蔻蕾、朱顺贤、葛超玲毕凌岚、冯月、曹珂070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唐元镇长林村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袁也、柳能志、张文新、唐婷毕凌岚、冯月、曹珂071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成都市社区游园中为老年人服务的元素调研王文静、杜国磊、殷勇、曾玉毕凌岚、冯月、曹珂072 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系“别在我家后院”综合症分析——杭州市居住小区公共设施布局的负外部性问题调研戎佳、丁佳荣、唐慧强孟海宁、陈前虎073 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系城市出租车服务设施体系探索——以杭州为例石梨、汪耀、潘杰、张嘉平宋绍杭、陈前虎074 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系“磁铁与容器”——杭州市现代服务业的区位变迁及与办公楼的协调发展调研帅慧敏、张澜、叶佳明陈前虎、孟海宁075 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系城市芯动力——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使用状况调研报告汤婧婕、高轶、楼铱、高俊周骏、陈前虎076 郑州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人性的关怀——关于郑州市自行车闯红灯现象的调查报告曹风晓、刘妍晨、李健宇、王文棋李建东077 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广州市老城区小学的校园周边环境问题调查报告王必武、钟家栋、周光红、周杨杨汤黎明、魏立华、王成芳078 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广州石牌城中村小学生课余生活调查黄数敏、黄艳、郄荣荣、颜燕叶红、王世福、王成芳079 黑龙江科技学院城市规划专业社会时间调查报告吕铭志、孙春晓、封佳慧杨秀红、张学勇080 黑龙江科技学院城市规划专业社会综合实践调查报告——求张爽、高月、李宏江姜云、周志宇081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都市人,何处去流汗?——城市公共体育运动场地现状调查及改进建议郎宇茜、谭啸、杨宏、徐萌张晓宇、侯鑫082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医院户外病患活动场所及相关规划现状调查廖胤希、马睿、陆远张晓宇、蹇庆鸣083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何处停泊——关于城市居住区停车位规划的调查冯天甲、高原、胡丽、梁春晓张晓宇084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学府居闹市,放学车马喧——学校周边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影响袁守愚、富一凝、吴南居、高波张晓宇085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大型超市门前运行状况调查报告魏良、郭真、刘文青、隋玉亭吕学昌、林伟鹏086 山东建筑大学城市建筑城规学院规划专业立交·广场·是与非——关于济南市燕山健身广场的调查报告王晓瑜、公维卿、石伊超、张蕴青吕学昌、周宇量、林伟鹏、齐慧峰087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济南市道路人车冲突调查黄金栋、赵磊、王盼盼、房梅燕王巍、齐慧峰088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济南市街道雕塑生存状况调查路超、崔超、商进越、石晓凤周宇量、王巍、齐慧峰、林伟鹏089 南京工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夹缝内的无垠天空——南京城市接头涂鸦社会调查报告施旭栋、赵秋菊、徐婷、郑凯黄瑛、官莹090 南京工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寻觅阳光——南京老住宅社区阳光缺失问题调研报告罗婷婷、殷彦、郝乙、宗雷刘晓惠、黄瑛091 南京工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火树银花不夜天>>——南京市烟花开禁情况调查戎一翎、李娜、顾高源、孙珂黄瑛、刘晓惠092 南京工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乘”而不“游”,“游”而不“乘”——南京旅游公交调研报告王小青、吴晓笛、饶杰、葛大永官莹、黄瑛093 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系城市规划专业福州市上海街道社区文化场所调查报告沈细春、苏俊、林弘、庄桦唐春媛、林从华、潘敏文094 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系城市规划专业古田会馆的昨日、今日、明日——关于福州市古田会馆保护的调查报告张攀文、蔡秋培、翁锦程唐春媛、林从华095 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城市规划系城市洗尘器——垃圾桶布局及使用情况调查及改进建议许凯涛、杜宽亮、邵德超、孟丽丽孔俊婷、许峰096 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城市规划系华苑居住区早点服务体系调研报告张玉琦、张雯、穆翠、李婧孔俊婷、许峰097 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城市规划系天津市老年人休闲共享空间社会调查贾岚、刘翠云、王春仙、李鑫卉孔俊婷、许峰098 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城市规划系子牙里小区公共活动场地调研宋静、张昕、李曼、胡睿孔俊婷、许峰099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且低调谈优先——北京市BRT南中轴线运行效果调查杨曦、刘畅、张淼吕斌、汪芳、宋峰100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树荫下的影区张书海、陈雯婷、蔡小霞吕斌、汪芳101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大城陋室——北京城区角落低收入外来人口居住状况及租房意向调查江艺东、王葭、许昊汪芳,吕斌,宋峰102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今天你通宵了吗?——校园周边夜间商业空间及学生夜间活动调查廖忠芳、张伟伟、张川子汪芳、吕斌、宋峰103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阴雨天天气条件下城市公园需求调查——以武汉为例龚晓浩、王婷张海兰、镇列评104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让生命之源细水长流——武汉市“风华天城”居住小区节水情况调研李晶晶、黄芳、陈茁朱霞、万艳华105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从晨读椅开始刘素雅、阮晶晶镇列评、刘晓辉106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老街中的蹒跚者——昙华林历史街区老年人出行调查报告陈少青、卜昌芬潘宜107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城市规划专业城市的“毛细血管”——南京市支路现状调研报告周文婷、周邹、郑越、胥明明张倩、徐春宁108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城市规划专业计划--〉市场——南京企、事业单位大院变迁调研石洁、刘鑫、潘琼宇、李京津吴晓、王承慧109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城市规划专业城市第六面——南京市新街口地下商业空间调研狄雪琴、朱明华、蒋瑞明、李犁孙世界、徐春宁110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城市规划专业新的日子——南京失地农民安置区现状调研葛黎佳、邵咪、孙倩雯、李媚王承慧、吴晓11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如此环境,何以得宠?——大学生外出租房情况调查及改进建议杨一浏、王英行、李丽伟、林燕李昊11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牌子·面子——西安东大街标牌系统使用状况调查王宁、陈诗莺、何凌华、蔡征辉李昊11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自动、被动、主动——市外自动售货机与使用情况调查及改进李小龙、李静、张珊、刘坤李昊11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专家论,百姓评——关于西安西大街仿古风貌评价的问卷调查徐慧君、王军、吕强、温湲李昊。
邓琴(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00)摘要:土壤污染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土壤污染问题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
重金属是土壤污染中最典型的污染物。
本文主要论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机理,并从微生物的首要三大类细菌、真菌、显微藻类出发,阐述国内外微生物修复技术现状。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微生物修复;原理中图分类号:S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19)09-0117-01土壤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重要的战略资源。
同时也是环境污染负荷的主要“承受者”,接纳了环境中50-90%的污染负荷[1]。
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推进,人类在矿产资源开发、畜禽养殖以及作物种植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1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不同的土壤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的类型和程度都有所不同。
城市用地系统的土壤重金属来源主要是大气降尘。
道路旁土壤中Pb含量处于较高水平[2]。
公园土壤中的主要重金属污染为Pb、Cu和Zn,而且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其铅含量也随之升高[3]。
由于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致使我国每年农业生产出现千万吨的粮食减产,并且还有每年1299多万吨被污染的粮食,如果折算成人民币每年我国粮食损失超过200亿元[4]。
2土壤重金属危害(1)危及土壤中的动物。
多种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富集,对土壤动物的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有研究发现土壤重金属对蚯蚓、线虫等无脊椎动物数目、丰富度、生物数目和群体构成等有直接影响。
(2)影响作物的质量。
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会导致作物养分的缺乏和酶有效性的降低,较而一旦农作物里面沾染上重金属物质,那么这些作物产品会积累其中。
(3)威胁人体健康。
土壤尤其是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极易经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对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器官产生影响,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3微生物修复技术3.1微生物修复原理微生物对重金属的作用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生物吸附和富集作用、(2)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溶解、(3)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氧化还原。
人类活动与黄土高原环境演变关系的研究易 悦(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摘要:文章分析了黄土高原水资源、土地侵蚀、植被演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得出结论黄土高原河川径流量的减少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存在着直接联系,人类活动是是黄土高原土地侵蚀的主导因素,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着黄土高原的植被演变。
同时指出在人类的积极努力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在总体上有所好转,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在某些地区植被覆盖率仍在恶化,必须对这些地区采取一定的措施。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资源;土地侵蚀;植被演变一、研究区域概况中国黄土高原太行山以西,贺兰山以东,秦岭以北,阴山以南的地区,总面积约4.4x105km2,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1]。
由于黄土性质疏松,富含钙质,易溶解于水,经流水长期侵蚀,在地域广阔的黄土高原形成了特殊的地貌[2]。
二、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环境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在黄土高原的演变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着黄土高原的河川径流量、土地侵蚀及植被演变。
本文将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谈论一下目前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环境影响的现状。
近年来,黄土高原流入黄河的径流逐渐减少[3]。
研究表明,这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4]。
气候变暖,使得蒸发加快,水源减少;而人类活动,如建设水利工程设施,加大工农业用水量等也极大减少了径流量[5]。
查阅相关资料[6]得出黄河三角洲最大年径流量(1964年)为973.1亿m3,最小径流量(1960年)仅为91.5亿m3,相差近10倍,同时,1985年之后黄河径流量明显减少。
因此可以认为黄河径流量的减少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存在着直接联系。
近百年来,黄土高原一直处在人类的频繁的活动当中,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人为活动产生的破坏不断加剧,这种破坏导致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和黄河泥沙有了急剧的发展,以沙漠化为主要特征的土地退化态势也十分严重。
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自陕西省的北部和山西省的西部,以及渭河的中上游,这些地区每年输入到黄河的泥沙达8亿吨左右,占黄河总输沙量的二分之一。
科技风2021年1月科教论坛DO/10.19392/ki.1671-7341.202102025高校大规模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为例陈浩兰中仁$张炜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207摘要:2020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线上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格局。
各高校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线上教学,其规模之巨,举世罕见。
这是对高校教学组织水平、管理水平、应急处置水平的一次“大考”,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次“良机”。
只有对这一次教学实践进行系统梳理,总结经验、反思问题,才能将这次“大考”带来的危机化为今后教学改革的“契机”。
本文从实例出发,通过对大规模线上教学举措的系统梳理,提出全方位提升教育技术的软硬件支撑条件、促进教学理念的更新迭代、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数字素养”的提升,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后高等教育管理方式改革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线上教学;高等教育管理2020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线上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格局。
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号召,各高校在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就紧锣密鼓地制定应急措施,充分利用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其规模之巨,举世罕见。
以笔者所在的四川大学为例,教务处于2020年2月便参照《四川大学本科课堂教学管理办法(修订)》,岀台了《四川大学本科线上教学管理办法》[1]o这一《管理方法》从政治担当、教材选用、教学进度等方面,规范师生线上教学活动的展开。
大规模线上教学活动持续了整整一个学期,倒逼高校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教学实验”。
笔者认为,这是对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应急处置水平的一次“大考”,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次“良机”#只有对这一次教学实践进行系统梳理,总结经验,反思问题,才能将这次“大考”带来的危机化为今后教学改革的“契机”#本文将以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为例,系统梳理大规模线上教学的各种举措,以期为今后教学管理方式的深化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2014建筑与环境学院团委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换届考核笔试重点一、学院基础信息院长熊峰教授党委书记陈勇副教授副院长丁桑岚教授副院长周波教授副院长蒋文涛教授党委副书记廖光明副教授党委副书记兰中仁副教授力学系主任董世明教授环境系主任杨平教授建筑系主任张鲲教授土木系主任李碧雄教授辅导员:(大一)潘园园(土木类)、李海申(非土木)(大二)赵梓丞(非土木)、杨胜(土木类)(大三)王文强(土木类)、张艳茹(非土木)(大四、大五)孙伯雷(非土木)、李为之(非土木)、谢伦武(土木类)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兰中仁副教授分管教学的副院长:蒋文涛教授团委书记:孙伯雷老师学生科科长:王文强老师学院学生工作组值班同学处的两枚常用印章分别是:共青团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委员会印章、建筑与环境学院院领导值班专用章。
学院学生工作组办公室座机号码是85990028二、活动场地、展板、横幅申请操作办法活动场地申请操作方法①申请借用一般教室首先填写申请表,由团委书记、学院党委副书记签字盖章,然后到教务处运行科审批,借用人领“教室调度通知”一张,交所在教学楼物管;②申请借用多媒体教室首先填写申请表(备注使用多媒体),由团委书记、学院党委副书记签字盖章,然后到教务处运行科审批,借用人领“教室调度通知”两张,一张交所属教学楼现教中心办公室,另一张交教学楼物管;③水上报告厅和二基楼报告厅申请表由团委书记、学院党委副书记签字盖章,然后报批管委会,然后到教务处运行科审批、批条提前交至相应教学楼物管处。
④青春广场或其他学校活动中心有学工部或者团委盖章,保卫处审批。
展板申请操作方法写申请。
由学院分团委老师初审后,报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审核、签署意见,加盖学院公章。
由学工部或校团委审批,签署意见加盖公章。
到保卫处借用展板。
注:三天之内还展板,否则要交违约金。
桌椅借用操作方法江安一教B座保卫处登记交押金(桌子每张五十),可立即借到桌子。
有时需要预定桌子,办法如下:写申请。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龙恩深
佚名
【期刊名称】《城市住宅》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龙恩深,1964年出生,博士.博士后,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会员,中国制冷学会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会员.重庆市制冷学会会员。
现任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建筑节能与人居环境研究所所长、建筑系副主任。
兼任中国能源学会理事、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委员会理事、中国建筑节能减排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
【总页数】1页(P111-1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56
【相关文献】
1.培养影视动漫高端人才建造西部影视动漫基地——访四川大学锦江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志强教授 [J],
2.比较文学视野里的德语文学——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武能教授访谈 [J], 杨武能;贺骥
3.创意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四川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永忠访谈 [J], 杨永忠;罗丹
4.创新探求独具匠心——记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干胜道教授 [J], 王文兵
5.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王谦教授到我校讲学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TM浅析老年人居住外环境的规划设计要素李锦嫱 陈岚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摘 要:老年人对居住区外环境的需求主要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部分。
其中硬环境主要是社区内人工和自然的物质环境,如人、建筑、绿化、水体、设施、小品等物质元素;而软环境则主要是精神文化环境,如社区历史文脉、建筑特色等。
本文通过对居住区外环境中的硬质与软质的空间元素进行调查研究,归纳出适于老年人活动休憩的空间环境,并对其规划设计提出一点建议。
关键词:绿化空间;作息空间;景观小品;软环境1 居住区老年人对绿化空间的需求绿化空间具有促进居民身心健康,提供休闲活动空间,美化室内外景观环境,及防灾的作用。
而且老年人也是居住区内对绿化空间使用频率最高的人群,因而居住区内绿化空间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
合理的绿化空间能满足老年人社会交往、健身锻炼、休闲娱乐、享受自然等需求,同时好的绿化空间环境设计也能提高整个居住区的环境质量。
我们调研的棕北社区的绿化景观良好:一个面积不大的中心游园四周绿树环绕,郁郁葱葱的植物在寒冷的冬天给老年人的内心增添一份生机勃勃的绿意。
此外,在游园的中心有一人工湖,湖边有许多老人,或坐在湖边赏鱼,或踱步向远处观望,还有的老人抱着孙子看湖里鱼儿游来游去。
不同的绿化空间能围合成不同层次的公共空间,满足不同老人的进行各种活动的需求。
结合调研观察及资料查阅,我们根据居住区室外空间使用性质及老年人室外活动特性等可以粗略地将绿化空间划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如下表):1.1 老年在各层次空间里进行的活动绿化空间类型老年人行为特征公共绿化空间集会,游戏,休息,打球,娱乐,跑步,打拳,舞剑等半公共绿化空间下棋,闲谈,邻里交往等半私用绿化空间闲坐,聊天,晒太阳,乘凉等私用绿化空间喝茶,眺望,休息,种植花木等这四种绿化空间层次,对老年人的日常活动有很大意义,既满足了老年人私密性要求,又能使其更好地参与公共活动,老年人因需求不同在各个空间各得其所,互相交往但又不受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