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品梗概
- 格式:pdf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8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范文精选《草房子》梗概这本书所讲的故事发生在油麻地,他通过讲述主人公男孩桑桑的刻骨铭心而又终身难忘的六年级小学生活,展现了桑桑、纸月、秃鹤、杜小康几个孩子的成长的历程。
桑桑是油麻地小学校长桑乔的儿子。
他淘气又善良,鲁莽中带着细腻;他对纸月十分关心,还给老师蒋一轮和白雀充当“小交通员”。
在众人都排挤秦大奶奶时,他没有;他是杜小康的竞争对手,也是最懂他的人,他帮细马看羊,端上一碗水送给一个饥渴的过路人……后来他得了一种怪病,父亲带着他四处求医,最终他恢复了健康。
“秃鹤”是一个秃顶的孩子,他不用上学来逃避同学异样的眼光,他用生姜擦头,希望七七四十九天后长出头发,还戴帽子的方法遮掩自己的秃头。
但在一次学校广播体操时,他把帽子甩向天空,导致学校错失第一,他在学校文艺演出中成功扮演一名连长,得到大家的尊重。
纸月文文静静,毛笔字写得挺好,还会背许多古诗。
他让桑桑也变得文雅起来。
纸月经常受到男孩的欺负,桑桑为此和三个男孩打了一架。
杜小康本来家境富裕,突然家境的败落,被迫退学。
随父亲远走芦荡养鸭,放鸭失败后,他把五只双黄鸭蛋全部送给桑桑。
桑桑为了杜小康把心爱的鸽子卖掉,并将钱通通给了杜小康,帮助他渡过难关。
后来,杜小康继承父业,在学校门口摆起小摊。
除了这几个孩子的故事,书中还讲述了细马、蒋一轮老师、温幼菊老师、白雀、秦大奶奶等人生动的故事。
整本书情节曲折,充满温情,值得一读。
《西游记》作品梗概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本明朝吴承恩的著作——《西游记》。
这本书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段折腾,将他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作品曲咋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矛盾,通过取经人和妖魔的斗争及神佛语与妖魔之间的关系,表现了人们群众战胜困难的乐观精神和封建时代的统治阶级统治的腐朽、程序的混乱。
习作:写作品梗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作品梗概的含义,区分其与讲述的不同;2.掌握完成作品梗概的基本方法;3.能够独立完成一篇作品梗概。
二、教学重点1.理解作品梗概的含义;2.掌握完成作品梗概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辨析作品梗概与讲述的区别;2.训练学生提炼作品梗概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解作品梗概的含义和作用,并与讲述进行区分,引出完成作品梗概的重要性。
2.基础知识的讲解(10分钟)所谓作品梗概,就是指通过简单的语言概括出一个作品的内容,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主旨。
它与讲述的区别在于,梗概需要简洁、精炼,只提炼出主要内容,没有任何废话。
3.案例分析(10分钟)以一篇小说或文章为例,让学生练习提炼作品梗概的能力,并检查学生的听力和提炼能力。
4.课堂互动(15分钟)学生自选一篇小说或文章,并在讲台上进行梗概展示,同学们进行点评和提出建议。
5.教师点拨(10分钟)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教师对学生的作品梗概进行点拨和改进,并教授更深层次的梗概提炼方法。
6.课后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篇作品梗概,并提交到教师处进行点评。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基础知识的讲解、案例分析、课堂互动、教师点拨和课后作业等环节,全面培养学生的作品梗概提炼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
同时,在案例分析和课堂互动环节,更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师点拨环节,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定制化授课,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这堂课教学内容新颖、生动、易于理解,确实起到了提高学生作品梗概提炼能力的效果。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作品梗概的含义,掌握作品梗概的基本结构,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让他们在写作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作品梗概的含义和作用2. 作品梗概的基本结构3. 写作品梗概的步骤和方法4. 作品梗概的写作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作品梗概的基本结构,学会写作品梗概。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把握作品的主题,提炼出作品的精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作文纸、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起学生对作品梗概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作品梗概的含义、作用和基本结构。
3. 案例分析:分析一篇经典的作品梗概,让学生了解作品梗概的写作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品,写一篇作品梗概。
5. 点评与指导:对学生写的作品梗概进行点评,指导他们如何修改和提高。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作品梗概的写作技巧。
六、板书设计1. 作品梗概的含义和作用2. 作品梗概的基本结构3. 写作品梗概的步骤和方法4. 作品梗概的写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品,写一篇作品梗概。
2. 要求:结构清晰,语言简练,能够准确表达作品的精髓。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作品梗概的写作方法。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根据学生的需求,补充相关的教学内容,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以上就是我对于《写作品梗概》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2写作品梗概》作文范文六篇【导语】书里记载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种精神,一份情感,怪不得人们常说“书是知识的海洋,书里有杰出的世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我们实现理想的翅膀。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以下是作者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浏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2写作品梗概》作文范文篇一从前有一位叫海力布的猎人,他热情帮助别人。
每次打猎回来,总是先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小的一份,因此,大家都很敬爱他。
有一天,海力布去打猎,看见一只老鹰抓住了一条小白蛇,他把老鹰射伤了,救了小白蛇。
小白蛇想报答海力布,要求爸爸赏赐海力布一些珍宝,谁知海力布不想要珍宝,只想要能听懂动物说话的宝石。
就是这样,海力布就得到了宝石。
海力布具有宝石后,打猎就方便多了,分给大家的猎物也多了,这样就过了几年。
有一天,海力布在深山打猎,听到了一个可怕的消息,于是就急忙跑回家告知大家快点儿搬到别处,但是大家都是无动于衷。
海力布这才知道着急是没用的,再迟延,灾害就会夺去乡亲们的生命,所以他就把整件事一五一十告知大家。
刚刚说完,海力布就变成了石头。
乡亲们都很伤心,于是就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
最后乡亲们都逃过一劫。
以后,人们都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2写作品梗概》作文范文篇二《小兵张嘎》是中国当代作家,电影编剧家徐光耀于1958年创作,合适儿童浏览的中篇小说。
展现了嘎子、胖墩、玉英、佟乐四个孩子,在抗日烽火中的戏剧故事和富于传奇的幼稚友谊。
故事以1934年的白洋淀为背景,以嘎子企图参加八路,企图得到一支属于自己的真枪展开。
奶奶为了保护八路老钟牺牲了,嘎子只身上县城找传说中的罗金保,打鬼子替奶奶报仇。
在县城结识了佟乐,嘎子仇没报,陷入鬼子追杀。
在佟乐和奇妙便衣罗金保的帮助下,脱离险境,将嘎子带到区队驻地。
在一次斗争中,嘎子缉获一把真枪。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范文习作二:写作品梗概范文一:《妈妈不是我的佣人》梗概《妈妈不是我的佣人》是一本校园励志小说,讲述了一个小男孩战胜一系列挫折的心路成长历程。
上五年级的阿章原本是一个都市小男孩,他自私又蛮横无理,生活上对妈妈百般依赖,稍有不如意,便大发脾气。
后来因为妈妈怀孕了,爸爸又在首尔工作,阿章便暂时去乡下舅舅家生活。
离开了父母的庇护,开始的时候阿章特别开心,可很快就出现了很多不如意的事情。
在学校,他不是把作业忘在家里,就是因为没带颜料被老师惩罚、被同学取笑。
在舅舅家,表妹对阿章充满了敌意,表妹经常对他说:“我不知道你的妈妈是不是你的佣人,但我的妈妈不是。
”来到乡下后的阿章,生活简直一团糟。
阿章心里特别失落,特别留恋以前在家的生活。
他想到以前在家里的时候,他可是什么都不用管,妈妈会帮他备齐所有该带的东西,会帮他把房间整理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这个时候,他才醒悟:过去他成绩优异,成为全班同学喜爱的班长,这一切都是因为有妈妈在身后默默付出,只是他从来不曾注意到妈妈的辛劳,从来不曾感激妈妈。
从此,阿章努力学习独自面对生活,尽量自己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尽管一路磕磕绊绊,挫折不断,但他先后经受了读书、守约、诚信的考验,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勇敢、节俭、关爱他人的小男子汉。
小说的结尾,阿章认识到作为学生,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塑造独立的人格,长大后才能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
这一天,阿章归来,他终于可以自豪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可以的!我阿章靠自己的力量,也可以做得很好!”点评:作者在开头用一句话就介绍了这本小说的主要内容,语言非常简洁。
在正文部分,小作者抓住主要故事情节,分层概述主要情节内容,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一目了然。
这篇习作语言朴实,用词准确,描写生动,中心突出。
范文二:《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主要讲述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他们冒险的故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与反思第1篇】《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保留“主干”,去除“枝叶”。
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4.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与同学交流讨论,并进行修改。
学习重点难点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保留“主干”,去除“枝叶”。
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4.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与同学交流讨论,并进行修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保留“主干”,去除“枝叶”。
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二、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
书,好书,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在我们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好书。
【出示课件1】1.课件出示名人名言。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苏轼说:“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2.让学生读这些名人名言,谈谈自己的体会。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3.总结:这个单元让我们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在这些长篇小说或短篇小说中,篇幅都比较长,想要简要说说主要内容,就需要学会概括内容。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品梗概》习作例文(5篇)【01】《小兵张嘎》梗概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掩护在家里养伤的八路军钟连长,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本皇军手枪下,而钟连长被敌军带走。
为了替奶奶报仇并救出钟连长,嘎子历尽艰辛,找到了八路军罗金保,当上了一名小侦查员。
一次,他配合老罗叔执行任务时,用钟连长送给他的木枪指着日军的翻译官,缴获了一把手枪,表现得非常神勇。
在一次战斗中,他又缴获了皇协军长官的一把手枪。
为此,他中弹了,在大伯家养伤。
一天,他偷偷地离开了大伯家,打算回部队报到。
在路上,嘎子却被日本鬼子抓走了。
为了救出钟连长和嘎子,部队打算穿过鬼子的封锁线,与鬼子火拼。
嘎子面对敌人的盘问,英勇地反抗。
部队攻打敌军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发挥了很大作用。
最终一举歼灭了敌人,救出了钟连长,立了大功,也替奶奶报了仇,乡亲们都非常喜欢他。
战斗结束以后,嘎子把它藏在鸟窝里的手枪上缴,区队长正式宣布,这把手枪正式交付给嘎子使用。
他心满意足,把钟连长送给他的木枪送给了他的好朋友——胖墩。
从此以后,嘎子和同志们打了许多胜仗,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小英雄!【02】《童年》梗概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把他寄养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的外祖父家。
一天,他把一块白桌布染成了蓝色。
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生了一场大病。
从此,阿廖沙便讨厌起了外祖父家。
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
由此,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
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
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他感到难以忍受。
母亲也受不了这种生活,便走了。
在这个环境里,也有乐观、纯朴的茨冈人。
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
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舅舅就会弹吉他。
外祖母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
这一切使阿廖沙感到欢乐和忧愁。
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
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
《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写作品梗概》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
梗概,是作品的简要内容,属于读书笔记的一种。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鲁宾逊漂流记(节选)》一课的学习,对梗概有了一定的认识。
因此,写作品梗概有了一定的基础。
教材的第一部分,通过三个生活事例,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到梗概,让学生初步了解梗概的作用和目的,以此激发他们的习作动机。
教材的第二部分,提示写梗概一般要经历的三个步骤,并对每个步骤进行了具体指导。
教材的第三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写好后读给同学听”“根据他们的反馈,对没写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改”。
评价标准是梗概能否让读者明白这本书的大意,把评价对象交给读者,形成一种真是的评价,让学生懂得写梗概的基本要求就是用简洁的语言让读者清楚地了解书的大意。
二、教学目标1.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作品梗概。
2.能与同学分享自己写的梗概,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创设情境,引起思考。
同学们假如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为什么要学写梗概?场景一:班级开读书会,要你分享一本喜爱的书,你怎么介绍才会引起同学们阅读的兴趣呢?场景二:你的好伙伴知道你很喜欢某一部电影,很想知道电影的内容,你该怎么介绍呢?2.小结:遇到这些情况,就需要我们用“梗概”的形式,对书或电影的内容进行概括,来介绍、推荐它们了。
(二)回顾课文,学习方法1.明确“什么是梗概”梗概,是作品粗略的、大概的内容或要点。
第5课课文《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就是很好的例文。
《鲁滨逊漂流记》全书约11万字,我们课文的梗概还不到2000字,记录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等主要情节。
2.梳理“梗概”的特点梗概通常梗概通常语言简练、篇幅短小,包含书中的主要情节,没有细节描写,而且梗概的顺序和作品是一致的,它也包含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训练范文4篇及点评第二单元主题:写作品梗概点拨:1.精读完作品后,把握主要内容,长话短说。
2.注意作品内容的安排,要做到详略得当。
3.关键要素要表达清楚,比如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例文1、《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2、《鲁滨逊漂流记》梗概3、《老人与海》梗概4、《妈妈不是佣人》梗概《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主要描述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他们的冒险故事。
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
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
一天深夜,汤姆与好友哈克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罗宾逊医生和恶棍印江•乔埃以及喝得醉醺醺的莫夫•波特三个人发生争执,在混乱的厮打中,乔埃把雇用他们去盗尸的罗宾逊医生杀死了,然后又嫁祸于被打昏的波特。
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汤姆、哈克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弄得家里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
过了一段时间,法院开庭审理这起凶杀案,法官即将对波特的罪行作出判决,这让汤姆十分的愧疚和不安。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战胜了恐惧与自私,勇敢地站出来指出印江•乔埃就是杀人凶手,但狡猾的乔埃却从法庭上逃走了。
不久之后,汤姆与他心爱的姑娘贝奇到山上野餐时,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但汤姆他们在洞中再一次看见了杀人犯印江•乔埃。
经过一番周折,他们在村民的帮助下终于成功脱险。
汤姆把杀人犯印江•乔埃藏在洞中的消息告诉了贝奇的爸爸萨契尔法官。
谁知萨契尔法官之前把山洞的入口封住了,躲在洞里的乔埃活活饿死了,恶人得到了应有的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