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胫腓骨骨折护理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胫腓骨骨折的护理措施引言胫腓骨是人体下肢重要的骨骼结构之一。
当胫骨和腓骨发生骨折时,患者需要接受适当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愈合并恢复正常功能。
本文将重点介绍胫腓骨骨折的护理措施,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照顾骨折患者。
1. 术前准备在进行胫腓骨骨折的手术治疗之前,护理人员需要进行相应的术前准备工作。
具体包括: - 完善患者的病史记录,了解患者的过敏史、药物使用情况等信息; -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 - 协助患者进行手术前的身体清洁,包括皮肤消毒等; - 和手术团队一起准备好手术器械、药品等物品,确保手术准备充分。
2. 术后护理2.1 伤口护理胫腓骨骨折手术后,患者的伤口需要进行适当的护理。
具体措施包括: - 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干燥清洁; - 观察伤口出血、渗液等情况; - 定期进行伤口患部的皮肤护理,如清洗、消毒等。
2.2 疼痛管理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疼痛管理。
具体措施包括: -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合理选择镇痛药物给予,如止痛药、镇痛泵等; - 通过物理疗法,如热敷、理疗等,缓解疼痛; -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带来的不适。
2.3 活动功能训练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通常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以恢复正常的活动功能。
护理人员在康复训练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协助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如主动、被动关节活动、肢体功能锻炼等; - 配合物理治疗师进行康复训练,如按摩、牵引、理疗等; - 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训练计划。
2.4 心理护理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可能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护理人员需要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支持,具体措施包括: - 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其心理需求; - 提供情绪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 - 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安排心理咨询等专业支持。
3. 日常护理3.1 体位翻转患者术后需要定期进行体位翻转,以防止长时间固定造成血液循环不畅,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胫腓骨骨折护理常规概述胫腓骨骨折是指踝关节上方的胫骨和腓骨之一或两者发生断裂。
骨折治疗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期,而正确的护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加速康复进程。
骨折后的护理工作旨在缓解疼痛、减少肿胀、促进愈合和避免并发症。
伤势初期处理骨折初期的处理非常关键。
在急救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稳定受伤区域,以避免进一步损伤。
2.冷敷受伤部位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可以使用冰块或冷水浸泡。
3.尽可能使病人保持安静,不要让患部活动。
4.将伤者转移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骨折后的休息与体位骨折后,患者需要足够的休息和保持正确的体位。
正确的体位可以减少肿胀和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愈合。
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保持患肢高于心脏,多枕头托高腿部。
2.定期更换体位以防止褥疮。
3.向床垫下方放置坚硬物体,以保持脚趾朝上,以便更好地流通血液。
保持伤口清洁在护理骨折期间,保持伤口清洁十分重要。
花费一些时间清洁伤口可以有效地避免感染,并且有助于愈合。
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1.在患者清醒时,使用干净的水和肥皂,轻轻地清洗伤口周围的皮肤。
2.千万不要用酒精或碘酒等刺激性的化学物质来清洁伤口。
3.定期更换敷料和包扎。
如果发现有脱落或渗出,应及时更换。
康复期的护理在康复期间,骨折部位需要特别注意,以免受到进一步的损伤。
康复期间应注意以下方面:1.保持伤部干燥,防止感染。
在淋浴或游泳时,应盖上保护罩以保护伤部。
2.如何找到正确的坐姿或行走姿势,以避免伤势复发。
3.食品应具有平衡和丰富的营养,包含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以促进骨骼的健康和恢复。
小结正确的护理可以快速缓解疼痛和减轻肿胀,并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
在骨折治愈前,患者需要严格遵守医生的嘱咐和注意事项,避免使状况恶化或者骨折再次发生。
通过正确的护理,患者可以缩短康复时间,并且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胫腓骨骨折护理方案一、概述胫腓骨骨折是指胫骨和腓骨之间发生骨折的情况。
该骨折常见于运动损伤、车祸或其他外力直接作用下。
护理胫腓骨骨折的关键是稳定骨折部位,促进骨折的愈合,并有效控制疼痛,恢复患者的功能。
二、护理措施1. 评估和监测•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疼痛程度、神经功能、血液循环状况等。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体温等。
•定期观察骨折部位的颜色、温度、触感等变化,以及出血、肿胀的情况。
•检测患者的神经功能,包括触觉、活动度等,以及周围血管的情况。
2.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药物镇痛治疗。
•将患者的受伤部位固定,以减少疼痛和进一步损伤的可能。
3. 固定和稳定骨折部位•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固定装置,如石膏、外固定器或手术植入物。
•确保固定装置的正确使用和位置,以稳定骨折部位。
•定期检查固定装置的状况,以及在必要时进行调整和更换。
4. 促进愈合和骨再生•遵循医生的建议,保持良好的营养和补充适当的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
•避免使用有害的物质,如香烟和酒精,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保持好的休息和睡眠,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骨再生。
•定期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以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力量,并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5. 防止并处理并发症•定期检查患者的伤口,防止感染的发生。
•观察患者的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防止压力性溃疡的发生,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和干燥。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病痛和康复过程中的困难。
三、护理注意事项1. 患者教育•向患者详细解释骨折的情况和治疗计划。
•教育患者正确使用固定装置,并告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
•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如洗澡、穿着服装等。
2. 定期随访•患者出院后,应定期随访,以确保骨折的愈合和康复的进展。
•随访期间,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疼痛、肿胀、活动度等。
四、康复计划在骨折恢复的过程中,康复计划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般骨折康复计划的指导原则:1.第一阶段:固定期–保持固定装置的完整和稳定。
胫腓骨骨折护理常规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关注,帮助其缓解焦虑和恐惧,建立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
同时,护士还应及时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如出现感染、出血、肿胀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饮食护理术后患者需要逐渐恢复饮食,从流质食物开始逐步转为软食和正常饮食,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均衡,避免过度进食或暴饮暴食,影响消化和吸收。
3、疼痛护理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和药物,如口服止痛药、镇痛贴、局部冷热敷等,帮助其缓解疼痛,提高舒适度和睡眠质量。
4、体位护理术后患者需要保持适当的体位,避免长时间卧床和固定,可以适当活动和康复训练,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功能恢复。
5、创面护理术后患者的创面需要定期更换敷料,保持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和渗液,如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情况,需要及时处理和通知医生。
6、康复护理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和指导,如肢体功能锻炼、步态训练、平衡训练等,帮助其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影响伤口愈合。
同时要鼓励病人进行适当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功能的恢复。
3、在疼痛护理方面,护士应根据医嘱及时给予止痛药物,并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在患肢观察方面,护士应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观察肢体的感觉、运动和末梢循环情况,防止关节过伸过屈和伤口渗血。
对于有引流管的病人,还需要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和颜色。
5、在预防并发症方面,护士应多巡视病房,及时了解病人的具体情况并指导病人预防并发症,包括呼吸道、泌尿系感染和褥疮等。
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床铺的干燥整洁,按摩受压部位,以及给予石膏边缘皮肤的保护。
6、在饮食护理方面,护士应根据不同阶段的需要,指导病人适当饮食,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身体的恢复。
7、在健康教育方面,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危害性,并教育病人注意患肢的平放和避免热敷按摩等不良行为。
一、胫腓骨骨折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使病人对所要进行的手术有充分的认识,以消除顾虑和紧情绪。
(2)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及足背动脉搏动。
(3)完善术前准备。
(二)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1)观察生命体征至稳定。
(2)注意观察石膏伤口渗血情况(3)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颜色、感觉及运动情况。
2、使用外固定架治疗使用外固定架治疗,保持针眼处干燥,针眼处涂活力碘,I天2次。
3、功能锻炼伤后早期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髌骨被动活动及足趾的活动。
外固定去除后,充分练习各关节活动,逐步下地行走。
(三)非手术治疗1、患肢护理(1)卧硬板床休息,患肢抬高、制动。
(2)保持石膏外固定稳定.未干前少搬动,防止褥疮和折断。
2、病情观察,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
(1)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皮肤颜色及感觉运动。
(2)严密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如搏动减弱或消失,立即报告医生。
(3) 如病人诉患肢剧烈疼痛应重视,并报告医生。
(四)功能锻炼 指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髌骨被动活动及踝关节、足趾运动。
(五 )出院指导(1) 继续坚持功能锻炼。
(2) 2〜4周复查1次,不适随诊。
(3) 石膏外固定8〜12周,固定半年后骨折达骨性愈合,方可考虑取出。
、糖尿病护理常规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工作强度准确计算进食量,安排合理的饮定时定量、少量多餐,易饥饿者,可多加蔬菜粗纤维食物。
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其从事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慢跑根据医嘱准确给予降糖药物,胰岛素应在每餐前15-30分钟皮下注射并注意轮换注射部位,以免引起局部脂肪硬化。
4、 在使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病情,患者如出现心慌、双手 颤抖、出冷汗、难忍的饥饿、头痛头昏、全身乏力等低血糖症状,应立 即监测血糖,并告之医生并及时进行处理。
5、 观察患者口渴程度及进食量,若食欲突减、厌食,应注意有无酮症 酸中毒的发生,若出现呕吐、腹痛、脱水、呼吸深快、有烂苹果味则提 示酮症酸中毒,应立即告之医生积极进行抢救。
胫腓骨骨折术后护理
一、术后环境及患者体位
1. 病房环境:确保病房安静、整洁、舒适,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在50%-60%。
2. 患者体位:术后患者应取平卧位,保持患肢抬高10-15度,
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二、术后基础护理
1. 监测生命体征:术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2. 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及时更换,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预防感染。
3.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证营养摄入。
三、术后功能锻炼
1. 早期功能锻炼:术后1-3天,进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和关节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2. 中期功能锻炼:术后4-6周,逐步进行患肢负重训练,促进骨折愈合。
3. 后期功能锻炼:术后6周后,进行患肢全面功能锻炼,恢复肢体功能。
四、术后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 深静脉血栓:术后定时按摩患肢,鼓励患者早期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2. 感染:保持伤口清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 关节僵硬:加强患肢关节活动,预防关节僵硬。
4. 骨折延迟愈合: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按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五、出院指导
1. 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观察患肢恢复情况。
2. 加强营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骨折愈合。
3. 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直至医生评估可以恢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护理措施请遵医嘱,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
胫腓骨骨折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要消除手术前病人焦虑、恐惧的心理,根据临床观察表明,术前病人的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快慢有很大的影响,此时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护士应主动用关切的语言与病人交谈,及时发观病人的所需并加以解决,鼓励其正确对待即成事实,采取积极态度,适应现实处境。
达到心理平衡。
2.饮食护理向患者宣教加强营养的重要性,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增加营养,术前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适当的食鱼类、肉类、海产品及新鲜蔬菜水果,早晚各饮鲜牛奶25OmI有消瘦、贫血、低血症等全身情况较差者,静脉输入营养物质,如20%脂肪乳剂,5%复方氨基酸。
3.疼痛护理评估患者的身体耐受情况,根据患者的耐受和身体素质决定疼痛的处理。
比如心脏病、糖尿病患者疼痛需要控制在安静平卧状态下没有疼痛。
一般情况下,疼痛分值N3分时通知医师给予镇痛处理。
4.体位抬高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
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保持外固定松紧适度,防止因肢体肿胀使外固定过紧,造成压迫而引起血液循环障碍。
5.石膏固定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肢的疼痛程度,有无麻木感,石膏固定24小时内要经常检查足趾的背伸和跖屈情况,以判断腓总神经是否受压,只要怀疑神经受压,立即打开石膏减压。
6.小夹板固定的护理随时查看小夹板的松紧度及肢体是有否麻木、疼痛等,严重局部压疮、肢体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7.冷敷创伤48小时内内常规冷敷。
(一)术后护理1.心理护理:由于胫腓骨骨折术后并发症较多,尤其是开放性骨折延期愈合,给病人带来较重的思想负担,表现为悲观焦虑情绪,因多关心体贴病人,促进康复。
8.一般护理:(1)抬高患肢,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以减轻水肿和疼痛,促进伤口愈合。
(2)取骼骨植骨的病人,术后2天半卧位,放松骼肌减轻疼痛。
(3)采取单纯螺钉内固定和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术后,仍需用长腿石膏外固定8-10周,老年人为了避免关节僵硬,术后四周左右改为短腿石膏或石膏夹板。
胫腓骨骨折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神志、面容、生命体征及局部情况。
2、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3、皮肤完整性。
二、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骨科手术前准备。
(2)完善术前辅助检查。
(3)训练床上使用便器。
(4)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戒烟。
(5)备皮。
(6)行骨牵引时,保持针眼处干燥,针眼处予以75%酒精消毒,一天2次。
2、术后护理:(1)同骨科术后护理。
(2)加强营养,合理安排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感觉、运动、肌力、温度、末梢血液循环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疼痛时给予镇痛剂。
(5)观察皮肤受压情况,定时局部减压,预防压疮发生。
(6)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以主动为主,被动为辅为原则。
指导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足趾的活动及髌骨被动活动。
(7)患肢制动,保持功能位,并将患肢抬高,以利减轻肿胀。
(8)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物颜色、性质、量,每日更换引流袋,并记录引流量。
(9)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如渗血多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1、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2、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指导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足趾的活动及髌骨推移等活动。
四、注意事项1、注意观察下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防止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
2、有夹板外固定的患者可进行膝、距小腿关节活动,但禁止膝关节伸直情况下旋转大腿,防止发生骨不连。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胫腓骨骨折的护理常规胫腓骨骨折指胫骨平台以下至踝以上部分发生的骨折。
很常见,约占全身各类骨折的13%-17%,以青壮年和儿童居多。
1护理评估1.1病史:询问年龄、职业特点、有无过敏史;1.2症状: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著,表现成角和重叠移位;1.3心理社会反应:病程长、缺乏对疾病认识,易出现焦虑消极的心理。
1.4 辅助检查:X线、CT、术前备血等结果。
2护理问题2.1疼痛2.2 躯体功能障碍2.3 潜在并发症2.4 有废用综合症的危险2.5 焦虑3护理措施3.1术前护理3.1.1按骨创伤科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3.1.2注意观察患肢血循环,询问患者是否肿痛难忍,足趾有无青紫、发凉、麻木、活动障碍等症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3.1.3患肢抬高或床脚抬高20—30厘米。
3.1.4指导病人使用床上拉手及利用健侧下肢撑床抬臀。
3.2 术后护理3.2.1按骨创伤科术后一般护理常规。
3.2.2 病情观察3.2.3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
3.2.4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3.2.5患肢抬高或床脚抬高20—30厘米,观察患肢足趾感觉、运动及甲床毛细血管充盈情况。
3.2.6观察患肢感觉运动情况。
3.2.7观察伤口疼痛情况,教会病人使用镇痛泵并观察其镇痛效果。
3.2.8饮食:术后6小时后按医嘱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
4健康教育4.1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收缩,空蹬脚后跟动作,每日50—100次。
2周后实行抬腿屈膝。
4.2指导患者及早行功能锻炼,恢复肢体功能,预防并发症。
4.3患者早期床上活动(患肢关节制动),可使用牵引床上拉手,抬高躯体,避免褥疮;增加肺活量,促进循环,防止肺部感染;按摩肌肉,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4.4定期复查,出院后如有不适应及时就诊。
5护理评价5.1患者是否能够耐受疼痛,积极配合治疗;5.2焦虑情绪是否缓解,是否能主动功能锻炼;5.3是否无并发症的发生。
胫腓骨骨折护理常规
胫腓骨骨折常指小腿部胫腓骨骨干骨折。
由于整个胫骨位于皮下,骨折端容易穿破皮肤,成为开放性骨折。
由于骨折后骨髓腔出血、血管或肌肉损伤出血,均可引起骨筋膜室压力增高,故胫腓骨骨折应警惕骨筋膜室综合症,必要时尽早切开减压。
稳定性骨折,可考虑保守治疗。
不稳定性骨折建议手术治疗,主要方法有:钢板螺钉内固定术,髓内钉固定,外固定架固定术。
1.护理评估和观察要点
1.1伤口渗血情况。
1.2皮肤的色泽、温度。
1.3患肢末梢血运、感觉情况。
1.4注意评估“5P”征:有无疼痛、苍白、感觉异常、麻痹、脉搏消失,观察有无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生。
2.护理问题
2.1疼痛
2.2患肢活动受限(活动无耐力)
2.3感染或有感染的危险
2. 4有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的危险
2. 5焦虑
2. 6知识缺乏
3.护理措施
3.1保守治疗。
3.1.1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感觉及足背动脉搏动。
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3. 1. 2保守治疗的病人主要采用手法复位后石膏或小夹板固定。
护理措施同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的护理。
石膏固定3-4周。
固定期间均应注意石膏和夹板的松紧度,6-8周可扶拐部分负重行走。
3. 1. 3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患者,尽早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与踝泵练习,未固定的关节应适当功能锻炼。
3. 2手术治疗
3. 2. 1术前护理:同骨科术前护理。
3. 2. 2术后护理:同骨科术后护理。
3. 2. 2. 1患肢肿胀护理:术后抬高患肢,高于患者心脏水平,以利于血液循环,减轻患肢肿胀。
注意观察石膏内伤口渗血情况,患肢末梢血液循环、颜色、感觉及运动情况
3. 2. 2. 2使用外固定架治疗,保持钉道处伤口清洁干燥,钉道处涂0.5%活力碘,每班1次。
3. 2 .2. 3功能锻炼:早期在床上活动,主动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与踝泵练习。
1周可扶拐下地,患肢不负重。
6-8周可扶拐部分负重行走。
4.护理评价
4. 1疼痛缓解。
4. 2骨折固定正确有效。
4.3无感染发生或感染得到及时控制。
4.4神经血管无合并损伤。
4. 5焦虑缓解并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4. 6患者了解疾病内容。
5.出院指导:同骨科手术前后出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