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痫病痛风教案-针灸治疗学
- 格式:pdf
- 大小:198.10 KB
- 文档页数:5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针灸治疗学上(教材原文) 新世纪第二版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痹【治疗方法】1·基本治疗治则:通经活络止痛,行痹兼活血祛风,痛痹兼温经散寒,着痹兼除湿化浊,热痹兼清热消肿;行痹、痛痹、着痹针灸并用,泻法;热痹只针不灸,泻法。
处方:局部取穴并根据部位循经选穴。
肩部:肩髃肩髎臑俞肘部:曲池天井尺泽少海小海腕部:阳池外关阳溪腕骨脊背:大椎身柱腰阳关夹脊髀部:环跳居髎秩边股部:伏免殷门承扶风市阳陵泉膝部:膝眼梁丘阳陵泉膝阳关踝部:申脉照海昆仑丘墟方义:病痛局部取穴及循经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通则不痛”,痹痛遂解。
加减:行痹加膈俞、血海活血调血,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痛痹加肾俞、关元温补阳气、祛寒外出;着痹加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热痹加大椎、曲池清泻热毒;各部位均可加阿是穴。
操作:各部脑穴常规针刺。
大椎、曲池可点刺出血;肾俞、关元用灸法或温针灸法腰痛【临床表现】以腰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疼痛在腰脊正中部.为督脉病症;疼痛部位在腰脊两侧,为足太阳经病症。
1.寒湿腰痛腰部有受寒史,天气变化或阴雨风冷时加重,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或拘挛不可俯仰,或疼痛连及下肢。
2.瘀血腰痛腰部有劳损或陈伤史,晨起、劳累、久坐时加重,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僵硬感,痛处固定不移。
3.肾虚腰痛起病缓慢,腰部隐隐作痛(以酸痛为主),乏力易倦,脉细。
【治疗方法】1.基本治疗治则:寒湿腰痛温经散寒,瘀血腰痛活血化瘀,均针灸并用,泻法;肾虚腰痛益肾壮腰,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以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
委中肾俞大肠俞腰阳关阿是穴方义:委中是腰背足太阳经两分支在腘窝的汇合点,“腰背委中求”,可疏调腰背部经脉之气血;腰为肾之府,肾俞可壮腰益肾;大肠俞、腰阳关、阿是穴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
教案首页第次课授课时间:课程名称针灸治疗学年级专业、层次授课教师职称课型(大、小)大学时1授课题目(章、节)第六章(头面躯体痛症)第十节痛风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针灸学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本病的基本治疗。
2.熟悉本病的辨证要点。
3.了解本病的其他治法、按语。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1.病例导入——3分钟2.概述(概念、病因病机、西医知识)——5分钟3.辨证要点(主症+证型)——5分钟4.治疗(基本治疗)——10分钟(其他治疗)——5分钟5.按语及文献摘要——5分钟。
6.病案分析(提问学生)——5分钟。
7.小结及思考题——2分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病的基本治疗。
难点:本病的辨证要点。
教研室审阅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一、病案导入:【病案内容】姜某,男性,27岁。
患者左足趾、足背反复性肿4年。
患者4年前在一次饮酒后,突然发生左足背、足对趾肿痛,难以入睡,局部灼热红肿。
在当地服用消炎镇痛药后,1周后疼痛缓解以后,每遇饮酒或感冒后即易发作,每遇发作,自服激素等药。
近2年来服用上药效果不佳。
疼痛固定于左足背及左足跖趾。
于1周前又因酒后卧睡受凉而引起本病发作,局部红肿热痛,功能受限,故来我处诊治。
查体:面红,跛行,左足背及足跄趾红、肿、压痛、功能受限。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化验:血沉:70mm/h,血尿酸610umol/L。
X线示:左足跖骨头处出现溶骨性缺损。
【问题与思考】1.诊为何病?何证型?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3.试解释方义。
二、概述【熟悉】概念痛风是尿酸排泄减少和噤吟代谢障碍所致,以特征性急性关节炎为主症的疾病。
病因病机痛风属中医学“痹病”“历节风”等范畴,其发生常与正气不足、饮食不节、外邪侵袭等因素有关。
本病病位初见于筋骨,日久可使病邪由经络而至脏腑,呈现心、脾、肾同病。
基本病机是正虚邪侵,气血痹阻,经络不通。
三、辨证要点【熟悉】主症关节剧痛反复发作,多急性发作于午夜,最易受累部位是趾的跖趾关节,依次为踝、跟、膝、腕、指、肘等关节。
---一、课程名称:针灸基础与临床二、授课对象:针灸专业学生三、授课时间: 2课时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针灸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和基本原理。
- 掌握常用针灸穴位的位置、主治和操作方法。
2. 技能目标:- 学会正确识别和使用常用针灸工具。
- 能够独立进行基本的针灸操作。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对针灸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 增强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内容:1. 针灸基本概念2. 针灸发展历史3. 针灸基本原理4. 常用针灸穴位介绍5. 针灸操作方法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 以提问方式引入课程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授:- 讲解针灸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和基本原理。
- 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学生直观了解针灸的发展历程。
3. 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针灸在临床中的应用。
4. 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针灸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5. 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针灸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 实操演示:- 教师演示常用针灸穴位的位置、主治和操作方法。
- 强调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学生实操:- 学生分组进行实操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 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 课堂讨论:- 学生分享实操经验,讨论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实操要点,强调针灸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七、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问情况等。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操考核:对学生的实操技能进行考核。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针灸学》2. 多媒体课件3. 针灸模型4. 实操练习用品---讲稿示例:---第一课时讲稿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学习针灸基础与临床课程。
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针灸治疗学精华第一章内科病症第一节痹症肩部:肩髃肩髎臑俞肘部:曲池天井尺泽少海小海腕部:阳池外关阳溪腕骨脊背:大椎身柱腰阳关夹脊髀部:环跳居髎秩边股部:伏免殷门承扶风市阳陵泉膝部:膝眼梁丘阳陵泉膝阳关踝部:申脉照海昆仑丘墟加减:行痹:膈俞、血海痛痹:肾俞、关元着痹:阴陵泉、足三里热痹加大椎、曲池各部位:均可加阿是穴附股外侧皮神经炎处方:风市环跳伏兔血海阿是穴加减:腰椎病变或腰大肌压迫引起者:腰夹脊、大肠俞。
第二节腰痛委中肾俞大肠俞腰阳关阿是穴加减:寒湿腰痛:灸大椎;瘀血腰痛:隔俞;肾虚腰痛:灸命门第三节坐骨神经痛⑴足太阳经型:环跳阳陵泉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⑵足少阳经型:环跳阳陵泉风市膝阳关阳辅悬钟足临泣加减:有腰骶部疼痛者:肾俞、大肠俞、腰阳关、腰夹脊、阿是穴;与天气变化有关者:灸大椎、阿是穴;气滞血瘀者:膈俞、合谷、太冲第四节痿证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颈、胸夹脊下肢;髀关伏兔足三里丰隆风市阳陵泉三阴交腰夹脊加减:肺热津伤:鱼际、尺泽、肺俞;湿热浸淫:阴陵泉、中极;脾胃虚弱:脾俞、胃俞、章门、中脘;肝肾亏虚:肝俞、肾俞、太冲、太溪附神经末梢炎上肢:曲池合谷手三里外关八邪下肢:伏兔足三里丰隆环跳风市阳陵泉八风加减:早期:太冲、膈俞;后期:血海、三阴交、太溪第五节中风⑴中经络: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加减:肝阳暴亢:太冲、太溪风痰阻络:丰隆、合谷痰热腑实: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气海、血海阴虚风动:太溪、风池口角歪斜:颊车、地仓上肢不遂: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头晕: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绝骨、纠内翻、丘墟透照海足外翻:中封、太溪、纠外翻足下垂:解溪、胫上便秘:丰隆、支沟尿失禁、尿潴留:中极、曲骨、关元。
⑵中脏腑:水沟素髎百会内关加减:闭证:十宣、合谷、太冲脱证:关元、气海、神阙呼吸衰竭:气舍第六节面瘫处方: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加减:风寒证:风池;风热证:曲池抬眉困难:攒竹鼻唇沟变浅:迎香人中沟歪斜:水沟;颏唇沟歪斜:承浆恢复期:足三里附面肌痉挛处方:翳风攒竹太阳颧髎合谷加减:风寒阻络:风池风热袭络:曲池、内庭虚风内动:太溪、三阴交第七节三叉神经痛处方:四白下关地仓攒竹合谷内庭太冲加减:眼支痛:丝竹空、阳白上颌支痛:颧髎、迎香;下颌支痛:承浆、颊车、翳风风寒:列缺风热曲池、外关气血瘀滞:内关、三阴交第八节头痛⑴阳明头痛:印堂上星阳白攒竹透鱼腰及丝竹空合谷内庭⑵少阳头痛:太阳丝竹空角孙率谷风池外关足临泣⑶太阳头痛:天柱风池后溪申脉昆仑风池⑷厥阴头痛:百会通天太冲行间太溪涌泉⑸偏正头痛:印堂太阳头维阳白合谷内庭外关足临泣⑹全头痛:百会印堂太阳头维阳白合谷风池外关加减:外感风邪:风池、风门,风寒:灸大椎、风热:针泻曲池风湿:针泻三阴交痰浊上扰:丰隆、足三里气滞血瘀:合谷、太冲、膈俞气血不足:气海、血海、足三里肝阳上亢治同厥阴头痛;各部头痛:均可加阿是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