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住宅项目案例分析(华侨城天麓、东方尊峪等)
- 格式:pptx
- 大小:15.23 MB
- 文档页数:32
山地居住区开发与设计实例分析李自明【摘要】以岭南林语项目为例,从规划布局、地下室设计、交通组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总结山地居住区设计开发的心得体会,山地居住区开发设计可归结为“克服”与“利用”两大目标.【期刊名称】《广东土木与建筑》【年(卷),期】2014(021)003【总页数】3页(P16-18)【关键词】山地;居住区;开发;设计【作者】李自明【作者单位】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广州510620【正文语种】中文我国国土幅员辽阔,但人口众多而耕地不足,随着城市房地产开发进程的日益深入,平整方正的土地已愈来愈稀缺,各种复杂地形的土地开发已日渐成为开发商和设计师面临的难题,山地便是其中的常见类型。
本文以广州萝岗岭南林语项目为例,总结山地住区设计与开发的一点心得。
1 项目概况岭南林语项目位于广州市萝岗区长岭路以南,建设用地面积15.7万m2(如图1),为二类居住用地,计容建筑面积31.4万m2,现状仅有北面长岭路已开通,西面、南面有规划道路,但尚无设计标高,东部为近2万m2保护山体。
本项目场地南北高差达8m,东西向高差达65m,如何合理解决并利用场地高差,是本项目规划设计的重要课题。
图1 地块规划红线图2 规划布局确定按照项目经营任务书,本项目由高层住宅与别墅两种产品组成,在规划设计之初,围绕“高层上山”还是“别墅上山”这一方向性问题,开发商曾组织设计单位做过多轮方案比选与讨论(如图2)。
无可否认,“高层上山”方案具有高层住宅住户可享有最优的视线景观资源、别墅可呈正南北向布置等优点,但综合考虑到土方平衡、产品形成价值差异化、销售周期配合等因素,最终确定了别墅依山而建的规划布局。
图2 规划方案比选首先,通过别墅沿山势逐级提升,体现了对原有地形的尊重,缓和了小区内部因山体坡度形成的高差影响,营造相对和缓、错落有致的天际线。
相反,如采用“高层上山”方案,必将进一步扩大小区高差。
其次,减少山体大面积开挖,大幅节约土方量。
山地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方案分析作者:罗焯衡来源:《科学与技术》2018年第08期摘要: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口基数也在增加,促进了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住宅区的面积也在有所扩大,由于建筑用地面积的逐渐减少,一些住宅已经建设到山地。
文章主要以山地建筑的重要性以及优劣势为切入点,山地住宅设计方案进行分析,以望促进我国山地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山地高层建筑;重要性;设计方案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并且都已经建筑在山地,并且山地建筑也受到了许多建筑单位的青睐。
在山地建设中,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较为复杂,具有严重的局限性,并且具有较大难度,对于建筑单位以及施工人员具有很高的要求,只有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山地高层建筑设计方案才能保证各项建筑工作的开展。
一、山地建筑设计概述1.山地建筑的重要性山地建筑时社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山地建筑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并且山地建筑的扶梯、缆车等交通工具也有效缓解了山地建筑的交通问题,为山地建筑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
另外,一些新技术也已经逐渐应用到建筑工程中,可以有效解工程复杂的工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促进了我国山地建筑行业的发。
2.山地建筑优势山地建筑具有良好的视线,建筑的采光效果也较好,并且还可以观赏景观,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享受。
山地建筑基本上都呈现退台式,后面建筑的视线不会被前面建筑挡住,甚至拥有180°-270°的视野,可以打破城市建筑千篇一律的建筑,为人们营造一种良好的感觉。
另外,退台式建筑的让建筑的采光更好,保证室内阳光充裕,同时,人们可以在阳台上眺望远方,营造一种良好视觉效果。
3.山地建筑设计劣势在山地上建设住宅区域,土方工程施工必不可少,并且还要依据实际情况做好地质在灾害的预防等,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程的施工成本,尤其是一些高度大于10m的挡土墙,基本上都会随着山体高度而上升,通常来说,山地建筑行成本比平地建筑成本高20%-30%左右,严重影响了山地建筑的发展。
山地建筑案例分析报告一、引言山地建筑是指建筑物在山地环境中的设计和建造。
与平原地区相比,山地建筑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包括地形起伏、土壤条件、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其中一山地建筑案例的分析,探讨山地建筑的设计原则和实践经验。
二、案例背景三、设计原则1.与环境和谐:在山地地形条件下,建筑应尽量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该民宿采用了木材和石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与周围的山林和山石相协调,形成了和谐的景观。
2.利用地形:山地地形的变化给建筑设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也为设计带来了机会。
通过灵活利用地形,可以创造出多层次、有趣的空间效果。
该民宿利用山坡的高低差,打造了多个阳台和露台,提供了不同角度欣赏山景的机会。
3.节约资源:山地环境下,土壤贫瘠、水资源有限,因此在设计中要注重节约资源的原则。
该民宿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储存起来供灌溉和生活用水,减少了对地下水的依赖。
4.保持通风和采光:在山地建筑设计中,通风和采光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山地气候多变,夏天炎热,冬天寒冷,因此要设计合理的通风和采光系统,保证建筑内部的舒适度。
该民宿的设计中考虑了充足的窗户和通风口,以确保自然通风和采光。
四、实践经验1.与当地居民合作:在山地建筑设计中,与当地居民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了解当地的环境和文化,可以向设计者提供宝贵的建议。
该民宿在设计过程中与当地居民密切合作,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2.结合传统与现代:山地建筑设计应该结合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和现代技术与材料,打造出独特且实用的建筑。
该民宿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特色,又利用现代材料和技术提升了建筑的耐久性和舒适度。
3.考虑人的需求:虽然山地建筑设计面临着很多的限制,但设计过程中应始终将人的需求置于首位。
该民宿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人的舒适感和体验,提供了舒适的客房、露台和公共活动空间。
五、结论山地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通过合理的设计原则和实践经验,可以创造出与环境和谐、高效节约的建筑。
89【规划设计】住宅与房地产2019年2月山地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分析胡晓燕(重庆市设计院,重庆 400015)摘 要:文章主要通过一些地区存在的山地住宅小区对其规划设计进行相关的分析,通过这些山地住宅小区的建设特色以及规划特点,对山地住宅小区的总体布局和设计理念进行思考和探讨,从而为今后的山地住宅小区的规划和设计提供相关的参考,以便实现开发者和居住者之间的平衡,并使其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山地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分析探讨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9)02-0089-01山地住宅小区是当前我国居住的一大特色,其总体规划设计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利用山地特色打造一个更加人性化的规划设计布局。
一般来说,山地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需要按照建设地点的地形要素对建筑物和设施进行排布,其中一些建筑物的朝向和间距都是规划重点,而排布之后形成的视觉效果也是设计的一个重点方面。
我国目前在建设山地住宅小区时,旨在打造一个立体空间景观,通过规划山地的道路系统来营造一个立体的生态特色,且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一些自然灾害的防治等设计[1]。
1 山地住宅小区的设计论述山地住宅小区指的是,位于山区城镇的住宅空间的立体形态,或者是具有明显特征的山地住宅区,主要是指一些地形起伏比较大,或者是具有较高的海拔和地形比较复杂的一种居住空间形态。
因为山地地区具有丰富的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特点,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加以科学的规划措施才能打造一个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社区,需要在设计过程中正确处理建筑物和地形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建立道路系统和立体空间景观来营造生态特色[2]。
2 当前山地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实际上,当前很多已经建设好的山地住宅小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尤其是对于规划设计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很多山地住宅小区在规划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地形这一重点因素,对于实际建设场地的勘察力度不足,很多问题没有进行系统分析。
山地建筑案例分析山地建筑是一种根据地形和环境特点来建造的建筑类型。
它既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的保护,又要满足人们对居住条件的需求。
在设计山地建筑时,需要考虑到地形、气候、材料等多个因素。
下面将介绍几个山地建筑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这一建筑类型。
首先是日本的一种传统山地建筑,茅屋。
茅屋在日本是一种很常见的住宅形式,特点是屋顶采用茅草覆盖,墙壁采用木材搭建。
这种建筑形式在日本古代就已经存在,并且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茅屋的屋顶可以起到防风、防水、保温的作用,适应山地特殊的气候条件。
同时,茅屋使用的材料大部分来自本地资源,对环境的破坏较小。
除此之外,茅屋的建筑形式还可以融入自然环境,与周围的山水景观相互辉映,形成独特的山地风光。
其次是中国的一座山地建筑,黄山云谷寺。
黄山云谷寺是一座修建在黄山山腰的古庙,以其建筑造型和环境景观而闻名。
整个建筑群依山傍水,半山腰上有山清水秀、薄雾缭绕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寺庙的建筑采用了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庙宇间错落有致,建筑结构与地势融合自然。
黄山云谷寺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山地的特殊条件,在不破坏自然风貌的前提下,创造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形式。
再次是澳大利亚的一座山地别墅,Zeidler Residence。
这座山地别墅位于澳大利亚的布鲁斯山国家公园,是建筑师Tina Naughton和Mark Lawler共同设计的。
别墅的设计突破了传统山地建筑的限制,尽量减少了对环境的干扰。
别墅的主体建筑被嵌入山体,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幕墙贯穿整个建筑,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互呼应。
别墅的布局和建筑材料的选择都考虑到了能源的使用效率和环境的保护,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以上是三个山地建筑的案例分析。
这些案例表明,山地建筑的设计需要结合地形和环境特点,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且能够提供舒适的居住条件。
山地建筑的设计应该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山地住宅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摘要】人们生活水平的升高增强了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各种规划与设计住宅是发展必然趋势。
本文就以某城市花园为例,探讨规划与设计山地住宅,为相关研究人士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建设设计规划山地住宅1 前言北京市做了一项调查发现,占据了54.5%的人愿意到郊区投资,而有70%人愿意将郊区作为第二居所,从而可见人们对山地有着极大喜爱。
从地球布局来看,山地面积占据远远超出了平原面积,因此为了拓展人们的生存空间及回归自然,研究山地住宅至关重要。
2 山地住宅规划一直以来山地住宅都是相关人士研究重要课题,但是要打造成良好人居环境,其一就要融合原有环境以及继承地方历史文脉,所以规划上就要尽可能保留原有的自然山体,少开挖少做台地,减小破坏山体。
尽可能保留蜿蜒曲折、起伏跃宕地貌特征。
给下一个住宅小区营造出巨大优势,有意识保留原有山体构建建筑和环境间的联系,确保建筑表面处理和周边环境相一致。
比如某城市花园的平均高差为29.3米,南低北高、西低东高,整个坡长大约为300m,坡度约为10%,局部存在坑洼与冲沟。
结合原有的自然山体,就规划设计一个西低东高、南低北高的欧式小镇风情。
该工程勒脚材料上选择当地青石板岩,和地块中裸露的整块天然麻岩融为一体,让住宅建筑好像从山体中生长出来,充满了生命力。
其规划方案如下图所示。
图1 某山地住宅项目整体规划图2.1 产品排布规划依据案例地块地形地貌,再结合周围环境的情况来确定好价值排序,就能够排布出住宅产品。
排布的原则是:其一依照地块的属性以及规划要求划分出地块,靠近城市主界面因人流量相对较大,因此干扰自然也就大,规划上就应该考虑和城市共享公共配套设施、以及小户型、低价值及刚性需求为主的产品;而靠近自然景观一面要规划成环境幽静项目,尽可能利用环境自身景观优势,设计大户型、高价值以及改善型所需的住宅产品。
而项目中心部位就要采取项目自身景观塑造,兼顾环境以及交通便利之优势,设计一些大户型、高价值及再次改善性为主型的住宅产品。
绿色的山地住宅摘要:本文从住宅的概念出发,对现代居住建立趋同性、家园感消失和对环境破坏等一些问题进行思考。
通过对山地住宅进行分析,打造具有山地特色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山地住宅;案例分析;一.住宅住宅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物质条件,是家庭的物质载体,也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物质消费资料。
人类经历了巢居、穴居、山居和屋宇居等阶段,直到目前仍然在探索适宜的居住环境。
居住环境与人们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以及精神状态密切相关。
由于城市化对自然环境产生的破坏,造成了人们对自然的追求越来越强烈。
在忙碌的工作生活结束后,人们大多向往生态自然、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他们常常在心中幻想这样的生活场景:清新自然的山水……炊烟袅袅的乡村……阳光透过的树林……心旷神怡的草原……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这样的场景似乎已经渐行渐远。
长期以来, 人们为了营造舒适、宽敞的居住环境, 不断地开发、占用土地, 建造现代化的住宅。
人们使用各种各样的材料进行装修,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 往往忽略了对自然界的补偿和保护,结果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其长期效应势必给人类自身带来巨大损失。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住宅的关注由安全舒适拓展到对居住环境的关注,于是“绿色住宅”概念开始流行。
“绿色住宅”是在节省能源与资源, 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新概念,是全世界普遍重视环境问题。
“绿色住宅”的提出,展示着现代居住趋势不仅要着眼于居住建筑本身,更应着眼于环境的利用与塑造;不仅要考虑人类自身的需求以外,还需要考虑对自然的消耗采取有效的措施,在为人类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同时, 将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损失减少到最低点。
山地住宅是能体现了“绿色住宅”的典型代表。
二.山地住宅我国是一个多山多丘陵的国家,山地占整个国土面积的2/3以上,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
所以山地住宅是我国住宅中一个重要的元素。
人们对山地居住环境建设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
山地住宅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对山水之间居住就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感情,人们把山水之间的居住当作最高理想来对待,因为山水能实现对人们心灵的陶醉和对人心灵的洗涤,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