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全国卷语文二轮热点题型演练:语言文字运用II(情境补写+修辞+压缩+句式+图文转换)
- 格式:docx
- 大小:23.13 KB
- 文档页数:14
2023年高考全国卷语文二轮热点题型演练:语言文字运用II(情境补写+修辞+压缩+句式+图文转换)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专题02语言文字运用II
目录
一、热点题型归纳 1
【题型一】情境补写+修辞 1
【题型二】情境补写+压缩 8
【题型三】情境补写+句式 15
【题型四】情境补写+图文转换 23
二、最新模考题组练 32
【题型一】情境补写+修辞
【典例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新疆的艾比湖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是新疆第一大湖。博尔塔拉河、精河、奎屯河及其他大大小小的河流,最终都投入了它博大的怀抱。这汇集而来的河川之水,将天山和戈壁滩的大量盐分,①。同时,炎热干旱的准噶尔气候和阿拉山口的强风,②。久而久之,艾比湖之水也就变成了矿化度极高、含盐量超过30%、比海水高出近10倍的极浓咸水。因此,艾比湖区盛产青盐和红盐。湖中芒硝含量也极为丰富,还有着含量不可低估的钾、硫、镁、碘、硼、溴等矿物元素。
艾比湖是一个③。蓝色波涛,绿色芦荡,多彩多姿的各类水鸟,把艾比湖装点得风光无限。湖之东、南离湖不远的地方,又有着上百平方公里的野生树林,树林里有比人还高的红柳,需数人围抱的胡杨,还有梭梭、芨芨草和紫罗兰等五彩纷呈的野花。这些树木和野花与四周荒凉单调的沙漠戈壁,共同形成了艾比湖区独特的景色。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1.①都聚积在这辽阔的湖里②使湖水蒸发升腾很快(或使湖水很快蒸发升腾或加快湖水蒸发升腾的速度)③风光诱人、生机盎然的湖泊
2.①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②语句既赋予艾比湖人的形象,又将博尔塔河、精河、奎屯河及其他大大小小的河流最终都汇聚到艾比湖的过程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动作;③既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又表达了作者对艾比湖的喜爱之情。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前面说各种各留汇聚到艾比湖,则随之而来的盐分也会聚集到此处,故应填“都聚积在这辽阔的湖里”;
②“炎热干旱”“强风”为湖水蒸发的条件;“极浓咸水”为湖水蒸发的结果。故应填“使湖水蒸发升腾很快”(或使湖水很快蒸发升腾或加快湖水蒸发升腾的速度);
③此处为总领句,结合后面内容可知说的是艾比湖的特点。结合“……风光无限”可概括出“风光诱人”;结合“比人还高的红柳,需数人围抱的胡杨……五彩纷呈的野花”等可概括出“生机盎然”,故应填“风光诱人、生机盎然的湖泊”。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博尔塔拉河、精河、奎屯河及其他大大小小的河流,最终都投入了它博大的怀抱”,“……河流,投入……”为拟人,是把河流最终都汇聚到艾比湖的过程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动作;说艾比湖有“博大的怀抱”是赋予艾比湖人的形象,亦为拟人。
作者以“投入”“怀抱”形容河流的汇聚于艾比湖,体现了河流欢快入湖的场景,读来仿佛能听见河水的流动声音,能想见河水奔涌向前的状态,整个场面生动具体又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艾比湖的喜爱。
【提分秘籍】
一、明确题目要求
这种题型的题目一般为:补写恰当的语句,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字。在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中,这种题型刚刚诞生,不是很成熟,它在题目上的要求与后来部分表述稍有不同: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1在字数上有变动:不超过12个字;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2则只要求不超过10个字。2014年全国大纲卷要求不超过12个字,除此之外,近几年的字数要求都是不超过15个字。其实做好任何学科的题目都要做到明确题目的要求,语文也不例外。我们发现,学生之所以失分,究其原因,除了能力不够,大部分是做题时不注意题目的要求。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告诫学生,做题前务必画出题目的关键词,即题目要求。
二、辨别文体类别
这种题目的选材大多是说明文,偶尔也有议论文。不同的文体则体现出不同的行文脉络,那阅读时,学生也会用不同的阅读思维。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辨别文体也就显得很重要了。如果材料是说明文,学生阅读时一定要抓住说明的对象、数字、概念、特点、用途、意义等等;如果材料是议论文,学生阅读时则要抓住议论的观点、议论的方法、议论的论证过程。这些选用的材料内容虽短,但基本上还是保留了文章的结构。所以,抓住文体。也就抓住了材料的关键。
三、分析语段特点
从语段的结构来说,大致分为开始、展开、过渡、结束四部分。开始部分一般为提出话题,展开部分为叙述主要语义,过渡部分为承上启下,结尾部分为归纳全段,呼应话题或中心,因此形成了总分、承接、并列等关系。总分关系指;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段落之间有一个总分关系,表现为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总到分再到总。2016年全国卷1的句子补写题就是这种关系。全国卷1、2也属于此类关系。承接式指,各段落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或者按照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前后相互承接。2016年的句子补写题则属于此类结构。并列式指,各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无主次之分。2013年全国卷2的句子补写题就是这种结构关系。明确语段关系,梳理句子之间的层次,做到这些对下一步补写出逻辑严密的句子起到决定性的意义。
四、关注标点符号
不同的标点符号都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它就像神秘的密码,暗示着句子之间语意的某种联系。比如:句号则暗示学生这里是一句话的终结,你要补写出既和上一句有关联,又要体现出结束的语句;问号就是告诉学生这一句要么补写疑问句,要么补写反问句,因此决不能写出肯定句或陈述句;冒号的作用主要有两点,1、引出下文,2、总结上文;分号就是暗示学生,它是两句话的分水岭,在逻辑关系上属于并列。学生如能明确标点的用法,那么在填写句子时心中也就多了一份自信。
五、看清句子的位置
在语段补写题中,空出的句子位置大致有三类:1、开头,2、中间,3,结尾。句子位置不同,它们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如果填写开头的句子,那么学生要明确它是领起句,它要领起下文的内容;如果填写中间的句子,那么学生要明确它是过渡句,过渡即桥梁,因此要填写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句子,否则,就会陷入语句不连贯的毛病。
六、把握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不但能起到连贯句子的作用,也能起到明确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作用。常见的关联词及对应的逻辑关系分别为: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因果关系,因为-----所以------、只所以------是因为、因为---所以----;递进关系,不仅----而且----、不仅---反而----、不仅------更------;并列关系,不是-----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既---又----;假设关系,如果----那么-----、如果---就-------即使-----也------;条件关系,只有----才-------、只要------就------。作为考生一定要密切关注上下句的关联词语,因为它们都是成对出现的,在填写时决不能忽视它们。
【变式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在云南,乘坐米轨小火车观光游览,是其特有的一种游玩方式。随着小火车慢悠悠向前行驶,窗外的景色以如歌行板的节奏,过来又过去。尤其是平坝的田里,一派油绿,尚未成熟的火龙果,如拳头般大,或如饭碗大,让游客们嗅到了它成熟的香味,往往不自觉地舔了舔嘴角的流涎。
说起米轨小火车,首先要说一下个碧石铁路。它是中历史上较早的民营铁路,从个旧经碧色寨到石屏,①开工建设。为保护这一历史文化遗产,2015年,在个碧石铁路开建100周年之际,建水古城小火车在改造后的米轨铁路上开行。目前,旅游列车每天开行2对。列车从临安站出发;一路向西,沿途停靠双龙桥站和乡会桥站,终到团山站,返程中途不停车,②,全程13公里。值得一提的是,这条铁路虽为中国人修筑,但建造过程中曾聘请法国工程师,故车站建筑③。中法合璧的别样之美,使这条铁路在旅游开发中大放异彩。
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
1.①在火龙果“尚未成熟”时,游客们就“嗅到了它成熟的香味”,运用了超前夸张的手法。②该手法的运用,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云南特产火龙果的诱惑力、游客陶醉于小火车外的风景和火龙果中的神态,激发了读者对乘坐米轨小火车观光游览云南的兴趣。
2.①于1915年;②直抵临安站;③有些法式风格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修辞效果的能力。
夸张可分为两类、三种形式,即“普通”类和“超前”类,普通类又可分为两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前文说“尚未成熟的火龙果”,可是游客们却“嗅到了它成熟的香味”,显然是使用了超前夸张的手法。
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等。在火龙果“尚未成熟”时,游客们就“嗅到了它成熟的香味”突出云南特产火龙果的诱惑力以及游客陶醉于小火车外的风景和火龙果中的神态,极富感染力,激发了读者对乘坐米轨小火车观光游览云南的兴趣。
2.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依据语境不难判断这里应填开工建设的时间,结合“2015年,在个碧石铁路开建100周年之际”可知,应填:于1915年。
第二空,依据前文“从临安站出发”和“返程中途不停”可知,这里可填:直抵临安站。
第三空,依据前文“但建造过程中曾聘请法国工程师”和后文“中法合璧的别样之美”可知,这里可填:有些法式风格。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生物多样性事关文明的兴衰。物种丰富,________________,人类文明才能健康发展;反之,物种贫乏,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则人类文明发展将受阻。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良好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物种能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减少疾病传播。然而,《地球生命力报告》指出,自1970年以来,动物的种群数量平均下降了68%。③,艾滋病、埃博拉等致命疾病肆虐就是后果之一。因此,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
我们还要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坚实基础,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是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目的所在。
3.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4.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3.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这增加了动物将疾病传给人类的风险
4.①铺陈排比地突出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的重要性。②增强语势,给人以力量感。③使句式结构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
【解析】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后文的“反之”以及分号可知,这里的内容与后文是相对的,后文讲“物种贫乏,生态系统严重失衡”,所以①处应填入“生态系统维持平衡”这样的句子。
第二空,由“然而”可知此处是对前文的转折,再结合后文“动物的种群数量平均下降了68%”可知,这里应该是说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故可填入“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