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PLC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8.44 MB
- 文档页数:390
plc课程设计结合组态软件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够利用组态软件进行PLC系统的监控和调试。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PLC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掌握PLC编程语言和常用指令。
•熟悉组态软件的使用和配置。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PLC进行简单的控制系统设计。
•能够利用组态软件进行PLC系统的监控和调试。
•能够分析并解决PLC控制系统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对自动化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对工程实践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PLC的基本原理、编程语言、组态软件的使用和应用案例。
具体安排如下:1.PLC的基本原理:•PLC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PLC的编程语言和指令系统。
2.编程语言和指令:•基本指令的使用和编程方法。
•功能指令的使用和编程方法。
3.组态软件的使用:•组态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界面。
•组态软件的配置和监控方法。
4.应用案例:•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组态软件在PLC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讨论法。
具体使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PLC的基本原理和编程语言。
2.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PLC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3.实验法:用于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PLC控制系统的实验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讨论法:用于分组讨论和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多媒体资料和参考书籍。
具体准备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PLC原理与应用》。
2.实验设备:准备PLC实验设备,包括控制器、编程器和传感器等。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和案例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
4.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参考。
电气控制与PLC控制系统设计电气控制系统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控制方式,它通过电气元件(如开关、继电器、传感器等)控制设备的运行。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核心是根据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气元件,搭建控制电路,并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和控制。
PLC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工控领域的数字化控制器,它具有高可靠性、易编程、灵活性强等特点。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核心是采用PLC控制器,通过编程实现对设备的控制。
PLC控制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强、易维护等优势,适用于各种复杂的自动化生产过程。
第一步,需求分析。
了解设备或生产线的工作原理和要求,明确需要实现的功能和控制需求。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电气元件或PLC控制器。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电气元件或PLC控制器,并确保其性能和参数符合实际需要。
第三步,设计控制电路或PLC程序。
根据实际需求和所选电气元件或PLC控制器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控制电路或PLC程序,实现对设备的精确控制。
第四步,搭建电气控制系统或PLC控制系统。
根据设计的电路或程序,搭建相应的电气控制系统或PLC控制系统,包括连接电气元件、编程调试等工作。
第五步,测试与调试。
通过对控制系统进行测试与调试,验证其性能和功能是否符合要求,优化和调整设计,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第六步,设备安装与运行。
根据实际需求,将电气控制系统或PLC控制系统与设备进行安装和连接,进行系统验收,实现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电气控制与PLC控制系统设计中,需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环境和可靠性要求。
在设计中需考虑设备所处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振动等因素对电气元件和PLC控制器的影响,确保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2.安全性和保护。
在设计中需考虑设备的安全性和保护措施,如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等,防止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
3.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在设计中需充分考虑设备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确保控制系统可以适应不同的工作模式和需求,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方便地进行升级和改造。
PLC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第二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应能够:1.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气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PLC编程语言、常用接线方法和组态设计技能;3.能够基于工业控制系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并调试PLC程序。
二、教学内容1. PLC电气控制基础1)PLC的基本概念2)PLC的硬件组成3)PLC系统的工作原理2. PLC编程语言1)基本指令的介绍和应用2)逻辑控制指令的应用3)模拟量控制指令的应用3. PLC的接线方法1)输入/输出模块和传感器的接线方法2)继电器的接线方法3)直流电机的接线方法4. PLC的组态设计1)组态设计工具的介绍2)组态设计的基本要求3)组态设计实例分析5. 实验设计1)通过实验,学生将掌握PLC的编程技巧和实际应用能力。
2)实验内容包括PLC系统的接线、PLC程序的编写和调试、PLC组态的设计。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PPT讲解PLC电气控制和组态设计的基础知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PLC控制的理解。
2.实验操作:在实验室内操作PLC设备,设计并调试工业控制系统。
3.课程评估:通过考试和实验实践成绩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能力。
四、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PLC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第二版参考书目:1.范立民等《PLC技术及应用》2.陈国平等《PLC应用技术教程》3.薛立平等《PLC组态设计》五、教学评估1.课程评估:通过考试和实验实践成绩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能力。
2.教学质量评估:通过学生反馈问卷,进行评估教学质量。
六、总结PLC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了各个行业的基础设备之一,PLC编程是工业控制的核心技术之一。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课堂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PLC电气控制和组态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PLC编程语言、常用接线方法和组态设计技能,并能够在实际工业控制系统中进行合理的PLC程序设计和调试。
《PLC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模块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案株洲市工业学校机电系吴迪教学过程学生任务书任务一单流程霓虹灯程序设计一、任务要求某一霓虹灯字幕广告,其各灯的亮灭动作过程控制要求如下:1、本程序要用到4盏彩灯,分别为红灯(PL1),蓝灯(PL2),黄灯(PL3),绿灯(PL4)。
设置一个启动按钮S01,当它接通时,霓虹灯控制系统开始工作,红、蓝、黄、绿四盏灯按流程动作。
2、启动按钮S01接通后,红灯点亮。
1s后,红灯保持点亮,同时蓝灯点亮。
再1s后,红蓝灯保持点亮,同时黄灯点亮。
再1s后,红蓝黄灯保持点亮,同时绿灯点亮。
之后,4盏灯保持点亮2s.3、2s后,4盏灯一并以1s间隔闪烁(亮1s,灭1s),闪烁3次。
4、闪烁3次后,四盏灯保持点亮1s.。
然后,绿灯熄灭,红蓝黄灯保持点亮。
1 s后,黄灯熄灭,红蓝灯保持点亮。
再1s后,蓝灯熄灭,红灯保持点亮。
再1s 后,红灯熄灭。
5、红灯熄灭1s后,彩灯重新按流程2-5步循环。
二、拓展任务:1、设置一个停止按钮S02,在整个流程中,任何时候按下停止按钮S02,霓虹灯将保持前一刻状态不动。
再次按下启动按钮S01,将会从停止前一刻的状态继续运行。
2、设置一个循环选择开关S03,第5步红灯熄灭1s后,如果循环选择开关S02为OFF,则单次循环,流程结束;如果S02为ON,则彩灯按流程2-5步连续循环。
3、取消循环转换开关更改程序为一定次数的循环,次数一到,则循环结束。
株洲市工业学校应用电子专业《PLC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模块理实一体模块化教学学案1、确定输入/输出(I/O)分配表2、根据工艺要求画出状态转移图3、根据状态转移图画出梯形图4、在仿真软件中输入梯形图并调试(1)编程中出现的问题:(2)如何解决:5、成绩评价.。
电气控制与plc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选用方法。
2. 掌握PLC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3. 学会分析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能设计简单的电气控制线路。
4. 了解PLC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能运用PLC技术实现简单的控制任务。
技能目标:1. 能正确使用万用表、电烙铁等工具,进行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修。
2. 熟练掌握PLC编程软件,能进行简单的PLC程序编写、调试与优化。
3. 具备一定的电气控制线路设计能力,能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增强专业认同感。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电气控制系统在节能降耗方面的作用。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电气控制与PLC设计的基本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学生年级特点和教学要求,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电气控制基本原理:包括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常用低压电器(如接触器、继电器、断路器等)的选用与安装。
2. PLC基本知识:PLC的组成、工作原理、编程语言(梯形图、指令表等)、编程软件的使用。
3.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控制要求分析、电气元件选型、控制线路绘制、安装与调试。
4. PLC程序设计:逻辑控制程序设计、顺序控制程序设计、功能指令应用、程序调试与优化。
5. 实践环节: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PLC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如下:第一周:电气控制基本原理及常用低压电器。
第二周:PLC基本知识及编程软件的使用。
第三周: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原理与实践。
第四周:PLC程序设计方法与实践。
PLC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课程设计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编程。
实验环境本次课程设计需要使用以下设备和软件:•Simatic Manager V5.5:PLC编程软件•S7-300 PLC:实验用PLC设备•Digital Input Module、Digital Output Module、Analog Input Module、Analog Output Module:I/O模块•24V DC电源、电缆、接插件等实验内容实验任务一任务描述:通过组态软件配置实验用PLC,并完成输入模块及输出模块的板卡号设置和连接,完成系统的搭建工作。
任务要求:1.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PLC机型进行配置。
2.使用组态软件设置系统的IO口数量及地址。
3.配置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的板卡号和连接方式。
4.检查和调试系统,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实验任务二任务描述:设计一个简单的PLC控制系统,要求该系统能够实现对灯光的控制。
具体要求如下:1.采用交换式按钮控制红、绿、黄三个指示灯。
2.红灯亮时,绿、黄灯灭;绿灯亮时,红、黄灯灭;黄灯亮时,红、绿灯灭。
3.通过编写PLC程序,实现灯光的控制。
任务要求:1.设计PLC输入信号及输出信号的端口分配,合理利用PLC的IO资源。
2.编写灯控制的逻辑程序,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实验任务三任务描述:设计一个具有步进电机控制功能的PLC控制系统。
具体要求如下:1.使用“工程交通信号灯”为实例展示步进电机控制功能。
2.分别实现车辆、行人、车道指示灯的控制。
3.设计PLC程序,控制步进电机的转动方向与步数,实现指示灯间的控制转换。
任务要求:1.设计PLC输入信号及输出信号的端口分配,合理利用PLC的IO资源。
2.编写步进电机控制程序及灯光控制程序,确保两个程序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通过完成以上实验任务,学生应该能够准确地理解PLC电气控制及组态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要点,能够通过组态软件搭建PLC系统,完成简单的PLC程序设计和调试,掌握步进电机控制及其和灯光控制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