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法式卷第二十八 诸作用钉料例诸作用胶料例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5
营造法式卷第二十七诸作料例二泥作每方一丈:红石灰:石灰,三十斤;赤土,二十三斤;土朱,一十斤;黄石灰:石灰,四十七斤四两;黄土,一十五斤十二两。
青石灰:石灰,三十二斤四两;软石炭,三十二斤四两。
白石灰:石灰六十三斤。
破灰:石灰,二十斤;白蔑土,一担半;细泥:土,三担。
麤泥:土,七担。
砂泥画壁:沙土、胶土、白蔑土,各半担。
麻捣,九斤;麤麻,一斤;径一寸三分竹,三条。
垒石山:石灰,四十五斤;麤墨,三斤。
泥假山:长一尺二寸,广六寸,厚二寸砖,三十口;柴,五十斤;径一寸七分直竹,一条;常使麻皮,二斤;中箔,一领;石灰,九十斤;麤墨,九斤;胶土,十一担。
壁隐假山:石灰,三十斤;麤墨,三斤。
盆山,每方五尺:石灰,三十斤;麤墨,二斤。
每坐坐甑:生铁版,二片,各长一尺七寸,广二寸,厚五分。
坯,四十八口。
矿石灰,七斤。
茶鑢子:燎杖,八条,各长八寸,方三分。
坯,二十口。
垒坯墙:用坯每一千口,径一寸三分竹,三条。
闇柱每一条,中箔,一领。
石灰,每一十五斤,用麻捣一斤。
泥篮,每六椽屋间,三枚。
彩画作应刷染木植,每面方一尺,使用下项:定粉,五钱三分;墨煤,二钱二分八厘五毫;土珠,一钱七分四厘四毫;白土,八钱;土黄,二钱二分六厘;黄丹,四钱四分;雌黄,六钱四分;合青华,四钱四分四厘;合深青,四钱;合珠,五钱;生大青,七钱;生二绿,六钱;常使紫粉,五钱四分;藤黄,三钱;槐华,二钱六分;中绵胭脂,四片,描画细墨,一分;熟桐油,一钱六分。
应合颜色,每斤,各使下项:合色:绿华:定粉,一十三两;青黛,三两;槐华,一两;白矾,一钱。
朱:黄丹,一十两;常使紫粉,六两。
绿:雌黄,八两;淀,八两;红粉:心紫朱红,四两;定粉,一十二两。
紫檀:常使紫粉,一十五两;细墨,五钱。
草色:绿华:淀,一十二两;定粉,四两;槐华,一两;白矾,一钱。
绿:淀,一十四两;石灰,二两;槐华,二两;白矾,二钱。
红粉:黄丹,八两;定粉,八两;土朱,八钱。
应使金箔,每面方一尺,使衬粉四两,颗块土朱一钱。
《营造法式》:中国古代建筑的“语法”《营造法式》是北宋官修的有关建筑设计、施工的专书,性质类似于今日的设计手册加上建筑规范,由将作监(土建设计施工机构官员)李诫编修后,在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正式刊行。
它是中国古籍中最完善的一部建筑技术专书,是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必备参考书,在明清两代有许多抄本流传,被梁思成比喻为中国古代建筑的“语法”。
《营造法式》收录于《文澜阁四库全书》第686分册中。
▲《营造法式》内页出生于1901年的梁思成,将自己研究中国建筑的事业称为“逆时代的工作”:在西化、现代化的潮流和战争的摧毁下,研究和保护中国古代建筑。
1944年,他曾这样描述自己三十多年来所目睹的现象——原有的精美建筑物被拙劣的“西式楼房”取而代之;小县城为“整顿市容”将刻工精良的市屋门楼尽数拆除;城市街心充满艺术趣味的街市消失,纷纷树立起卑小简陋的洋灰造外国式喷水池;市民毫不觉得可惜,国民熟视无睹(《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应该说,这些破坏行为并非简单的“西化”,而是19世纪末中国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彻底惊醒后,试图通过跟随西方的“现代性”来追求民族和国家自立、富强的一种表现。
对于那一代人来说,生在中国积贫积弱的时代,一连串的割地赔款、军阀混战、党派互斗、外敌入侵,使得有识之士心中积累起对民族命运的一种普遍焦虑,这种心情自然地催生出他们追求国家富强的理想。
投射到行动之中,一些人追随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他们成为时代的潮流;还有一些人选择用西方先进的理念、制度和技术保护中国固有的文化,后者的行动看似是“逆时代”的,其实与前者出于同一种对民族命运的焦虑。
▲梁思成测绘山西大同善化寺普贤阁1933年中国营造学社影像资料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藏《营造法式》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被挖掘出来的。
它是北宋官修的有关建筑设计、施工的专书,性质类似于今日的设计手册加上建筑规范,是由将作监(土建设计施工机构官员)李诫编修后,在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正式刊行的。
《营造法式》古典建筑之规范《营造法式》刊行于宋崇宁二年(1103年),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是中国古籍中最完整的一部建筑技术专书。
《营造法式》是宋将作监奉敕编修的。
北宋建国以后百余年间,大兴土木,宫殿、衙署、庙宇、园囿的建造此起彼伏,造型豪华精美铺张,负责工程的大小官吏贪污成风,致使国库无法应付浩大的开支。
因而,建筑的各种设计标准、规范和有关材料、施工定额、指标急待制定,以明确房屋建筑的等级制度、建筑的艺术形式及严格的料例功限以杜防贪污盗窃被提到议事日程。
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将作监第一次编成《营造法式》,由皇帝下诏颁行,此书史曰《元祐法式》。
因该书缺乏用材制度,工料太宽,不能防止工程中的各种弊端,所以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又诏李诫重新编修。
李诫以他个人10余年来修建工程之丰富经验为基础,参阅大量文献和旧有的规章制度,收集工匠讲述的各工种操作规程、技术要领及各种建筑物构件的形制、加工方法,终于编成流传至今的这本《营造法式》,于崇宁二年(1103年)刊行全国。
《营造法式》主要分为5个主要部分,即释名、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共34卷,前面还有"看样"和目录各1卷。
第1、2卷是《总释》和《总例》,考证了每一个建筑术语在古代文献中的不同名称和当时的通用名称以及书中所用正式名称。
总例是全书通用的定例,并包括测定方向、水平、垂直的法则,求方、圆及各种正多边形的实用数据,广、厚、长等常用词的涵义,有关计算工料的原则等。
第3至15卷是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窑作等13个工种的制度,详述建筑物各个部分的设计规范,各种构件的权衡、比例的标准数据、施工方法和工序,用料的规格和配合成分,砖、瓦、琉璃的烧制方法。
第16至25卷按照各种制度的内容,规定了各工种的构件劳动定额和计算方法,各工种所需辅助工数量,以及舟、车、人力等运输所需装卸、架放、牵拽等工额。
《营造法式》评价《营造法式》一卷,著录于《宋史·艺文志》,云李诫奉敕撰。
而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则云:“端拱大中祥符间,工部侍郎李诫上言,始命编撰营造法式。
”盖书成于诫,而其事则出于君臣之讨论,有敕命之故实也。
明陶宗仪定为建隆二年,则其不察固已久矣。
元人王祯取而刻之,于其方隅高下之制,多所谬误。
《营造法式》以“营造”称名,意在刊定方法,以为遵守。
自其书出而工师之“行帮”即起其变化之争,是为良本书也。
近人就“行帮”之制,曲说以取证,未明其真义,又谓已隐秘其传。
其实则工之良否,不在于法之有无,其法则著之成书者既在,后之良工自能据以损益而创法于作者之后,故亦无庸矫枉过正之论也。
今据《营造法式》以论其要,则有数端焉。
一曰:内容系统性。
全书分作制度、功限、料例、图样四门,皆有条贯。
一曰:技术先进性。
其取材皆系用工地原料,别有详说。
至其测量之法,虽不尽用于实计之需,然亦可见其心计之精者矣。
一曰:历史价值。
宋代崇奉释氏,故宫观之建设特盛。
此书详记当时建筑之术,亦可见当时工艺之状况。
一曰:实用性。
书中所载制度,皆系实践所得,而非徒事空谈。
工师之学习此书,可以得实用之学焉。
一曰:美学意义。
书中论述建筑之美,不仅在于形制之华丽壮观,亦在于其结构之美与意境之美。
故学习此书,不仅可以得建筑之术,亦可以得美学之知焉。
总之,《营造法式》一书乃宋代建筑之百科全书,对于了解宋代建筑、文化、社会等方面皆有重要意义。
虽然其中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和待研究之处,但其价值和意义不容忽视。
故此书可视为建筑学、历史学、美学等领域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
《营造法式》札记六题《营造法式》研读的6则札记,分别是针对新旧两版《营造法式》的编撰过程与北宋末叶新旧党争的历史背景进行概述;比较《木经》与《营造法式》这两部营造专著的差异;推测耍头3种别名的由来;以实物印证《营造法式》中记载的"椽头盘子"这一特殊构件;分析石作流杯渠的制作方式,并与宋代相关文献和实物相对照;考证"壁隐假山"的性质。
《营造法式》刊行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是一部官方颁布的建筑典籍,详细记载了当时官式建筑的技术做法、规范、用料与功限定额,达到了极高的科学水准。
《营造法式》为宋代建筑设计资料集与建筑规范丛书,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出版,作者李诫,是我国第一部由统治阶级颁布印刷,关于古代建筑设计、建造制度的书籍。
《营造法式》的前身为《元祐法式》于元祐六年(1091)编成,没有确定的模数,无法确定用工用料,对建筑设计、施工的规定也比较不明确。
《营造法式》全书一共分三十四卷,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卷一、二,总释和总例,名词解释。
对文中所出现的各种建筑物及构件的名称、条例、术语做一个规范的诠释。
第二部分从卷三卷至卷十五,各作制度,是全书的核心部分,包括了十三个工种。
最重要的是大木作和小木作。
卷三壕寨制度、石作;包括场地平整、基础、柱础、台阶、长堤排水等建筑基础各项制度。
卷四、五大木作制度;包括建筑模数、梁架结构、屋顶各构件、斗栱等各结构构件制度。
卷六至十一小木作制度;包括门、窗、屏、地棚、壁板、平棊、帐、壁藏等制度。
卷十二雕作制度、旋作制度、锯作制度、竹作制度;卷十三瓦作制度、泥作制度;卷十四彩画作制度;卷十五砖做制度、窑作制度其中第三部分卷十六至卷二十五,功限,相对于劳动定额的计算。
第四部分卷二十六至卷二十八,料例,相当于用料计算。
第五部分卷二十九至三十四,图样,非常真实地表现保存了当时的一批建筑的图。
木构建筑体系作为中国建筑最主要的结构体系,自汉代起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到北宋初年渐趋成熟。
进新修《营造法式》序臣闻“上栋下宇”,《易》为“大壮”之时期;“正位辨方”,《礼》实太平之典。
“共工”命于舜日;“大匠”始于汉朝。
各有司存,按为功绪。
况神畿之千里,加禁阙之九重;内财宫寝之宜,外定庙朝之次;蝉联庶府,棋列百司。
櫼栌栱柱之相支,规矩准绳之先治;五材并用,百堵皆兴。
惟时鸠僝之工,遂考翚飞之室。
而斲轮之手,巧或失真;董役之官,才非兼技,不知以“材”而定分,乃或倍枓而取长。
弊积因循,法疏检察。
非有“三宫”之精识,岂能新一代之成规?温诏下颁:呈书入奏。
空靡岁月,无补涓尘。
恭惟皇帝陛下仁俭生知,睿明天纵。
渊静而百姓定;纲举而众目张。
官得其人,事为之制。
丹楹刻桷,瑶巧既除;菲食卑宫,淳风斯复。
乃诏百工之事,更资千虑之愚。
臣考阅旧章,稽参众智。
功分三等,第为精粗之差;役辨四时,用度长短之晷。
以至木之刚柔,而理无不顺;土评远迩,厄而力易以供。
类例相从,条章具在。
研精覃思,故述者之非工;按牒披图,或将来之有补。
进新修《营造法式》序─译文我听说,《周易》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之句,说的是“大壮”的时期;《周礼》“唯王建国,辨正方位”,就是天下太平时候的典礼。
“共工”这一官职,在帝舜的时候就有了;“将作大匠”是从汉朝开始设置的。
这些官职都有它的职责,分别做自己的工作。
至于千里的首都,以及九重的宫阙,就必须考虑内部宫寝的布置和外部宗庙朝庭的次序、位置;官署要互相连系,按序排列。
枓、栱、昂、柱等相互支撑而构成一座建筑,必须先准备圆规、曲尺、水平仪、墨线等工具。
各种材料都使用,大量的房屋都建造起来。
按时聚集工役,做出屋檐似翼的宫室。
然而工匠的手,虽然很巧也难免做走了样。
主管工程的官,也不能兼通各工种。
他们不知道用“材”来作为度量建筑物比例、大小的尺度,以至于有人用枓的倍数来确定构件长短的尺寸。
面对这种弊病,积累因循和缺乏检察的情况,如果没有对于建筑有精湛的知识,又怎能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呢?皇上下诏,指定我编写一部有关营建宫室制度的书,送呈审阅。
营造法式卷第二十六诸作料例一石作蜡面,每长一丈,广一尺:黄蜡,五钱;木炭,三斤;细墨,五钱。
安砌,每长三尺,广二尺,矿石灰五斤。
每段:熟铁鼓卯,二枚;铁叶,每铺石二重,隔一尺用一段。
灌鼓卯缝,每一枚,用白锡三斤。
大木作用方木:大料模方,长六十尺至八十尺,广三尺五寸至二尺五寸,厚二尺五寸至二尺,充十二架椽至八架椽。
广厚方,长六十尺至五十尺,广三尺至二尺,厚二尺至一尺八寸,充八架椽袱并檐袱、绰幕、大檐头。
长方,长四十尺至三十尺,广二尺至一尺五寸,厚一尺五寸至一尺二寸充出跳六架椽至四架椽袱。
松方长二丈八尺至二丈三尺,广二尺至一尺四寸,厚一尺二寸至九寸,充四架椽至三椽袱、大角梁、檐额、压槽方、高一丈五尺以上版门及裹袱版、佛道帐所用枓槽、压厦版。
朴柱,长三十尺,径三尺五寸至二尺五寸,充五间八架椽以上殿柱。
松柱,长二丈八尺至二丈三尺,径二尺至一尺五寸,就料剪裁,充七间八架椽以上殿副阶柱或五间、三间八架椽至六架椽殿身柱,或七间至三间八架椽至六架椽厅堂柱。
就全条料又剪裁解割用下项:小松方,长二丈五尺至二丈二尺,每广一尺三寸至一尺二寸,厚九寸至八寸;常使方,长二丈七尺至一丈六尺,广一尺二寸至八寸,厚七寸至四寸;官样方,长二丈至一丈六尺,广一尺二寸至九寸,厚七寸至四寸;截头方,长二丈至一丈八尺,广一尺三寸至一尺一寸,厚八寸至六寸;材子方,长一丈至一丈六尺,广一尺二寸至一尺,厚八寸至六寸;方八方,长一丈五尺至一丈三尺,广一尺一寸至九寸,厚六寸至九寸;长使方八方,长一丈五尺至一丈三尺,广八寸至六寸,厚五寸至四寸;方八子方,长一丈五尺至一丈二尺,广七寸至五寸,厚五寸至四寸。
竹作色额等第:上等:漏三,长二丈,径二寸一分,漏二,长一丈九尺,径一寸九分,漏一,长一丈八尺,径一寸七分。
中等:大竿条,长一丈六尺,径一寸五分;次竿条,长一丈五尺,径一寸三分,头竹,长丈二尺,径一寸二分;次头竹,长一丈一尺,径一寸。
下等:笪竹,长一丈,径八分;大管,径九尺,径六分;小管,长八尺,径四分。
营造法式卷第二十八诸作用钉料例诸作用胶料例
诸作用钉料例
用钉料例
大木作:
椽钉,加长椽钉五分。
角梁钉,加长材厚一倍。
飞子钉,长随材厚。
大、小连椽钉,长随飞子之厚。
白版钉,长加版厚一倍。
搏风版钉,长加版厚两倍。
横抹版钉,长加版厚五分。
小木作:
凡用钉,并随版木之厚。
如厚三寸以上者,或用签钉者,其长加厚七分。
雕木作:凡用钉,并随版木之厚。
厚如二寸以上者,长加厚五分,至五寸止。
竹作:
压笆钉,长四寸。
雀眼网钉,长二寸。
泥作:
沙壁内麻华钉,长五寸。
砖作:
井盘版钉,长三寸。
用钉数:
大木作:
连椽,随飞子椽头,每一条,大角梁,每一条;托抟,每一条;生头,每一尺长;搏风版,每长一尺五寸;横抹,每长二尺;右(上)个一枚。
飞子,每一枚;遮椽版,每长三尺,双使;白版,每方一尺;抟、枓,每一只;隔减,每一出入角;右(上)个两枚。
椽,每一条;平闇版,每一片;柱踬,每一只;右(上)个四枚。
小木作:
门道立,每一条;
乌头门上如意牙头,每长五寸;
钩窗槛面搏,每长七寸;
乌头门并格子签子桯,每长一尺;
破子窗签子桯,每长一尺五寸;
澡井背版,每广二寸,两边个各用;
帐上明金版,每广四寸;
随楅签门版,每广五寸;
帐上山华蕉叶,每广八寸;
帐上作面版,随榥每广一尺;
铺作,每枓一只;
帐并经藏车槽等涩,子涩,腰华版,每瓣;右(上)各一枚。
乌头门抢柱,每一条;
护缝,每长一尺;右(上)各二枚。
七尺以下福门,每一条;
露离上屋版,随山子版,每一缝;右(上)各二枚
七尺至一丈九尺福门,每一条,四枚。
二丈以上福门,每一条,五枚。
帐上腰檐鼓作,山华蕉叶枓槽版,每一间;右(上)各六枚。
雕木作:
宝床,每长五寸;
云盆,美每长五寸;右(上)各一枚。
角神安脚,每一只;
打作神,每一身;
华版,每一片;
虚柱,每一条钉卯;右(上)各二枚。
混做真人、童子之类,高二尺以上,每一身;
柱头、人物之类,径四寸上,每一件;
宝藏神臂膊,每一只;
鹤子腿,每一只;
龙、凤之类,接搭造,每一缝;
应贴络,每一件;
椽头盘子,径六寸至一尺,右(上)各三枚。
竹作:
雀眼纲帖,每长二尺,一枚。
压竹笆,每方一丈,三枚。
瓦作:
滴当子嫔伽,每一只;
燕颔或牙子版,每二尺;右(上)各一枚。
月版,每段,每广八寸,二枚。
套兽,每一只,三枚。
泥作:
沙泥画壁披麻,每方一丈,五枚。
造泥假山,每方一丈,三十枚。
砖作:
井盘版,每一片,三枚。
通用钉料例
每一枚:
葱台头钉,长一尺二寸,盖下方五分,重一十一两;长一尺一寸,盖下方四分八厘,重一十两一分,长一尺,盖下方四分六厘,重八两五钱。
猴头钉,长九寸,盖下方四分,重五两三钱;长八寸,盖下方三分八厘,重四两八钱。
卷盖钉,长七寸,盖下方三分五厘,重三两;长六寸,盖下方三分,重二两;长五寸,盖下方二分五厘,重一两四钱;长四寸,盖下方二分,重七钱。
圆盖钉,长五寸,盖下方二分三厘,重一两二钱;长三寸五分,盖下方一分八厘,重六钱五分;长三寸,盖下方一分六厘,重三分五钱。
拐盖钉,长二寸五分,盖下方一分四厘,重二分二钱五厘;长二寸,盖下方一分二厘,重一钱五分;长一寸三分,盖下方一分,重一干;长一寸,盖下方八厘,重五分。
葱台长钉,长一尺,头长四寸,脚长六寸,重三两六钱;长八寸,头长三寸,脚长五寸,重
二两三钱五分;长六寸,头长二寸,脚长四寸,重一两一钱。
两入钉,长五寸,中心方二分二厘,重六钱七分;长四寸,中心方二分,重四钱三分;长三寸,中心方一分八厘,重二钱七分;长二寸,中心方一分五厘,重一钱二分;长一寸五分,中心方一分,重八分。
卷叶钉,长八分,重一分,每一百枚重一两。
诸作用胶料例
小木作:
每方一尺:缝,二两。
卯,一两五钱。
瓦作:
应使墨煤,每一斤用一两。
泥作:
应使煤墨,每一十一两用七钱。
彩画作:
应使颜色每一斤,用下项:
土朱,七两;黄丹,五两;墨煤,四两;雌黄,三两;石灰,二两;
合色:
朱;绿;右(上)各四两。
绿华,二两五钱。
红粉;紫檀;右(上)各二两。
草色:
绿,四两。
深绿,三两。
绿华,红粉;右(上)各二两五钱。
榇金粉,三两。
煎合桐油,每一金用四钱。
砖作:
应用墨煤,每一斤,用八两。
诸作等第
石作:
镌刻混作剔地起突及压地隐起华或平钑华。
右上(为)上等。
柱础,素覆盆;地面;碑身;
水槽,右(上)为中等。
钩阑下螭子石;
右(上)为下等。
大木作:
铺作枓栱;绞割展拽地架。
右(上)为上等。
料口跳所用料栱。
右(上)为中等。
小木作:
版门、牙、缝、透栓、垒肘造;
格子门;球文格子眼;桯,出线造;
斗八藻井;插子;棂子,海石榴头,其身,瓣内单混、面上出心线以上造;
串,瓣内单混、出线以上造;重台钩阑;牌带贴络雕华;佛、道帐。
右(上)
为上等。
乌头门;
破子窗;
格子门:
格子,方绞眼,平出线或不出线造;桯,方直、破瓣、撺尖;栱眼壁版;照壁版,合版造;擗帘竿,六混以上造;
叉子:棂子,云头、方直出心线或出边线,压白造;串,侧面出心线或压白造;
单钩阑,撮顶蜀柱、云栱造。
右(上)为中上等。
版门,直缝造;截间版帐;
版引檐;擗帘竿,通混、迫瓣造;
叉子:
棂子,挑瓣云头或方直笏头造;串,破瓣造;单钩阑,枓子蜀柱、蜻蜓头造。
右(上)为下等。
凡安卓,上等门、窗为中等,中等以下并为下等。
其门并版壁、格子,以方一丈为率,于计定造作功限内,以加工二分作下等。
以六尺为率,于计定功限内,以五分功作下等功。
雕木作:
混作:
角神;华牌,浮动神仙、飞仙、升龙、飞凤之类;柱头,或带仰覆莲荷,台坐造龙、凤、狮子之类;帐上盘柱龙;
半混:
雕插及贴络写生牡丹华、龙、凤、狮子之类;牌头华版;椽头盘子,龙、凤、或写生华;槛面、云栱,剔地起突,二卷或一卷造;
华版:
海石榴或尖叶牡丹,或写生,或宝相,或莲荷;剔地起突,卷搭造;透突洼叶间龙、凤、狮子、化生之类;长生草或双头蕙草,透突龙凤、狮子、化生之类。
右(上)为上等。
混作帐上鸱尾;
半混:
贴络鸳鸯、羊、鹿之类;槛面、云栱、洼叶平雕;垂鱼、惹草,间云、鹤之类;华版,透突洼叶平雕长生草或双头蕙草,透突平雕或剔地间鸳鸯、羊、鹿之类。
右(上)为中等。
半混:
贴络香草、山子、云霞;槛面:云栱,实云头;万字、钩片,剔地;叉子,云头或双云头;团窠莲华;球文格子,挑白。
右(上)为下等。
玄作:
宝床上所用明件:右(上)为上等。
宝柱:火柱:
右(上)为中等。
栌枓;门盘浮沤。
右(上)为下等。
竹作:
织雀眼网,间龙、凤、人物或华样。
右(上)为中等。
织麤簟,织素雀眼网;织笆,右(上)为下等。
瓦作:
安卓鸱、兽事件;抹栈、笆、箔。
右(上)为下等。
泥作:
用红灰;沙泥画壁;垒假山。
右(上)为上等。
用破灰泥;垒坯墙。
右(上)为中等。
细泥;织造泥篮。
右(上)为下等。
彩画作:
五采装饰;青绿碾玉。
右(上)为上等。
青绿棱间;解绿赤、白及结华;柱头,丹粉赤白;刷门、窗。
右(上)为下等。
砖作:
镌华;垒砌象眼、踏道。
右(上)为上等。
垒砌平阶、地面之类;
窑作:
鸱、兽;火珠。
右(上)为上等。
瓦坯:造琉璃瓦之类;烧变砖、瓦之类。
右(上)为中等。
砖坯;装窑。
右(上)为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