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3
《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银桥小学钟西琴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页教学目标:1会看图列算式2.会计算有0的加减法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0的含义。
列式计算有0的减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直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口算:4+1= 2+2= 3+1=5-4= 2+1= 4-1=5-1= 3-2= 4-3=2、0表示什么?(0表示什么也没有;还表示起点)3、看图填数,导入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1.课件展示小猫吃鱼的画面。
引导学生看画面,并提问:有一天,猫妈妈有事外出,她给小猫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你们猜是什么?对了,是小猫最爱吃的鱼。
(出第一幅图)数一数,猫妈妈给小猫准备了几条鱼呢?师:猫妈妈给小猫留了3条鱼,你猜后来会怎么样呢?请你们认真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课件出示依次出示第2,3,4幅图。
2.师:你能把这4幅图连起来,编成一个故事吗?把你编的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
(由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二、建立数学模型:1.师:在“小猫吃鱼”的故事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可以一幅图一幅图的提问题,也可以连在一起提问题)学生先自主思考再全班交流。
生可能问:小猫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小猫又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小猫再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还可能问:猫妈妈给小猫留了3条鱼,最后剩几条了?以上一一在“小猫吃鱼”课件片段2,3,4上出示。
2.师: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想一想,怎样列式?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互相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中的每个数都表示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①3-1=2 3-2=1 3-3=0三、有关0的加、减法。
1.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
“我们已经知道了0是一个数,所以它也像其他数一样可以进行计算。
下面我们就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练习4-4= 2-2= 5-5= 1-1=你有什么发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有关0的加减法算式与计算-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0的概念及特殊性质,理解0与数的加减命题;2.掌握0与自然数的加减法规则;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0的特殊性质;2.0与自然数的加减法规则;3.0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A. 0的概念及特殊性质1.通过对0的几何与数理的理解,感性认识0的概念;2.通过举例子、讲解等方式来表达0的特殊性质。
B. 0与自然数的加减法规则1.介绍0与自然数相加等于自然数本身;2.介绍自然数相减时,当减数与被减数相等时差为0。
C. 0的应用1.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0的应用;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A. 0的概念及特殊性质1.教师向学生介绍0的概念,并通过简单的看图说话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0;2.教师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描绘0的概念;3.通过具体的数理模型来讲解0的特殊性质。
B. 0与自然数的加减法规则1.教师向学生讲解0与自然数的加减法规则;2.让学生试示几个例题,演示0与自然数的加减法规则;3.教师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练习题。
C. 0的应用1.教师选取几个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运用0的知识来解决问题;2.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课后练习。
五、教学评估1.教师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检查,来衡量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2.教师针对掌握程度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计划,给予针对性的辅导和支持。
六、教学资源1.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2.教师授课时所需物品:白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数学课程的教学,我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环节中,我充分借助一些有趣的元素,比如动画、特效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中,我以简单的模型和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0的概念和特殊性质。
同时,针对学生的钻研与创造能力,我适时加入了课堂练习,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教案标题:有关0的加减法年级:一年级上册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0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0的加法运算规则。
2. 0的减法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1. 0的加法运算规则的推导。
2. 0的减法运算规则的推导。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记录和练习0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学生认真观察,了解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0的加法运算规则。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推导出0的加法运算规则。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0的减法运算规则。
4.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推导出0的减法运算规则。
三、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0的加法运算规则。
2. 教师讲解0的减法运算规则。
四、练习(15分钟)1. 教师布置0的加减法运算练习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0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练习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练习题的难度,使学生在巩固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的基础上,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0的认识和加减法》數學教案設計标题:《0的认识和加减法》數學教案設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数字"0"的含义,知道"0"表示没有或起点。
2. 学生能够熟练进行有关"0"的加减法运算。
3.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0"的含义,学会"0"的加减法运算。
难点:理解"0"在加减法中的特殊性。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数字,然后提问:“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字?”2.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一张画有空篮子的图片,问:“这个篮子里有什么?” 引出“0”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 "0"的含义- 教师解释:"0"代表什么都没有,或者是一个事物的开始。
- 举例说明:"0"可以代表没有苹果,也可以代表温度计上的零度。
2. "0"的加减法- 讲解"0+任何数=任何数",例如:"0+5=5"- 讲解"任何数-0=任何数",例如:"5-0=5"- 讲解"0-0=0",例如:"0-0=0"(三)课堂活动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0",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2. 实际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算术题,加深对"0"的加减法的理解。
(四)总结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0"的含义和"0"的加减法运算法则。
2.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的疑惑。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上关于"0"的加减法练习题。
《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教案教案名称: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0这个数字的概念,掌握0与其他数字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0这个数字,掌握0与其他数字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0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0进行加减法运算。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教学课件、小板书、彩色笔、橡皮、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0,让学生观察认识0这个数字,并询问学生对0的认识和理解。
2.教师通过几个问题引导学生:0是什么?我们平时生活中会遇到0吗?0代表什么含义?二、学习0的认识(15分钟)1.教师在小板书上写下0这个数字,让学生进行认读和书写。
2.教师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电脑的关机键、体温计的刻度等,让学生理解0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三、0的加法运算(20分钟)1.教师向学生讲解0与其他数字进行加法运算的规则:任何数与0相加,都等于原数本身。
如:2+0=2,5+0=52.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法算式,让学生尝试计算,体会0在加法运算中的特殊作用。
3.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或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练习0的加法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0的减法运算(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0与其他数字进行减法运算的规则:任何数减去0,都等于原数本身。
如:3-0=3,8-0=82.教师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算式,体会0在减法运算中的作用,能够区分0作为被减数和减数时的不同表现形式。
3.通过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理解0在减法运算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课堂练习(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和解答。
2.让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并纠正错误,及时解决疑惑。
3.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试验,不断巩固和提升对0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六、课堂总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强调0在加减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和作用。
《0的认识和加减法》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0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让学生理解0的含义,知道0表示“没有”或“起点”。
- 学习并掌握0的加减运算规律。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0的加减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0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难点:理解0在加减法中的特殊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出0,比如“空篮子里有几个苹果?”、“从0开始数,第一个数字是几?”,引导学生初步理解0的含义。
2. 新课讲解:
- 教师板书0+5=5,5-0=5,引导学生发现0在加减法中的特殊性。
- 让学生尝试完成一些关于0的加减法题目,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答案和解题思路。
3. 实践操作:
- 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如“抓零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实践0的加减运算。
4. 小结反馈:
-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0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四、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0,写下你的发现。
五、教学反思: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我今天要讲的内容是0的加减法,这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点。
我要明确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0的加减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先通过一些实际的情景引入,比如“如果有0个苹果,再加上2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理解0的加法。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用一些教具,比如苹果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0的加减法。
在讲解结束后,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比如“如果有0个橘子,再加上3个橘子,一共有几个橘子?”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大字写出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让学生一目了然。
在作业设计上,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题目,比如“如果有0个学生,再加上5个学生,一共有几个学生?”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也能巩固所学的内容。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上,我会思考我这节课的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掌握了0的加减法,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0的加减法,比如算算家里有多少人,或者算算学校有多少学生等等。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设计,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0的加减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情景引入的环节是一个重要的重点。
通过实际的情景,比如苹果的例子,我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0的加法。
这个环节的设计需要特别注意,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情景感受到0的加法的基本概念。
讲解0的减法也是一个重点。
0的减法相对于加法来说更抽象,所以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
比如,我可以使用橘子模型,让学生看到从2个橘子中减去0个橘子,橘子数量没有变化。
这个环节的设计需要注重让学生通过实物感受到0的减法的基本概念。
然后,板书设计也是一个重点。
通过清晰的板书,我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这个环节的设计需要注重板书的简洁明了,要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运算规则。
作业设计也是一个重点。
北京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0”的含义,会读、会写“0”,掌握0 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0”和学习0 的加减法的过程。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和趣味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认识“0”的含义。
掌握0 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二)教学难点理解“0”的含义及在加减法中的特殊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一)教材内容北京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的《0 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通过生动的情境图,如盘子里的苹果、小鸟飞走等,引导学生认识“0”,理解“0”的含义,并学习0 的加减法。
教材还安排了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和交流中加深对“0”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认识了 1 -9 这几个数字,对数字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对于“0”这个特殊的数字,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活动来帮助他们认识。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四、教法与学法(一)教法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直观地认识“0”。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学法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实物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操作法: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加深对“0”的认识。
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案标题:0的认识和加减法——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0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数字0。
2. 使学生理解0在加减法运算中的特性,能够正确进行0的加减运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0的认识2. 0的加减法3. 0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0的含义、读写及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0在加减法运算中的特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已学过的数字。
(2)引出数字0,让学生思考0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号码、温度计等。
2. 0的认识(1)教师讲解0的含义,表示没有数量。
(2)学生跟读数字0,学习0的读写方法。
(3)教师出示含有0的数字,让学生找出0的位置,并说出0所表示的意义。
3. 0的加减法(1)教师讲解0与任何数相加,仍等于任何数。
(2)教师讲解0与任何数相减,仍等于任何数。
(3)学生进行0的加减法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0的应用(1)教师出示生活中的实例,如电话号码、温度计等,让学生找出0的应用。
(2)学生讨论0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如比赛分数、时间等。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0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互动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和书写规范。
3. 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0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数字卡片2. 0的加减法练习题3. 生活实例图片4. 课后作业七、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进度。
2.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0的含义和加减法运算。
3. 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关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引言加减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对于数字0的认识和运算,则是加减法教学的基石之一。
本文档旨在介绍一个针对小学生的有关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字0的含义和加减法运算规则,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达成以下目标:1.理解数字0的意义和特点;2.熟悉0与其他数字的加减运算规则;3.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技巧;4.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数字0的认识教学内容: - 介绍数字0的含义和特点; - 指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0的概念。
教学步骤: 1. 引入活动:让学生们想想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和数字0相关的事物,并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2. 介绍数字0的意义和特点:0表示没有东西,是一个特殊的数字。
它在数学运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3. 通过示例解释0的含义:例如,0个苹果表示没有苹果,0小时表示没有时间等等。
4. 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例子,并进行讨论。
2. 0与其他数字的加法教学内容: - 0与其他数字相加的规则和特点; - 通过练习题和游戏巩固学生的理解。
教学步骤: 1. 介绍0与其他数字相加的规则:任何数与0相加,都等于原来的数,即 a + 0 = a。
例如:3 + 0 = 3。
2. 给学生讲解运算规则时,使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3. 提供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0与其他数字相加的规则。
4. 制作一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强理解,如学生分组进行问题解决和竞赛。
3. 0与其他数字的减法教学内容: - 0与其他数字相减的规则和特点; - 通过练习题和游戏巩固学生的理解。
教学步骤: 1. 介绍0与其他数字相减的规则:任何数减去0,都等于原来的数,即 a - 0 = a。
例如:5 - 0 = 5。
2. 使用实例解释运算规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他们进行实际运算,巩固0与其他数字相减的规则。
“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清镇市流长乡大岩小学潘祖春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上册第48页、第4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主自学习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3、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和兴趣。
在探索研究活动中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体会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教学难点:
学会有关0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玻璃珠,杯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们,在前面我学习了0到10这几个数字,那那个小朋友还记得0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略。
师:看来小朋友们掌握0的意思很牢固,那今天我就来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看哪些小朋友先学会,掌握它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有关0的加减法)
二、新授
1、教学有关“0”的计算
引导学生观察浇花图:
(1)小朋友们,看这幅图,你可以看到有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呀,后来这几个小朋友都离开了花园,那小花园里还有没有小朋友呢?剩下几个小朋友?求还剩我们可以怎样列式呢?
生:有三个小朋友在浇,后来都走了,一个小朋友也没有了。
教师板书:3 — 3
师:后来一个小朋友都没有有了,可以用什么表示呀。
(0)
接着板书:3 — 3 = 0
师:观察这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生:略。
小结:数减原数等于0
教学例2
引导学生观察图:
师:在窗台上,放了两盆花,左边的一盆开了几朵花?右边一盆开了几朵花呢?两盆花一共开了几盆花,你是怎样得知的,说一说。
生:略。
师:求一共有多的我们可以用加法进行计算,所以这个题我们可以列式:5+0 那请同学们数一数,两盆一共有几朵花呀。
(5)
(板书:5+0=5)
师:观察这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小结:数加0等于原数。
师:如果我把右边的一盆花拿走了,那剩下的一盆花还有几朵花呢?可以怎样列式?
生:略。
(板书:5 —0 =5)
师:观察这个算式,你又能发现什么呢?
小结:数减0等于原数。
二、练习巩固
教材48页,49页试一试和想想做做1到4题。
试一试,小猴吃桃。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想想做第二题:
师:看看笼子里原来有几只小鸟,第一次小猴是怎样放的。
可以怎样列试。
学生回答。
集体订正。
最后,小猴是怎样放习小鸟的?为什么它要这样放呢。
如果你是小猴,你会怎样想呢?
板书:5 -5=0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吃好多小虫,所以我们要保护小鸟。
你们真棒。
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师:1-1=0 你还可以怎样列。
1-0=1 还有没有其它的算式。
1+0=1 你还能列吗?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们学习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3-3=0 5+0=5 5-0=5
数减0等于原数数加0等于原数数减0等于原数
1-1=0 1+0=1 1-0=1
2-2=0 2+0=2 2-0=2
3-3=0 3+0=3 3-0=3
4-4=0 4+0=4 4-0=4
5-5=0 5+0=5 5-0=5
6-6=0 6+0=6 6-0=6
7-7=0 7+0=7 7-0=7
8-8=0 8+0=8 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