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回流书画作品选刊
- 格式:pdf
- 大小:716.66 KB
- 文档页数:4
文化部对建国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的鉴定标准
正文:
---------------------------------------------------------------------------------------------------------------------------------------------------- 文化部对建国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的鉴定标准
([89]文物字第185号1989年2月27日)
为了保护国家文化遗产,下列已故书画家全部作品列入文物出境鉴定范围:
一、作品一律不准出境者:
徐悲鸿傅抱石潘天寿何香凝董希文王式廓
二、精品和各时期代表作品不准出境者:
于照于右任丰子恺石鲁齐白石吕凤子张大千张书旂赵望云高苍黄宾虹蒋兆和马晋王雪涛王伟王淑晖王心镜叶恭绰邓散木冯超然江寒汀刘奎龄刘继卣刘凌苍来楚生沈尹默吴湖帆吴徵吴镜汀吴玉如吴光宇吴华源邵章陈年陈之佛陈云彰陈之奋陈子壮张大壮张其翼周肇祥赵云壑郑昶胡佩衡贺天健秦仲文徐操钱松喦黄幻吾黄秋园郭昧渠陶一清溥儒溥伒颜伯龙颜地俞建华钱瘦铁周昌谷张正宇张右园王福庵曹克家戈湘岚吴桐李苦禅谢之光等。
三、地方性书画家作品可参考第二项名单和标准适当限制出境。
补:著名画家李可染已故,其作品列入一律不准出境。
——结束——。
□韩斐海外收藏出版及新发现的王维画迹寻源摘要:王维的水墨山水画,具有超越前人的诗情画意,确立了我国千余年文人画的基础。
现藏美国夏威夷与日本大阪美术馆的王维画迹,不施色彩,仅用墨色浓淡渲染而成,不但清幽淡远,且适宜表现山川烟云的神韵,表达文人的林泉之思,对我国山水画艺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王维画迹林泉高致文人画水墨山水王维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这是尽人皆知的,但说到他是一个画家,一个成就非凡的杰出画家,则是一个在人的心目中有些模糊的抽象印象了。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作为诗人,王维有宋代蜀刻本《王摩诘文集》,南宋麻沙刻《王右丞文集》传世,而在绘画方面的成就,在我的印象中,过去几十年中国美术史的出版物中鲜能见到王维画迹的例证,只有文字的描述而无直观的画迹,使王维作为一个大画家的形象大打折扣。
十八年前,我应美国佛蒙特艺术家工作室之邀,前往美国,在那里的图书馆内看到了欧洲上世纪早期出版的一套书脊扫金的精装本《中国艺术史》上下册,作者是国际著名的瑞典中国美术史家奥斯瓦尔德·喜仁龙(Osvald Siren )(1879-1966)。
第一次看到印制清晰的王维画迹,且不止一幅,令我为之震撼,立即被画中高古出尘的艺术境界所折服。
虽然目前学界认为传世的王维真迹可信者少,但这些绘画本身呈现出的艺术感染力仍然是有价值的,是人类艺术的宝贵遗产。
我觉得应该将其介绍到中国来,这之后,我对王维绘画的兴趣大为浓厚起来,十几年来,在世界各地,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搜寻与王维有关的西方各国的出4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美术馆《著色山水》。
据考证极为重要的发现,这件可能是中国八九世纪的画作,有可能是现存在世的最古老最可靠的山水画作,虽然现在仍无法定论,但是王维这位中国中古时代的绘画大师的重要性却再次凸显出来。
王维诗、画、书法与音乐样样精通,是历史上罕见的“间气”而生的天才。
我从在美国及日本与中国台湾收集整理的出版物与博物馆中,清理出七件与王维画迹有关联的画作与石刻,介绍如下。
国家严禁带出国展览的16幅国宝级书法作品,珍藏!这些书法作品都珍藏在故宫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地方,国家文物局此前已明文规定,这些书法作品不准出国展出。
对此小编按照历史顺序进行了整理,邀大家一起来认识这些国宝级书法艺术品。
01陆机《平复帖》《平复帖》卷(西晋)陆机,藏。
《平复帖》为晋代陆机书法作品,牙色麻纸本墨迹,共9行84字,无名款,宋人定为陆机作品,米芾定为“晋贤十四帖卷”之一。
书写于西晋的《平复帖》,是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
有“法帖之祖”的美誉。
陆机《平复帖》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
02王珣《伯远帖》《伯远帖》,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珣书写的一封信,纸本,行书,共5行47字,纵25cm,横17.2cm,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伯远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并称“三希”。
20世纪30年代,清皇室被逐出故宫时,老皇妃将《伯远帖》携出宫换钱,因此流散在外,辗转乱世中。
直到1950 年宝帖在香港出现,周恩来总理指示以重金将二宝购回,再交故宫博物院珍藏。
03《兰亭序》神龙本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系唐冯承素摹本,纸本,行书,纵24.5cm,横69.9cm,28行,324字。
因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故称“神龙本”。
存世兰亭序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04欧阳询《梦奠帖》《梦奠帖》卷(唐)欧阳询,《仲尼梦奠帖》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纸本,纵25.5cm ,横33.6cm,为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作,是欧阳询现存的四件墨迹之一。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湖南长沙人,为'初唐四家'之一,《仲尼梦奠帖》的笔路极近王羲之的《兰亭序》,说明欧书确实是继承王羲之而又有所创新。
05国诠楷书《善见律》《善见律》卷(唐)国诠,故宫博物院。
2011年6月,在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的北美华人藏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上,关山月的一幅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的山水画作品《油龙出海》(见图1,以下称海外回流版《油龙出海》)以1495万元成交。
且不论这是关氏作品单幅拍卖价格的一个新纪录,仅从它曾参加1975年的全国美展和曾被印制在1976年广东画报的年历上,就可知这幅作品在关氏山水画艺术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机缘巧合,2011年,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向社会各大文化机构征集关山月存世作品的图片,将出版《关山月全集》以庆祝2012年关山月诞辰100周年纪念,笔者在整理关山月先生的手稿时发现了关氏当年为写传记而准备的“关山月传资料”,当中夹有一份父山月于1975年8月13日草拟的《油龙出海创作体会》。
通过这份资料再参照父氏家属藏的另外一幅《油龙出海》(图2)和一幅名为《晨炼》(图3)的作品,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还原关山月当年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构思与技法方面的探索过程。
海外回流版《油龙出海》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环境与政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强调的是去旧换新,文学与艺术界也配合当时政治大方向而重建与革新。
中国画的生存环境也急剧改变,一切艺术都强调为工农兵与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宗旨。
中国画的变革势在必行,在新时代的转型被逼到了风口浪尖,可以说这使得许多一辈子因袭传统的中国画家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巨变无所适从。
但对于岭南画派20世纪重要画家的关山月来说,这种国画变革并不觉得不适应。
因为由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先生于20世纪初提出的艺术革命的宗旨就是改革当时画风萎靡不振的清末中国水墨画,推崇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国画创新主张。
而关山月作为岭南画派传人,也一直秉承这个理念试图在中国画艺术上作出突破。
从上世纪50-60年代的关山月山水画作品中,我们可以觉察出他在创作中有感于社会政治风云的变化,通过艺术方式的改变作出积极的反应。
如1954年关山月创作的《新开发的公路》(现藏于中国美术馆),是一张较成功的表现新中国时代风貌的山水画作品。
流失海外的25幅国宝级国画每一件都是精品17件在美国1、《疏松幽岫亭》元代立轴纸本水墨纵48厘米横36.4厘米(法)吉美国立东方美术馆藏。
曹知白(1272~1355),元代画家,藏书家。
字又玄,贞素,号云西,人称贞素先生,浙西华亭(今上海青浦)人。
从小机敏颖悟,很有见识,爱读书,好黄老之学。
家有藏书数千卷,也喜蓄字画。
2、《花卉图》明代立轴绢本设色纵136.8厘米横57.8厘米(日)泉屋博古馆藏。
陈遵,生平不详,明代画家。
字汝循,浙江嘉兴人。
擅长描绘花鸟,栩栩如生。
传世作品有《三友图》《枇杷图》《蓼花蛱蝶图》。
3、《陶渊明故事图》明末清初长卷绢本设色纵30.3厘米横308厘米(美)火奴鲁鲁艺术学院藏。
陈洪绶(1598—1652)是明末清初的人物画家,少年时得到北宋李公麟所作《孔门七十二贤》的拓本,关门在家终日鉴习。
到晚年已突破前人陈规,自成一派。
4、《仙山图》元代长卷绢本设色纵33厘米横102.9厘米(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陈汝言,元末画家,和元四家之一的王蒙是好友。
传世之作有《仙山图》《百丈泉图》《荆溪图》等。
5、《猿图》法常宋代立轴绢本水墨纵173.9厘米横98.8厘米(日)京都大德寺藏。
法常(?—1281)是南宋西湖长庆寺的和尚,早年是儒生,中年出家。
与当时来中国的日本僧人关系不错,许多画作流传到日本,对日本绘画产生很大影响。
传世作品有《猿图》《渔村夕照图》,另有《龙、虎》对幅等。
6、《明妃出塞图》宫素然宋代长卷纸本水墨纵30.2厘米横160.2厘米(日)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宫素然,宋代女画家,事迹不详,根据《明妃出塞图》的题款,可以知道她是宋高宗时贵州镇远女道士。
7、《中山出游图》龚开宋末元初长卷纸本水墨纵32.8厘米横169.5厘米(美)弗利尔美术馆藏。
此图插绘的是钟馗和妹妹率众小鬼一起出游的场景。
龚开(1222—1304),宋末元初画家,宋朝末年曾任官职,入元后卖画为生。
擅画人物和马。
踵论日本小川家族所藏《江山霁雪图》
日本小川家族藏有一幅古代价值不菲的名画《江山霁雪图》。
此
画宽约90公分,高约55公分,画中大山起伏、树林繁茂、水岸蜿蜒,景色宏伟壮美。
该画出自中国明末清初画家何其芳之手,属于清代早
期山水画,是一幅精美的自然风景画。
这幅画在明末清初诞生,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传说该画曾
被何其芳赠予中国的维新山水画家李渔,李渔喜欢该画,将其收藏起来,与其他珍藏结为一袋,由其子女遗传至今。
1886年,李渔的曾孙子李倩延出国,并携带此画随行。
1910年,
李倩延至日本小川家族,此画也就此被小川家族收藏起来,历经一百
多年至今仍然保存至今,成为其族藏宝之宝。
由于该画继承了明末清初山水画风,因而非常有代表性。
它重现
了当时清初山水画面的神奇感,是比研究明末清初山水画面更直接而
真实的档案。
小川家族将此画称作《江山霁雪图》,画面中景物熠熠生辉,宛
如一张活着的写意山水画,把当时山水画的风情意境呈现得恰如其分。
尽管如此,它的精神内涵和抒情之美令人称绝,让人们赞不绝口。
林树中和《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1998年12月,一套全面系统地整理研究散佚海外的中国历代名画的巨著《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八开八卷,收录图片二千多张,配有序言、论文、说明等80多万字。
2006年4月22日,胡锦涛主席将代表中国文化的500余种计1000多本书籍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耶鲁太学,《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也在其中。
这套巨著耗资数百万元,作为国家95重点图书工程予以出版。
它的问世,对中国美术史的基础研究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对于我们摸清家底,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认识我国传统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的作用不容低估。
南京艺术学院林树中教授在助手和学生的帮助下,倾十六年之力,在全面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完成了这一项庞大的系统研究工作。
缘起林树中1926年出生于浙江平阳鹤溪镇,名光望,字树中。
1949年,林树中考入国立北平艺专(后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后转学华东分院)。
在中央美术学院期间,他随徐悲鸿、蒋兆和、董希文。
潘天寿等名师学画,美术理论上则受到著名美学家、史论家王朝闻、史岩、邓白等先生的指导,为他今后从事绘画创作和美术史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3年,林树中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南京艺术学院任教。
在南京艺术学院期间,林树中遇到了“俞氏学派”的创始人俞剑华教授。
俞剑华受业于我国早期美术名家陈师曾先生,致力于美术史的研究和绘画创作。
林树中以俞氏为师,以中国美术史论作为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
经历“文革”期间短暂的沉寂后,林树中重新进入研究状态,学术成果不断涌现,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奠定了自己在中国美术史学术研究领域中的地位。
2004年5月23日。
林树中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的称号。
全国只有十三名在美术史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获得这一殊荣。
退休后,林树中本来可以享受清闲而宁静的退休生活,但是一次赴美讲学彻底改变了他的晚年生活。
1985年,林树中教授应邀担任美国密歇根太学客坐教授一年。
流失海外中国文物拍卖价格记录选录 2009年03月06日02:18 第一财经日报“鬼谷下山”元青花瓷2005年7月12日,佳士得在伦敦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一件中国元朝青花“鬼谷下山”图罐经过激烈竞投,最终以1568.8万英镑成交,创下当时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世界纪录,也刷新中国瓷器及中国工艺品拍卖纪录。
清雍正粉彩蝠桃橄榄瓶2002年中国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张永珍花4150万港元竞得清雍正粉彩蝠桃橄榄瓶,而后捐给上海博物馆。
北宋米芾的《研山铭》手卷2002年12月6日,米芾的《研山铭》在北京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2年秋季拍卖会的中国近代书画专场上拍得2999万元人民币,买主为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米芾的《研山铭》手卷为米芾的成熟之作,清朝时流落到日本,被东京有邻博物馆馆藏。
万寿山佛香阁铜窗1993年7月2日,美国国际集团的董事长格林伯格捐款51.5万美元,从法国私人收藏家手中购得颐和园万寿山佛香阁西侧铜亭宝云阁流失的10扇铜窗,并无偿送还中国。
(整理曹俊杰严威)拍卖价格不俗清"四王"的艺术及市场行情/2007-01-11 13:22:02来源:转载清“四王”是指明末清初活动于江南地区,以摹古见长的四位山水画家,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
“四王”的山水画主要承习的是董其昌的衣钵,师承元人一体,大多以黄公望为宗师,画法主张师古,笔笔讲求来历、出处。
创作思想代表当时清宫廷画派。
其中王时敏、王鉴为董其昌的画友,王翚是他们的学生,王原祁是王时敏的孙子。
他们四人共同的特点是:山水画趋于传统,法度严谨,底蕴深厚,甚得元人三昧,因而深受皇家的青睐,被奉为绘画的“正宗”而影响甚大,他们的画格几乎统治整个清代乃至民国。
从艺术上讲,如果将“四王”细分,又可分两类:王时敏和王原祁祖孙更注意笔墨风格,追踪黄公望,被称为“娄东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