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_叶春辉_3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29
《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手册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一、实验教学大纲注:类型指:操作性、设计性、综合性。
实验形式:指实验室集中、课外分散等实验形式。
三、实验项目实验一 多元线性回归[实验目的] 使学生掌握数据的输入,作散点图,计算有关统计量(均值、方差、标准差、相关系数矩阵及方差协方差矩阵等)、掌握线性回归分析方法。
[实验内容] ①数据输入、输出及处理;②作散点图;③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对结果加以分析。
[实验步骤] 数据输入处理—作散点图—建立模型—假设检验—分析预测或点击File New Program ,打开程序输入窗口,同时执行多条命令 create a 1980 1998read D:\tao\PPT\Econometrics\zdata\P42.xls 2scat x yequation eq1.ls y c xshow eq1pagestruct(end=@last+2) *scalar n=eq1.@regobsscalar k=eq1.@ncoefx(n+1)=1763x(n+2)=1863eq1.forecast yf y_seplot y yfgenr ypl=yf(n)-@qtdist(0.975,n-k)*y_se(n)genr ypu=yf(n)+@qtdist(0.975,n-k)*y_se(n)genr ycu=yf(n)+@qtdist(0.975,n-k)*@sqrt(y_se(n)^2-@se^2)genr ycl=yf(n)-@qtdist(0.975,n-k)*@sqrt(y_se(n)^2-@se^2)show @coefs(2)show @stderr(2)genr beta1l=@coefs(2)-@qtdist(0.975,n-k)*@stderr(2)genr beta1u=@coefs(2)+@qtdist(0.975,n-k)*@stderr(2)genr yf1=yf(n,n+1)group P42 yf1 ypl ypu ycl ycushow P42[实验方法]上机[实验条件] 利用统计计量软件EViews[实验指导]1.打开EViews软件,双击桌面EViews快捷方式图标。
第3章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3.4.3 简答题、分析与计算题1.给定二元回归模型:t t t t u x b x b b y +++=22110 (t=1,2,…n)(1) 叙述模型的古典假定;(2)写出总体回归方程、样本回归方程与样本回归模型;(3)写出回归模型的矩阵表示;(4)写出回归系数及随机误差项方差的最小二乘估计量,并叙述参数估计量的性质;(5)试述总离差平方和、回归平方和、残差平方和之间的关系及其自由度之间的关系。
2.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为什么用修正的决定系数衡量估计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3.决定系数2R 与总体线性关系显著性F 检验之间的关系;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F 检验与t 检验有何不同?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二者是否有等价的作用?4.为什么说对模型施加约束条件后,其回归的残差平方和一定不比未施加约束的残差平方和小?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受约束回归与无约束回归的结果相同?5.观察下列方程并判断其变量是否呈线性,系数是否呈线性,或都是或都不是。
(1) t t t u x b b y ++=310(2) t t t u x b b y ++=log 10(3)t t t u x b b y ++=log log 10 (4) t t t u x b b b y +⋅+=)(210(5) t t t u x b b y +=)/(10(6) t bt t u x b y +−+=)1(110(7)t t t t u x b x b b y +++=10/22110 6.常见的非线性回归模型有几种情况?7.指出下列模型中所要求的待估参数的经济意义:(1)食品类需求函数:u P P I Y ++++=231210ln ln ln ln αααα中的321,,ααα(其中Y为人均食品支出额,I 为人均收入,为食品类价格,为其他替代商品类价格)。
1P 2P (2)消费函数:t t t t u Y Y C +++=−1210βββ中的1β和2β(其中C 为人均消费额,Y 为人均收入)。
建立国民总收入Y 关于能源消费总量X 的回归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年份 国民总收入(亿元) 能源消费总量(万吨)1978 3645.217474 57144 1979 4062.579191 58718 1980 4545.623973 60275 1981 4889.461062 63450 1982 5330.450965 66532 1983 5985.551568 69813 1984 10743.75172 73191 1985 14340.73658 76682 1986 20274.37922 81043 1987 26805.61513 85895 1988 35036.82301 90647 1989 41000.91911 94238 1990 46718.32238 98703 1991 54826.19941 103783 1992 58937.27645 109170 1993 66260.02471 115993 1994 68108.45644 122737 1995 75310.52921 131176 1996 76842.49165 135192 1997 78060.835 135909 1998 83024.27977 136184 1999 88479.15475 140569 2000 98000.45431 145531 2001 108068.2206 150406 2002 119095.6893 159431 2003 148173.9761 183792 2004 183586.7479 213456 2005 225808.559 235997 2006 256522.6698 258676 2007 287763.6588 280508 2008 306228.8248 291448 2009323464.6903 306647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年鉴2011解:根据经济理论和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可发现,国民总收入水平Y 与能源消费总量X 有关,因此我们设定回归模型为uX Y j ii++=ββ0被解释变量:Y —国民总收入水平 解释变量:X —能源消费总量 应用Eviews 的最小二乘法程序,输出的结果如下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15/11 Time: 14:17 Sample: 1978 2009 Included observations: 32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84796.84 2971.040 -28.54113 0.0000 X1.3024520.01943367.023510.0000R-squared 0.993366 Mean dependent var 91560.69 Adjusted R-squared 0.993145 S.D. dependent var 94262.20 S.E. of regression 7804.515 Akaike info criterion 20.82325 Sum squared resid 1.83E+09 Schwarz criterion 20.91486 Log likelihood -331.1721 Hannan-Quinn criter. 20.85362 F-statistic 4492.151 Durbin-Watson stat 0.220564Prob(F-statistic) 0.000000散点图由上表得到估计的回归方程为XY ii 302452.184.84796^+-=R检验1.2根据R-squared=0.993366接近于1,所以此组数据拟合度较好。
计量经济学讲义王维国讲授课程的性质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由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从学科性质来看,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
具体来说,计量经济学是在经济学理论指导下,借助于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等方法和技术,研究具有随机特征的经济现象,目的在于揭示其发展变化规律。
课程教学目标计量经济学按其内容划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Eviews软件应用,讲解理论计量经济学的最基本内容。
本课程教学目标:一是使学生了解现实经济世界中可能存在的计量经济问题,掌握检测及解决计量经济问题的方法和技术;二是使学生能够在计算机软件辅助下,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及对经济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奠定基础。
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本大纲适用于数量经济专业2001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
课程的总学时和总学分课程总学时为72,共计4学分。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学习本课程需要学生具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积分、线性代数、Excel、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统计等学科知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课是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计量经济学主要解决的是实际中不满足数理统计假定时经济变量之间关系及经济变量发展变化规律分析方法和技术,而经济学为计量经济学提供经济理论的准备,它仅就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些理论假设,而不进行实证分析,只有具备了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才能更好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程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使用的教材:计量经济学(Basic Econometrics) 第三版,[美]古扎拉蒂(DamodarN.Gujarati) 著,林少宫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该教材畅销美国,并流行于英国及其他英语国家。
该书充分考虑了学科发展的前沿,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及训练,内容深入浅出。
教学参考资料:1. 王维国,《计量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2.Aaron C. Johnson, Econometrics Basic and Applied学时分配表第一讲引言:经济计量学的特征及研究范围第一节什么是计量经济学一、计量经济学的来源二、计量经济学的定义计量经济学几种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