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营养繁殖和种子繁殖及良种繁育
- 格式:ppt
- 大小:607.50 KB
- 文档页数:29
药用植物栽培学第一章绪论药用植物:是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道地药材:指大家公认的、生长于某特定地区的、质量优良和疗效好的正品药材。
GAP的概念: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此过程的简称。
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并负责组织实施的行业管理法规。
标准操作规程(SOP):各生产基地应根据各自的生产品种、环境特点、技术状态、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达到GAP要求的方法和措施,这就是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
中药区划的概念:研究中药资源与中药生产地域系统,通过分析中药资源区域分布与中药生产规律,从自然、经济和技术角度,进行生态环境、地理分布、区域特征、历史成因、时空变化、区域变异,以及与中药数量、质量等相关因素的综合研究,按区域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将全国划分成不同级别的中药资源保护和中药生产区域。
第一章药用植物栽培学理论基础生长:是植物植物体积和重量的量变过程。
生长可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发育:是植物一生中形态、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
经过一系列的质变以后,产生与其相似个体的现象。
发育的结果,产生新的器官—花、种子、果实。
定根:是由种子的胚根直接发育来的。
不定根:是由茎、叶或其他部位生长出来的,其产生没有一定的位置。
直根系:主根发达,垂直向下生长,侧根小而少。
如:桔梗,党参等。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死亡,侧根发达,根系簇生。
如:龙胆,麦冬等。
根的变态:药用植物的根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为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其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等方面产生了许多异常的变化,形成了变态根。
药用植物繁育学绪论药用植物繁育学主要讲育种工作以后的事,即药用植物品种选育成功进入种子(种苗)生产、流通领域的工作。
药用植物繁育学:研究药用植物种子种苗的特征、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应用科学。
药用植物繁育学(广义繁育学):基础理论部分(狭义繁育学) :形态分类、生理(包括胚胎)、生化、植化、生态应用技术部分:检验(鉴定)、加工(清选、干燥)、贮藏(品种资源保存)、处理、经营( 管理、审定)、病虫害、种苗检疫、良种繁育(种子生产)药用植物繁育的地位和作用:种子种苗是药用植物栽培和发展的基础;优质种子和健壮种苗是增产的内因;优质的种子种苗是提高药材品质的关键;优良种子种苗可有效提高药用植物的抗逆性。
我国的种子工作方针:“四化一供”的种子工作方针,即“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种子质量标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以县为单位统一供。
有计划地组织多种形式供种”种子工程,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就是把种子的选育、生产、加工、推广、销售、质量检测、加工工艺、管理的全过程作为一个工程系统,运用现代科技成果进行建设的组织及运行管理。
为什么要实施种子工程?(1)经营规模小、全、散,限制了优势发挥;(2)经营种子多、乱、杂,阻碍了专业化、商品化;(3)政、事、企不分,不利监督、管理;(4)育、繁、推脱节,限制了新品种选育和种子质量提高。
实施种子工程要实现种子工作的四个转变:(1)由传统的粗放生产向现代化大生产转变;(2)由行政区域自给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转变;(3)由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向集约化、集团化转变;(4)由科研、生产、经营脱节向育、繁、推一体化转变。
最终达到集约生产、规模经营、规范管理,育繁销一体化,大田用种商品化。
药用植物繁育面临的问题:种质收集保存薄弱,优良品种选育基本空白;药用植物种子种苗管理真空、种子种苗标准有待建立药用植物繁育学的任务1.根据药用植物种子的特征特性(包括细胞、组织、解剖),对各种药用植物不同种类和品种的种子种苗进行鉴定。
药用植物营养繁殖营养繁殖又称无性繁殖。
营养繁殖是以植物营养器官为材料,利用植物的再生能力,分生能力、以及与另一植物通过嫁接愈合为一体的亲和能力来繁殖和培育植物的新个体。
植物的再生能力是指植物体的一部分能够形成自己所没有的其他部分的能力,如叶扦插后可长出芽和根,茎或枝扦插后可长出叶和根。
植物的分生能力是指植物能够长出新的营养个体的能力,包括产生可用于营养繁殖的一些特殊的变态器官,如鳞茎、球茎、根状茎等。
采用扦插、压条、分株等方法繁殖的苗称为自根苗;用嫁接方法繁殖的苗称嫁接苗。
营养繁殖不是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是由分生组织直接分裂的体细胞所得的新植株,故其遗传性与母体一致,能保持其优良性状。
同时新植株的个体发育阶段是在母体的基础上的继续发育,发育阶段往往比种子繁育的实生苗高,有利于提早开花结实。
如山茱萸、酸橙、玉兰等木本药用植物用种子苗繁殖,生长慢、开花结果晚;若采用结果枝条扦插、嫁接繁殖就可提早3~4年开花结实。
对无种子的、有种子但种子发芽困难的,以及实生苗生长年限长、产量低的药用植物,采用营养繁殖则更为必要。
但营养繁殖苗的根系不如实生苗的发达(嫁接苗除外)、且抗逆能力弱,有些药用植物若长久使用营养繁殖易发生退化、生长势减弱等现象。
因此在生产上应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交替进行。
常用的营养繁殖方法有分离、压条、扦插、嫁接等。
一、分离繁殖分离繁殖是将植物的营养器官如根茎或匍匐枝切割而培育成独立新个体的一种繁殖方法,此法简便,成活率高。
分离繁殖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分离繁殖的类型1分株繁殖分株繁殖是利用根上的不定芽、茎或地下茎上的芽产生新梢,待其地下部分生根后,切离母体,成为一个独立的新个体。
凡是易生根蘖或茎蘖的植物都可以用这种方法繁殖。
如牡丹、芍药、砂仁、射干等。
分株繁殖基本上分两大类,一是利用根上的不定芽产生根蘖,待其生根后,即成为一个连接母体的新个体。
春、秋季切离母体后,即可栽植。
另一类是由地下茎或匍匐茎节上的芽或茎基部的芽萌发新梢,待其生根后,也成为一个连接母株的新植株,切离母体后,即成为独立的新个体。
第一章概论1。
药用植物是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
2。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各种药用植物的群体。
简言之:保证“植物-环境-措施"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各项农艺措施.3。
有关药用植物及其栽培的记载可追溯到2600多年以前的《诗经》。
4。
中国第一部医书《黄帝内经》和世界上最古的一部本草《神农本草经》的鲜世,则标志着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的形成和基本内容的确立.5.苏敬等编著的唐《新修本草》(657-659)全书载药850种,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它比世界上有名的欧洲《纽伦堡药典》要早800余年.6.明代李时珍(1518-1593)的《本草纲目》.7.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过程的简称。
GAP是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的缩写.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8。
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SOP制定是企业行为。
第二章药用植物栽培生理学基础生长1.生长是一量变的过程。
发育是植物通过一系列的质变的过程。
2。
根按其形态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根据入土深浅,将其分为浅根系、深根系。
3.根的变态药用植物,具备了许多独特的功能.(1)贮藏根(2)气生根(3) 支持根(4) 寄生根(5) 攀缘根(6) 水生根4。
植物的茎有地上和地下之分.双子叶植物茎的增粗,是形成层活动的结果,单子叶植物茎的增粗,是靠居间分生组织活动而形成。
5。
植物的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
三者俱全者称完全叶;缺少任何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称不完全叶。
植物的叶分单叶和复叶。
药用植物的繁殖每种生物体都具有再生其相似者及遗传给后代的能力,由于具有这种本性,植物“种”得以继续保存,此种复制的过程叫做生物的繁殖。
人们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来改造现有的植物种,使它们通过自然和人工选择,逐渐发生定向的变异,进一步创造新种,这是植物繁殖的意义所在。
种子植物的繁殖可区分为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两大类。
有性繁殖是用植物种子通过一定的培育过程产生出新的植物;无性繁殖是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培育成独立的新个体。
(一)种子繁殖药用植物用种子繁殖最为普遍,如人参、西洋参、黄连、当归等,具有繁殖技术简便,繁殖系数大,利于引种驯化和新品种培育等特点。
但是,种子繁殖的后代容易产生变异,开花结实较迟,尤其是木本药用植物,种子繁殖所需年限也长。
1.种子特性种子是一个处在休眠期的有生命的活体,种子休眠受内在或外在因素的限制,一时不能发芽或发芽困难的现象,是植物对外界条件长期形成的一种适应性。
种子收获后在适宜发芽条件下由于未通过生理后熟阶段,暂时不能发芽的现象称为生理休眠;由于种子得不到发芽所需的外界条件,暂时不能发芽的现象称为强迫休眠。
生理休眠的原因,一是胚尚未成熟;二是胚虽在形态上发育完全,但贮藏的物质还没有转变为胚发育所能利用的状态;三是胚的分化已完成,但胚细胞原生质出现孤离现象,在原生质外包有一层脂类物质,使透性降低。
上述三种情况均需经过种子自身的后熟作用才能萌发。
另外还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果实、种皮或胚乳中存在抑制发芽的物质如氰酸、氮、植物碱、有机酸、乙醛等,阻碍胚的萌发;二是种皮太厚、太硬或有蜡质,透水、透气性能差,影响种子萌发,种子休眠在生产实践上有重要意义,常可应用植物激素,以及各种物理、化学方法来促进种子发芽。
种子是有一定寿命的,种子的寿命就是指种子的活力。
即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保持的最长年限。
各种药用植物种子的寿命差异很大,寿命短的只有几日或不超过去1年。
种子寿命与贮藏条件有直接关系,适宜的贮藏条件可以延长种子的寿命。
54 农村·农业·农民2022.2A(接上期)药用植物种子常用的消毒方法•温汤浸种:先使黏附在种子表面的病源孢子迅速萌发,然后在较高温下将其烫死,种子不受损伤。
如薏苡温汤浸种:先把种子放在10℃~12℃水中浸10小时,捞出后放在52℃水中2分钟,接着转入57℃~60℃恒温水中浸烫8分钟,然后立即放入冷水中冷却,冷却后稍晾干即可播种。
•烫种:把待要消毒的干种子装入铁筛网中(厚3~5cm),放入沸水中浸烫几十秒钟,迅速取出冷却,稍晾干就可播种。
烫种只适于类似薏苡样带硬壳的种子。
•药剂浸种或拌种:拌种要求药剂均匀附着在种子表面。
浸种、闷种后要及时播种,否则易生芽或腐坏。
3.浸种:时间和温度因植物种类和季节而异。
通常低温季节浸种时间长,高温季节浸种时间短。
•小粒种子、种皮薄的、种翅纸质或膜质、喜低温的植物种子,如党参、桔梗、白芷、大黄、北沙参、马钱子等,一般用20℃左右的洁净清水浸泡6~12h,时间长短视品种而定。
•种皮坚硬、致密或光滑、吸水速度较慢、种皮内含有遇热易变性或易于分解之类的发芽抑制物质的种子,如甘草、穿心莲等,可先用50℃~70℃(或更高)的热水浸烫,浸烫时用水量约为种子的5倍,边浸烫边搅拌,使水温在8~10分钟内降至25℃~30℃,然后浸泡,浸种时间视种皮吸水情况而定,一般时间为10~48h。
当种子膨胀吸足了水应及时捞出。
浸种过程中,每5~6h 换水1次。
4.催芽:需要催芽的种子,浸种后及时催芽。
催芽过程中关键是保持适宜的温度、氧气和饱和空气相对湿度。
当种子将要露出胚根就可取出及时播种。
5.其他处理方法:种子丸粒化技术、种子去毛与包衣技术、种子芽(籽)苗技术、纸带包浆处理技术、绳索缠缚(粘连)处理技术、种子预处理技术(聚乙二醇、胁迫处理)等。
六、播 种(一)播种期播种期的确定主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栽培制度、作物品种特性、主要病虫害和种植方式等因素而定。
播种时期大多为春播或秋播,春播在3~5月,秋播在9~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