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图书馆人文关怀浅析
- 格式:pdf
- 大小:182.16 KB
- 文档页数:2
C H I N A V E N T U R E C A P I T A L224学术论坛|ACADEMIC FORUM图书馆的管理方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文献信息资源,即:书刊、数据库和设施的管理;二是人力资源者管理,针对图书馆馆员和读者的管理,两种管理方式的管理理念都是为了充分挖掘人力资源和文献信息资源,为广大人民群众以及相关科研人员提供有效便捷的文献资料信息服务。
目前,随着图书馆设备购买经费的大量投入,图书馆的互联网设备及电子阅览室基本普及,它丰富了文献资源使得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管理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随着计算机系统不断更新升级换代,图书流通系统越来越先进,在文献资源方面已经可以给读者一个文献资源海洋的享受。
除此之外为使图书馆管理达到更进一步的和谐与平衡,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加强,应该实行一种柔化性管理手段,即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的使用将满足设备进步带来的读者更高的服务要求,让图书馆的公益职能更好的发挥出来。
一、图书馆人文关怀的意义分析图书馆的工作的核心是为读者提供服务, “读者至上,服务至上”是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工作的宗旨。
这项服务宗旨要求要从最广大读者根本需要出发,切实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确保图书馆的一切工作及活动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图书馆服务的各项标准必须要以人文关怀作为底蕴,如果没有了人文关怀,缺失了人文精神,图书馆就必然会背离其存在的宗旨,迷失其发展的方向。
读者固然看重图书馆的丰富资源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但同样也看重图书馆弥漫着浓郁人情图书馆人文关怀管理理念高州市图书馆 凌 燕的人文环境。
在现代社会里,图书馆所缺少的不是技术,也不是资源,而是人文关怀。
资源可以积累,技术可以引进,但惟有人文关怀是不可以购买或移植的。
1.图书馆人文关怀的内涵图书馆管理的人文关怀是指图书馆工作的服务实践和服务理论研究中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满足读者的需求、保障读者的权利作为图书馆管理的宗旨,说到底就是对图书馆馆员和广大读者施以全方位的人文关怀。
高校图书馆人文关怀与文化建设探析【摘要】图书馆人文关怀是面向大众的道德情怀,它对建设和谐社会有重大的意义,人文精神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核心,文化建设则是图书馆实现人文关怀的前提与保障。
在图书馆文化的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建设中,都应以体现人文关怀的人文精神为主导思想。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人文关怀;文化建设一、图书馆人文关怀的内涵“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表达的概念,“人文”是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格、人性、人的生活意义、人的终极追求的关注,“人文”在学科体系叫“人文科学”,在理念世界叫“人文精神”,形成社会思潮叫“人文主义”。
“人文”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其核心表现是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关怀,以人为本,以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人文关怀的体现1、人文关怀关注的是人的价值和尊严人文关怀不是对少数特权阶层的关爱,而是以平等为基础,以民主和法律为保障,关爱全体公民的道德情怀。
图书馆是文献信息的收藏服务机构,提供文献信息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载体,知识是人类创造的共同财富,理应为全人类所共有、共享,文献应平等地面向所有大众。
对于图书馆而言,公民通过向国家纳税,由国家用一定的税款建设图书馆,全体公民是图书馆的所有者,公民有权要求图书馆向所有人提供平等的信息服务。
“图书馆是体现人类自由与平等理想的圣地,图书馆是人类自由存取知识的公共场所,图书馆的产生和开放是人类争取自由斗争的结果,‘图书馆为人人,人人为图书馆’是图书馆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是面向大众的,是对所有公民给予平等的信息权利和阅读机会,这是图书馆人文关怀的核心。
2、人文关怀精神是全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共有的道德情怀在许多领域都离不开“人”的主题,图书馆更应弘扬人文精神,实现面向大众的人文关怀。
原因很简单,“服务性”是图书馆的本质属性。
由于社会的需要产生了图书馆,图书馆的性质是服务性公益机构,图书馆的存在就是为了人(读者)能够方便地利用其所需要的文献,图书馆工作面对的是人,为人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
人文关怀与图书馆管理理念评析姬忠伟(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河南焦作454001)摘要: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管理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如果说高新技术代表着图书馆的一种刚性管理手段的话,那么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更应体现一种柔性管理。
即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是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优化图书馆管理理念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人文关怀:图书馆:管理理念众所周知.大学图书馆管理不外乎两种:文献信息资源研究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追求人的自由、自尊、自主、平(书刊、数据库和设施)管理和人力资源(馆员和读者)管理,等、价值、发展,把满足人的需求、保障人的权利作为图书馆其管理理念就是充分挖掘人力资源和文献信息资源,为广管理的宗旨,说到底就是实实在在以人为本,对馆员和读者大师生和科研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文献信息服务。
随着计施以全方位的关怀。
算机与网络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图书馆文人文关怀可以拉近馆长与馆员、馆员与读者之间的距献信息资源管理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如计算机管理系统不离,使广大馆员的工作热情和聪明才智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断升级换代。
图书流通系统越来越先进。
如果说这些高新技挥,使高校图书馆在提供丰富知识和优良信息服务的同时,术代表着图书馆的一种刚性管理手段的话.那么图书馆人成为充满人文精神关怀的理想家园,成为读者完善自我的力资源管理更应体现一种柔性管理,即人文关怀。
温馨殿堂。
一、图书馆人文关怀的内涵二、图书馆人文关怀的重心图书馆管理人文关怀是指在图书馆工作实践和理论高校图书馆足直接服务于学校教学、科研和广大读者的学术性机构.其管理理念决定了图书馆服务工作是馆员收稿日期:2()08—05—27j与读者的双边活动,要实现这种双边活动的双赢,最终实现作者简介:姬忠伟(1956-).男,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图书馆的宗旨,除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外,还应加强对馆员和校图书馆馆员。
[公共图书馆之人文关怀]加强人文关怀进入21世纪,“人文关怀”一词越来越多地成为各行各业研究领域经常涉及的一个概念。
“人文关怀”内涵及其丰富,其核心内容是理解关心他人,营造人与人之间的互尊、互爱、平等与和谐的场景。
具体到图书馆而言,就是在图书馆中营造人文氛围,倾注人文情愫,弘扬人文精神。
作为社会大环境一员的公共图书馆,深入探讨人文关怀,无论是增进自身的良性循环,还是带动社会的精神文明,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1如何认识公共图书馆的人文关怀 1.1公共图书馆实践人文关怀的对象是馆员、读者(用户)和社会大众图书馆的一切工作、服务和精神都要通过具体操作层面的馆员才能得以实现,图书馆工作的全部,实质上就是从人到人、如此循环反复的过程。
不论是传统图书馆时代,还是数字化信息服务的网络环境下,馆员的主体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读者的图书馆形象主要是馆员通过自己的劳动提供给读者的服务,读者对图书馆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图书馆的服务及其效果。
如果馆员情绪低落、态度恶劣,语言粗俗、能力低下,读者是不可能获得满意服务的,图书馆的公众形象也不可能好。
由于馆员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具有双重身份。
因而,馆员理所当然是公共图书馆实践人文关怀的重要对象。
全力为读者服务是公共图书馆永恒的主题,没有了读者,图书馆就没有了存在的根基,更谈不上大力发展图书馆事业。
图书馆的价值要通过读者使用图书馆才能得以实现,因而,读者是图书馆实践人文关怀的重要对象。
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是为全社会服务的,各民族、各种宗教信仰、残疾用户、病患等等所需要的资源一样不能被忽视,他们应和社会大众一样,在公共图书馆享受适合他们利用的资源。
1.3公共图书馆应当充分考虑其读者利用图书馆的便利性、快捷性社会的信息需求是无止境和不断变化的,公共图书馆的藏书结构、服务内容等应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大众的需求而变化,并始终围绕着读者更快捷、更便利的利用而不断调节和优化。
2我国公共图书馆人文关怀的缺失我国公共图书馆具有悠久的人文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