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古典园林概述
- 格式:docx
- 大小:36.37 KB
- 文档页数:13
外国园林概述一般认为,园林有东方、西亚、欧洲三大系统。
东方系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影响日本、朝鲜及东南亚,主要特色是自然山水、植物与人工山水、植物和建筑相结合。
西亚(伊斯兰)园林古代以(古波斯、古巴比伦)阿拉伯地区的叙利亚、伊拉克及波斯为代表,主要特色是花园与教堂园(柱廊园、空中花园)。
欧洲系(西方)园林(发源于希腊)古代以意大利、法国、英国及俄罗斯为代表,各有特色,基本以规则式布局为主,以自然景物配置为辅。
一、日本古代园林日本早期园林是为防御、防灾或实用而建的宫苑,周围开壕筑城,内部掘池建岛,宫殿为主体,其间列植树木。
而后学习中国汉唐宫苑,加强了游观设置,以观赏、游乐为主要设景、布局原则,创造了崇尚自然的朴素园林特色。
(一)日本造园要素造园要素是组成庭园内涵的基本单位,包括石组、石灯笼、飞石、潭和蹲踞等,每个要素都有其独立的分类和含义。
1.石组:三尊石、须弥山石、蓬莱石组所谓石组是不加任何人工修饰的的自然山石的组合。
石的含义有多重,最常见的是表示山,另外石还是永恒不灭的象征和精神寄托的象征。
石组分为以下种类:【三尊石】中央一般为体量较大的立石,表示释迦,两侧两石体量稍小,右为文殊,左为普贤。
又可统称为伏石头,表示佛陀与其两弟子。
【须弥山石组】古书中把大海中屹立的岩山称为须弥山(世界中央),而庭园的池中露出水面的尖石一般就表示须弥山。
如果池中有体量较大的一组石组,就称其为须弥山石组。
【蓬莱石组】中国的神仙学说把海上仙人住的地方称为三神岛,中国和日本的庭园中把池中的三岛比喻为三神岛,其中很多庭园中用一个岛来表示,称为蓬莱岛。
而蓬莱岛用在枯山水庭园中就被称为蓬莱石组。
【鹤龟石组】寓意长寿。
由六尊矮石按龟首、龟足、龟尾的形式组成龟岛。
六景石(一鹤首石、两鹤羽石、两鹤足石、一鹤尾石)组成一个抽象鹤岛。
据说,中国战国时代的帝王、霸王和武将都期望自己能成为仙人——能像仙鹤一样自由飞翔,像海龟一样潜入海底,并且还会长生不老。
著名西方古典园林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那么你知道西方有哪些著名的古典园林吗,现在,随来看看一些著名的西方古典园林吧!著名西方古典园林:凡尔赛宫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18千米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
在位期间加强专制统治,强化中央集权。
两次进行战争,晚年国库空虚,农民起义此伏彼起,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开始走向没落。
1661年动土,1689年竣工,至今约有330多年的历史。
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
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
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
宫顶建筑摒弃了巴洛克〔巴洛克是17~18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效果,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以及强烈的色彩,常用曲线穿插和椭圆形空间〕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
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
五百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
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
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
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
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连结两个大厅。
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
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
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
欧洲其他几国园林概括
一.在欧洲园林艺术发展史上,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是最重要的三大造园样式。
二.西班牙园林概括
伊斯兰式园林——西班牙文艺复兴园林——勒诺特尔式园林
西班牙伊斯兰式园林又称为摩尔式园林,是西班牙境内默认创作的,以伊斯兰风格为特征的园林样式。
(伊斯兰园林,东方园林,西方园林并称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伊斯兰园林又以波斯伊斯兰园林,西班牙伊斯兰园林和印度伊斯兰园林为代表)
三.荷兰
荷兰文艺复兴园林——荷兰勒诺特尔式园林
漏景墙是荷兰人独创的,与中国传统园林中的漏窗颇为相似。
四.德国
德国规则式园林——德国勒诺特尔式园林(夏洛腾堡宫苑)——德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无忧宫)
德国风景式园林热衷于带有在园林中保留废墟,营建一种伤感主义园林所具有的浪漫主义色彩,尤其是对体现骑士精神的所谓中世纪情调情有独钟。
后来伤感主义园林和模仿的中国小品受到抨击和抛弃,德国风景式园林在整体上逐渐走上追求自然质朴的自然式方向。
五.俄罗斯
勒诺特尔式园林——俄国风景式园林
俄国风景式园林分为两个阶段:初期的浪漫主义风景园林和后期的现实主义风景园林时期
名词解释:
坎儿井: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外国古典园林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
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
列宁格勒的彼得宫喷泉。
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
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
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欧洲中世纪时期,封建领主的城堡和教会的修道院中建有庭园。
修道院中的园地同建筑功能相结合,如在教士住宅的柱廊环绕的方庭中种植花卉,在医院前辟设药圃,在食堂厨房前辟设菜圃,此外还有果园、鱼池和游憩的园地等。
在今天,英国等欧洲国家的一些校园中还保存这种传统。
13世纪末,罗马出版了克里申吉着的《田园考》,书中有关于王侯贵族庭园和花木布置的描写。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古希腊文化源于爱琴文化。
古希腊由众多的城邦组成,但却创造了统一的古希腊文化。
希腊的艺术辉煌成就根植于深刻的人本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整个希腊文明的基本价值取向。
在古代希腊,人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人们既不会为了某种虚幻的精神境界或宗教信仰而牺牲世俗生活的乐趣,也不会为了追求奢侈豪华的物质享受而终日忙碌、丧失自我,他们崇尚一种精神与物质、理智和情感相协调的、合乎人性的生活。
这种民族心理与文明特点深刻地影响了园林的设计。
古希腊人信奉多神教,编制了丰富多彩的神话。
古希腊的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们都以希腊神话作为创作素材。
为了祭祀活动的需要,古希腊建造了很多庙宇。
为了战争和生产,人们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因而健身活动在古希腊展开。
大量群众性的活动促进了公共建筑如运动场、剧场的发展。
古希腊的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达到了很高成就。
外国园林发展的概述及其造园特点嘿,咱今天就来唠唠外国园林发展的那些事儿及其超有特色的造园
特点!
你知道吗,外国园林的发展那可是相当丰富多彩的!就拿古埃及园
林来说吧,那可是老早就有啦!他们的园林里有好多大树,就像一把
把大伞,给人遮风挡雨。
想象一下,在炎热的沙漠里,有那么一片绿
树成荫的地方,多惬意啊!
古希腊园林也很有意思呀!他们喜欢在园林里摆上各种雕塑,那感
觉就像一群神仙在园子里聚会呢!比如说,那些精美的雕塑就像是会
说话的朋友,给园林增添了好多艺术气息。
还有古罗马园林,那规模可大了去了!他们修的那些水道、喷泉,哇,就像一场盛大的水之舞会!你能想象走在里面,听着哗哗的流水声,是不是感觉特别美妙?
再说说中世纪的园林,那简直就是神秘的代表!那些被高墙围着的
园子,就像是隐藏着无数秘密的城堡。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呢,园林变得更加华丽了!各种奇花异草、精致
的建筑,就像是一个梦幻的世界。
外国园林的造园特点那也是各有千秋啊!他们注重几何形状的运用,把园子规划得整整齐齐,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拼图。
而且他们特别喜
欢用喷泉、雕塑这些元素来装饰,就像是给园子戴上了闪闪发光的首饰。
你说,外国园林是不是特别神奇?它们就像是一本本打开的故事书,每一页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我觉得外国园林的发展和特点真的太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欣赏了!它
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人类创造力的结晶。
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好
多东西,也能让我们更加珍惜和欣赏我们身边的美好。
西方古典园林基本知识古罗马诗人西塞罗(Cicero,前106-前43年)曾将自然分为原始的第一自然和经过人类耕作的第二自然两种类型。
第一自然,即自然景观,是指地球的外表,如高山,沙漠,森林,冰雪,火山、海洋等,也就是原始的大自然。
第二自然,即文化景观,是指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景观,如田园风关和18世纪的英国自然风景园。
中国园林的起源是从模仿第一自然开始的,这使得中国园林沿着自然式发展的模式欧洲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那里人们理想中的天堂是适合农业生产的富庶的土地,于是园林是在模仿第二自然开始的,因而西方园林沿着几何式的模式开始的规则式园林又称建筑式、几何式、图案式等园林;西方园林的传统样式,以意大利、法国园林为代表。
规则式园林在20世纪得到广泛的更新和进一步发展。
自然式园林又称不规则式园林;东方园林的传统样式,以中国、英国园林为代表。
中国和英国园林似乎仍然停留在历史中,未能发展。
折中式园林将规则式与自然式融为一体的园林形式;19世纪中期出现之后,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盛行。
皇家园林皇帝国王所拥有的园林,通常宏伟壮观、富丽堂皇;私家园林王公贵族、富裕阶层拥有的园林,通常强调园林品位;寺庙园林与修道院、祭坛、寺庙等宗教场所结合的园林;公共园林为公共建设的园林,包括古代运动场、广场、公园等古代园林(公元4世纪之前)古埃及园林、古巴比伦园林、古希腊园林、古罗马园林中世纪欧洲园林(5-15世纪)中世纪西欧园林伊斯兰园林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15-17世纪)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17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18世纪)近代城市公园(19世纪) 现代风景园林(20世纪)古埃及园林特点;围墙矩形,水池成排,庭荫树规则式,有明显中轴线古希腊园林特点;几何式,中央有水池、雕塑,栽植花卉,四周环以柱廊中世纪西欧园林;是伊斯兰园林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结合,主要有两种类型修道院园林和城堡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勒.诺特园林)17世纪,园林史上出现了一位开创法国乃至欧洲造园风格的杰出人物——勒.诺特(Andre Le Notre),他在吸收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许多特点的基础上,开创了一种新的造园样式,即勒.诺特园林,或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也称巴洛克园林。
世界园林三大体系概述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最后形成了东方、伊斯兰、欧洲这三大体系。
一.西方园林从可考的历史看,西方园林始于古希腊。
到了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贵族的住宅有了庭园,周围环以柱廊,庭中有喷泉、雕塑,栽有蔷薇、百合等植物。
在一些公共场所,有大片绿地,其中有凉亭、小径。
古代罗马时期的园林没有大的造作。
直到15至17世纪,随着文艺复兴,园林才焕发了生机,西方园林形成了意大利、法国、英国三种风格。
意大利盛行台地园林,秉承了罗马园林风格。
如意大利费蒙的耐的美狄奇别野选址在山坡,园基是两层狭长的台地,下层中间是水池,上层西端是主体建筑,栽有许多树木。
台地园林是意大利园林特征之一,它有层次感、立体感,有利于俯视,容易形成气势。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家马尔伯蒂在《论建筑》一书提出了造园思想和原则,他主张用直线划分小区,修直路,栽直行树。
直线几何图形成为意大利园林的又一个特征。
法国园林受到意大利园林影响,法国人在16世纪效仿意大利的台地园林。
到了17世纪,逐渐自成特色,形成古典主义园林。
园林注重主从关系,强调中轴和秩序,突出雄伟、端庄、几何平面。
法国的凡尔赛宫园林是其代表作。
凡尔赛宫园林分为三部分,南边有湖,湖边有绣花式花坛,中间部分有水池,北边有密林。
园中有高大的乔木和笔直的道路,王家大道两旁有雕像,水池旁有阿波罗母亲雕像和阿波罗驾车雕像,表明这座宫廷园林的主题歌颂了太阳神,是积极进取的。
这时期的园林把主要建筑放在突出的位置,前面设林荫道,后面是花园,园林形成几何形格网。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集大成者是勒诺特尔,他开创了法国园林的特色和新时代。
法国园林是西方园林的一种风格和流派。
英国园林突出自然风景。
起初,英国园林先后受到意大利、法国影响。
从18世纪开始,英国人逐渐从城堡式园林中走出来,在大自然中建园,把园林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
早期造园家肯特和布良都力图把图画变成现实,把自然变成图画。
布良还改造自然,如修闸筑坝,蓄水成湖。
外国古典园林概述外国园林概述一般认为,园林有东方、西亚、欧洲三大系统。
东方系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影响日本、朝鲜及东南亚,主要特色是自然山水、植物与人工山水、植物和建筑相结合。
西亚(伊斯兰)园林古代以(古波斯、古巴比伦)阿拉伯地区的叙利亚、伊拉克及波斯为代表,主要特色是花园与教堂园(柱廊园、空中花园)。
欧洲系(西方)园林(发源于希腊)古代以意大利、法国、英国及俄罗斯为代表,各有特色,基本以规则式布局为主,以自然景物配置为辅。
一、日本古代园林日本早期园林是为防御、防灾或实用而建的宫苑,周围开壕筑城,内部掘池建岛,宫殿为主体,其间列植树木。
而后学习中国汉唐宫苑,加强了游观设置,以观赏、游乐为主要设景、布局原则,创造了崇尚自然的朴素园林特色。
(一)日本造园要素造园要素是组成庭园内涵的基本单位,包括石组、石灯笼、飞石、潭和蹲踞等,每个要素都有其独立的分类和含义。
1.石组:三尊石、须弥山石、蓬莱石组所谓石组是不加任何人工修饰的的自然山石的组合。
石的含义有多重,最常见的是表示山,另外石还是永恒不灭的象征和精神寄托的象征。
石组分为以下种类:【三尊石】中央一般为体量较大的立石,表示释迦,两侧两石体量稍小,右为文殊,左为普贤。
又可统称为伏石头,表示佛陀与其两弟子。
【须弥山石组】古书中把大海中屹立的岩山称为须弥山(世界中央),而庭园的池中露出水面的尖石一般就表示须弥山。
如果池中有体量较大的一组石组,就称其为须弥山石组。
【蓬莱石组】中国的神仙学说把海上仙人住的地方称为三神岛,中国和日本的庭园中把池中的三岛比喻为三神岛,其中很多庭园中用一个岛来表示,称为蓬莱岛。
而蓬莱岛用在枯山水庭园中就被称为蓬莱石组。
【鹤龟石组】寓意长寿。
由六尊矮石按龟首、龟足、龟尾的形式组成龟岛。
六景石(一鹤首石、两鹤羽石、两鹤足石、一鹤尾石)组成一个抽象鹤岛。
据说,中国战国时代的帝王、霸王和武将都期望自己能成为仙人——能像仙鹤一样自由飞翔,像海龟一样潜入海底,并且还会长生不老。
后来,这些愿望就作为象征寄托在龟鹤身上,以龟岛为例的虚幻想像以及对它的憧憬,成为一种蓬莱神话传人日本。
【七五三石组】古时日本人视奇数为吉祥之数,其中“七五三”又是最无忌讳的数字。
寓意祝福。
【五行石】分为五行石、五行石二石组、五行石三石组、五行石五石组。
【役石】通过石头形状和配置的不同组合命名最确切的名称,这些石头就被称为役石,如守护石。
2.飞石•延段:用作园路,茶庭中居多。
【飞石】从桃山时期出现,石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最终目的是要创造一种能够更好展示庭园空间的路。
类似中国园林的汀步。
飞石分歧点一般放有体量较大的伽蓝石等踏分石,与飞石形状和大小进组合。
【延段】即由不同石块、石板组合成的石路,石间距成缝状,不像飞石明显分离,相对于飞石有固定的组合,延段的组合相对比较随意。
一般分为真延段、行延段和草延段。
3.潭和流水潭日本庭园中的潭分为天然的潭和人工的潭,也就是中国庭园中常出现的叠水和瀑布。
日本早在平安末期《作庭记》就对潭的存在形式进行了详细介绍,例如按潭落水形式分为向落、片落、传落、离落、系落、重落、左右落和横落等十余种。
流水日本庭园中常可见到溪流通过,形状十分自由随意,崇尚自然,在溪流中庭石多出现在潭口周围或溪流中的小岛和转弯处。
4.石灯笼最初为寺庙的献灯,由于造型独特而在庭院中得到广泛运用,同时兼具照明功能。
其设置根据庭园式样和规模,最早出现在茶庭中。
奥院、泰平等体量较大的灯笼一般放在回游式大庭院的广场等主要景点上,春日、西屋等中型灯笼一般放在平庭中,而小灯笼,如绍鸥、织部等则多放在小庭和茶庭中。
另外,灯笼旁还要配上役石和役木。
5.石塔石塔源于佛教,一般分为五轮塔、多宝塔、三重塔、五重塔和层塔等,其中层塔又可分为五层塔、七层塔、十三层塔等,五轮塔是五层塔的一种,由空轮、风轮、火轮、水轮、地轮组成,宇宙中一切都存在融会于五轮塔之中。
体量较大的五重塔、多层塔可单独成为独立借景,一般设置在山的中腹和岛上,形成一个眺望的景观。
体量较小的多宝塔、五重塔多用作禅庭和石庭的添景,设置在草庵和低矮的灌木中,创造出一种幽泽的感觉。
6.役木在庭院中作为主景的树木,可分为独立形役木和添景形役木。
7.手水钵从桃山时期就开始广泛运用,洗手用的石盆,和周围的役石一起组成蹲踞。
8.另外日本庭园中还有竹篱、袖篱、庭门和庭桥等。
【关于真、行、草】所谓“真”之庭园是造园要素最丰富的一类庭园,与之相对,“草”之庭园则是最为简化的庭园,而“行”之庭园则居中。
“真”之庭园一般包括守护石、守护石组合、拜石、请造石、控石、月阴石、庭洞石、上座石、伽蓝石、游鱼石等,还包括石灯笼、手水钵、庭门、庭桥以及各种役木等。
“行”之庭园则一般包括守护石、托石、月阴石、庭洞石等,也包括石灯笼、手水钵及部分役木。
而“草”之庭园包括的造景要素最少,常常为守护石、请造石、月阴石等和石灯笼及寂然木、夕阳木等少量役木。
(二)日本园林的类型1.枯山水枯山水又叫假山水,是日本特有的造园手法,系日本园林的精华。
其本质意义是无水之庭,即在庭园内敷白砂,缀以石组或适量树木,因无山无水而得名。
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2. 池泉园是以池泉为中心的园林构成,体现日本园林的本质特征,即岛国性国家的特征。
园中以水池为中心,布置岛、瀑布、土山、溪流、桥、亭、榭等。
3. 筑山庭是在庭园内堆土筑成假山,缀以石组、树木、飞石、石灯笼的园林构成。
一般要求有较大的规模,以表现开阔的河山,常利用自然地形加以人工美化,达到幽深丰富的景致。
日本筑山庭中的园山在中国园林中被称为岗或阜,日本称为"筑山"(较大的岗阜)或"野筋"(坡度较缓的土丘或山腰)。
日本庭院中一般有池泉,但不一定有筑山,即日本以池泉园为主,筑山庭为辅。
4.平庭即在平坦的基地上进行规划和建设的园林,一般在平坦的园地上表现出一个山谷地带或原野的风景,用各种岩石、植物、石灯笼和溪流配置在一起,组成各种自然景色,多用草地、花坛等。
根据庭内敷材不同而有芝庭、苔庭、砂庭、石庭等。
平庭和筑山庭都有真、行、草三种格式。
5.茶庭也叫露庭、露路,是把茶道融入园林之中,为进行茶道的礼仪而创造的一种园林形式。
面积很小,可设在筑山庭和平庭之中,一般是在进入茶室前的一段空间里,布置各种景观。
步石道路按一定的路线,经厕所、洗手钵最后到达目的地。
茶庭犹如中国园林的园中之园,但空间的变化没有中国园林层次丰富。
其园林的气氛是以裸露的步石象征崎岖的山间石径,以地上的松叶暗示茂密森林,以蹲踞式的洗手钵象征圣洁泉水,以寺社的围墙、石灯笼来模仿古刹神社的肃穆清静。
一竹垣;二石燈唬蝗雇蹲踞;四腳踏石路;五青苔竹草;六足止石或叫守關石。
除足止石之外,其它要素可使人從步入茶庭心情就會慢慢的讓你的心清靜下來。
足止石是在希望不被打擾時放在入口處的纏有棕櫚麻繩的石頭。
這可比生硬的“閒人止步”要文雅多了!6.回游式、观赏式、坐观式、舟游式指在大型庭园中,设有"回游式"的环池设路或可兼作水面游览用的"回游兼舟游式"的环池设路等,一般是舟游、回游、坐观三种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增加园林的趣味性。
有别于中国园林的步移景随,日本园林是以静观为主。
(三) 日本园林的特点自然之中见人工,返璞归真的自然观,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
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自然的提炼与浓缩,入静入定,对人生进行思索和领悟。
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园林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的思索和领悟。
小巧精致,枯寂玄妙,抽象深邃。
大者不过一亩余,小者仅几平方米,日本园林就是用这种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韵效果。
日本园林虽早期受中国园林的影响,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在小庭院方面产生了颇有特色的庭园。
典型的极少主义。
日本园林的四分之三都由植物、山石和水体构成,因此,从种植设计上,日本园林植物配置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同一园中的植物品种不多,常常是以一二种植物作为主景植物,再选用另一二种植物作为点景植物,层次清楚,形式简洁,但十分美观。
选材以常绿树木为主,花卉较少,且多有特别的含义,如松树代表长寿,樱花代表完美,鸢尾代表纯洁等等。
二、古埃及与西亚园林:埃及与西亚邻近,埃及的尼罗河流域与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同为人类文明的两个发源地,园林出现也很早。
(一)、古埃及:墓园、宅园古埃及法老:兴建金字塔作王陵,并建墓园。
金字塔浩大、宏伟、壮观,反映出当时埃及科学与工程技术已很发达。
金字塔四周布置规则对称的林木,中轴为笔直的祭道,控制两侧均衡,塔前留有广场,与正门对应,造成庄严、肃穆的气氛。
宅园:中心或四角为矩形水池,池中有水中动植物,池边芦苇和灌木,周围植规则的椰枣和其它乔木。
圣苑:附属于神庙,巴哈利神庙,整个建筑群构筑于一系列阶梯状台坪上,构成一个开放型方院,完全脱离了正统庙宇那种封闭、密集的空间形式;神庙的线性布局充分体现了宗教的神圣、庄严与崇高,使其具有一种恬静、严谨的风格。
墓园:也称灵园,埃及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因此法老和贵族建立巨大而显赫的陵墓,陵墓周围附以墓园,墓园一般设有水池,周围成行的树木,埃及的园林的特征:树木和水是埃及造园的基本素材。
植物种类繁多,有庭荫树,行道树、藤本植物、水生植物、桶栽植物(二)、西亚地区:花园奴隶主为了追求物质和精神的享受,在私宅附近建造各式花园,作为游憩观赏的乐园,花园内筑有水池或水渠,道路纵横方直,花草树木充满其间,布置非常整齐美观。
最为著名的是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一、古巴比伦园林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已进入高度发展的古代文明,之后逐渐形成自己深厚的园苑文化。
主要形式:猎苑、圣苑、和宫苑猎苑:中有原始森林也有人工种植的树木,豢养禽兽,引水堆山——相当于中国的囿。
人类由游牧社会向农业社会转型初期,原有生活方式的延续。
圣苑:出于对树木的尊崇,将树木列植于庙宇周围。
宫苑:——空中花园传说中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始建于公元前七世纪,是历史上第一名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相传,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博得爱妃的欢心,比照宠妃故乡景物,命人在宫中矗立无数高大巨型圆柱,在圆柱之上修建花园,不仅栽植了各种花卉,奇花常开,四季飘香,还栽种了很多大树,远望恰如花园悬挂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