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 格式:ppt
- 大小:13.22 MB
- 文档页数:69
必修1第1章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右图中GH⊥PQ,据此完成1~3题。
1.若PQ为地轴,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图中MN所示平面上,则角②的度数是A.23°26′B.46°52′C.66°34′D.不能确定2.若PQ为地轴,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图中GH所示平面上,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全球极夜范围扩大B.全球极昼范围扩大C.春节时北京均温升高D.里约热内卢气温的年际变化增大3.若GP弧表示夜弧,则H点的日出时间为A.21时B.4时C.9时D.3时根据我国日历反映的信息,回答4~5题。
4.日历中立秋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约为A.59°15′EB.44°45′WC.59°45′ED.128°15′W5.关于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B.在赤道以南并向南移动C.在赤道以北并向南移动D.直射赤道并向北移动杭州(120.2°E,30.3°N)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
据图回答6~8题。
6.9月23日,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吸热效果,应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A.23°26′B.30.3°C.66°34′D.59.7°7.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是A.海口B.重庆C.拉萨D.吐鲁番8.当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夹角调节到最大值时A.南太平洋漂浮的冰山较多B.松花江正值一年中的第一次汛期C.黄土高原上流水的侵蚀作用最为强烈D.澳大利亚农田中的小麦开始返青右图为经纬网图。
图中A点位于南纬68度,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刻,北京处于白昼;近期,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
据题设条件回答9~10题。
9.此刻,与北京日期不相同的是A.圣保罗B.华盛顿C.开普敦D.莫斯科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该日,大约在7月中旬B.该日,C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C.该季节,正值尼罗河枯水期D.该季节,马达加斯加岛白昼比塔斯马尼亚岛长右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转动。
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
因为同地球一起环绕太阳的还有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太阳是它们共有的中心天体。
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所以太阳公转也会给我们带来四季的变化,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地球的公转的力来自太阳的自传,就像轴带动轮子转动一样,而太阳的重力(万有引力)又让地球不能飞离太阳。
地球的公转速度地球公转是一种周期性的圆周运动,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包含着角速度和线速度两个方面。
如果我们采用恒星年作地球公转周期的话,那么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就是每年360°,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360°,即每日约0.986°,亦即每日约59′8″。
地球轨道总长度是940,000,000千米,因此,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就是每年9.4亿千米,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了9.4亿千米,即每秒钟29.8千米,约每秒30千米(线速度=940,000,000KM/365天=940,000,000秒/(365x24x3600)秒=29.8千米(近似为30千米/秒)。
依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有关。
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是固定的值,随着日地距离的变化而改变。
地球在过近日点时,公转的速度快,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超过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1°1′11″/日,线速度为30.3千米/秒;地球在过远日点时,公转的速度慢,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低于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57′11″/日,线速度为29.3千米/秒。
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阳光照射:地球公转的结果就是一些地理区域会经历着天光的变化,一天中的昼夜更迭也就产生了。
光的变化也将造成各种生物繁衍。
2、大气温度变化:地球公转使内衬地球表面以及海洋水面接收能量和
热量的不均衡,并形成大气温度分布型。
由此带来的季风系统、气候
转折也就产生了。
3、海岸线形成:地球公转导致太阳、月亮和其它行星之间的重力的变化,也对海洋的潮水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产生了全球性的潮水正负差,有利于海岸线形成。
4、北极磁极翻转: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磁力线也会产生明显变化,并可
以引发北极磁极翻转,并影响到全球海洋的气候变化。
5、月相变化:由于地球公转,月亮在时间中呈现出月相变化,每隔一
段时间就会出现新月、朔月、上弦月、满月四个阶段,而这些月相变
化也影响到海洋的水流特征和物种的生活节律。
6、地壳的微细变化:地球公转产生的转动力量也会影响到地下岩石层
的细微变化,产生弹性变形,或者在深处引发地壳对深层移动、熔解
以及熔盐水形成。
7、海洋物种迁徙:由于长年公转,海洋里物种种类比较丰富。
各种海
洋动物爱栖息的温度会受到公转轨道的影响,从而不惜牺牲一段时间,携带自身物质做大范围的迁徙活动。
8、大地构造形成:太阳的公转会影响到地球的赤道的变暖,并影响到
大陆气体的分布特点,改变了地表以及大地构造形式,从而影响到物
种的发展,改变了大陆形态。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公转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对地球的形态、气候、季节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是指地球以自己的轴线为中心,自西向东旋转一周的过程。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在于它给我们带来了日夜交替的现象。
由于地球自转,当日升起的太阳在一天中从东向西直线运动,所以看起来是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在自转的过程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也会造成不同地区的昼夜时长、季节等变化。
例如,在北极圈内,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太阳从5月到7月期间不落下,形成了白昼连续的极昼现象。
而在南极圈内,则是从11月到1月期间连续的白天。
在赤道附近,则是昼夜时长几乎相等。
地球自转的间接影响还表现在地球的形态上。
在自转的过程中,由于地球自转使得地球的赤道部分受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而稍向外突出,赤道部分比两极位置直径长大约43公里。
这种偏离球形的现象被称为地球的“赤道膨胀”,其对形成地球的自转椭球、地球形变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动的过程,公转周期约365.24天。
地球公转对地理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地球公转造成了地球四季交替的现象。
地球因为公转而绕着太阳运动,赤道与太阳夹角不断变化,导致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也不同。
对于靠近赤道的地区,由于它们与太阳的夹角较小,所以一年中的气温波动较小,昼夜时长也几乎相等。
而随着纬度的升高,气温变化越来越明显,昼夜时长也会更加不同。
另外,地球公转还会造成在不同季节地球表面的水汽分布变化,从而影响降水分布和干湿季节的变化。
地球公转的另一个影响是它决定了日地距离的变化。
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不稳定的,因为地球的公转是椭圆轨道,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距太阳最近时为近地点,距离达到1.5亿千米,距太阳最远时为远地点,距离达到1.52亿千米。
近地点时,太阳的距离最近,这时地球表面的温度要高于远地点。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笔记
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公转使四季交替出现:地球公转的运动使南半球朝着太阳持续地接受太阳光,而北半球则朝着太阳持续地避开太阳光,从而导致南半球和北半球在一年之中交替出现春夏秋冬;
(2)地球公转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地球公转后,南北半球交替接受太阳光,太阳照射时间、光照强度距离会改变,从而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使气候温和,而不是南热北冷的极端现象;
(3)地球公转使白昼和夜晚交替出现:地球公转后,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使得白昼和夜晚交替出现,从而使生物们可以有规律地睡眠、进行活动等;
(4)地球公转使地球上海洋的流向发生变化: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海洋的流向也会随着地球的自转而改变,从而带动自然界的海洋化学反应,从而可以形成丰富多彩的生物体群。
第四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考点、热点回1、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等特征。
2、掌握黄赤交角的概念,含义及其影响。
3、理解并掌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二、要点释义1、地球公转的特征(1)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2)方向: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3)周期:1恒星年,即365天6时9分10秒。
(4)速度:随公转位置而变化。
①一月初,公转速度最快,近日点,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冬半年。
②七月初,公转速度最慢。
远日点,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冬半年。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黄赤交角(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一般状况(以北半球为例)。
①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②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二分、二至日的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降低。
②季节变化。
(3)四季更替和五带①形成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射既有时间的变化,也有空间的分异。
②三、难点考点、方法探究考点一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运动规律见下图。
2.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3.黄赤交角对气候的影响若黄赤交角为零,则太阳始终直射赤道,不会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就不会形成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4.黄赤交角变化对四季五带的影响若黄赤交角为零,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更替现象,也不会出现五带。
[规律方法]图解黄赤交角及其影响理解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理解几种数据间的关系。
如下图:(1)(2)(3)考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和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