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锰酸钾制氧气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6
高锰酸钾法制氧气教案教案标题:高锰酸钾法制氧气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高锰酸钾法制氧气的原理和过程。
2. 掌握高锰酸钾法制氧气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记录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安全意识。
教案步骤:引入:1. 通过提问或展示实验器材,引起学生对制氧气实验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如氧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实验准备:1. 介绍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如高锰酸钾、硫酸、试管、导管等。
2. 强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如佩戴安全眼镜、实验场所通风等。
实验步骤:1. 将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解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硫酸。
2. 将试管倒置于水槽中,用导管连接试管和气体收集装置。
3. 缓慢加热试管底部,观察气体产生情况。
4. 收集气体,观察气体性质和颜色变化。
实验记录:1. 学生需将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高锰酸钾法制氧气的原理和反应方程式。
实验讨论:1. 引导学生讨论制氧气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高锰酸钾能制备氧气,以及反应中发生了什么化学变化。
实验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应用领域,如焊接、医疗等。
2. 探讨氧气对生命的重要性和作用。
实验总结:1. 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目的、步骤和结果。
2. 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鼓励他们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
教案评估:1. 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讨论,评估学生对高锰酸钾法制氧气实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可以进行小组或个人展示,评估学生的实验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扩展:1. 引导学生进行其他制氧气的实验,如过氧化氢分解法等。
2. 探究不同制氧气方法的优缺点,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教案注意事项:1. 实验前需确保实验器材和试剂的准备充分。
2. 强调实验安全意识,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讨论和探究,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化学微格课教案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步骤。
2. 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固体加热型气体制备实验的基本操作,氧气的收集与检验。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高锰酸钾、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水槽等。
2. 教学课件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氧气的基本性质,引出本节课的内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 知识讲解:讲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操作。
3. 实验演示: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4.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5.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实验结果。
6. 知识拓展:介绍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7.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表现。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板书设计: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原理:2KMnO4 →K2MnO4 + MnO2 + O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2. 检查装置气密性3. 装药、固定装置4. 加热试管5. 收集氧气6. 实验结束,整理器材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学生对实验操作进行总结。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学生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 评估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能力。
4. 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巩固学习成果。
七、安全与环保:1. 强调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如佩戴防护用品、避免接触热源等。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问和技能]1.了解试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试验方法制取物质的方法2.练习连接仪器的根本方法,初步把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试验操作[过程和方法]1.学习反响物的状态、反响条件、反响原理打算试验装置,气体的性质打算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2.学习通过试验进展科学探究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试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观性和主动性2.逐步认知用试验验证化学原理,从而进一不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根底的科学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制法和试验操作难点:试验的具体实操三、学情分析:学生经过课题2 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生疏,对氧气产生了深厚的探究欲望,加之学问和试验技能的贮存,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洁的氧气。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试验根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根底。
四、教学方式课件演示,讲解法,争论法,练习法指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出问题—试验探究—分析总结—迁移创五、教学思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试验根本操作,因而演示试验为随堂探究试验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动身,通过具体的试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为后面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响的概念奠定根底,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育学生的观看力气、分析力气和试验动手力气,让学生在相互合作、沟通的环境中去学习学问,把握运用学问。
六、教学预备1.教师用具:高锰酸钾,酒精灯,火柴等;多媒体。
2.学生用具:高锰酸钾,大试管,棉花,橡皮塞〔带导管〕,集气瓶,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等。
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复习旧学问】按体积分数计算,空答复:氧气稳固旧学问问,导入气中含量居其次的是什么?课【过渡】下面我们来看几幅图片学生很奇异的认真观看【投影】投影几副有关氧气重要用途观看谈感受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疑】人在潜水时要吸氧,这里所学生思考、讨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出课指的“氧”是氧气,你知道利用哪些途论、沟通题径可以获得氧气吗?工业上是如何制取氧气的?【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41 页—阅读了解工提高学生的阅读力气—42 页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工业法制【提问】工业上如何制取氧气?取氧气【投影】一、工业制取氧气:1.原料:空气2.原理: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加以分别〔分别液态空气法〕【板书】答复:分别液态的空气观看工业制让学生体验制取的方法取氧气的一段视频一、工业制取氧气:1.原料:空气2.原理: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加以分别〔分别液态空气法〕【过渡】那我们在试验室里,常承受答复:分解过学生通过预习知道这三种什么方法制取氧气?氧化氢溶液、方法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试验室制【投影】试验室里,常承受分解过氧识记并体会取氧气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制取氧气的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方法和原理【板书】加强记忆二、试验室制取氧气: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2、加热氯酸钾3、加热高锰酸钾试验操作【过渡】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一种氧气高锰酸钾的制取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投影】学生留意记为了后面的自主试验做准高锰酸钾制氧气:住试验的注备1.试验原理: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意事项气2.留意事项: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略微露出橡皮塞c)试管口塞一团棉花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试验】指导学生完成加热高锰酸钾学生小组内通过试验一方面可以培育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制取氧气的试验合作动手完发学生思考;另一方面可成试验以培育学生动手力气、观看力气、和分析试验现象力气。
化学教学论实验氧气制备教案化学教学论实验氧气制备教案【7篇】作为一位不辞艰辛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化学教学论实验氧气制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化学教学论实验氧气制备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实验室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
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明确反应原理、确定反应装置、实验步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实验室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三、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铁架台、大试管、带导管的胶塞、酒精灯、水槽、集气瓶、火柴高锰酸钾药匙棉花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9月20日天舟三号载物飞船发射升空,你知道发船发射用的助燃剂一般用的是什么吗?空气行不行?而纯净的氧气又是如何制得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制取氧气。
合作探究(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黑板上的资料卡片,总结归纳出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
(二)实验探究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探究(1)发生装置A固固加热型 B固液常温型(2)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a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b排水集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收集装置:排水法(3)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4)实验现象:a导管口有气泡产生,集气瓶中的水逐渐减少,产生无色气体。
b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5)实验注意事项:A检查装置气密性b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c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稍微露出橡皮塞d试管口塞一团棉花e收集气体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f实验结束时,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六、小结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七、课堂小测八、拓展板书设计:制取氧气一、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富氧膜法二、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化学教学论实验氧气制备教案篇2(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 3 的内容。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学会使用加热分解法制取氧气。
掌握氧气的收集、储存和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会使用实验室仪器和设备,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
强化实验安全意识,培养遵守实验规程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2. 实验仪器和材料:实验室用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加热设备、氧气收集装置等。
3. 实验步骤: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
搭建加热装置,将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
加热高锰酸钾,观察实验现象。
收集氧气,并进行氧气性质实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回顾已学的氧气制取方法。
激发学生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兴趣。
2.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演示。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制取氧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2. 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等材料。
2. 加热设备、氧气收集装置等实验仪器。
3. 实验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实验:进行不同条件下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对比实验,探讨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2. 氧气性质探究:利用制取的氧气进行燃烧实验,探究氧气的助燃性质。
进行氧气溶解实验,观察氧气的溶解性。
七、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室安全:遵守实验室安全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使用实验室仪器和设备时,注意正确的操作方法,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2. 实验操作安全:加热高锰酸钾时,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防止火焰过大。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和验满方法。
2、感悟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查阅资料—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记录现象—解设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总结—迁移创新仪器药品:高锰酸钾、大试管、酒精灯、棉花、橡皮塞(连导管)、集气瓶、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小烧杯、火柴等。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再现【提问】【设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课件展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在试管中放入药品和一团棉花(3)将集气瓶装满水,盖好玻璃片(4)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加热,在对准药品加热(5)有气泡连续产生时收集氧气(6)把导管拿出水面(7)熄灭酒精灯【讨论】1、为什么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2、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3、为什么要先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均匀受热?4、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5、为什么要有连续气泡时才能收集?6、实验完毕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相反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陈述】(口答上述问题,略)【讲述】你们想试试如何制取氧气吗?下面我们将亲自体验制取并收集氧气,再用收集到的氧气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注意事项:1、操作顺序(1)检查气密性(2)装药棉花(3)倾斜固定试管(4)集气瓶盛水做准备(5)先预热再加热(6)连续气泡收集(7)先拿导管后熄灯3、实验完毕后整理仪器和桌面【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及时纠正。
3.2氧气的制取(第二课时)科目化学课题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授课教师卞晓宁班级九年级(3)教材版本粤教版课型新授教材分析《制取氧气》是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义务九年级化学课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这堂课学生已经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性质等内容的学习和探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这就为我们学习制取氧气作准备。
学习了制氧方法也为以后学习制取二氧化碳奠定知识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性质等内容的学习和探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在这基础上学习氧气的制取,学生的操作和对实验的理解效果会好很多。
教学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收集方法、检验、仪器装置及操作注意事项。
2、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3、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和验满方法。
4、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教法学法本节课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及当堂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用具实验仪器:试管架、试管、铁架台、水槽、带导管的胶塞、集气瓶、药匙、酒精灯。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教学方及手段一、复习提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二、讲授新课:(一)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药品:高门酸钾(紫黑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二氧化锰(黑色粉末)、双氧水(无色液体)2、反应原理:(分解反应)学生在笔记本上写出表达式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用的仪器:指导学生参照课本上的装置图找出所需的仪器。
引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让学生熟悉药品的特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有所注意4、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为什么?)5、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1)连:连接仪器,且自下而上,从左到右,伸入试管内的导管不宜过长。
高锰酸钾制氧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高锰酸钾的化学性质,了解其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2.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高锰酸钾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 学生能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并正确使用实验仪器;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总结高锰酸钾分解反应的特点和规律;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与高锰酸钾制氧气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他们学会在实验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化学实验中的废弃物处理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针对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相关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高锰酸钾的化学性质及其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 高锰酸钾的基本性质、分子结构及反应原理;-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方法;- 高锰酸钾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实验操作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的仪器设备及使用方法;- 实验操作步骤的详细讲解和演示;- 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及事故处理方法。
3.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与高锰酸钾制氧气相关的问题解答。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 引入:回顾氧气的性质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2. 新课内容:讲解高锰酸钾的化学性质、制取氧气过程及实验操作步骤;3.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4. 分析讨论:针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解答学生疑问;5.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分析和教学设计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姓名班级合作者指导教师实验地点实验时间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二、实验原理1高锰酸钾法2氧气的性质三、实验仪器与药品四、实验装置图五、实验步骤六、实验现象七、实验注意事项八、实验反思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方法,并熟练掌握排水法与排空气法的操作方法。
2、学习如何验证氧气的性质及实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1、高锰酸钾法2、氧气的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是氧元素最常见的单质形态。
熔点-218.4℃,沸点-183℃。
不易溶于水,1L水中溶解约30mL氧气。
在空气中氧气约占21% 。
液氧为天蓝色,固氧为蓝色晶体。
氧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占地壳质量的48.6%,是丰度最高的元素。
(2)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它不仅可以助燃,而且在点燃或者高温条件下可以和很多金属、非金属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3、高锰酸钾的性质(1)高锰酸钾的物理性质熔点:240℃密度:2.7g/cm3外观:黑紫色结晶溶解性:溶于水、碱液,微溶于甲醇、丙酮、硫酸水溶解性:6.4 g /100 mL (20 C )(2)高锰酸钾的化学性质在乙醇、过氧化氢中使之氧化分解。
高锰酸钾是最强的氧化剂之一,作为氧化剂受pH 影响很大,在酸性溶液中氧化能力最强。
其相应的酸高锰酸HMnO4和酸酐Mn2O,均为强氧化剂,能自动分热,和有机物接触引起燃烧。
[1]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在实验室中业上常用作氧化剂,遇乙醇即分解。
在酸性介质中会缓慢分解成二氧化锰、钾盐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药品:高锰酸钾2、仪器:大试管,酒精灯、木条、火柴,集气瓶、水槽。
四实验装置图五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查一装一定一点一收一移一熄谐音牢记法口诀:【茶庄定点收利息】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药品定——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先预热,注意:一律先让试管均匀受热,防止试管骤冷炸裂)收——收集气体(可以使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法)移——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如果使用向上排空法,此步骤基本不需要,但是最好先取出导管在上玻片)熄——熄灭酒精灯六实验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在管口冷凝水倒流回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之后可以将酒精灯外焰对准装有药品部位定向加热,不过还要不时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大约0.5cm)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并堵塞导管,使所制得气体无法较好排出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此时收集气体不纯)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冷水倒吸进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炸裂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以便把空气排尽教学设计《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第一个气体制备实验,也是中考必考的内容之一。
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氧气的工业制法1.核心素养(1)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2)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3)通过制取氧气的过程,初步学习通过化学实验制取物质的一般方法。
(4)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教学重点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3.教学难点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背默手册。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语:潜水员在潜水时总是在身后背着一个集气瓶。
你知道集气瓶中的氧气是怎样制取的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① 实验室制取氧气【讲述】实验室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方法制取氧气。
【提问】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原理是什么?在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演示】P43实验2-5。
【小结】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投影】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归纳总结】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①“检”——制取氧气前应先将仪器组装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将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然后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③“扣”——预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扣在水槽里;④“热”——加热试管(先预热,用酒精灯外焰在试管底部来回移动,然后再用酒精灯外焰集中加热盛放固体的部位),待导管口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即可收集;⑤“集”——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深入思考1】1.如何选择仪器装置?2.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刚开始产生气泡时能立即收集吗?为什么?4.实验最后应怎样操作?最后两步能颠倒吗?为什么?【归纳总结】(1)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仪器装置。
(2)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排气处,以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验证生成的气体是不是氧气。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目标:1. 了解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
2. 学会使用加热方法制取氧气,并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3. 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室仪器,进行氧气的收集和实验观察。
教学内容:第一章: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1.1 氧气的性质1.2 制取氧气的方法第二章:高锰酸钾的性质和分解反应2.1 高锰酸钾的性质2.2 高锰酸钾的分解反应第三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操作3.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3.2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第四章:氧气的收集和实验观察4.1 氧气的收集方法4.2 实验观察和结果分析5.1 实验报告的结构和内容教学过程:第一章: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1.1 氧气的性质引入氧气概念,讲解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提问学生对氧气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制取方法。
1.2 制取氧气的方法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如加热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分解等。
讲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反应方程式。
第二章:高锰酸钾的性质和分解反应2.1 高锰酸钾的性质介绍高锰酸钾的外观、溶解性和化学性质。
讲解高锰酸钾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2.2 高锰酸钾的分解反应讲解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的分解反应。
引导学生理解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过程。
第三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操作3.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包括加热设备、收集装置等。
讲解装置的连接和操作方法。
3.2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包括加热、收集、安全注意事项等。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第四章:氧气的收集和实验观察4.1 氧气的收集方法介绍氧气的收集方法,如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等。
讲解收集方法的选择和操作要点。
4.2 实验观察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1 实验报告的结构和内容讲解实验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高锰酸钾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了解和学习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方法3.掌握合理使用实验仪器及化学试剂的方法4.通过实验了解化学反应及反应原理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分解制氧反应式为:2KMnO4 → 2KOH+3O2+2MnO2这个反应是一个分解反应,其中高锰酸钾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氧化锰。
实验步骤1.将高锰酸钾加入瓶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2.将装置设置好,将干燥管底部塞入氢氧化钠的棉花丝。
3.加热高锰酸钾和盐酸的混合物,这时会产生氧气。
4.收集氧气。
注意事项:1.实验进行时要注意安全防护,佩戴手套和护目镜,避免热气和氧气引起的伤害。
2.浓稠的高锰酸钾溶液会迅速产生气体,所以需要进行小量反应。
3.操作过程中加热一定要适宜温度,不要过热。
实验结果实验中,高锰酸钾和盐酸混合物产生的气体在氢氧化钠棉花丝中被吸附。
随着气体的吸附量增大,可以看到干燥管内的不同气体体积增加。
实验注意事项1.活性氧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进行规范操作后才可使用。
2.密闭装置需要有安全阀,避免压力过高而导致危险。
3.操作过程中需要避免高温点火,避免产生火花。
4.实验结束后,需要对装置进行清洗和消毒。
实验分析该实验通过了解和研究高锰酸钾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进行实验制取氧气。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了化学反应及反应原理,并能够通过实验了解氧气的特性。
同时,学生还会了解并掌握了实验仪器及化学试剂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技能及技巧。
总结化学分解反应是一个重要的化学反应,能够产生很多有价值的化学物质。
本次实验从高锰酸钾分解着手,了解和学习反应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操作的能力和技能。
同时,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分解反应的原理和化学变化,以及适宜的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避免相关的危险和风险。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2)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会使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等实验室仪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1)如何掌握好实验操作步骤和技巧。
(2)如何处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室仪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导管、集气瓶等。
2. 实验试剂:高锰酸钾、稀硫酸、棉花等。
3. 教学课件和教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讲解氧气的发现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如何制取氧气?2. 探究与实验:(1)引导学生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
(2)讲解实验步骤、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3)分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经验。
3. 讲解与演示:(1)讲解实验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实验室仪器。
4. 练习与巩固:(1)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检验自己的操作技能。
(2)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了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实验操作,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确保实验安全。
要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设计一份关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化学微格课教案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步骤。
2. 培养学生操作实验仪器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
2.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3.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如加热方法、试管口朝向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引导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实验原理和步骤。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操作过程。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氧气的制取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
2. 讲解实验原理:介绍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氧气的原理。
3. 演示实验操作:教师演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4.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5. 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6. 总结与拓展:总结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步骤,拓展相关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安全性和实验技能。
3. 实验报告:检查学生对实验现象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仪器:试管、酒精灯、导管、单孔塞、试管架、量筒等。
2. 化学试剂:高锰酸钾、硫酸、棉花等。
3. 教学课件: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
2. 第一课时:介绍实验原理、演示实验操作、学生分组实验。
3. 第二课时: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总结与拓展、课后作业布置。
电子备课教学设计课题课题3 制取氧气学科化学班级901/904课时2设计者一、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是最基本的气体制取方法。
后面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氢气、高中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原理相同。
其中的装置气密性检查、装置的组装和拆除、变型实验都需要这一节的知识打基础本节课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的性质等承接;启下,为以后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时间基础。
因此,本课题是初中化学必须上好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习起点: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已经具备了学习制取氧气的知识基础。
学习障碍点:制取氧气时,选择实验仪器的依据是什么。
怎样才能收集到一瓶不含空气的氧气。
催化剂是否参加反应。
二、素养目标1·化学观念:通过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学习,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能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正确的装置制取和收集气体。
2·科学思维:初步形成从物质的存在、分类、性质、应用、制备等多角度系统认识物贡的思路。
3.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的探究,进一步体会科学深究的环节。
4.科学态度与责任: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分析实施实验的合理性,具有安全意识和合理选用化学用品的观念。
三、重、难点1·教学重点: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和步骤。
分解反应2·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氧气的检验与验满;分解反应四、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播放登珠峰的短片。
登山运动员所背负的氧气怎么来的?【学生】回答:实验室制取的、从空气中获取的、工业制取的等等。
【探究新知】【板书】课题3 制取氧气一、自然界中氧气的来源【展示】自然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引导】你能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指导】学生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叶绿体、光),并用笔工具书写出文字表达式。
葡萄糖+氧气【板书】二氧化碳+水叶绿素光二、工业制氧气工业上一般采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