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养生之重点在于呼吸,易筋经教您怎么正确呼吸!
- 格式:docx
- 大小:504.88 KB
- 文档页数:3
图解少林韦陀14式易筋经!配合呼吸秘法,效果立竿见影!少林武术源远流长,但明朝以前,各种典籍中关于“禅宗祖庭”少林武术活动的载录并不多见。
历史的车轮滚至明朝时期,不仅少林寺演练武艺的记载日渐增多,而且少林武术之名也在这期间声名鹊起,以致远播海内外,并最终获得了“今之武艺,天下莫不让少林”的盛誉。
少林易筋经中韦陀14式,是少林少见的传世秘籍!一、韦陀尊神姿势摆好后,开始呼吸,每呼吸1次,拳握紧1次,拇指上跷1次,只用意力而手形姿势不变动。
勿放松,需越握越紧。
初练之期,以9次呼吸即可。
然后,全身放松,自然呼吸。
待功力加深后,增加呼吸到81次。
二、韦陀把门动作摆好后,开始呼吸,每吸气时,双掌用意向下撑按,十指用力上挣上跷;呼气时稳住双掌下按后的力度,切勿放松,每呼吸1次,加劲1次,层层递进,直至81次呼吸完毕,方可全身放松,自然呼吸。
三、韦陀推门姿势摆好后,开始呼吸,每呼吸时,双掌用意前推,手指即上拗1次,配合呼吸,掌越推越前,指越拗越立,直至81次呼吸完毕,然后方可全身放松,自然呼吸。
四、二郎担山姿势摆好后,开始呼吸,意想两掌各托住一重物,不敢松懈;于每呼吸1次时,两掌用意加劲上托1次,全身聚力,只用意而两掌均不变动,越托越紧,不能放松。
待81次呼吸完毕,方使松下手臂,全身放松,自然呼吸。
五、狮子抱球按上图站立,然后呼气。
两掌合拢于胸前!接着吸气,随吸气的同时,两掌缓缓分开,意想球体气充胀大而撑开两掌,至图2-5的姿势时,气刚好吸满。
随后又呼气合拢。
如此一开一合共做81次呼吸。
然后放下双手,全身放松,自然呼吸。
六、韦陀排山姿势摆好后,开始呼吸;每吸气时,两掌暗劲朝左右撑开,十指上拗,意似有两座大山左右朝自己推挤而来,两手左右撑住,不能松劲,越撑越开,直至81次呼吸完毕,方可放下双手,全身放松,自然呼吸。
七、霸王举天姿势摆好后,开始呼吸,吸气时将牙咬紧,两掌用暗力上撑,意似托举下塌之天,不可松劲,气吸满后,张口吐出,掌仍上撑,只能越撑越上,手指紧拗,直至81次呼吸,放下双手,全身放松,自然呼吸。
中医呼吸法:培养内气的技巧中医呼吸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技巧,通过调整呼吸方式和节奏,可以帮助人们培养内气,增强身体的健康和抵抗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呼吸法,帮助读者了解并掌握这些技巧。
一、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是中医呼吸法中最基础的一种,也是最常见的一种。
它通过调整呼吸的深度和节奏,使呼吸更加平稳和有力,从而增加体内的氧气供应,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放松身体,闭上眼睛。
2. 将双手放在腹部,感受腹部的起伏。
3. 慢慢吸气,同时用腹部的力量将气息推向胸腔,感受腹部的膨胀。
4. 慢慢呼气,用腹部的力量将气息推出体外,感受腹部的收缩。
5. 保持均匀的呼吸节奏,每次呼吸的时间尽量相等。
二、闭目养神法闭目养神法是一种通过调整呼吸和意念来达到放松身心的中医呼吸法。
它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和疲劳,提高睡眠质量。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闭上眼睛。
2. 慢慢调整呼吸,使呼吸变得平稳而深长。
3. 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感受气息进入和离开身体的感觉。
4. 想象自己身体内部充满了清新的气息,每次呼吸都能带走身体内的疲劳和压力。
5. 保持这种状态,让身体和思维逐渐放松,进入一种平静的状态。
三、吐纳法吐纳法是一种通过调整呼吸和意念来调节体内能量的中医呼吸法。
它可以帮助人们调整情绪、增加精力、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放松身体,闭上眼睛。
2. 慢慢调整呼吸,使呼吸变得平稳而深长。
3. 想象自己吸入的气息是清新的能量,吐出的气息是身体内的杂质和负面情绪。
4. 每次吸气时,想象清新的能量进入身体,每次呼气时,想象身体内的杂质和负面情绪随着气息离开。
5. 保持这种状态,让身体和思维逐渐平静,感受身体内的能量逐渐增强。
通过掌握中医呼吸法,人们可以培养内气,增强身体的健康和抵抗力。
无论是腹式呼吸法、闭目养神法还是吐纳法,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只需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就能获得身心健康的益处。
呼吸以舒适自然为宜,不可迸气。
须于静处面向东立,静虑凝神,通身不必用力,只须使其气贯两手,若一用力则不能贯两手矣。
【易筋经十二势】易筋经共计十二势,其预备式为: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
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
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诀曰: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原须注双瞳。
第六势:出爪亮翅势诀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诀曰: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第八势:三盘落地势诀曰: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第九势:青龙探爪势诀曰: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气平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心谧。
第十势:卧虎扑食势诀曰: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第十一势:打躬势诀曰: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第十二势:工尾势诀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
【武术博览】每天学点易筋经!用鼻调气,自然呼吸!
清末到民国初,废弃了“武艺”这个古老的词汇,接受了一个新的名称——武术。
弃“武艺”而用“武术”,以“术”代“艺”,这是近代武术转型的标志,是武术体育化进程基本完成的重要象征。
从历史演变上看,随着冷兵器的逐步消亡,专用武术器械的生产及拳械套路的大量出现,对抗性项目、武术竞赛规则的制定,武术已演化成为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马上乘风势
【练法】
马步桩不变。
用鼻吸气;同时,两掌心向前,顺掌下落至头两侧,臂膀下垂,屈肘,掌、腕、肘与上臂垂直,两腋夹紧,掌与头似三峰峙立。
定势后,用鼻将气缓缓呼出。
向左勒马势
【练法】
马步桩不变。
左掌下收,从右腋下向后抱右肩胛骨;用鼻吸气的同时,右掌顺胸前向左前撑,掌心向下,指尖犹如探物未得之状,手臂约与肩平,头向左扭;目视左侧方,一志凝神;然后用鼻将气缓缓呼出。
定势后再调息3次。
向右勒马势
【练法】
1、马步桩不变。
左掌下收于小腹前,右掌同时回收于胸前,两掌心相对,如抱球状。
2、两掌以抱球势旋转,转成右掌在下,左掌在上,掌心仍相对;自然呼吸。
3、用鼻吸气的同时,右掌从左腋下向后抱左肩胛骨;左掌从胸前向右前撑,如探物未得之状,掌心向下,指尖向右,手臂约与肩平;头向右扭,目视右侧方;然后用鼻将气缓缓呼出。
定势后再调息3次。
少林易筋经的内经心法|达摩内经|九转呼吸法少林易筋经内功心法以内功为本,外功为用内为兼修体用和一是上乘武功的基本特征之一。
下面小编将少林绝学《易筋经》的内功修炼法做一较为详细的整理和介绍。
为读者朋友们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强身健体工夫。
希望大家喜欢!少林易筋经内功心法一、易筋经《易筋经》是《达摩秘功》的基础功法之一,其特点是刚柔相济、动睁相兼、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内静外动、养气为本,以气催力,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功成而力增。
1、预备势面向南方,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靠于两大腿外侧,沉肩坠肘,全身放松,两眼平视,自然呼吸。
2、养气桩由预备势开始,双掌掌心向上缓缓前伸上托,与膻中穴,(两乳连线之中点)平齐时翻掌,向下按至身体两侧,双掌心向下,微用力下撑,做吐纳呼吸一次,继而双掌向外上划圆,上举超过头顶,掌心相对:然后掌心向下,指尖相对,沿任脉路线缓缓下按至腹·前,做吐纳呼吸一次。
闭目,微收会阴,意守丹田十分钟后,双掌缓缓分开垂于体侧。
3、浑元桩在养气桩的基础上,双掌沿弧形上提至腹前,左掌心托住右掌背,再缓缓上提胸前腹中穴,然后双拿外翻分别向左右两侧移动,平伸成一字状,掌心向上,然后,大臂带动小臂向胸前台拢成环抱状,双时微屈,双掌虎口成圆形,掌心向里,两掌之间约距30厘米,掌胸之间约距20厘米,手指微微张开.做吐纳呼吸一次。
悬顶闭目,舌抵上胯,胸微内含,小腹放松,微收会阴,意守丹田约十分钟,自然呼吸。
意念:头顶蓝夭,脚踏大地,背靠高山,怀抱巨树,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
4、练气桩接浑元桩、右脚向右侧移半步,上身姿势不变,双目睁开,平视前方。
两掌外翻缓缓下按至腹前,两掌心向下,双腿亦随之屈膝下蹲成马步。
同时做吐纳呼吸一次。
两拿翻转缓缓上提至胸前,与膻中穴齐,掌心向上,指尖相对,然后再翻掌下按至腹前,做吐纳呼吸一次,反复做九次。
5、返夭桩接练气桩,双掌内翻沿弧形缓缓上提至胸前膻中穴,掌心向里,指尖相对,成环抱状。
健身气功易筋经练习的呼吸与意念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易筋经练习的呼吸与意念一、韦驮献杵第一势原文: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诚貌亦恭。
呼吸与意念:练习时自然呼吸,气沉丹田,自觉气脉流动时,意念随呼吸时引导气从指尖而入,进入鼻内,下沉丹田。
呼气时气从下丹田上胸,循手三阴经入掌贯引。
二、韦驮献杵第二势:横担降魔杵原文:足趾柱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呼吸与意念:自然呼吸,意念集中于两掌内劳宫穴及足趾部。
练纯熟了改用腹式呼吸,在吸气时意念集中于劳宫穴,呼气时意念集中于足拇指大敦穴。
三、韦驮献杵第三势:掌观天门原文: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身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下生津将腭抵,鼻中调息将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呼吸与意念:开始用鼻吸口呼,后改为鼻吸鼻呼,气沉丹田,呼吸细匀长缓,绵绵不断。
吸气时意守丹田,呼气时将意念逐渐转入两掌之间,等气脉运行时,则以意随气。
四、摘星换斗势原文: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吸口呼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右眸。
呼吸与意念:呼吸用鼻吸口呼法,把息调匀,意念注视高举之手的劳宫穴,并将内劳宫、两眼与在腰眼处之手背用意念连成一条气线,随着呼吸吐纳,腰眼发生一凸一凹的运动。
操作提示:在呼气时注意高举之手的内劳宫,吸气时注意下边手的外劳宫。
意念内劳宫、眼睛、腰眼随着这种凹凸开合的动作,做微微的运动。
五、倒拽九牛尾势原文:两腿前躬后箭,小腹运气空松,用意存于两膀,擒拿内视双瞳。
呼吸与意念:呼吸用鼻吸口呼法,意想两手拉成一条线,似拽牛尾巴之状。
吸气时,两眼内视注视前伸之手,向后倒拽;呼气时,两眼内视后伸之手,向前顺牵。
与少腹丹田的气运开合相应运动着。
两腿和腰、背、肩、肘等身段各部,亦都随着倒拽和前牵的韵味相应地颤动着。
如此反复操作3~5次。
六、出爪亮翅势原文:挺身兼怒目,推窗望月来,排山还海汐,随息七徘徊。
12式增力易筋经!简单易学,日行2次!30日即可见效!附呼吸秘诀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是民族之魂,但是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她的两重性,中国传统文化同样是糟粕与精华的并存。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每个中国人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此功专为增长劲力而编。
此套功法简单易学,练功中采用层层加力的方法,每呼吸1次加力1次,只要日行两次,30天内即见神效。
1.力按千斤【歌诀】一把劲力按千斤,身正臂直掌下撑。
十指上跷掌心沉,一跷一沉劲力增。
【呼吸】采用逆腹式呼吸,意念微注丹田,以鼻吸气,并收提肛门及睾丸。
然后,以鼻呼气,意领丹田内气上升至膻中穴,并分作两股经两腋下、沿手臂内侧、向双手掌心贯气,十趾抓地,双手掌用暗劲下按,十指上跷,全身之气力集中于双掌。
默数1~49字,每数1个字十指上跷1次、掌心下按1次。
2.金刚守关【歌诀】二把劲金刚守关,握拳拇指上跷力。
拳紧指翘默记数,呼吸深深宜慢长。
【呼吸】吸气时可自然,呼气时扬眉怒视前方,牙咬紧,提肛,十趾抓地,手指用力并用意紧1次,勿放松,愈握愈紧,直至49次呼吸完,仍放松。
3.双臂揽月【歌诀】三把劲双臂揽月,大指内贴劳宫穴。
四指握固掐紧拳,层层加劲须数息。
【呼吸】每呼吸1次,两拳握紧1次,勿放松,愈握愈紧,直至49次呼吸完毕,才可放松。
4.怀中抱月【歌诀】四把劲怀中抱月,双臂平伸环抱形。
两臂相距咫尺许,肘屈平抬与肩齐。
【呼吸】每呼吸完毕,拳握紧1次,愈握愈紧,直至49次呼吸完毕,仍放松。
5.霸王举鼎【歌诀】五把劲霸王举鼎,两臂上举如擎天。
劲意加紧头上顶,拳握数息臂挺伸。
【呼吸】每呼吸1次,两拳握紧1次,勿放松,愈握愈紧,直至49次呼吸完毕,仍放松。
6.仙童捧莲【歌诀】六把劲仙童捧莲,两拳对耳约一寸。
虎口朝下正对肩,紧拳肘须朝后挣。
【呼吸】每呼吸1次,两拳握紧1次,勿放松,愈握愈紧,紧拳时意想两肘尖向后用力1次,直至49次呼吸练完,仍放松。
7.大鹏展翅【歌诀】七把劲大鹏展翅,两臂平抬左右伸。
每天教你练易筋经!注意呼吸自然、贯穿始终!收起来我们一
起练
易筋经的来源应该是明朝的道士,那些说有唐宋大人物为易筋经写序文的论调,估计会看哭了!
易筋经的许多理论应该源自道家学说,后来经过少林高僧的修改,在少林成为一种健身养性的内练功夫!
一般来说易筋经需要日行三次为宜,但是现在我们的生活节奏和古代不同,练习1~2两次,每次2遍即可。
无论是道家道士所作,还是达摩所传,易筋经的功效是毋庸置疑的!
献杵团结势
【练法】
1.两脚跟落地,收拢成八字步;两掌向前伸臂合拢,两掌心相贴,虎口向上。
2.屈臂立掌,收于胸前,指尖与鼻尖相照;深长呼吸,气沉丹田于中宫。
仰面朝天势
【练法】
1.合掌不变,上身缓缓向后仰,目光反视。
仰面朝天后顺势呼吸3次。
2.缓缓顺势回转原献杵势。
练气之法,首先就要从意守丹田入门。
方法是:双目微闭而内视(垂帘内观),两耳什么也不要听(不可能不听,听的是自己的呼吸,即使呼吸无声之意);鼻息悠悠,深匀细长,任其自然;口要闭着,舌抵腭部,上下齿轻轻相扣;全身放松,勿使一丝紧张,并且什么也不要想,极静极明时,即一意存中。
法诀就是“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匀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锁其意驰,四肢不动一念冥心”这七句。
易筋经对于呼吸吐纳的绝妙法门
易筋经云:入手起功,漫用呼吸。
未纳菁英,先吐浊积。
一吐一纳,生新去余。
可见在起功之前先行吐纳有助于吐故纳新,正身图前说明文字也对吐纳的作用描述的很清楚。
“恐人过了一日,宿了一夜中,有起居不洁,饮食不精,致生浊气,故先以吐纳分之”,那么具体怎么吐纳呢?周版里并没有说的很清楚,现在我就将吐纳的操作方法简单说下:
第一步骤,舌抵上腭,微闭双唇,只用鼻来将清新空气徐徐吸入体内,一直吸入下腹,吸到不能在吸的时候,口中默念“哼”字,用鼻将气完全吐出,此步功夫是起到吐出上焦之浊气的作用。
第二步骤,舌抵上腭,微闭双唇,只用鼻来将清新空气徐徐吸入体内,一直吸入下腹,吸到不能在吸的时候,口中默念“哈”字,用口和鼻将气完全吐出,此步功夫是起到吐出中焦之浊气的作用。
第三步骤,舌抵上腭,微闭双唇,只用鼻来将清新空气徐徐吸入体内,一直吸入下腹,吸到不能在吸的时候,口中默念“嗨(也有发海)”字,用口和鼻将气完全吐出,此步功夫是起到吐出下焦之浊气的作用。
以上吐纳功夫每次起功前至少练习一遍,三遍更佳,等到将重浊之气排尽,轻清之气就会自然布满全身,此为易筋经吐纳之绝妙法门,也属于口传部分,希望广大爱好易筋经的练习者多多体会。
易筋经作用易筋经是中国古代武术经典之一,被誉为修炼精神和强化身体的宝典。
该经书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特定的呼吸法、身体动作和冥想,来锻炼肌肉、增强体力、改善呼吸系统和提升身体的灵敏度。
首先,易筋经对于强化肌肉有着很大的作用。
在练习易筋经的过程中,人们要通过不断地调整呼吸和身体的姿势,从而使得身体各个肌肉群都得到充分的锻炼。
这样一来,身体的肌肉得到了更加均衡的发展,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力量和耐力。
其次,易筋经也有助于改善呼吸系统。
练习易筋经的时候,人们注重的是通过特定的呼吸法来控制身体的气息流动。
这种呼吸法有助于放松人的身心,调整呼吸节奏,并使人的气息更加平稳和连贯。
这样一来,就可以改善身体的气血循环,增强肺部功能,降低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此外,易筋经对于提升身体的灵敏度也具有重要作用。
在练习易筋经的过程中,人们要注意通过特定的身体动作来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并通过自我感知来提高对身体的掌控能力。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增强人的肌肉协调性、平衡感和身体的灵活性,从而使得人们的身体变得更加敏捷、迅速和灵活。
最后,易筋经还有助于修炼精神,达到心身合一的境界。
“易筋经”一词中的“易”字意为“易动”,即通过运动来引导人的内心平静和意识集中。
在练习易筋经的过程中,人们需要通过专注于身体的每一个细节和动作来逐渐摆脱对外界的杂念,从而达到“忘我”的境界。
这样一来,人们可以借助易筋经修炼默坐、静观和冥想的能力,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舒适,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和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易筋经对于身体的锻炼、呼吸系统的改善、身体灵敏度的提升以及精神修炼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和修行,人们可以逐渐增强自己的体力和耐力,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和抵抗能力,增强自己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并培养出专注力和内心平静的品质。
无论是对于身体还是精神层面的提升,易筋经都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修行方法。
曹英锋师父易筋经12式---(带呼吸)预备式身体中正,自然站立,双脚并拢,两手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置于身体两边紧贴大腿外侧,双目淡漠望向前方,调整自己的呼吸至深、长、匀、慢。
第一式韦陀献杵调整好呼吸后,从自然站立开始,提任意一只脚向侧面迈开一步,两脚开立约与肩同宽,宽度不是绝对,只要自己感觉舒适稳定即可。
脚迈开后,将双手同时向前向上抬起,抬起的过程中不要屈肘曲腕,抬至与胸部同高时,屈肘,双掌变为指尖朝上缓慢向胸前运动,距胸前一拳时停止,双掌合十,指尖朝天,与鼻尖同高,不要往前往后偏,定式逆腹式呼吸九次。
肺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全部肺泡展开后面积为60到10平方米,差不多有半个篮球场大小,遗憾的是大部分人在呼吸中只用到了肺泡的一小部分。
古语讲“肺为气笥”,肺泡的使用程度,肺功能的强弱与人身体的强弱密切关系,所以武学功法大多从肺入手,这套十二式的起势,也是从练肺开始。
1、下盘要稳,膝盖微弯,重心要平均,上面虚一点,下面实一点,整个架子松而不懈,紧又不僵,自然舒展,头顶项直,下颚微收,嘴轻闭。
2、心窝、会阴一定要松透,心窝一松,上身全松下来了,会阴一松,全身皆松。
3、需要讲清楚的是这一式是练肺的,但并非像市面上所说的单纯的对肺经的锻炼,而且包括直接对肺部的锻炼,其要点为胸背撑开,锁骨左右对开,尽量打开胸腔,拉开肺部,然后逆腹式呼吸,促使封闭的肺泡打开,有效增加肺活量。
4、双掌是胸背撑开后自然合上的,合十也就一点点力,做到位后,会感觉胸腔很空,有强迫自己多吸气的感觉。
有时会感觉呼吸时肺部有很清凉的感觉,这是空气到了平时很少参与呼吸活动的肺泡的反应。
5、手一定要端平,而且手臂从头到底都能拉伸起来,这样能把手太阴肺经充分拉开。
6、手掌只离胸一拳的距离灵活掌握,但不能僵。
两个肩胛要活,力点在背,肩臂不用力,暗力撑着,口诀是“皮松肉紧”。
7、呼吸保持深、长、匀、细。
8、自学的人不明白,觉得第一式什么也没有,摸不到门径。
健身气功易筋经动作要领易筋经是一种古老的气功健身法,被誉为中国武术中的“内劲之宗”。
易筋经通过独特的动作和呼吸方法,有助于调和身心,增强体质。
下面将介绍易筋经的动作要领。
一、仰卧起坐仰卧起坐是易筋经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动作,可以锻炼腹部肌肉和脊椎,改善腰腹力量。
动作要领如下:1.平躺在地上,将双脚弯曲放在地面上,双手放在头部后方。
2.吸气的同时,向上抬头、躯干和膝盖,直到肩膀离地。
3.保持这个姿势约5秒钟,然后慢慢回到起始位置。
4.呼气的同时,放松肌肉,回到地面上。
二、击掌疗伤击掌疗伤是易筋经的重要一环,可提高拳脚攻击力和锻炼上肢力量。
动作要领如下:1.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
2.吸气的同时,挥起右手,并以手掌的下沿击向左腕部内侧。
3.在击掌过程中,身体及另一只手臂应尽可能放松。
4.击掌时应集中注意力,并用力十足,但要避免过度用力。
5.呼气的同时,将手臂缓缓放回起始位置。
6.重复上述动作,交替进行左右手击掌。
三、马步扫地马步扫地可以锻炼下肢力量,增强腿部肌肉强度和灵活性。
动作要领如下:1.站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
2.右腿向后迈出一步,脚尖朝外,与前腿形成约120度的弓箭步。
3.双脚尽量踩实地面,身体重心略向下。
4.吸气的同时,用力迈出左腿,并尽量保持髋部的平稳。
5.伸直左腿,将脚掌从后方顺势向前划动,踩过地面。
6.重复上述动作,交替进行左右腿马步扫地。
四、独立站桩独立站桩是一种静态的气功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力和内劲的积累。
动作要领如下:1.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身体挺直。
2.背部自然立起,下巴微微收上,手臂自然下垂。
3.放松肩膀和手臂,收紧腹部,保持良好的站姿。
4.注意呼吸,均匀而深沉地吸气和呼气。
5.保持这个姿势,集中注意力,想象从地心吸取能量贯穿全身。
以上是易筋经中的一些主要动作要领。
在进行易筋经的锻炼时,要注意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控制力量的使用,避免过度用力。
此外,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逐渐增加锻炼的时间和强度,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正宗少林易筋经呼吸方法
正宗少林易筋经呼吸方法是一种运用呼吸来调节身心的方法,它来源于中国少林寺的易筋经。
1. 坐姿:采取盘腿坐姿,保持身体挺直,头部略微下沉,舌尖轻触上腭。
2. 静心:闭上眼睛,集中精神,放松身心,不受外界干扰。
3. 腹式呼吸:用鼻子深深吸气,将气息引入腹部,使腹部膨胀;然后慢慢呼气,让腹部逐渐收缩。
4. 慢化呼吸:呼吸的过程要慢而均匀,吸气和呼气的时间一致,保持顺畅。
5. 静态呼吸:呼吸的过程中保持身体的静态,不移动或转动身体,专注于呼吸。
6. 意念调节: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并用意念引导呼吸,可以想象气息在身体内外流动,或是将自己想象成观察呼吸的旁观者。
这种呼吸方法可以帮助调节身心,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肺活量,增强免疫力,并可以帮助平衡情绪,减轻压力和焦虑。
但是,学习和掌握这种呼吸方法需要时间和耐心,建议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学习,避免过度努力或不正确的呼
吸方式导致不适。
中医养生气功调理呼吸呼吸是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中医养生气功则是一种通过调理呼吸来保健养生的方法。
在中医观念中,呼吸不仅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还是调节气血运行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气功调理呼吸的方法和技巧。
一、深呼吸深呼吸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调理呼吸的方法。
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因为压力或紧张而导致呼吸浅而急促,这样会使得体内的氧气供应不足,从而引发一系列身体问题。
深呼吸可以有效地增加氧气的摄入量,缓解身心的紧张状态,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具体操作方法为:坐直或站立,放松身体,鼻子吸气使腹部鼓起,然后缓慢地用嘴吹气,重复几次即可。
二、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中医养生气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巧。
相比于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可以使得呼吸更为深长,有效地调理呼吸系统,改善肺功能。
具体操作方法为:坐直或仰卧,放松身体,鼻子吸气使腹部鼓起,然后用嘴巴缓慢吹气,同时收缩腹部,重复练习可以逐渐加强腹部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三、三焦调息法三焦调息法是中医养生气功中用来调理呼吸和调整身体机能的一种方法。
三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体内的三个部位,即上焦、中焦和下焦。
通过调节上焦(即头部)、中焦(即胸部)和下焦(即腹部)的呼吸节律和力度,可以使得整个身体得到平衡和调和。
具体操作方法为:坐直或站立,放松身体,注重感受上、中、下三个焦的呼吸变化,掌握其节律和力度,通过练习逐渐调整呼吸的协调性和平稳性。
四、咽喉操咽喉操是中医养生气功中用来锻炼咽喉和调理呼吸的一种方法。
这种操练可以改善咽喉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气血代谢,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
具体操作方法为:坐直或站立,放松身体,缓缓打开嘴巴,伸出舌头尽量往外、往下伸展,同时进行深呼吸,然后缓慢地将舌头回收,重复几次即可。
五、呼吸和谐法呼吸和谐法是中医养生气功中用来调整呼吸节律和呼吸方式的一种方法。
通过控制呼吸的节律和深度,可以使得整个身体得到调和和平衡。
具体操作方法为:坐直或站立,放松身体,将注意力集中到呼吸的过程中,注重呼吸的平稳和自然,逐渐调整呼吸节律和深度,使呼吸呈现和谐的状态。
易筋经》原分上下两卷,为佛家达摩尊者所创造,般刺密谛译师翻译的。
据传,达摩尊者自印度东来,住锡少林寺,传授佛家的禅修“大乘法”,为“禅宗”东来的第一代宗祖( 照印度推算他是第二十八祖 ) 。
他看见从学的僧侣,身体很坏,因此,他创造这一套练功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用鼻子呼吸,切忌用嘴呼吸。
二、吸气时气向上走,呼气时气向下走。
立势和坐势气上下垂直走;卧身势气水平走即吸气时向头部方向,呼气时向下身部。
不要想象具体部位。
三、气要细、慢、长、均匀。
这是长呼吸,即定气和神势,是易筋洗髓最基本的呼吸方法。
其他的呼吸方式都是从此演化而来。
如定身势其它各种呼吸方法。
长呼吸有别于深呼吸;深呼吸是瞬间吸满,长呼吸是慢慢吸满。
四、长呼吸至少有两个作用:一是增强肺活量,二是能让底气充沛。
五、吸气时收腹,呼气时也收腹(可稍放松)。
收腹有两个作用:一是收腹时腹部不向外起伏,可让气上下垂直走。
二是收腹时能充分调度五脏六腑,提高各内脏器官的功能,调节消化系统和分泌系统。
六、呼吸时勿用“意念”,认真呼吸就行了。
但可稍用力。
七、呼吸和吐纳相反,呼吸指的是内气,呼吸时吸气向上,呼气向下,吐纳指的是吸入外部的空气,吐纳时吸气向下,呼气向上,因为肺在下部,鼻在上部。
八、吸气一口与呼气一口是保留古人的语言习惯,就是指吸气与呼气。
这里所说的呼吸不是说等某一动作做完后,停顿下来吸气一口,或呼气一口这是误解。
易筋洗髓中的呼吸是在做动作的同时进行的,即气势同时,或气势合一。
九、在弯腰的动作中,牙关微微咬紧,同时呼吸大半闭着,只可很微细地用“鼻呼鼻吸’,功夫深了,可以完全把气闭着。
十、用鼻子呼吸,吸气向上、呼气向下,气息要慢、长、均匀。
双手掌心重叠,大拇指向后、十指抱小圆,双臂抱大圆,肘向前夹,收腹,收腰,随着向上的力“端五脏六腑,让五脏六腑挪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原文〕呼吸与吐纳有异,呼吸是吸下呼上,吐纳是吐出纳入。
易筋经各级各式练法易筋经各级各式练法第一级第一式(图一)双足立定宽如肩阔,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握拳,大拇指贴大腿,每呼吸完毕拳握紧,勿放松,愈握愈紧,直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
行之数月手力自然增加。
注意:肩要沉,胸勿挺,引气下沉丹田。
初练先做九次呼吸,两手即放松,以后逐渐增加,总要自然不勉强。
第二式(图二)双掌下按呼吸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掌左右下按;每一呼吸完毕,双掌下按,左右手指翘起,掌愈按愈下,勿放松,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
此式亦增长手力腕力。
注意。
沉肩,含胸,气沉丹田,掌下按时手指翘起。
第三式(图三)双掌前推呼吸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掌前推,大拇指与食指尖相对成三角形,每一呼吸完毕,双掌向前推出,手指同时拗入,愈推愈前,愈拗愈入,直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
此式长手力与指力。
注意:手臂微曲,气沉丹田,手指拗入。
第四式(图四)左右托掌呼吸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掌左右平伸,用意想有重物置于两掌之中,每一呼吸完毕,用意把掌上托,只用意两掌均不动,练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为止。
此式增长臂力。
注意:沉肩、收胸、气沉丹田,双手伸乎勿下堕,此式增长臂力。
第五式(图五)双掌开合呼吸两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合十当胸;两大拇指贴身,吸气时两手分开,呼气时两手再合,练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为止,此式使肺部一张一缩,对结核病有良好的效效能。
注意:沉肩,含胸,气纳丹田,两手开合时手指拗出,大拇指贴身,不离肘,不提起。
见图五(之一)、图五(之二)。
即合掌当胸,连续开合开至如图五(之一)为度。
第六式(图六)左右撑掌呼吸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掌分左右撑开,掌心向外,手指向天,指尖拗向头部,每一呼吸,双掌撑开,如是连续八十一次呼吸,愈撑愈开,直至完毕,乃放松。
先呼后吸,易筋经的养生智慧健康呼吸天地合德、名之曰人,故有形的身体和无形的精神相结合,诞生了人类的生命。
大自然打开了神奇之门,诞生了具有高级智慧的人类,可是大自然又很残酷,并没有给我们更多的优待,所以从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便要学会自己呼吸,以呼吸来维持我们生命的延续。
呼吸,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力量源泉,呼吸的动力,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五脏六腑、肌肉骨骼、经筋脉络等。
呼吸如此重要,所以被各派养生功夫所重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易筋经关于“呼吸”的养生智慧。
脊柱系统呼吸,从物质的形态讲,包括了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联合呼吸等模式;从功能的形态讲,包括了呼吸的频次、深度、停顿等;呼吸的物质形态和功能形态相结合,诞生了各种各样的呼吸方法,如长息、短息、偷息、微息等。
在易筋经中,还有一种对呼吸的特殊要求,也是练习易筋经时必须要知道的核心要领之一,那就是呼吸要“先呼后吸”。
先呼后吸,故名思议,就是当我们在练功的过程中要调控呼吸时,一定要先呼气,然后再吸气。
先呼后吸,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深刻养生道理所在呢?我们逐渐深入的进行剖析。
一座大楼的坚实耐用,一定是与这座大楼的主体框架结构稳固有关;而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也一定与我们以“脊柱”为核心的骨架肌肉结构有关。
一旦我们身体以脊柱为核心的骨架肌肉结构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从简单的骨关节疼痛,到内科的各种疾病,如颈椎病会导致头晕头痛、胸椎疾病会导致胃满腹胀、腰椎疾病会导致生殖系统问题、下肢疼痛等等。
维持脊柱骨架系统的稳定,关键在于维持并协调好腹腔和胸腔的压力。
具体来讲,一定的腹腔压力,会撑起我们的腰椎,一定的胸腔压力,会撑起我们的胸椎,做好腹腔压力和胸腔压力的协调,就可以达到锻炼及维持脊柱骨架结构稳定的目的。
呼吸决定健康易筋经的先呼后吸法,主要是配合易筋经的功法动作而使用,从而达到调整及维持脊柱合理骨架结构之目的。
练习的第一步,先呼气,同时收小腹,力量向后向两侧撑开腹腔,传导于腰椎及大腿两侧,最终完成力量的上下传导;然后进行吸气,吸气时保持腹腔的稳固不动,这样吸气的力量就会撑开胸腔,并和来自腰椎的力量衔接,继续向上进行传导。
修身,养生之重点在于呼吸,易筋经教您怎么呼吸!
什么东西与自己是最亲密的,相处时间最长的呢?这个不用多加思考,就是自己的“身体”。
从出生到老死,都是自己的身体与自己相依为命,没有其他。
无论是刚出生的婴儿,还是在病魔中垂死挣扎的老人,其实都是人与身体相互认识,彼此相处的一个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身体的健康,或身体是否舒适,就是检验人与身体相处是否和谐的一个指标。
怎么与身体相处和谐呢?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虽然科学在其他方面的研究要远远大于在如何健康地活着的研究,但还是要相信科学会在这方面下功夫的。
眼下有什么途径是比较理性的呢?科学暂时指不上,那就去翻书,找一个古人记载这方面的知识。
古人的记载都是总结
出来的经验,世界这么多的国家,哪个国家能记录这么多呢?只有中国,古老的中国,历史记载最多的国家。
而其中的《易筋经》就是一个比较理性的选择。
身体是由很多系统,器官与组织结合的一个整体,而每一个参与的单元都可以当作成自己的“朋友”。
如何与身体相处,就是如何与朋友相处,如何与朋友相处,就可以学学中国的儒家思想,而《易筋经》就是在浓厚的儒家思想背景下创作的,再精选了道家的长生之术,和佛家的思想,整套经书包罗万象,整体思想只有一个,让您如何与自己的身体和谐相处,驾驭自己的身体与思想,进而修行成佛。
整个易筋经中,有很多练习方法和步骤,非一年半载所成掌握的,对于一个刚接触的初学者,应该注意哪些呢?其实所注意的地方也不少,所要掌握的基础也很多,说多了也难以掌握,但有一项是基础的基础,就是呼吸与吐纳,也可以说成进气。
身体的运行有三个基础,并且这三个基础不间断地运行着,就是心脏的跳动,肺部的呼吸,以及小肠的蠕动。
而呼吸是易筋经中练习其他的功法的基础,“身有三宝,曰精气神,而气尤一身至宝。
”这是易筋经中所说的。
可该如何掌握呼吸呢?看一下易筋经的原文如何说的。
呼吸之法,由微而大,由大而化。
起功静生动,缓缓呼吸。
打坐静生动,极又动生静,绵绵呼吸。
入定后,动极静极,动静互根,不觉呼吸。
自然呼吸,不觉者化其有,自然者化其无。
微无内又无不著,大无外又无所见。
究竟之地,浑化之天,无忘无助,无声无息,致中致和,是其至处。
然修行之法,仅易筋经中的文字是不能参透的,还要有大量的实践者和爱好者的见证,而髓友汇集结了众多的髓友,共同练习易筋经,以弘扬传统的养生之法,使更多需要的人们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