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54.60 KB
- 文档页数:2
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金融学前沿问题探讨》,第九届全球金融年会(GFC2002)论文内容提要: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文章运用了3种方法:相关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及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框架基础上的计量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常高的相关程度;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因果关系,但其中经济增长引致金融发展的程度要大于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程度;计量分析的结果则进一步加强了这一发现。
文章结论与我国正处于从不发达经济向发达经济发展的基本国情相吻合,对供给主导假说及需求遵从假说均提供了有力支持。
经济发展历史包含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许多范例,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涵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大量实证研究也已经证明了上述看法。
近年来,许多学者(如,宾国强,1999;谈儒勇,1999;韩廷春,2001)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但我国金融发展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没有被完全考查,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出尝试和探索。
文章由以下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有关理论与经验文献作一综述,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的货币化进程与经济增长,第三部分给出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有关结论,第四部分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进行了计量分析,最后进行总结并给出政策建议。
一、历史文献的简单回顾对于金融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性,许多文献(如Goldsmith,1966,1969;Gurley & Shaw,1955,1960;Patrick,1966;Porter,1966;Khatkhate,1972;Mckinnon,1973以及Bhatia & Khatkhate,1975)都作了广泛研究。
其中,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Goldsmith,1969;Mckinnon,1973;Shaw,1973),这便是Patrick(1966)所认为的金融发展的“供给主导”(supply-leading)作用。
186学术性.实践性.理论性科学教育家2008年5月第5期固武汉市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彭菲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湖北武汉430060)【摘要】本文通过对武汉市1995--2007年数据的收集与实证分析,论证了金融深化对推动武汉市经济增长的潜力。
【关键词】金融发展f经济增长1理论回顾1973年.麦金农(M cki nnon)和肖(Shaw)针对发展中国家金融管制问题同时提出了以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为内容的金融深化理论.他们认为在许多发展中国家。
经济的分割性是一种常态,政府为抵消这种。
分割性”对经济的破坏作用,对本国经济、金融等各方面活动进行直接干预,其中对利率管制是金融抑制的重要特征之一.2衡量指标的选取为了分析我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
我选取了以下三个分析指标:(1)金融相关比率指标(M FI R),表示经济金融化程度,用以反映经济金融化程度的高低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采用金融机构存贷款之和与G D P之比来衡量经济的金融化程度。
(2)年度信贷资金环比增长率指标(R C),用以反映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采用本年度信贷额与上年度信贷额之比.(3)年度存款余额环比增长率指标(R D),用以反映金融机构存款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采用本年度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与上年度存款余额之比。
3数据选取和相关性分析3.1数据的选取。
本文根据《武汉市统计年鉴》和《武汉市统计公报》.对武汉市1995—2007年13年的G D P、存贷款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其余指标值均由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3.2相关性分析。
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问题.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
对三个因变量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通过E V I E W S 统计相关系数矩阵得到下表:R D一0.1512924902086450.803138898160884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R C与R D存在高度相关性.为毫免多重共线性问题.我在这里■除了R C指标.选取R D指标来反映武汉市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4■小二曩洼估计4.1模式的建立考虑到金融相关比率可能具滞后效应,因此建立如下模型。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究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的方法,揭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及其内在机制。
文章首先回顾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接着,文章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中国金融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文章构建了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利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检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文章总结了研究的主要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也为学术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我们相信,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将更加紧密,为中国实现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理解这一关系的理论基础,对于深入探究中国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至关重要。
本节将详细阐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为后续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金融发展理论主要关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形成、发展和变革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经济增长。
其中,金融结构理论、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是几个重要的理论分支。
金融结构理论主张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该理论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结构会发生变化,从简单的银行体系向更加复杂和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体系发展。
这种金融结构的演变可以促进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金融抑制论则认为,在某些情况下,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和限制会阻碍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
这种干预可能表现为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对金融机构的准入限制等。
这些干预措施会导致金融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和资本配置的低效率,从而抑制经济增长。
上海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摘要:金融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首先爆发的是经济危机,其次是金融危机。
接着是2023年的美国金融危机,首先爆发的是金融危机,其次是实体经济冲击。
这些危机使我们不禁对现代金融与现代经济之间的关系产生疑问。
因此,有必要研究经济和金融关系,本文将基于经济和金融理论研究上海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合经验性分析,为上海的金融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建立一个严格的逻辑框架,并为上海的经济和金融发展提供一个相关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上海市;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关系引言众所周知,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拥有良好的政府制度,经济环境,更有助经济的增长以及金融业生态的完善。
经济的增长可以提高社会整体幸福感,促进社会进步,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又密切相关,金融发展效率与经济发展规模和GDP显著相关。
良好的金融生态可以提高市场运行效率,改善资本结构。
因此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研究更有助我们把握经济形势,有着重大的指导性意义。
1绪论1.1研究背景中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从高速度模式转变为高质量模式,经济稳步发展。
而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中心,在这种经济形势之下,上海抓住了发展的机遇,进行了全方面的发展,收获了丰硕的发展成果。
尤其是在经济金融领域。
通过收集相关数据显示,我们可以看出上海这些年来的发展成果。
直到2023年底,上海的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到21960万亿元,比去年上升10.7%,金融机构发展迅速且相关从业人员达到13.24万。
在这方面,外国金融机构发展较快。
可见,上海这些年来发展更加多元化。
1.2研究目的、意义上海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一系列思考:上海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又如何影响金融发展,这其中存在怎样的关系,并且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金融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面对来自国内外城市的激烈角逐,上海为了保持经济优势的地位,必须要考虑金融深化发展的问题。
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的实证检验本文在回顾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中外文献的基础上,试图利用我国1979-2009年期间的年度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的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我国的金融深化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增长并未反过来促进金融深化,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的循环机制尚未建立。
基于此,笔者提出我国要加快金融深化改革。
关键词:金融深化经济增长因果关系实证检验自从Goldsmith(1969)给出了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二者呈现正相关的结论以来,有关于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不断创新,已经成为当前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金融深化逐渐成为世界性的潮流,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向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转变的过程中,对金融体制深化改革。
本文就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长过程中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关文献综述(一)国外相关文献研究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关注最早追溯到Bagehot(1873)和Schumpeter (1912)。
Bagehot和Hicks(1969)认为金融系统在工业革命中起到关键作用。
Schumpeter主张功能完善的银行能够通过发现和支持具有较大成功概率创新项目而刺激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相反,Robinson(1952)、Lucas(1988)和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却对金融持怀疑和漠视态度(Levine,1997)。
但总体上说,无论经济学家还是政策制定者都倾向于认为:金融系统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在理论研究方面,Gurley和Shaw(1955)发展了Schumpeter等人的思想,认为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
他们通过分析金融中介的作用探讨了不同结构金融系统,即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Patrick(1966)最早提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
浅谈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当今世界,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日益紧密。
金融作为经济运行的核心,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互为促进、制约和影响。
本文旨在浅谈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探讨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金融与经济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首先,金融提供了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和融资渠道。
各类金融机构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提供债券等方式,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融资便利,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其次,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金融市场的规范运作和有效监管,促进了投资者信心的提升,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流入,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与风险与促进经济发展相对应的,金融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和风险。
首先,金融的不稳定性对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
金融市场的波动、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等问题,都可能引发经济的衰退甚至危机。
其次,金融的不正当行为可能导致经济资源的浪费和社会公平的破坏。
金融市场的乱象、金融机构的违规操作等问题,都对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威胁。
三、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金融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首先,金融能够有效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金融机构通过资金的融通和风险的承担,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了经济的高效运转。
其次,金融能够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鼓励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动了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此外,金融还有助于跨国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的扩展。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跨国金融机构的存在,促进了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
四、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当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深入,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面临新的趋势与挑战。
一方面,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金融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机遇。
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正逐渐改变着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和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