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握持刮痧板方法
4、刮痧次序
总原则为先头面后手足,先胸腹后背腰,先上 肢后下肢,逐步按顺序刮痧。 全身刮痧者顺序为:头、颈、肩、上肢、胸腹、 背腰及下肢。局部刮痧者如:颈部刮痧顺序为 头、颈、肩、上肢;肩部刮痧顺序为头、颈、 肩上、肩前、肩后、上肢; 背腰部刮痧顺序为背腰部正中、脊柱两侧、双 下肢。
3、晕刮的治疗
立即停止治疗刮痧。平卧,注意保暖, 饮温开水或糖水。 心理疏导 刮板角部点按人中穴,力量宜轻,避免 重力点按后局部水肿。对百会穴和涌泉 穴施以泻刮法,患者病情好转后,继续 刮内关、足三里。采取以上措施后,晕 刮可立即缓解。
4、晕刮的预防
对初次接受刮痧治疗者,应作好说明解释 工作,消除顾虑 选择舒适的体位。 空腹、过度疲劳、熬夜后不宜用刮痧法。 根据患者体质选用适当的刮拭手法。 治疗刮痧部位宜少而精,掌握好刮痧时间, 不超过25分钟。 在治疗过程中,要善于察颜观色,及时发 现晕刮的先兆。
经穴释义 中脘为胃之募穴,足三里为胃 之合穴,二穴合用有通降胃气之功;梁 丘为胃之郗穴,善治本经急症;脾俞、 胃俞、三阴交:调补脾胃;内关与阴维 脉相通,公孙与冲脉相通:有宣通上中 二焦气机的作用;期门:疏泄肝胆之气, 配胃俞以平肝和胃。 刮拭顺序 ①腹部②腰背部 ③前臂掌侧 ④小腿前侧 ⑤小腿内侧 ⑥足背
感冒(风热型)
临床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头胀痛, 鼻干咽痛,咳嗽痰稠,口渴欲饮等症状。 刮痧有效经穴 督 脉: 大椎 大肠经:曲池、合谷 三焦经:外关,支沟 肺 经: 鱼际
2)、刮拭顺序
①头部 ②肩颈部 ③上肢内侧手太阴肺经:尺泽-鱼际 ④上肢外侧点压按揉(3-5次) 手阳明大肠经:合谷 手少阳三焦经:支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