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试题地理解析(课标卷Ⅱ)

  • 格式:doc
  • 大小:342.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课标卷Ⅱ)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图1)据此完成1~2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再扩大

【解析】

1、材料信息:地址位于珠三角洲城市周边,人物为农民,事物为“握手楼”(图片信息显示楼较高、密集)。珠三角经济发达、劳动力需求量大,外地来的打工仔非常多,当地农民建房屋目的肯定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发展,答案很明显为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AB选项太伟大,C选项太土豪(浪费)。

2、城市中的商品房(毛坯)价格约20000元一平米,价格昂贵,打工仔基本买(租)不起;在城市周边的农民自建楼价格相对较低,而且交通也较为便利,与打工仔的工资收入和生活开支契合,因此打工仔多选择郊区农民的“握手楼”,当地农民也就成为包租公(婆)。AC 选项的情况为逆城市化现象,中国目前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因此D

错误。

【答案】

D、B

【考察能力】

读图能力(获取信息):

观察图片反映事物的特征(大小、高低、数量、密度)

【地理原理】

1、人们从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建房)、第三产业(出租房)的目的都是为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

2、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住房、交通、就业、污染、人口),及其解决措施。

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图2)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据此完成3~5题。

3.甲国位于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4.2011年6月21日,该定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这一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

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B.徐州的白昼较短

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

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

5.该批产品运往甲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A.好望角

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麦哲伦海峡

【解析】

材料显示了徐州的经纬度(约34°N,117°E),地图显示了甲国的经纬度(西经60—70°,赤道—北纬10°)

3、根据甲国的经纬度位置可确定是南美洲。

4、6月21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徐州距离太阳直射点更近,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34°N-23.5°N)=79.5°,甲国首都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34°N-10°N)=76°),因此A正确。6月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越往北白昼越长,徐州位于甲国首都北方、白昼更长,B错。太阳直射点为徐州的南方,徐州正午影子朝北,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国首都的北方,其影子朝南,C错。夏半年北半球(北极点除外)太阳东北升、西北落,但具体方位角度不同。

5、徐州(约34°N,117°E)与甲国首都(10°N、67°W)共同位于北半球,徐州往东经度相差176°<180°,为劣弧、距离短,徐州往西经度相差184°>180°,为优弧、距离长。因此最短航线应该向东航行、穿越太平洋,经过巴拿马运河进入大西洋。而非向西航行经过印度洋再抵达大西洋,因此不会经过ABD三处。

【考察能力】

定位能力:根据材料和地图:明确两地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计算能力:不同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定向能力:通过计算经度差,确定最短航线(大圆劣弧)的方向

【地理原理】

地球运动的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方位与影子的关系、昼夜长短的判断、太阳在天空中方位的变化)

地球的形状(最短航线)

【答案】D、A、C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7.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A.水田改旱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解析】

材料信息显示:降水落地面后,一部分形成径流(蓝水),另一部分蒸发(绿水)。蒸发分为植物蒸腾(生产性绿水)和蒸发(非生产性绿水)两部分。

6、绿水比例是指(蒸发量)除以(径流量+蒸发量)的数值,绿水比例最大是指蒸发量大、径流量小,位于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的塔里木河蒸发比例最大。A正确。

7、生产性绿水比重是指(植物蒸腾)除以(植物蒸腾+蒸发),覆盖地膜可以保湿、保温、保土,减少蒸发,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作用显著,因此C正确。而且ABD均不符合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

【考察能力】

获取信息并将其分类的能力

比例数值的计算能力

【地理原理】

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河流的水文特征

农业生产技术(覆盖地膜)对区位因素(水源、气候)的改良。

【答案】

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