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安全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47.24 KB
- 文档页数:21
初中化学下册安全教育教案
主题:化学实验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危险因素。
2. 掌握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技巧。
3. 强化对化学实验安全的重视意识。
教学内容:
1. 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危险因素。
2.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规程。
3. 化学实验中的急救措施。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实验事故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实验安全的重视。
2. 讲解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危险因素,如化学品的毒性、腐蚀性、易燃性等。
3. 授课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穿戴实验服、戴上护目镜、避免接触皮肤等。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如何做到安全操作。
5. 演示化学实验中的急救措施,学生模拟急救场景并展示急救技能。
6. 总结:强调化学实验安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实验中时刻保持警惕。
作业:撰写实验报告,重点描述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技巧和急救措施。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化学实验安全教育的掌握程度。
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和不良操作习惯。
这份安全教育教案范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确保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能够做到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初中化学实验爆炸事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中可能发生的爆炸事件及其原因。
2. 掌握安全操作规程,预防化学实验事故的发生。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化学实验中可能发生的爆炸事件及其原因。
2. 安全操作规程的掌握。
教学难点:1. 化学实验中爆炸事件的预防。
2.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展示化学实验爆炸事件的相关图片和新闻报道。
2. 教学材料:教材、实验器材、安全操作规程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实验爆炸事件,引发学生对化学实验安全的思考。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化学实验爆炸事件吗?能举个例子吗?二、探究化学实验爆炸的原因(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化学实验爆炸的原因,如:反应物的危险性、操作不当、实验环境等。
2. 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你们认为化学实验中哪些因素可能导致爆炸?3. 各组汇报:请各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三、学习安全操作规程(20分钟)1. 教师讲解安全操作规程,如:佩戴防护用品、正确操作实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整洁等。
2. 学生演示:请同学们演示正确的安全操作步骤。
3. 互评:请同学们互相评价操作是否规范。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呈现真实的化学实验爆炸事件案例,如:清华大学实验室爆炸事件。
2. 学生分析:请同学们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3. 讨论:请同学们讨论如何提高实验安全意识,预防实验事故的发生。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如:化学实验爆炸的原因、安全操作规程等。
2. 学生分享: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安全经验和心得。
3. 教师强调:教师强调实验安全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教学延伸:1. 开展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初中化学教案:培养学生科学实验室安全意识作为一门现代科学,化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化学的发展和应用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好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性。
在化学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时,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经常有人因为疏忽大意或实验操作不当而受伤。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要对初中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进行明确的培训,以建立学生们科学的实验室安全意识,保证实验室内所有的人能够安全地学习和工作。
一、实验室人员的分工和职责为了确保实验室内的安全,要明确好每个人员的分工和职责。
在实验室内,通常会有以下人员:1.实验老师:实验老师是实验室中最核心的人员之一。
实验老师需要熟悉实验的步骤和基本操作,并且需要对实验过程进行把控和监督。
如果出现错误或意外情况,实验老师需要及时做出决策并采取对应的措施。
2.实验员:实验员是实验室中的执行者。
实验员需要按照实验老师的要求进行实验,并且保证操作正确、仪器设备使用得当。
如果发现仪器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实验员需要及时上报,否则后果可能十分严重。
3.实验助手:实验助手负责收拾仪器和实验室设备,确保它们在下一节实验时得到正确保养和使用。
实验助手需要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如同实验员一样积极上报异常。
分清人员分工和职责,确保实验室内职责分明,责任明确,可以减少因人员不当引起的事故。
二、实验前的风险评估和预测在进行实验之前,应该对实验内容进行一次风险评估和预测。
针对不同的实验,需要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
例如,在进行强酸强碱中和实验时,可能会产生剧烈的反应,并且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气体。
在进行这样的实验时,应该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来避免人身伤害和工具设备损坏。
通过预测和评估,可以找出实验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并且采取相关的措施防范。
实验前风险评估是确保实验安全的第一道屏障。
三、实验中的安全措施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还需要采取特定的安全措施,以确保实验的正常进行和实验员和实验室设备的安全。
高中化学安全教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实验室常见化学危险品及其危险性。
2. 掌握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防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室化学危险品及其危险性介绍。
2. 实验室常见事故案例分析。
3.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及个人防护措施介绍。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回顾实验室事故案例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
2. 教学:介绍实验室常见化学危险品及其危险性,重点讲解易燃、易爆、腐蚀等危险品及其预防措施。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验室常见事故案例,分析起因和教训,引导学生学会从他人的错误中吸取经验。
4. 操作规范:介绍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安全操作要点、应急处置方法等。
5. 个人防护: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四、活动设计1. 观看视频:播放实验室安全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实验操作:进行实验室安全操作示范,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3. 知识竞赛:举行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实验室安全的认识。
五、评价方法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遵守规范能力。
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实验室安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建立起正确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
同时,教师应积极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检查,确保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安全。
初中化学安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危险及相应的安全措施;2. 掌握化学实验中应该遵守的基本实验守则;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4. 提高学生对危险化学品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危险及安全措施;2. 化学实验中的基本实验守则;3. 危险化学品的认识和处理;4. 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
三、教学重点:1. 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危险及安全措施;2. 化学实验中的基本实验守则。
四、教学难点:1. 学生对常见危险化学品的认识和处理;2. 学生在突发事故中的应急处理能力。
五、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学生讨论;2. 案例分析;3. 视频教学。
六、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化学实验室安全设备及急救箱;3. 化学实验中常见危险品样本。
七、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化学实验事故的案例引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2. 讲解:教师讲解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危险及相应的安全措施,让学生充分了解化学实验中存在的危险性。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化学实验中的基本实验守则,通过小组展示的形式分享自己的看法。
4. 视频教学:播放化学实验安全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实验安全知识。
5. 案例分析:通过一些化学实验事故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学会从他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
6. 总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化学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号召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安全工作。
八、作业安排:1. 整理一份化学实验中常见危险及相应安全措施的资料;2. 撰写一份化学实验安全规范,包括基本实验守则、应急处理措施等。
九、教学反馈:1. 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和表现;2. 收集学生整理的资料和规范,进行评价。
十、教学延伸:1. 安排实地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化学实验设备和安全设施;2. 组织学生参加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竞赛,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
十一、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是否掌握了化学实验安全知识;2.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化学初中安全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
1. 掌握利用氧气燃烧的方法来验证氧气对燃烧的必要性。
2. 了解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
3. 掌握实验中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器材:
试管、试管夹、燃烧木条、燃烧石英棉、燃烧镁条、燃烧镁带、排气管、导管、酒精灯等。
实验步骤:
1. 取一根燃烧木条,点燃,并插入试管中,观察其状况。
2. 取一根燃烧石英棉,点燃,并插入试管中,观察其状况。
3. 取一根燃烧镁条,点燃,并插入试管中,观察其状况。
4. 取一根燃烧镁带,点燃,并插入试管中,观察其状况。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时要佩戴护目镜,注意安全。
3. 实验中要保持试管位置稳定,避免摔碎。
4. 实验后要及时清洁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台整洁。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燃烧木条、石英棉、镁条和镁带都能燃烧的
更旺盛,说明氧气对燃烧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空气中氧气的比例是
约为21%。
拓展实验:
1. 将燃烧木条、燃烧石英棉、燃烧镁条和燃烧镁带分别放入两个试管中,分别通入氧气和
氮气,观察它们的燃烧情况。
2. 将燃烧木条通入氧气和氮气时,观察其燃烧现象,分别解释。
初中化学教学安全教案课题: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化学实验注意事项及安全知识教学目标: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的安全知识,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提高实验室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教学时间:1课时一、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验室安全知识和相关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
2. 整理实验室器材和化学试剂,确保实验器材完好无损。
3. 调查实验室环境,确认实验室安全设施齐全,并消除安全隐患。
二、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验室安全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实验的危险性,强调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
2. 授课: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如穿戴实验服、戴安全镜、戴手套、提倡小心操作等。
3. 演示:示范正确的实验操作流程,展示如何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并强调安全操作步骤。
4. 实验: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安全防护措施和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
5. 结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实验室安全知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实验中保持高度警惕,提高实验室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三、教学评估1. 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观察和评价,检查学生是否按照安全要求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2. 结合实验结果和学生的实际表现,评估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的程度。
四、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出化学实验的基本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
2. 根据实验所用的化学试剂和器材,了解其危险性和使用方法,做好相关实验预习。
五、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找出存在的不足和改进建议。
2. 继续强化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操作。
(注:本教学安全教案仅为参考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
)。
初中化学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的危险性,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安
全知识,提高学生对安全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一、引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回答化学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性是什么,以及如何保
障实验的安全。
二、探究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化学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并提出应对的措施。
2.学习实验安全知识:通过讲解和示范,教师向学生介绍化学实验中必须遵守的安全规则
和操作注意事项。
三、展示
1.组织学生观看化学实验视频,分析视频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2.学生自主展示: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展示如何正确操作化学实验仪器,如何正
确处理化学废物等。
四、实践
1.小组实验:教师布置小组实验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操作流程和安全规则,完成实验
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自主实验:鼓励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独立进行实验,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安
全问题。
五、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强调化学实验中安全第一的原则。
六、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化学实验安全的小议论文,或是总结本节课学到的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
七、反馈
在下节课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课堂问答、小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巩固学
生的安全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提高对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认识和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为未来的化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设计
课程主题:化学反应实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类型。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培养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实验条件:
1.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玻璃棒、试管架、酒精灯、蒸馏水等。
2.实验试剂: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铜溶液。
实验步骤:
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铜溶液。
2.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观察是否发生颜色变化。
3.记录下实验现象,并分析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
实验要点:
1.实验操作时要小心谨慎,注意安全。
2.注意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及时总结实验结果。
3.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器材,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教学反思:
本次实验是化学实验课上的一个简单示范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类型,并培养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在今后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实验内容和操作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化学实验能力。
初中安全教案化学实验室
主题:化学实验室的安全
目标: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室器材,培养安全意识。
学习内容:
1.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定
2. 实验室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
3. 安全意识的培养
教学步骤:
1. 介绍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包括实验室进入的规定、实验前的准备、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结束后的清洁工作等。
2. 演示实验室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玻璃容器的使用、化学试剂的加入、试管的加热等。
3. 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器材,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细节,例如戴上实验室眼镜、穿着实验室大衣等。
4. 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如不将化学试剂倒入水中、不随意混合试剂、不随意烧烤实验物等。
5. 实验结束后,进行实验器材的清洁工作,包括玻璃器皿的清洁、化学试剂的储存等。
评估方式:
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和注意事项是否符合安全规定。
2. 提问学生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和器材的使用方法。
3. 检查学生在实验结束后的清洁工作是否得当。
拓展活动:
1. 鼓励学生参加化学实验室的实践活动,加强安全意识。
2. 组织实验室安全常识竞赛,增强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培养安全意识,做到安全第一,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顺利进行。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2) 理解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反应本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2) 对反应本质的理解。
2. 教学难点。
(1) 对金属钠与水反应现象的全面、准确观察与分析。
(2) 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理解反应本质。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3分钟)同学们,今天咱们来玩个小魔术。
我这儿有一个神秘的小金属块(拿出用滤纸包裹着的金属钠),我要把它放到水里,大家猜猜会发生什么呢?是像石头一样沉下去,毫无动静呢,还是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2. 实验前准备(2分钟)3. 进行实验(8分钟)现在,我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夹起这小块金属钠,同学们都瞪大你们的小眼睛啊,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我把钠放到水里,哇哦,大家看,钠就像一个超级活跃的小运动员,在水面上“嗖”的一下就窜来窜去,还发出“嘶嘶”的声音,就像它在跟水说悄悄话呢。
而且呀,这水面上还出现了一些小火苗,不过很快就熄灭了。
再看,原来清澈的水变得浑浊了。
这钠块呢,在水面上跑来跑去之后,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4. 现象分析与讨论(10分钟)那咱们现在来讨论一下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怎么写呢?大家开动小脑筋,根据我们刚刚分析的这些现象,尝试着写一写。
5. 化学方程式讲解(5分钟)经过大家的热烈讨论,我看有些同学已经有思路了。
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就是:2Na + 2H₂O = 2NaOH+ H₂↑。
初中化学危险试验教案模板
主题:化学危险试验
年级:初中
科目:化学
时间:45分钟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试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2. 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室设备和化学药品,保证实验安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老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是化学危险试验,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二、理论讲解(10分钟)
1. 老师讲解化学试验中存在的常见危险因素,如化学品的腐蚀性、毒性、易燃性等;
2. 老师介绍实验室中的安全设施和安全规定,如紧急洗眼器、通风设备等。
三、实验操作(25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
2.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化学品的性质和实验现象,同时要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
3. 老师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保证实验的安全进行。
四、总结(5分钟)
1. 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化学危险试验知识,强调实验中的安全第一原则;
2.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化学实验中严格遵守安全规定,保证实验的
安全进行。
初中化学意外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和氢气发生反应,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
实验器材:氢气生成装置、圆底烧瓶、试管、焊接火焰、引火线、水槽。
实验步骤:
1. 将氢气生成装置中的锌片和稀盐酸混合,在加热的条件下,产生氢气。
2. 将产生的氢气导入圆底烧瓶中。
3. 将圆底烧瓶中的氢气通入试管中,利用焊接火焰点燃试管口的氢气。
4. 观察氢气与氧气反应后的现象,可以看到产生水的结晶质。
5. 实验结束后,将试管置于水槽中冷却。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进行实验时,要小心操作,注意安全。
2. 烧瓶中的氢气量不能太大,以免发生爆炸。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可以观察到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过程,增强学生对金属与非金属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对不同金属和非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
化学实验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流程,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和实验数据的记录。
2. 学生能掌握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了解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3. 学生能通过实验,掌握并运用课程相关化学概念,如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类型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包括配制溶液、进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等。
2. 学生能够运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并能够撰写实验报告。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实验结果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实验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提高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3. 学生能够树立安全意识,养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本课程设计针对化学实验室教学,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安全意识。
通过具体可衡量的课程目标,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介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如烧杯、试管、滴定管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如溶液的配制、加热、冷却、过滤等。
2.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讲解实验室安全规则,介绍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如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等。
3. 化学实验原理与步骤: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讲解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类型等基本概念,并举例说明。
- 物质性质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 物质制备与提纯实验:如制备氯化钠、提纯硝酸等。
4.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指导学生如何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有效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5.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实验室安全知识;- 第二周:物质性质实验;- 第三周:物质制备与提纯实验;- 第四周: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学设计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安全)〖过渡〗通过前面的复习我们知道,要确保实验的安全我们必须熟知物质的性质。
像我们前面讨论的氢气和浓硫酸就属于危险品,在运输和出售时都有醒目的标志。
【板书】活动二、认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思考】油罐车是运输各种油类的重要交通工具,而油类是易燃液体,是常见的危险化学品,所以在油罐车上一定要贴相应的安全标志,那么你知道该贴什么标志吗?【交流】贴“易燃液体”标志。
【投影】观察课本P4图1-1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图片,你知道什么意义吗?【小结】【典例1】实验室中对危险化学药品要分类并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标志。
下列化学药品的分类与警示标志对应正确的是()【答案】 B【解析】酒精、汽油属于易燃液体,高锰酸钾属于强氧化剂,浓H2SO4属于腐蚀品,故B正确。
【交流4】归零放盒:称量完毕,应把游码移回零处,砝码放回砝码盒【思考】如何处理实验污染物和废弃物?【交流】【典例1】下列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①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擦洗②浓碱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适量稀的硼酸溶液③浓酸洒到桌子上,用碳酸氢钠溶液中和后,再用水冲洗④浓碱洒到桌子上,用稀醋酸中和后,再用水冲洗⑤酸或碱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⑥实验时酒精灯不慎被打翻引起酒精燃烧,应用水灭火【答案】②③④⑤【解析】浓硫酸沾到皮肤上,不能用对皮肤有腐蚀性的氢氧化钠溶液擦洗;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较多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适量3%~5%的碳酸氢钠溶液。
酒精灯打翻引起的酒精燃烧,不能用水灭火,而应该立刻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
【典例2】下列用图示表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⑦⑧【解析】①块状固体直接落入试管底部,易砸破试管;②有多种错误:瓶塞未倒放,标签未朝向手心,未口对口等;③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④不能将水加到浓硫酸中;⑤熄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⑥闻气体气味,不能将鼻子靠近瓶口。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措施与规范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化学实验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了解实验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和预防措施。
2. 熟悉实验室安全设施的使用方法,如灭火器、洗眼器、防护眼镜等。
3. 了解化学实验中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选择和使用方法,包括实验服、手套、口罩等。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评估化学实验的风险,制定合适的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 能够独立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安全操作,如正确处理化学废弃物、使用通风柜等。
3. 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做到实验操作的精确、规范和有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化学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对待实验严谨认真,预防为主。
2. 培养合作精神,实验中相互提醒、监督,共同维护实验室安全环境。
3. 增强环保意识,合理使用化学品,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遵守实验室环保规定。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及操作规范的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针对初中或高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化学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对实验安全知识掌握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通过实例分析、实操演练等形式,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措施与规范,提高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安全意识培养:介绍化学实验中潜在的安全风险,强调遵守实验规则的重要性,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 教材章节:《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安全知识部分2. 实验室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装备:讲解实验室安全设施的使用方法,演示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穿戴。
- 教材章节:《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相关内容3.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教授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方法,包括取用化学品、使用实验仪器、处理实验废弃物等。
- 教材章节:《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操作规范部分4. 常见实验事故案例分析:分析实验室常见事故案例,总结原因和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风险识别能力。
实验课:探究灭火的原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灭火的原理。
(2))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安全常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树立“ 绿色化学” 的观念,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实验任务】1、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探究灭火的原理。
2、通过一系列灭火的方法,初步体会控制化学变化的一般思路【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过程】1、温故知新燃烧的条件?2、导入“纸船烧水”向纸船中加入大约1/3 的水,用蜡烛加热盛水的纸船3、用不同的方法,熄灭正在燃烧的蜡烛?实验用品:蜡烛(2 支)火柴(1 盒)打火机(1 个)扇子沙子水烧杯剪刀碳酸钠药匙镊子稀盐酸注射器抹布塑料盒4、实验结论:灭火的原理?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温至着火点以下5.反思与交流: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其中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略斜下。
火柴在哪种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为什么?火柴梗在上方,燃烧产生的火焰给火柴梗加热,使火柴梗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使火柴继续燃烧。
为什么小火一扇就灭,大火越扇越旺?扇小火时,空气的流动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小火熄灭。
扇大火时,温度降不到着火点以下且流动的空气带来了更多的氧气,所以大火燃烧的更旺【展示收获】小组讨论,组长发言。
【板书设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1. 物质具有可燃性-----→ 1. 隔离可燃物2. 与充足氧气接触-----→ 2. 隔绝氧气3. 温度达到着火点-----→ 3. 降温至着火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