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格式:pdf
- 大小:344.95 KB
- 文档页数:5
美国、香港学校社会工作对本土化的影响Author:xxx跟社会工作一样,学校社会工作也是一个外来语,是学校社会工作者把社会工作的原理、方法与技巧运用到学校环境中,促成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协调合作,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者的良好协调关系,改善学校“教”与“学”的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其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寻求个别化和生活化教育,建立社会化人格,习得适应现在与未来生活的能力,从而达成学校教育之目的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
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价值理念上具有一致性、在内容方法上具有可借鉴性、在实施效果上具有互补性,这为学校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前提。
结合发达国家和地区学校社会工作的运作经验以及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运行模式,学校社会工作在我国的本土化可以有这样三种模式:一是学校社会工作机构单独存在于学校体制之外,可称之为体制外聘任模式;二是高校内设立独立的学校社会工作机构,可称之为体制内并存模式;三是实现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可称之为体制内整合模式。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香港地区普遍采用外聘模式的学校社会工作模式。
然而,当前在我国实行这样的学校社会工作模式仍然存在很多现实困难。
首先,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中还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与认可,尽管已经在一些高校开设了学校社会工作课程,但是学校社会工作未被我国高校正式和实质性采纳,这个过程还需要很长时间;再次,虽然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取得较大进步,但作为社会第三部门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才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民间组织发育缓慢导致学校无法聘任或者政府部门无法购买这种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最后,从这种学校社会工作模式的自然发展来看,它是与国家和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连的,一般来讲,越是经济发达地区专业社会工作出现越早一些,这很容易导致各个地区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不平衡。
如前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在推行学校社会工作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困难与障碍。
美国学校社会工作体系架构及其启示闫广芬1,苌庆辉2(1.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天津300071;2.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300071)[摘要]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教育而言,建立学校社会工作体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历史已有百年,其工作目标、制度、模式等都已经比较成熟。
在社会工作理念与职责、法律和制度建设、社会工作角色和工作重点确立以及体系架构的具体实施等方面,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经验都对我们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学校社会工作;体系架构[中图分类号]G459/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69(2008)04-0086-06[收稿日期]2007-12-05[作者简介]闫广芬(1964-),女,河北沧州人,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苌庆辉(1977-),男,河北无极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
2008年第4期外国教育研究No.4,2008第35卷总第214期StudiesinForeignEducationVol.35GeneralNo.214学校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促进学校教育目的实现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
可以“使人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得到全面发展的机会和适宜条件;提高学生适应学习生活的能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教育功能的实现;增进社会福利”。
[1]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教育迅速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日益紧密与复杂。
源于诸多社会问题的影响,学校与社会环境必须寻求更紧密的协作,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因此,学校社会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
然而,中国教育界对学校社会工作还比较陌生,重视的程度也不够。
而美国的学校社会工作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比较明确的理念和工作目标、体系和多元有效的模式。
对其进行考察与分析对于中国学校社会工作体系的构建及实施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及体系架构学校社会工作的英文是“schoolsocialwork”,也可称为教育社会工作(educationsocialwork),泛指教育体系内的社会工作事务。
国外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一、社会工作的概念(1)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
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NASW)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活动,用以协助个人、群体、社区去强化或恢复能力,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助于达成其目标的社会条件。
(2)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过程。
弗里兰德(Friedlander)1980年在其所著的《社会福利导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Welfare)一书中强调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服务,也是一种助人的过程。
(3)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方法。
台湾学者廖荣利在1996年出版的《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引述芬克(Fink)对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或学科,它通过提供助人的服务,以增强个人与群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功能。
这种助人的专业方法注重人们和其所处环境的交互关系。
(4)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
廖荣利本人在《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中一种独特的专业领域,它运用社会的和心理的科学原则,以解决社区生活中的特殊问题,并减除个人的生活逆境和压力。
(5)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
威特默尔(Wilmer)1942年在其所著的《社会工作:一种制度的分析》一书中认为:社会工作是有组织的机构或团体为解决个人所遭遇的困难而实施的一种援助,是为协助个人调整其社会关系而实施的各种服务。
史坡林(Sparing)在1975年出版的《社会工作实务概论》一书中也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协助人们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并增强他们社会生活功能的一种社会制度化方法。
(6)对社会工作的综合性定义。
斯基摩尔(Skidmore)在其1994年出版的《社会工作导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一书中,对社会工作下了一个综合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专业,其目的在于协助人们解决其个人、群体(尤其是家庭)、社区的问题,以及运用个案工作、群体工作、社区工作、行政和研究等方法,促使个人、群体和社区之间的关系达到满意的状态。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当前高校的三大主要职能。
不同于教学、科研这种“原生”职能,社会服务是随着社会进步和高等教育发展而逐渐衍生出来的“派生”职能。
一般认为,高校服务社会的实践最早发端于美国赠地学院(Land-grant Colleges)创办时期。
1862年,美国政府颁布的《莫雷尔法案》规定,由联邦政府向各州赠予土地,支持地方兴办高等教育机构,并突破了以往以“人文学科和科学学科”为主的办学内容,专门提供技能型实用教育,培养社会急需的工农业人才。
这一转向为实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引领了高校为社会服务的潮流。
在此基础上,美国社区学院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高校社会服务向基层的下沉和延伸。
一、美国社区学院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溯源社区学院产生伊始,就与社会的教育需求密切相关。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诉求日益增强,引发了初级学院运动(Junior College Movement),即在学制上增设2年制“初级学院”(Junior College),招收高中毕业生,相对于传统的4年制大学来说,入学门槛较低,一般提供大学前两年的课程,授予副学士学位,之后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是否继续深造。
在具体办学上,早期的初级学院主要依附于某个教育主体,设在中学或者高校内部,还有一些由师范学校、技术学校、农业学校等中等教育机构组建演变而来,也有一部分初级学院由私人出资独立设置。
这时的初级学院便是社区学院的雏形。
这一阶段,初级学院被看作是从高中教育到4年制大学教育的中转站,主要承担着转学教育的功能。
到了经济大萧条和二战时期,原有的初级学院美国社区学院社会服务职能的发展与启示◎刘茜摘 要: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实践最早发端于美国,美国社区学院的建立和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高校社会服务向基层的下沉和延伸,其具体服务领域有咨询服务、培训服务、技术服务和社区服务。
美国社区学院的社会服务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其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在服务理念上,以社区本位为根本遵循,充分对接区域需求;在服务模式上,以社会合作为基本方式,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在服务对象上,以弱势群体为特别关照,及时提供适切服务。
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对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启示研究发表时间:2019-06-10T15:32:40.43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8月28期作者:姜璐瑶[导读] 社会工作专业起源于西方,建国时期我国正式引入社会工作这门专业,近几年发展尤为迅速。
但我国的社会工作目前还处于发展不成熟的阶段。
本文主要分析西方国家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背景(扬州大学,江苏扬州 225009)摘要:社会工作专业起源于西方,建国时期我国正式引入社会工作这门专业,近几年发展尤为迅速。
但我国的社会工作目前还处于发展不成熟的阶段。
本文主要分析西方国家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和必备条件给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带来的启示。
并对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经验与我国主流思想基础、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探究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工作本土化之路。
关键词:西方社会工作发展;本土化;启示研究一、问题的提出社会工作一词来源于西方,根据social work翻译过来,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也是一项活动,更是一门新兴发展的学科。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助人活动,但却不知西方将其称为社会工作。
一直以来我国流传的劫富济贫、乐于助人、雪中送炭等都是帮助社会中弱势群体具体的活动。
建国时期我国引入社会工作,但是后来由于社会环境等多重原因,专业的发展又处于停滞状态。
近年来,我国又开始将焦点集中在社会工作的发展。
它的产生与西方的时代需要、思想体系构建、理论基础等是不可分割的。
本文主要从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对我国开展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的必要性、以及专业化进程的探讨。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一)西方社会工作源起的历史背景社会工作的出现是源于历史的选择,社会工作所倡导助人自助的理念,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开始传播,当时处于基督教盛行时期,它所提出的仁爱思想,是西方社会工作最早产生的思想来源。
后来,基督教的新教徒又主张每个人的心灵都可以直接跟上帝进行交流,这就破除了相传很久的等级制度。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对社会工作的产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美国高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作者:薛新东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6年第23期薛新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摘要:社会服务是高校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外的第三项重要职能。
美国是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源地,经过长期的发展,高校与政府、企业、社区建立了积极的互动关系并协同推进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
分析了美国高校社会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其保障机制,借鉴其经验对推动我国高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出一些可行建议。
关键词:美国高校;社会服务;保障机制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6.23.019*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高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研究:以湖北省为例”(项目编号:2015GB017)作者简介:薛新东(1977-),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健康与医疗保障。
收稿日期:2016-10-01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源于19世纪美国赠地学院运动的兴起,作为最早建立的土地赠予学院之一,威斯康辛大学提出“赋予大学帮助州政府在社会各领域进行服务的使命”(Corry&Gooch,1992)。
自此,社会服务成为高校继教学、科研外的第三项重要职能。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不能仅停留在输送人才和科研成果的层面,而是要立足于社会需求,直接为社会带来效益。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提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的要求。
美国是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源地,社区学院、研究型大学、相互作用大学等形式的相继出现使得高校社会服务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极力推动了美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
这其中包括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这些学校普遍重视实用主义,产学研相结合,立足于解决经济社会问题,使高校社会服务职能逐步确立与完善。
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旨在帮助个人、家庭、群体及社区解决问题、增强社会功能和促进社会公正的学科,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美国作为社会工作的发源地和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其社会工作体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其他国家的社会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社会工作的启示,以期为我国社会工作的不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美国作为社会工作的发源地,其社会工作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美国社会面临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移民潮等诸多挑战,贫困、疾病、家庭破裂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工作逐渐兴起并发展壮大。
最早的社会工作者多为慈善工作者,他们主要是为了帮助贫困和弱势群体解决基本生活问题。
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者逐渐意识到仅仅提供物质援助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摆脱贫困,重建自尊和自信,重新融入社会。
在20世纪,美国社会工作经历了多次重要的发展和变革,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也逐渐丰富和完善。
社会工作者开始注重个案服务和干预,强调对客户的个性化关怀和支持。
同时,社会工作者也开始关注社会系统和结构对个体问题的影响,提出了以系统论和结构功能主义为基础的社会工作理论。
这些理论的提出使得社会工作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更好的干预和解决方案。
在美国社会工作实践中,社会工作者还注重社区工作和社会变革,他们认识到要真正解决社会问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结构和体制,为贫困和弱势群体争取更多的权利和资源。
因此,社会工作者开始投身到社会运动中,推动社会变革的进程,为社会公正和平等而努力。
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逐渐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同时,美国社会工作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前进,不断寻求更好的实践模式和方法。
社会工作者逐渐意识到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他们开始与其他专业人士合作,共同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和支持。
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概述美国是社会工作的诞生地之一,其社会工作发展经历了近百年的变迁和发展,在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以及社会问题解决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本文从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社会工作的职能、社会工作的实践模式、社会工作教育等角度,探讨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部分: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社会工作在美国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当时,一些慈善组织和宗教机构开始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他们开始训练专业工作者。
1898年,美国纽约州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工作学校,此后,社会工作在美国开始专业化和正规化。
20世纪上半叶,随着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社会问题日益增多。
社会工作者开始从单纯的服务转向创造性的干预,以期解决社会问题。
例如,美国成立了公共婴儿保育系统、社会保障制度、房屋改善项目等,从而规范了社会福利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20世纪后半叶,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变化,社会工作开始注重个体和家庭的自我决定权利,并强调利用社区资源,以营造有利于社区成员生活和发展的环境。
此外,美国社会工作也开始走向多元化和全球化,以服务不同种族、性别、文化和国籍的人群。
第二部分:美国社会工作的职能1.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和利益美国社会工作者为弱势群体争取权利和利益。
例如,他们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帮助低收入家庭获得财政支持,提供心理和情感支持等。
2.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美国社会工作者通过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促进公众参与社会事务。
例如,他们与社区居民合作,创造有利于社区成员生活和发展的环境。
3.解决社会问题美国社会工作者积极投入解决社会问题,例如,贫困、失业、家庭暴力、药物成瘾等。
他们通过个体和群体干预、行政和立法干预、社区组织和社会动员等手段,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第三部分:美国社会工作的实践模式1.个体干预美国社会工作者通过个体干预来帮助那些需要关注和支持的人。
例如,他们通过治疗、心理咨询和社会支持等方式,优化个体的情感和生理状态。
一、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背景美国被认为是学校社会工作的起源地,学校社会工作在美国的发展与其国内人口、政治和社会政策等方面的变化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到1900年为止,美国20岁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4%。
①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人口比例中学龄前儿童和中学毕业学生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
其次,美国学校学生的差异性明显存在。
随着各个民族的人口出生率的上升和大批移民涌入,美国文化的多元性在学校环境中很明显地表现了出来。
来自不同文化的青少年在学校环境中要接受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课程和美国主流的价值观念,这就否认了非英语国家的移民对他们的背景和出身的价值判断,其结果是加重了他们的自卑感。
②再次,经济增长,人们的工作时间也相对延长,更多的父母把精力放在工作上,照顾小孩的时间相对减少。
此外,美国家庭的变化也是值得关注的。
具体表现在:1.家庭离婚率上升,造成单亲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加;2.核心家庭取代了传统大家庭;3.很多儿童被遗弃,生活在收养机构中,缺少父母的关爱;4.在学儿童的家长是同性恋的比例增加,造成青少年性别角色混淆;5.贫困家庭的基数大,儿童贫困问题突出,父母忙于生计,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小孩;6.女性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家庭中很多妇女外出工作,无暇顾及小孩。
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家庭经济的影响促使越来越多的家庭成员忙于生计,使得代际交流的机会减少,身心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体系的形成受外界不良影响的可能性更大;而长期生活在不健全家庭中的青少年群体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生活、价值观念形成方面的困难。
一系列社会和家庭问题的出现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很多消极的影响:1.青少年,特别是13~14岁的青少年吸烟的人数在增加;2.大学校园中学生酗酒和狂欢的情况严重;3.青少年吸毒人数比例上升,比例最高的集中在16~20岁的青少年群体中;4.15~24岁的青少年因为酒精中毒和过量使用毒品而死亡的人数逐渐增加;5.青少年遭受性侵犯的比例高,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受到性侵犯的几率是普通家庭儿童的两倍;6.青少年因性行为而感染病毒和意外怀孕的人数有所上升。
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作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成为各国领导宏观干预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
其中,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史尤为值得借鉴,不仅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而且也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美国社会工作发展概述1. 早期阶段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
当时,社会问题愈发突出,全国性的城市化浪潮、工业化、移民和生育率下降导致的家庭结构改变以及战争对社会造成的重创,不仅使得穷人、老人和孤儿等弱势群体的生活境况恶劣,同时也使得成年人和儿童对于贫穷、疾病、身体和心理残疾、家庭暴力等社会问题对抗力降低。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许多组织和个人开始参与志愿服务和慈善工作。
此时,社会工作者主要通过慈善事业、教育、监管和监狱改革等手段帮助弱势群体。
2. 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时代1940年代,美国社会工作经历了一场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浪潮。
国内和国外的社会经济形势变化和政治变革促使人们意识到,社会问题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得到了不断加深。
随着社会工作职业的发展和不断发展的理论(如解放理论、生态学理论、收入再分配理论等)和方法的出现,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在这一阶段,美国通过领导支持来促进大学建立社会工作专业。
1940年成立的美国社会工作协会,促进了社会工作单一的国家标准、提供专业服务,和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方向。
这给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在社会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以及为社会弱势人群的福祉和发展提供了更为稳固和广泛的基础。
二、美国社会工作的启示1. 形成合适的理论体系美国社会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理论体系,例如人的主客观性理论、节约成本效率原则、系统论、生态学的系统理论等。
这些理论关注不同的社会问题,并不断优化我们对于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形成适合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是自主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手段。
只有对当下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形成有针对性的理论体系,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社会工作需求。
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特色及对我们的启示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特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一、社区学院的发展历史1、社区学院的诞生社区学院的理念始于20世纪中期,当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高等教育上投入更多资源,希望能够满足社区中基层人口教育需求。
1900年,社区学院成为美国高校体系中新增的一种类型,从此随着科技发展与时俱进地发展起来。
2、发展中的转变1912年,美国将社区学院正式纳入全国高等教育体系。
1946年,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学院的发展,引入“社区学院主管委员会”的制度,大力改革社区学院的管理结构,推进教育工作的自主管理。
至今已有超过2500所社区学院投入使用,而且全国每年都会新加入很多社区学院,不断改善高等学历水平。
二、社区学院的办学特色1、关注当地社会空前绝后的社会变革与繁荣就像聚集在一起,交汇出解决当在的问题的契机。
社区学院重点关注当地社会的发展,调整社会问题以及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学术教育环境。
他们通过促进本地知识的传播,提高本地社区的教育水平,探索本地教育以及服务本地开发的可能性,使得本地迅速提升教育水平。
2、口头传授与自学结合社区学院是以教师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口头传授为主要教学活动,学生之间的配合与协作为数学的前提的教学模式,而且教学时间通常比较短暂,因此,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下通过自学来获取课程内容已成为常态。
三、社区学院对我们的启示1、注重本地发展社区学院体现了中小城市教育的特点:重视当地社会文化环境与当地社会发展;把握当地教育发展变化;重视当地就业服务需求;着力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推动教师手掌掌珠、本地大学与中小城市之间的沟通。
这一理念激励我们牢记全球教育发展的方向: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2、理解自学重要性社区学院更注重自学,这也极大提升了学生的主动性。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在接受指导之后,需要自己学会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任务,学会独立思考,拥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技能,也有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
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学校社会工作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受到重视。
特别是在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已经发展成为一项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我们将概述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我们将分析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内容和方法,以及其在促进学生个人发展、家庭沟通、社区合作等方面的积极效果。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探讨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学校社会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当时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增多,学校开始意识到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来协助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
起初,学校社会工作的角色主要局限于提供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职责范围逐渐扩大,涵盖了预防、干预、治疗等多个方面。
在20世纪中期,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这一时期,社会工作者开始更加积极地参与学校教育和社会化过程,与教师和家长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同时,随着相关法规政策的不断完善,学校社会工作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成为了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进入21世纪,美国学校社会工作进一步向专业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许多高校开设了学校社会工作专业,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系统的教育和培训。
随着技术的发展,学校社会工作也开始运用数字化手段,如在线咨询、社交媒体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回顾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其从最初的单一职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专业化的领域。
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社会对学校社会工作重要性的认可,也展示了学校社会工作在应对社会问题、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
对于我国来说,借鉴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社会工作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国外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一、社会工作的概念(1)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
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NASW)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活动,用以协助个人、群体、社区去强化或恢复能力,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助于达成其目标的社会条件。
(2)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过程。
弗里兰德(Friedlander)1980年在其所著的《社会福利导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Welfare)一书中强调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服务,也是一种助人的过程。
(3)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方法。
台湾学者廖荣利在1996年出版的《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引述芬克(Fink)对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或学科,它通过提供助人的服务,以增强个人与群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功能。
这种助人的专业方法注重人们和其所处环境的交互关系。
(4)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
廖荣利本人在《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中一种独特的专业领域,它运用社会的和心理的科学原则,以解决社区生活中的特殊问题,并减除个人的生活逆境和压力。
(5)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
威特默尔(Wilmer)1942年在其所著的《社会工作:一种制度的分析》一书中认为:社会工作是有组织的机构或团体为解决个人所遭遇的困难而实施的一种援助,是为协助个人调整其社会关系而实施的各种服务。
史坡林(Sparing)在1975年出版的《社会工作实务概论》一书中也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协助人们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并增强他们社会生活功能的一种社会制度化方法。
(6)对社会工作的综合性定义。
斯基摩尔(Skidmore)在其1994年出版的《社会工作导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一书中,对社会工作下了一个综合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专业,其目的在于协助人们解决其个人、群体(尤其是家庭)、社区的问题,以及运用个案工作、群体工作、社区工作、行政和研究等方法,促使个人、群体和社区之间的关系达到满意的状态。
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姜然;曲雪娇
【期刊名称】《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16)001
【摘要】美国是世界上社会工作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
美国的经验表明,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完备的立法与管理体系以及社会工作专业团体都对社会工作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正处于社会工作发展的加速期,可以借鉴美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有益因素,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培训体系、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社会工作的立法与管理体系建设,发挥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共同推动作用。
【总页数】4页(P1-4)
【作者】姜然;曲雪娇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2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6
【相关文献】
1.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林文亿
2.美国社会工作教学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邓宁华;
3.美国社会工作者的发展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钱会娟;袁长蓉
4.美国社会工作教学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邓宁华
5.美国牙科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孙振军;陶毛毛;朱慧敏;杜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背景美国被认为是学校社会工作的起源地,学校社会工作在美国的发展与其国内人口、政治和社会政策等方面的变化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到1900年为止,美国20岁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4%。
①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人口比例中学龄前儿童和中学毕业学生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
其次,美国学校学生的差异性明显存在。
随着各个民族的人口出生率的上升和大批移民涌入,美国文化的多元性在学校环境中很明显地表现了出来。
来自不同文化的青少年在学校环境中要接受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课程和美国主流的价值观念,这就否认了非英语国家的移民对他们的背景和出身的价值判断,其结果是加重了他们的自卑感。
②再次,经济增长,人们的工作时间也相对延长,更多的父母把精力放在工作上,照顾小孩的时间相对减少。
此外,美国家庭的变化也是值得关注的。
具体表现在:1.家庭离婚率上升,造成单亲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加;2.核心家庭取代了传统大家庭;3.很多儿童被遗弃,生活在收养机构中,缺少父母的关爱;4.在学儿童的家长是同性恋的比例增加,造成青少年性别角色混淆;5.贫困家庭的基数大,儿童贫困问题突出,父母忙于生计,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小孩;6.女性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家庭中很多妇女外出工作,无暇顾及小孩。
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家庭经济的影响促使越来越多的家庭成员忙于生计,使得代际交流的机会减少,身心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体系的形成受外界不良影响的可能性更大;而长期生活在不健全家庭中的青少年群体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生活、价值观念形成方面的困难。
一系列社会和家庭问题的出现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很多消极的影响:1.青少年,特别是13~14岁的青少年吸烟的人数在增加;2.大学校园中学生酗酒和狂欢的情况严重;3.青少年吸毒人数比例上升,比例最高的集中在16~20岁的青少年群体中;4.15~24岁的青少年因为酒精中毒和过量使用毒品而死亡的人数逐渐增加;5.青少年遭受性侵犯的比例高,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受到性侵犯的几率是普通家庭儿童的两倍;6.青少年因性行为而感染病毒和意外怀孕的人数有所上升。
意外怀孕的未成年少女很难继续完成学业,而且二次怀孕的机率高;因意外怀孕而生下来的小孩生活在贫困中,有健康、逃学等问题出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林文亿作者简介:林文亿,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助理社工,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
内容摘要:美国被认为是学校社会工作的起源地,学校社会工作在美国的产生是青少年需求导向的结果;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与其国内人口、政治和社会政策等方面的变化是密不可分的。
从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到服务因应需求而产生和设计的社会工作理念,对我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是有启发意义的。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美国学校社会工作;青少年现,他们变成未成年父母的机率也高;7.在校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抑郁、缺乏信心等,青少年自杀比例有上升的趋势;8.很多青少年生活在有暴力的家庭、学校和社区环境中,他们的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经常感到害怕和焦虑;9.同性恋和双性恋学生面临精神健康和在校人际关系处理的问题,面对来自家人和朋友的压力以及在不被接纳的学校氛围中学习,使得这部分学生的自杀率很高;10.学校中学生的贫富差距扩大。
在美国,教育被视为摆脱贫穷的重要手段,但是学生中贫富差距造成他们之间的社会地位和教育机会不平等;11.生活在贫困家庭的青少年遇到无家可归、缺乏食物、衣服、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困难,导致青少年吸毒、犯罪问题增加,但是这部分青少年社会和政治地位低下,经常被社会忽视。
针对青少年出现的“失调”问题(child maladjust -ment),社区工作者、妇女联合会和儿童福利工作人员等等都认为学校是最好的介入青少年问题的场所。
③但是,学校教育体系中出现的问题却不容忽视。
美国学校有公立学校、私立学校,还有家庭教育和网络学校等教学方式,公立学校为5~18岁公民提供免费教育,大部分学生就读于公立学校。
60年代时,公立学校因存在种族隔离、教育不平等问题受到各方面的攻击,使得学校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么神圣。
教育系统中的三个变化是值得重视的:第一,学校开始关注教育的质量,一方面增强学生基础能力,一方面发展尖子生,特别强调发展数学和科学方面的尖子生。
第二,教育人士认识到统一考试和心理评估方面的评估工具在不同种族、性别和经济状况的学生中进行评估可能出现的误差。
由于统一考试和心理评估量表都是根据美国主流文化,由社会精英设计的,没有考虑不同民族文化和社会阶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因此评估结果并不能反映被测群体的真实情况。
第三,多条美国联邦法律强调了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必要性,并给学校提供资金,用于提高低收入家庭中因学习困难而存在辍学危机的青少年的学习技巧。
此外,关注弱能人士也是美国教育的目标之一。
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就有为弱能人士提供教育的机构出现。
1975年,残障儿童教育法案(the Education for All Handicapped Children Act)中提到了残障学生可以享受免费、合适的公共教育。
这意味着学校应该设计特殊服务并聘请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残障学生创造进入主流学校的无障碍教育机会。
1990年残障个人教育法案(the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实施,规定了各级政府需要为残障婴儿提供早期介入服务和教育,同时要帮助他们的家人。
1995年~1996年间,大多数22岁以下的残障人士已经登记接受特殊教育项目。
学校教育系统的变化和对残障人士的关注使得学校教育开始从以教学为主的教育目标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转变,这个目标的转变是不可能只靠学校教师就可以达到的,于是,教育界开始提出要联合各方面专家以达成教育目标的转变。
二、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美国学校社会工作是从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它首先是从对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青少年的关注开始的,在1906~1907学年度,分别于纽约、波士顿和哈特福德开展实务工作。
1906年,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慈善组织协会(Hartford Charity Organization Society)的友善访问者Winifred S.Bivin被派往北二中(the seco-nd North School)去帮助13岁的问题儿童妮丽(Nellie)④,这是学校社会工作的开端。
在纽约,来自Hartley House和Greenwich Hou-se的社区工作人员认为有必要认识了解社区内学校的老师,因此,他们派了两位工作人员到学校工作,并进行家访,以期能促进社区工作者与学校和社区居民的互相理解和交流。
在波士顿,为建立和谐的学校和家庭的关系进而帮助学生学习,妇女教育协会委派家庭访问教师(Visiting Teacher)(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前称)到学校负责学生、学校、家庭沟通方面的工作。
1913年,纽约州罗切斯特(Rochester)教育委员会开始为访问教师项目提供经费。
当时学校社会工作者充当的是家庭-学校-社区之间的联络者的角色。
当时,强制入学的法律实施后,学校出于了解不同文化差异、语言、社会阶层和学习背景的学生的需要,访问教师的主要责任是考察学生的出勤率,了解学生本人、家庭和其所生活的社区的情况,并向学校汇报学生的具体情况;此外,访问教师要向学生家长解释强制入学法以及学校的作用,并反映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同时,访问教师也为特殊儿童争取受教育的机会,鼓励他们通过接受教育获得在社会上独立生存的条件。
20世纪20年代,治疗者的角色成为学校社会工作者新的角色。
精神保健运动的开展使人们开始关注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在大部分社区迅速成立了精神保健诊所,诊断和治疗有焦虑症和其它情绪行为问题的青少年。
纽约公益基金给全国家庭访问教师提供财政支持,通过开展一个为期三年的项目来预防青少年的不良行为。
1930年基金会撤回了项目资金的支持,但是很多社区认识到了项目的效用,继续给予这个项目资金,而且,很多社区的教育董事会也开始成立家庭访问教师的项目。
1930年美国访问教师协会(National of Visiting Teachers,简称NAVT)顺应形势的发展成立。
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政府为缩减开支,废除或削减了家庭访问教师的服务项目。
家庭访问教师也从最初的考勤官和家庭-学校-社区的联络者的角色中分离出来,开始关注问题青少年的基本生存需求以及情感支持。
他们开始关注问题青少年个人或家庭背景之外的问题,呼吁人们关注学校在问题青少年成长发展中的一些阻碍因素。
20世纪40年代,社会工作者开始重视个案工作在帮助服务对象中的重要性,通过给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工提供直接的服务,让学生能获得学校、家庭资源的支持,学校社工会站在学生的立场向老师和家长说明他们工作的意义,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同时,学校社工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学生的困难,看到学校本身的问题,介绍家长到校外机构寻求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Poole,1949)。
1943年,美国访问教师协会(NAVT)改名为全国学校社会工作者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 -hool Social Workers,简称AASSW)。
1949年,全国学校社会工作者协会开始与其它社会工作协会联合起来,以争取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获得更多的资源用于社会服务中。
1955年,全国学校社会工作者协会和其他六个社会工作协会合并成为美国社会工作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简称NASW),旨在促进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加强沟通,影响公共政策,加强家庭、学校、社区的联系,增进三者对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了解。
1969年,科斯丁(Costin)评估了学校社会工作的107项工作,把这107项工作分为9种服务:1.青少年和家人的个案工作;2.个案管理;3.宣传学校社会工作服务;4.青少年临床治疗;5.加强家庭和社区服务机构的联系;6.从学生的立场考虑,向老师解释学生的问题;7.学生的学业顾问;8.领袖才能培训和政策制定;9.为老师提供专业服务。
科斯丁认为学校社会工作应该更多地作系统性的介入。
20世纪70年代,随着学校社会工作者数量的增加,学校社会工作的重点转向家庭介入、社区合作以及帮助行为问题和残疾学生。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以学校为载体,在学校和社区之间起桥梁的作用,使学校教育满足社区需要。
学校社会工作者相对减少花在学生个体上的时间,花更多时间在管理层、教师和社区群体以及社区服务机构上(Gottlieb,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