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精选教案集:《我的五样》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我的五样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我的五样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我的五样》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毕淑敏的生平和创作,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中比照、衬托、比喻等写作手法。
2.品位文中心理描写的特点,体会文本丰富独特的思想内涵。
2.通过体验活动,正确认识自我,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培养努力追求实现生命价值的精神理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的心路历程,品位文中独白式的心理描写,懂得人生的意义。
2.掌握文中比照、衬托、比喻等写作手法,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鉴赏法;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作业1.阅读全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2.依照文中的活动流程,思考并写下自己生命中最珍贵的五样东西,然后依次舍弃其中四样,想好选择和舍弃的理由,上课要进行讨论和交流。
二、新课导入昨天同学们已经学习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其中马克思谈到了为了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而选择职业的问题。
实质就是马克思人生观的反映,即人为何而生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的问题。
17岁的马克思进行了规划和抉择。
居里夫人说:“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
”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鲁迅说:“我以我血荐轩辕”。
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毕淑敏她是怎样阐释她的人生理想和生命意义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的五样》。
三、简介毕淑敏,1952年出生于,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
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
1987年她在《昆仑》上发表中篇小说处女作《昆仑殇》,一举成名。
其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本文是毕淑敏《心灵7游戏》的第一篇。
推荐阅读:《毕淑敏作品精选》、《心灵7游戏》。
四、整体感知(一)文中毕淑敏主要描述了一个“心理测验”的过程,这是一个虚拟的游戏,是人生选择(五样)--舍弃(四样)--留下(一样)的过程。
1.1.7《我的五样》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解读意象,体验虚拟“取舍”的真实“心路历程”。
2.探究文本,体悟“取舍”背后的人生价值取向。
3.鉴赏文字,领悟张弛有致、形神兼备的表现效果。
【教学重难点】1.体验虚拟“取舍”的“真实历程”,品味虚拟“意象”的丰富内涵。
2.探究“老师”在“取舍”进程中的推进作用。
【教学方法】1.问题探究,顺藤摸瓜,在“取舍”过程中追寻生命的意义。
2.品读体悟,通过默读、诵读体悟选择的艰辛心路历程。
【教学思路】一、透过虚拟“意象”,体验真实的“心路历程”本文的写作思路就是“选”和“弃”的过程,从中突出了“个人更为独特的东西”,也就是对生命价值的追寻。
本文虚拟了不少“意象”(借助诗歌鉴赏的术语):空气、水、太阳、鲜花、(父母、孩子、爱人)、电脑、笔。
虽然有的是生物学意义的,但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描述“意象”的重点在于发掘其社会学意义。
1.作者“选取”和“舍弃”的分别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认识?学生略读后找出答案:“选取”的有空气、水、阳光、鲜花和笔;“舍弃”的过程是鲜花—水—空气—阳光,最后保留的是“笔”。
明确:空气、水、阳光都是人作为生命存在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
“测验的功能,是辅导我们分辨出什么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因子”,所以作者对空气、水、阳光等意象的阐述一笔带过。
选择“鲜花”,因为它“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和短暂的艰难”,也是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而对于“电脑”和“笔”的斟酌,更是凸显了作者对“挚爱的劳动和神圣的职责”的清醒辨析,她最终选择了“朴素”“朝夕相伴”的“笔”。
2.在这一“选”一“弃”中,作者经历了怎样的心理体验?是如何形象逼真地呈现的?学生圈画批注默读体验。
在默默地勾画过程中体验艰辛的“取舍”历程。
从“五样”的难以确定,到逐步舍弃的难以割舍,都是一种煎熬,真切细腻地呈现了作者复杂的心态变化。
问题探究:“选”“弃”的独特的心理体验是如何表现出来的?明确:可以让学生找出“心路历程”的比喻句:舍弃“鲜花”时,“当鲜花被笔墨腰斩的那一刻,顿觉四周惨失颜色,犹如本世纪初叶的黑白默片”;舍弃“水”时,“立觉喉咙苦涩,舌头肿痛,心也随之焦枯成灰,人好似成了金字塔里风干的法老”;舍弃“空气”时,“刹那间好像有一双阴冷的鹰爪,丝丝入扣地扼住了我的咽喉,顿觉手脚发麻,眼冒金星,心如擂鼓,气息屏窒”。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我的五样》教案第1篇: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我的五样》教案一、教材分析。
《我的五样》选自苏教版第一模块的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的第三板块(设计未来),本文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学会对自身的深度思考,学会选择。
并且以《我的五样》这篇课文作为一个平台,来激发学生审视自己、设计未来。
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青春只有那么短短的几年。
虽然短暂,但是却对一个人的一生有这决定的作用,因为在拥有青春的时候,人要做出许多的选择,有些选择甚至是决定*的。
那么人生中最保贵的东西是什么?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说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这是诗人的选择,面对将要选择的人生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本文的作者有着自己的选择:空气、水、太阳、鲜花、笔。
在本文的作者看来,空气、水、太阳是人生存的最基本的要素,不可或缺;鲜花代表着爱以及心中的美好;身为作家的作者,笔当然是不可或缺的。
接下来的舍弃的过程中,作者先后剔除了鲜花、水、空气、太阳,最终留下了笔。
在作者看来,身为作家,自己的价值就是从这里体现出来。
每个人都会有展示自己价值的欲望。
同时作家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审视、思考社会和再现自己的审视与思考,一位作家一旦放弃笔,就是对整个人生的放弃,也就是对一切的放弃!本文就是想告诉学生,人生的当中的有些取舍是很艰难的,有些甚至是残酷的、痛苦的。
要想选择好,就要明白自己想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我的四季》教案教学目的: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使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3、体会文中形象、生动的词语及富有哲理的语句,从而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生命四季”的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
教学方法:活动体验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关于人生,许多名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比喻,*心: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我的五样教学目的1.浓缩内容,理清思路。
2.品味课文独白式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丰富独特的思想内涵。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会珍藏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教学重点品位课文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丰富独特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会珍藏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同学们,如果老师出个题目——说出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以及这五样东西中最宝贵的一样东西。
你该如何回答呢?也许你很果断,也许你很踌躇,也许你从未考虑过,不知从何说起。
没关系,先让我们来借鉴和参考一下作家毕淑敏在《我的五样》中的选择和取舍吧。
(此环节设计在于提出问题。
储备思维,引而不发,调动兴趣。
)二、略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1.快速略读全文,理清哪些段落写“选”,哪些段落写“弃”?2.学生回答。
学情估计:a.“留”的内容归纳不易出错,可能有第l自然段至第16或第17自然段两种说法。
b.因为快速略读的原因,可能很多学生凭经验会认为第17或第18自然段至完是“弃”的内容。
应对办法:a.明确第17自然段是过渡段,即“留”的内容是第1一16/17自然段。
b.明确第40段是写“弃”的最后一段。
即“弃”的内容是第16/17—40自然段。
3.模仿以“留”、“弃”概括课文内容的方式,用一个字概括第4l一45自然段的内容。
4.学生回答。
学生估计:a.能力强的学生容易触类旁通,但不一定准;b.课文内容不熟或概括能力不强的学生可能不会说或会说错。
例如概括成“尾”或“想”。
应对办法: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从表达方式上思考,容易想。
到“感想/感慨、抒情/议论”等概念,从而概括成“感”或“议”。
(此环节设计考虑到了单元提示中“通过略读方法,把握内容”的要求,也考虑到了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落实了新课标“整体感知文本”的要求。
)三、浏览全文,在整体感知基础上理清课义思路(此环节意在进一步熟悉课文,做到从外而内的理解课文。
既完成了单元提示中“理清课文思路”的要求,又为进一步品析课文做好了准备。
《我的五样》教学设计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费元超一、教材情况分析:什么是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作者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空气、水、太阳、鲜花、笔。
理由是,空气、水、太阳是生命要素,对生命不可或缺;鲜花代表爱和美好;作者是一位作家,笔自然是必需的。
当被要求五样当中仅能保留一样时,作者先后剔除了鲜花、水、空气、太阳,最终留下了笔。
在作者看来,对作家而言,再没有什么东西比写作更重要了,因为作家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审视、思考社会和再现自己的审视与思考,一位作家放弃笔,比让他失去生命还要痛苦!全文就是围绕作者的取舍展开。
取舍伴随着痛苦,因为其他四样以及未入选的仿佛都不能舍弃。
但是,正是经过这样痛苦的选择,作者最终才明白自己生命存在意义,明白了人生奋斗的方向和目标。
《我的五样》选自苏教版第一模块的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的第三板块(设计未来),编者的目的显而易见,即将《我的五样》这篇课文作为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以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设计自己的未来。
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一的学生大多十六七岁,朝气蓬勃,胸怀理想。
有了这个平台,他们对规划自己的人生,设计自己的未来积极性很高。
不管他们的设计是清晰的还是朦胧的,总是他们对自己自我生命存在价值的一次思考。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结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体验,阐发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2、能够用流畅的普通话与恰当的语气、语调,表达对文本的思想感悟和自己的理解、感受。
(情感和德育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活动体验,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能够说出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四、教学重点:1、分析文章,理清文章思路。
2、归纳作者的观点,并形成文字和表格。
五、教学难点:学生按要求自己规划、设计自己的未来,并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
六、教学方式:活动体验,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裴多菲诗句和画像):匈牙利著名的爱国诗人裴多菲写过这样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必修一《我的五样》的优秀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我的五样》的优秀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我的五样》的优秀教案学情分析:十六、七岁的年龄,有些成熟但又有些稚嫩;有激情但缺乏坚持;有梦想但缺乏规划。
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思路。
正确理解在作者人生中最有价值的是工作,即写作。
2、品味独白式的真切心理描写,体会作者丰富独特的思想内涵。
3、引导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与作者对话,了解规划青春设计未来。
教学重点:1、分析作者最终选择“笔”的原因,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2、品味独白式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丰富独特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1、品味独白式的心理描写。
2、引导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与作者对话,了解规划青春设计未来。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方式:活动体验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分钟)手指游戏:把双手合拢后,先依次放开拇指,其它手指不动,然后合拢;放开食指,合拢;放开小指,合拢;放开中指,再合拢;放开无名指……我们会发现,其余的四个手指都能很容易的放开又合拢,但是无名指却不能。
教师讲解:大多数同学都是无法分开无名指的。
如果把我们把合拢的双手比喻成人生的选择,那么在那么多人生选择中,我们可以放开最微小的东西,比如小指;我们可以放开最有用的东西,比如灵活自如的食指;我们可以放开似乎最放不下的东西,比如大拇指;也可以放开最喜欢的东西,比如中指。
但是我们无论如何却放不开自己的无名指,那么这无名指到底在生命中代表着什么呢?作家毕淑敏在文章《我的五样》中给出了她自己的见解,同学们是否有自己的看法呢?如果还没想好,让我们先一起走近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作者简介 (多媒体) (2分钟)毕淑敏,1952年出生于新疆,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
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代表作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语文必修Ⅰ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三《我的五样》精品教案从容说课本课是“设计未来”板块的第二篇学习材料。
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促使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教师,与自我心灵平等而融洽地对话,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进行一次自我生命存在价值的思考。
同时,我们应把本课作为一个起点,促使学生自主地拓展阅读,如毕淑敏的《心灵游戏》,以新颖而有趣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及活动,促使学生自我认识,追求生命存在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白纸、笔、课堂分发的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毕淑敏及其作品风格,了解作者对生命最宝贵的东西的选择。
2.掌握文中衬托、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3.掌握文章逐层推进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文章的褒贬,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造精神。
2.通过自主阅读、小组交流、“描绘生命线”等多种形式,促使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教师平等对话,培养学生体悟人生的能力与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设计未来、体悟人生、追求高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国外某著名学府在硕士的毕业典礼上,让大家填写自己的人生理想,其中只有百分之三的人有明确的志向,其余的人,有的朦朦胧胧,有的干脆就没有自己的人生规划。
若干年过去了,学校把学生们的发展情况作了一番调查,发现有目标的人比没有目标的人取得的成就要辉煌很多。
这所学府的名字叫做哈佛。
体悟人生,规划未来,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毕淑敏的《我的五样》,来品味人生真味。
【多媒体课件显示课题:毕淑敏的《我的五样》。
】推进新课师这篇文章哪些看法你赞成,哪些又是反对的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独立思考。
【学生读课文,思考,书写。
】师同学们,你们在课前已经预习过课文,又认真思考了,不少同学写下了自己的见解。
下面按学习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较热烈。
1.1.7《我的五样》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阐发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2.能够用流畅的普通话与恰当的语气、语调表达对文本的思想感悟和自己的感受。
3.学生能够通过活动体验,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自我、对青的思考与认识,能够说出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1.分析文章,理清文章思路。
2.归纳作者的观点,并形成文字和表格。
【教学难点】学生按要求自己规划、设计自己的未来,并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
【教学方式】活动体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想】“活动体验”要特别注意进行必要的教学组织,明确活动的目的、要求,让学生进入一种严肃、平静的状态进行阅读、选择。
要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这一部分话题,需要理性地思考,需要虔诚地面对,需要触动心灵来感受,需要深刻体验来感悟。
【时间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我想和你们做一个互动的小游戏,在发下来的白纸上,写出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几样东西,把你的选择告诉我们。
学生思索,写出他们认为重要的。
回答……学生1:兄妹、荣誉、父母、知识、快乐学生2:自己、父母、阳光、真理、梦想也许你很果断,也许你很踌躇,也许你从未考虑过,不知从何说起,又不知从何选择。
没关系,先让我们来借鉴和参考一下作家毕淑敏在《我的五样》中的选择和取舍吧。
二、分析文本(一)、略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出现在一个人生命中的东西太多了,选出生命中的五样东西,可能真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写出了“我”经历的“选”和“弃”的痛苦和艰难1.快速略读全文,理清哪些段落写“选”,哪些段落写“弃”?2.学生回答。
学情估计:a.“留”的内容归纳不易出错,可能有第l自然段至第16或第17自然段两种说法。
b.因为快速略读的原因,可能很多学生凭经验会认为第17或第18自然段至完是“弃”的内容。
苏教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我的五样》教案黄淑菁学生分析:十六、七岁的年龄,有梦想但缺乏规划;有些成熟但又有些稚嫩;有激情但缺少坚持。
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思路。
2、品味其中心理描写语段。
3、引导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与作者对话,规划青春,设计未来。
学习重点:1、文章内容思路。
2、体会作者心理描写语段。
学习难点:1、对作者心理的把握。
2、和自己心灵的对话、和作者的对话,规划青春设计未来。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上课之前,我和大家做一个心理游戏,请大家按要求完成以下问题:1、请写出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
2、请依次划去这“五样”中相对不重要的四样,并说明理由。
这是一次虚拟选择,但实际上是我们对自我生命存在意义的一次深入思考,面对这一问题,也许你很果断,也许你很踌躇,也许你从没有思考过不知从何说起,但是没有关系,让我们先来借鉴和参考一下作家毕淑敏在《我的五样》中的选择取舍吧!二、整体感知。
朗读全文并思考:1.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我的五样”是哪五样?作者选择的理由是什么?明确:文章记述了一次“测验”的过程,这是一次虚拟游戏,是人生选择——舍弃——留下(选择)的过程。
我的五样是“空气、水、阳光、鲜花、笔”。
作为医生,懂得每一个生物意义上的生命存在的可贵,热爱生命;作为一个女人,爱花,天性,花又是美好生活的象征;作为一个父母的女儿,作为女儿的母亲,作为丈夫的妻子,或者说,一个社会的人,她更懂得亲情人情的可贵,但作为哲学意义上的一个人,她更懂得生命真正的本质和意义,即人必须给自己的人生加个意义,升起一片帆,树立起一个理想,确立一个支点,或者说信念。
她的理想和支点是什么:用笔写作。
以笔体现自己人生的意义和理想,乃至信念。
笔,竟然超过了一切,这说明了什么? 作者清楚知道,当她用笔创造了精神产品,她的生命才能有真正的价值,才能永存2.作者取舍的顺序是怎样?最后坚守的一样什么?为什么?明确:纵观整个删除过程,在五样中,她首先排除了鲜花,因为没有了鲜花不要紧,只要有生命和笔。
我的五样
【教学设想】教材建议边阅读边进行活动,不过我觉得若先活动再进行阅读,感受会更深刻。
【教学目标】思考人生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毕淑敏最后的选择。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拿出一张白纸。
教师板书“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让学生在纸上一一列出。
二、进一步展开。
让学生在写下的五样中逐项批掉,只剩一样。
三、让学生表达自己活动时的感受,并讲述自己选择的理由。
(可以先用笔写下来)
四、引导学生探究:毕淑敏为何最后的选择是笔?
毕淑敏在舍弃其他几样的时候,感受如何?(找出文中有关的句子)
既然如此痛苦,为什么还要舍弃?(找出相关语句)
毕淑敏的身份:作家。
写作是一个作家生活下去的支撑和理由。
尽管其他几样东西也很重要,但那是与别人具有共性的东西,只有写作,能使毕淑敏区别于其他人而成为独一无二的“这一个”,所以“笔”是她生命中最为宝贵的东西。
(引导学生逐步明确答案)
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培养学生理解课文中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
布置作业:
从本专题或课外读物中选择两三首自己喜欢的讴歌青春的诗作,作好朗诵准备。